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必知的高薪技巧有哪些

職場上有人薪水高,有人薪水低,那麼大家知道職場人必知的高薪技巧有哪些嗎?看看小編整理的職場人必知的高薪技巧盤點介紹吧。

職場人必知的高薪技巧有哪些

  職場人必知的高薪技巧

知識以"用"爲重

古人說:"學以致用"。要會學還會用,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在這個處處充斥着"學海"、"考潮"的社會,別說學以致用,就是選擇學什麼,已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對於一般人來講,知識的獲得,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院校的專業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的再教育。專業教育相對較爲系統,一般是我們考慮自己的情況而選擇的教育,它主要體現我們的興趣、潛力;而再教育一般是考慮到自己的知識構成、工作需要等而進行的額外教育。

從目前的社會情況來看,很多人選擇專業教育,已慢慢脫離了自己"興趣"、"潛力"的軌道,越來越喜歡趨"熱"避"冷",哪個熱門的,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就選它,至於自己喜不喜歡、學不學得來,那已不是很重要。在再教育方面,很多人也存在着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的心態。從一個人的知識構成來看,最理想的教育是以專業教育爲基礎,社會再教育爲延續。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工作不對口,這種連續性的教育已不可能。因此,再教育的質量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步伐。

在這個社會稱得上"人才"的人,不是"專"才,就是"特"才。前者是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後者是擁有特殊才能的人。"專才"選擇的再教育多是延續性教育;而"特才"選擇的多是含金量高、相對超前的再教育。從目前再教育市場來看,比較適合"專才"的再教育產品有各種專業的研究生課程班、遠程教育;適合"特才"的應是一些管理類培訓、一些含金量高的認證培訓。這些教育產品有很多共同點:針對朝陽行業、准入門檻高、強調案例和實踐、不易學成。其實,這些特點也是一個好的教育產品的標誌。

除了社會再教育,一個優秀的人才定不會放過企業每一次針對性內部培訓。現在很多企業已將培訓當成是員工的福利,這些有針對性、苦心經營的培訓爲的是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工作效率,從這些培訓中,也可反映一個員工的學習能力、可挖掘潛力和自我提升的熱情。很多企業也將員工的培訓表現、結果作爲企業內部提拔人才的一項標準。對於企業員工來說,通過這些有的放矢的培訓,更能清楚自己同企業的要求還存在着哪些差距,並及時調整自己,使自己成爲企業喜歡的人、老闆欣賞的人。

以專業爲導向的職業技能

作爲一個優秀人才,以專業爲導向的職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執行能力的體現,更是個人思索和人格魅力的反映,它不僅指職業的態度,還指在具體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工作行爲中體現出專業、職業形象,繼而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績效)。

專業的職業技能在很多優秀人才那裏,經常體現爲: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有效的溝通能力、高度的服務意識和讓客戶滿意的能力、準確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人才本土化是絕大部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後的核心工作,很多外企經理人在談到本土人才時,大都對本土人才的基本素質、技能讚不絕口,但在說到本土人才與外國人才、海歸派人才的最大差距時,他們幾乎衆口一辭:專業化程度不夠高。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不能很好地體會企業的核心文化、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成本意識和時間觀念。

現代企業的工作核心是時間、效率和利潤,這些因素的達成需要一支專業化人才梯隊作前提。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考慮一個員工是否應該提升、加薪、培養時,是否具有高度專業化職業技能已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

以生存爲導向的職業心理素質

人類社會從另一方面看也是一個殘酷的競爭生態鏈。再高級的人才都會面臨被淘汰、被遺棄的厄運。因此,能否扛得住壓力、經得起挫折,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一項能力指標。在古代有"臥薪嚐膽"、"面壁思過"的英豪,在今天,同樣需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漢子。在人才競爭也到了"物競天擇"的今天,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能救自己。"生存"在今天雖不是一個血淋淋的名詞,但其深層次意義已經昭示着"轟轟烈烈地生還是苟且地生"。

