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礦業經濟考察的調研報告

突出踐行科學發展觀 破解我縣礦業經濟發展難題

對某礦業經濟考察的調研報告

3月份,我們組織礦管、國土、林業、發改委、安監、地稅、國稅、供電、縣委督查室等部門單位負責人赴**縣學習考察礦業經濟工作。我們瞭解到,**縣是省市聞名的礦業大縣,全縣共設有57個採礦權、37個探礦權,分佈在全縣13個鄉鎮。20xx年該縣實現工業總產值46.01億元,其中,有色金屬產業實現總產值40.79億元,佔到了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8.65%,全縣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1.44億元,其中有色金屬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9億元,佔全縣的86.63%,實現稅收2.2億元,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73.09%。通過這次考察,也給我縣破解礦業經濟發展難題帶來了一些啓示。

**縣發展礦業經濟的主要經驗:

—資源整合到位,發揮產業集羣效應。該縣從20xx年開始就對全縣優勢礦種進行整合。全縣礦山總數102個減少到57個,但礦業總產值卻從0.8億元猛增到40.8億元,利稅從0.17億元猛增到4.96億元,產業集羣規模效應凸現,並已基本形成了以章源、耀升公司爲龍頭的鎢業產業,以輝煌公司爲龍頭的鉛鋅產業,以凌志礦冶公司爲龍頭的銅業產業,以威克曼公司爲龍頭的煤炭產業,以華星公司爲龍頭的`非金屬產業,以寶元公司爲龍頭的鉬鐵產業等六大礦業體系。

—政策優惠到位,堅持企業合法創業。歷屆**縣委、縣政府按照“有限開採、合理利用、精深加工,扶優扶強”的礦業發展方針,致力於加快礦業經濟發展,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稅收爲例,該縣在加強礦產品稅源控管的同時,用足用活國家稅收政策,據稅務部門介紹,僅章源鎢業有限公司在創業初期,國產設備金抵免達四、五千萬元,爲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規範稅收稽查行爲,嚴格控制稽查次數,除上級交辦、增值稅管理系統協查和署名舉報外,一年內不得對同一納稅戶進行二次以上稅務檢查。

—精深加工到位,礦業發展水平提升。早在20xx年開始,**縣就不再新設立鎢加工項目,重點發展和壯大做優現有的章源、耀升、凌志三家企業,並引導其向不同的深度加工方向發展,避免企業間同構。到目前已形成了集開採、精選、冶煉、加工、貿易、科研、深加工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特別是優勢礦種鎢的產業鏈形成了探礦—採礦—初級加工—精加工—深度加工—應用產品—資源儲備的良性循環鏈。採礦產值與加工產值比由1:2.5提升到了1:7.5,全縣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

破解我縣礦業經濟發展瓶頸的幾點啓示:

—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使礦業企業“引得來”。一是稅收上用足用活現行稅收政策,實行外購資源已稅證明抵減實際總資源用量的政策,對企業股東未分配利潤,鼓勵企業用於再投資擴大再生產,不徵紅利所得稅,通過開具一定數額的建築勞務和運輸發票衝抵成本,降低利潤總額,降低因外購資源對企業產生的所得稅壓力,財政部門還可以考慮企業因外購資源對地方財政的實際貢獻率給予適當的獎勵,鼓勵企業外購資源;二是用地上靈活運作,礦山開採佔用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積極引導儘量不佔耕地,其開採範圍使用土地納入臨時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對選礦精深加工佔用土地,如不建永久性建築,也可納入臨時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地轉用審批手續。三是供電上實行雙向承諾制,爲礦山企業提供最優惠的用電服務。

—以更加強力的整合,使礦業企業“吃得飽”。稀土、鉬、鉛鋅等重要礦種資源由政府引導,通過明達、園嶺、悅達等公司收購、兼併、控股、合同掛靠等方式,使全縣稀土、鉬、鉛鋅的探採礦權或加工原材料集中轉入相對應的公司以滿足公司加工需求。

—以更加全面的服務,使礦業企業“住得穩”。一是礦管、稀土公司、國土、稅務、供電、環水保等部門要形成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機制,既要“管而不死”,又要“活而不亂”;二是參照成立礦業公安或警務室,既維護礦山企業安全穩定秩序又嚴厲打擊非法礦業活動行爲;三是把鄉鎮政府、礦業權人列入維護本轄區、本礦區礦業秩序的第一責任人,年終由縣政府組織對鄉鎮礦業秩序考評考覈,通過礦業秩序目標管理制度來落實鄉鎮及礦業權人的主體責任意識,切實維護好屬地及礦區的礦業秩序。

—以更加長遠的目標,使礦業企業“做得大”。一是礦產品加工企業在創業初始階段,各部門單位要開敢於“犧牲”眼前利益,爲礦業長足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要鼓勵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嚴格控制稀土、鉬、鉛鋅、鐵、電氣石等礦種初級加工產品的外銷,鼓勵企業從縣外購進礦產品原料進入縣內加工、鼓勵初級產品向中級產品,終端產品延伸;三是拓寬融資渠道,建立礦產資源勘查多元投資體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鼓勵符合礦產資源規劃要求的現有礦山企業在礦山深部和外圍進行礦產勘查,尋找接替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