電動車的發展前景

大力發展電動車產業,不僅會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利於解決能源危機。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動車的發展前景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電動車的發展前景
  電動車的未來發展前景

  電動汽車最大優勢在於引領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百公里加速僅2.9秒,那種腎上腺素飆升的興奮感可與超級跑車媲美……”提起駕駛特斯拉Model S P90D的感受,李先生彷彿有說不完的話。在他看來,電動機的扭矩曲線比任何一款內燃機都好,由此帶來的推背感與輕盈從容的加速性能讓人着迷。

同樣對電動車着迷的還有比亞迪唐車友會的一大批“迪粉”們。作爲比亞迪“542”戰略中的第一款車型,唐的百公里加速在5秒以內,搭載全時電四驅,百公里油耗2升以內。而按照比亞迪的規劃,未來還將推出百公里加速3.9秒,甚至是2.9秒的車型。

在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眼中,電動汽車的最大優勢,則是引領着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這一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電動汽車在全生命週期內比傳統汽車具有更好的能源和環境效益。” 陰和俊說,由於能平衡輕量化材料導致的成本上升,電動汽車能帶動輕量化材料的規模應用。此外,作爲智能化的最佳平臺,電動汽車將極大改變未來人類的出行模式。

“經濟學家傑里米•裏夫金認爲,可再生能源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將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動汽車與互聯網、智能電網、充電基礎設施網相互交融,可搭建車網協同的交通能源信息系統。”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解釋說,以電動汽車作爲分佈式儲能的終端,根據車輛使用情況進行電能反饋,提高電網的穩定性,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接入電網,有利於實現電動汽車智能電網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

  國產電動汽車雖不完美,但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

“毋庸置疑,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認爲,一是產銷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二是整車、電池、電機等關鍵原材料基本實現國產化,部分產品批量出口,形成了自主安全可控、體系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三是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消費者可選擇範圍逐步擴大,車輛性能大幅提升;四是產、學、研、用協同發展,聯合開展技術研發的模式創新正在涌現。

不過,2015年全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得分僅65分,比傳統燃油汽車低14分。用戶不滿的重點包括續航短,充電時間長、麻煩,車身裝配質量差,內飾做工粗糙,有異響等,抱怨率是燃油汽車的2.4倍。

“應當承認,目前的電動技術和幾乎完美無缺的燃油車相比,性價比還是偏低的。如果某些重要的核心技術沒有進一步的突破,電動汽車將始終受到半途而廢的威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去年,新能源汽車超過當年汽車產銷量的1.5%,電動技術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並得到大多數試點城市的`積極響應。但是,“總體上,這還是一個政策驅動的市場,它的不可持續性已經開始顯現。”

  應提高財政補貼門檻,政策引導作用不能少

今年年初,車企“騙補”消息的曝光,將現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推至風口浪尖。伴隨着我國電動汽車從產業發展的導入期走向成長期,電動汽車發展動力進入由政策驅動向創新政策雙驅動的轉型期,如何適時調整補貼政策,成爲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張志勇認爲,財政補貼的初衷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初期成本高的難題。隨着市場逐步放大,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成本已大幅降低,財政補貼甚至成了個別生產企業的盈利來源,應大幅提升財政補貼門檻,並加速補貼政策退出。

宋秋玲指出,實踐證明,財政的普惠政策對培育新能源汽車初級市場是行之有效的,但長期執行該政策,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症、“軟骨病”,缺乏技術開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擴張。

“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仍需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作用。”宋秋玲同時指出,我國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方面還相對落後,消費環境不完善等制約因素尚未完全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難以完全依靠市場發展壯大。特別是當前產業競爭加劇,要繼續保持產業優勢,財政補貼政策仍不可少。

據悉,除去在提高技術門檻的基礎上調整財政補貼政策,完善補貼標準,健全監管體系外,爲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後,對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力度不減少,有關部門正計劃引入碳排放交易等措施,藉助市場力量激勵和倒逼企業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上。

  電動車未來發展趨勢現狀

現在電動車已經開始初步進入市場,但燃油汽車仍佔絕大多數份額。在未來的20年裏,純電動車、混合式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市場份額將以穩定的速度增加,而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從現在開始將會逐漸減少。

預計20年後,純電動車將佔據一個明顯的市場份額,而混合式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市場份額將與燃油汽車所佔的份額相當。所有電動車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將會超過燃油汽車。在未來的20年內,初始能源將從現在的石油、天然氣、煤和核能逐漸向再生的能源轉變;燃料從現在汽油、柴油和壓縮天然氣,逐漸發展到電能,再逐漸發展到使用乙醇和氫氣。還有日趨成熟的應用技術,如先進發動機、先進蓄電池、先進電機驅動系統、燃氣輪機、超大容量電解電容、高速飛輪儲存系統和燃料電池,都將被用來提高純電動車和混合式電動車的性能。先進的電機驅動技術發展將同時推動純電動車和混合式電動車的發展。低空氣阻力系數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技術、重量輕的車身和部件技術將會被純電動車、混合式電動車和燃油汽車共同應用,不斷提高它們各自的性能。

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燃料電池電動車和混合式電動車將有長遠的市場前景。因爲這兩種電動車具有與目前汽車基本相同的功能,但它們的結構複雜,成本較高,因此要對性能和價格兩方面進行平衡。純電動車則適合特定的市場,如(1)社區交通;(2)電價便宜、使用方便的地區;(3)零排放管制地區。一般而言,對於小型車輛包括自行車和摩托車,純電動車更具有生命力。其根本原因是:在小型車輛中,電池的不利因素較少。未來20年中,純電動車和混合式電動車在其特定市場範圍內的商業化將增長,增長的速度主要取決於它們的價格。未來20年內燃料電池電動車的商業化也將增長。總而言之,未來30年內的前景十分令人鼓舞,因爲越來越多的人將駕駛潔淨的交通工具,而電源和電力驅動仍是關鍵技術,環境問題仍是發展電動車的推動力。

在中國,電動車更有着獨特的市場。中國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十分嚴重的交通問題和空氣污染問題,這些城市人口稠密,道路狹窄:因此,作爲一種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電動車是十分理想的,電動車在中國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現在中國已經制定通過了13項電動車標準,5種電動車用電池、3種電動車電機驅動系統,相應的電動車樣車也已正在研製當中,可以預期電動車的研製和開發將會很快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爲電動車在中國的推廣應用,減少空氣污染髮揮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