在最近一份調查問卷中,經理人們眼中的優秀心理素質是:能夠面對工作中的挫折、差距、失敗、否定,能夠自我調整,並保持平衡心態,"不卑不亢,寵辱不驚"。他們同時認爲,這種心理素質的形成需要敏銳的洞察力、一定的憂患意識和很好的耐心做前提。從他們的觀點我們不難看出,只有強烈的生存慾望,才能造就堅韌的心理素質。

以價值爲導向的職業觀念

社會調查顯示,越是高級的人才在擇業時越看重組織的平臺作用,因爲他們深信:找到適合個人能力發揮的平臺,比找一個堅固的平臺重要。人才的內因只有和社會、組織的外因相互一致的條件下,人才的內因作用纔會越來越大。因此,這些人一般喜歡將眼光集中在選取和諧點、平衡點方面,而不是一般求職者所看重的金錢、職位等短期行爲。

IBM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郭希文在被記者問到爲何一直呆在IBM而不考慮選擇第二家公司更高的職位時說:"人家問,什麼情況下會想到離開?我說,當你覺得'後浪'已經上來了,自己趕不上的時候,意味着你對於團隊已經沒有附加值的時候,見好就收。所以我不斷鞭策自己,每天都要有提高,否則就要離開了。"她說,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任何一家小公司都想辦法變成大公司。

"大"的意思是表示你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動作快,反應快,成就感是來自每天不同的挑戰。兩者完全不一樣。我們常常說,你喜歡坐在航空母艦上還是喜歡劃小船?一定有人喜歡坐大船,有人喜歡衝浪,人和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一樣,職業選擇也不一樣。

清楚自身的價值,有一個明晰的目標,然後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是成功人才的共同點。他們當然也喜歡錢、嚮往錢,但他們不是整天想着我幾時幾時要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堅信:自己的本錢就是自身的價值,只要自己的價值能夠一直膨脹下去,不信富貴無我?

以敬業爲導向的職業態度

敬業精神就是要求我們恪守職責,紮實、勤懇地做好本職工作,以智慧和付出對市場目標和市場計劃負責、對工作質量和效率負責。惠豐集團的楊金柱總經理在談到自己對敬業精神的理解時說:"敬業精神是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的具體表現形式,任何的前進都是無數人在推動,特別是我們的市場工作,人的工作做好與否,是敬業精神的培養,也是融入商品經濟社會,拓展個人發展空間的通途。"

在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深入的今天,敬業是一種職業態度,也是職業道德的崇高表現。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接受;沒有能力但具備敬業精神的人卻能夠找到自己發揮的舞臺,並一步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更有可能蛻變爲廣受尊重的人才。

  職場升職加薪的原則

原則一:彙報,一定要多彙報

如果你的目標是中層管理位置,那一定要知道,中層管理者沒有項目最終決定權,那是高管的事,對於你來說,執行力是步步高昇的保證。因爲上司清楚,將你提拔到中層管理位置後,你的分內工作量會在無形中增大很多,缺乏執行力的人永遠無法勝任管理者職位。可以說,展示自己強大執行力的最好辦法是凡事多溝通、多彙報,讓上司知道你工作進展的每個細節,這樣他纔會將你鎖定爲下一個升職目標!

原則二:儘量別搞小團體

作爲中層管理者,還需具備一個重要素質:協調能力。如何讓高管把自己的意圖準確無誤地傳達下去?如何把一般員工的困難和抱怨委婉地向上反映?中級管理者稱爲“職場潤滑油”,大半上司都願意將性格平和、人際關係良好的下屬提拔爲中層管理者,因爲這樣他能減少很多人際麻煩。結交小團體、劃分同事陣營雖然可能讓你一時獲利,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成爲阻止你繼續高升的絆腳石!

原則三:擁有一兩個別人沒有的“好品質”

出色的工作表現可以讓你變得很搶眼,卻不保證能讓你從同事中脫穎而出!建議你培養幾個別人沒有的“好品質”,適時地展現在同事和上司面前,這樣一來,大家就會發現你的與衆不同!哪怕每天早來10分鐘,爲辦公室裏的盆景澆澆水。

原則四:不要當衆抱怨

沒有上司願意聽到下屬抱怨工作,就連平級同事,聽多了別人的抱怨後,也會心生厭煩,對工作產生倦怠!千萬別養成抱怨工作的壞習慣,上司知道後,只會認爲你缺乏對工作的熱情,不適合做未來管理者!

