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二小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暨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石橋二小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暨實施方案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價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爲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使“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得到落實,爲了使我校教學質量檢控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爲了全面提升學校教學質量與教育綜合實力,我校針對學校目前教學質量的現狀,特制定教學質量監控方案。

二、監控目的:

1、樹立“知識和能力”與“態度和習慣”兩者並重的教學觀念,使不放棄一個學生成爲教師的自覺行爲。

2、把減負增效落到實處,研究隨堂課的教學,及時反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及時檢查我校的教學質量,促使教師積極調控教學行爲,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水平。

三、領導機構

組長:董淑鬆

副組長:李春光

成員:張斌、李大成、教研組長、級部組長

四、監控原則:

1、方向性原則:

教學質量監控要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新課標的新理念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監控的內容和方式,要具有導向性作用,使教學質量監控成爲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措施。

2、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要重視監控對象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充分發揮監控對象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將監控作爲開展和推動教學工作的動力。

3、科學性原則:

教學監控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嚴格遵照各科教學大綱和新課標的有關規定。要把學科基本能力的訓練狀況和形成程度作監控重點。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監測。

4、可行性原則:

教學監控的方法力爭簡潔,措施簡單、明確,重點突出,可行性強,易操作。

5、全面性原則:

檢測的內容要全面。包括對學生學業質量的檢測,又包括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測;既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檢測。

6、發展性原則:

監控評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的特色化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整個運行過程都要體現發展性。

7、全程性原則:

加強教學工作過程的環節性管理,明確教學工作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使教師在備課質量、上課、作業、輔導質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學生在預習、聽課、複習質量等方面得到監控。

五、監控內容: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程度和優劣的狀況。我們的教學質量監測工作,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教學過程的監控,包括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質量分析幾個環節,二是教學效果的監控,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實踐操作等方面。

六、監控方式:

採用集中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普遍檢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檢查與指導相結合、自檢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監測。

1、集中監測

(1)年級驗收:年級出題、各教研組統一標準、流水判卷、做年級質量分析(兩次),主要包括口算驗收、計算驗收、應用題驗收、拼音驗收、寫字驗收等。

(2)校級抽測:學校出題、各教研組統一標準、流水判卷、做年級質量分析(兩次),主要包括期中檢測、閱讀驗收、作文驗收以及學科綜合性驗收等。

(3)縣級抽測:期末由縣統一命題,測試後進行全面的質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指導教師及時調控、及時補漏。

2、隨機抽測

隨機抽測的對象包括學生和教師。

(1)對學生學業質量的抽測。側重於形成性檢測,充分發揮檢測的診斷作用。評價方式既採用以紙筆考試爲主的量化評價,也採用非紙筆化的質性評價;既注重水平性評價,更側重發展性評價。抽測的形式包括對某學科單元教材的試卷檢測、實驗考查、上機操作、提交作品、日常口語交際、朗讀課文、活動報告、課堂觀察、實驗操作、作業分析、成長檔案等。

(2)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抽測。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等進行經常性的隨機抽查、督導和反饋。採用隨堂調研製,通過聽課、常規檢查、評課、反思、跟蹤督導等活動;有計劃地隨機監測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教學計劃的落實情況、備課和作業批改、教學常規、班隊建設等情況。採取對學生不定期問卷調查的方法,調研本學科教師的教學情況。

七、監控體系:

學校建立教師、教研(年級)組、學校三級監控網絡,教師以自我監控和隨堂監控爲主,隨着教學過程的進行而進行;教研組採用單項能力檢測的方式,發揮其導向作用,教導處側重於對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進行監控。重點在進行質量分析,質量反饋,發揮其激勵、改進功能,及時調整師生的教學行爲,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石橋二小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暨實施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