原則五:不要搶別人的功勞

在和性格沉默的同事一起完成工作後,你應該和同事一起平分工作成果,不要搶功勞,搶功勞是職場規則中的大忌,千萬別因一時小利而昏了頭腦,長遠來看,幫助同事表白功勞,能增加你的親和力。

原則六:遠離辦公室戀情

辦公室戀情可能成爲你高升路上的絆腳石!每個管理者都希望能在職場中體現公平,如果無法體現完全公平,最少也要看上去公平。可你與男同事間的曖昧關係,不僅成爲辦公室“長舌婦”茶餘飯後的談資,還會成爲上司將你剔除下一次升職者名單的'主要原因!

想要升遷,還是要過上司關的,所以,讓上司喜歡你至關重要。你的上司不會傻到把對你的好惡寫在臉上,所以,你要謹慎小心,把他當成至關重要的任務看待,注意相處中的點滴。

  職場拿高薪酬的決定要素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去一家大型國企,由於產品老化,更新換代跟不上,他們連工資也發不出。有一次,辦公室的幾個人憤憤不平,原來,研發部開發出一項新產品,還沒投產,就吸引了一批訂單,預計兩年後可讓企業回到以前的風光狀態。爲了獎勵研發部幾個人員,企業給每人發獎金1萬元。

本來,就是一件好事,大家卻說不公平,研發部的本職工作就是搞研發,爲什麼還要另發獎金?再說,其它部門的人也沒有閒着,經常加班給他們打印資料,連正常的工資都領不到。

在這個企業,重獎做出成績的研發人員,無疑是正確的,職工的說法也不無道理。現實生活中,在同一個單位,由於崗位不同,大家的薪水爲何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又髒又累的活兒,薪水爲何遠遠不及既輕鬆又體面的工作?

解釋這些問題,涉及到經濟學的替代效應。

比如你到市場買水果,一看橙子降價,蘋果的價格沒有變化,你會多買橙子,不買蘋果。一種物品價格下降,相當於你實際收入提高,你會多買這種物品,獲得更多的滿足,經濟學家把這叫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我們從經濟實惠的原則出發安排生活。蘿蔔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麪條。買不起真名牌,用仿名牌替代。有時替代效應與價格無關,比如發生禽流感後,雞蛋和雞肉就很少有人買,用豬肉等來替代。

一般來說,越是難以替代的物品,價格越昂貴;產品的技術含量越高,價格越高;彩電必須是廠家才能生產,而饅頭誰家都會做。藝術品價格高昂,幾乎找不到替代品。

《清明上河圖》只有一幅,所以,成爲國之瑰寶,價值連城。

在企業,有技術,有才能的人,就是香餑餑,老闆見了,又是笑臉,又是加薪,生怕他們跳槽,因爲這種人太少,找到一個能夠替代的,非常不易。對於管理人才來說,企業更爲珍惜。如果企業不重視研發人員,他們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完全有可能被其它企業重金挖走,正是因爲普通員工的替代品多,因此,他們的工資與技術層、管理層差距很大。所以,你對著名企業CE0的百萬元年薪,不要吃驚,更不要不平,想獲得與他們同樣的待遇,就要先讓自己具有與他們同樣的不可替代性。

許多人有一種慨嘆,剛進公司時,老闆如何器重自己,當他把才華全部奉獻出來的時候,末日也就來了。

按情理說,對公司作出貢獻的員工,應當受到尊重和妥善安置,過河拆橋的老闆,確實沒有良心。從另一個方面說,也是替代效應在發揮的作用。你能進公司,是老闆挑出來的人才,無可替代,老闆當然器重,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一旦你的才能用盡,老闆就要另請高明。

市場是無情的,面對員工的停步不前,如果老闆不讓新員工替代,市場就會讓別的企業替代這個企業。市場優勝劣汰企業,企業也在優勝劣汰員工,你想保住職位,得到升遷,必須不斷地學習“充電”。企業間的競爭,就是讓自己的產品替代別人的產品,企業不斷推陳出新,讓自己的產品更加超前,不被別的企業產品所替代。

在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裏,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