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九龍峽導遊詞

作爲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邢臺九龍峽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邢臺九龍峽導遊詞

邢臺九龍峽導遊詞1

九龍峽旅遊區地處太行山中段主脊東側,海拔700—1500米之間,中元古界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岩和長石砂岩,構成了山峯主體。下太古界、下元古界變質岩系構成山體底部;主脊爲下古生界碳酸鹽巖系。由於長城系石英砂岩巖性堅硬,垂直斷裂構造及節理髮育,棧崖壁立,峽溝縱橫,峽嶺相間,奇峽、幽谷奇峯、怪石、巖廊、巖洞、構成了具有獨特性的砂岩地貌景觀。山頂灰巖山體發育了暖溫帶喀斯特地貌。

核心區的龍宮溝,主溝呈NEE向,兩側發育了多條深峽支溝,故稱九龍峽。爲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5℃左右,夏季涼爽宜人。由於羣山環抱,谷口東開,有利於暖溼氣團侵入,形成了自己的獨有氣候環境,故多陰雨。由於常年有雨,得到泉水補給,特殊地貌形成了多級瀑布及水潭。旅遊區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覆蓋率98.5,主要爲板栗、蘋果,其次有柿子、核桃、等及楊、柳和楸樹等。二棧以上爲天然次生林。九龍峽紅葉嶺生長着大面積的黃櫨,成爲旅遊區特色植物景觀。山上還生長着幾十種藥材植物。山頂分佈大面積的油松林,山頂松林之間有數千畝的山頂草場景觀。

邢臺九龍峽導遊詞2

今天,是個值得難忘的日子,因爲我今天要去九龍峽漂流。一大清早,我就起來準備衣服,然後和大人們迎者涼快的東南風出發了,今天外面的事物似乎十分特別的,小鳥在枝頭上,用它那清脆的嗓子爲我們演奏出行之歌,小草和花兒擁抱在一起,爲我們跳拉丁舞,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更是好上加好,無比的暢快。

車子一路行駛,來到了山腳下,然後沿着山路一圈一圈的爬山,先倒不覺得什麼,可到後來,車子漸漸地爬上了山腰,往山底下一望,“哇”,好壯觀啊!山底下一片白白的霧,只有一些高大的樹木在霧中若隱若現,爲白白的霧增添了一分綠色,車子在山間行走,弄不好就會使人墜入萬丈深淵,可我們的這爲司機可真有水平,竟然在這麼陡,窄得只能容一輛車,把車子在山間行走就如魚兒在水裏遊一樣,看這位司機已滿臉皺紋,頭上還有被霧弄白的銀絲,看來這位司機是寶刀未老啊!

好不容易到了九龍峽,我們馬上就要來開始我們的漂流了,說起來還真有點緊張。我們買好了票,戴好了頭盔和穿上救生衣等一切裝備時,我和媽媽同乘一輛船出發了。

我在平緩的湖面上與媽媽配合着划着船隻,我生氣地罵道:“我們千里迢迢第趕到這來是爲了與湍急的水共同前進,每想到只給我們在這平緩的湖面上划船,真是氣死我了。”咦?怎麼有根竹竿鉤住了我們的船,原來是工作人員,我們到了衝坡的地點了,我一望那坡,“哇”好高啊!,這個坡和90度沒什麼兩樣,我先頭那神氣的派頭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怎麼辦,離坡沒多遠拉,我心裏只能乾着急,到了坡邊上了,只聽“嗖”的一聲,水花飛到了天上,陽光照在上面,就如水晶一樣,全打在我身上,好爽啊!我又重新找到了那神氣的派頭,在湍急的水中與水前進,不時就會有個驚險的坡,十分刺激,似乎心臟要從嘴裏跳出來一樣,咦怎麼下雨了,我往後一看,原來一個叔叔在用水潑我,好,我沒潑你你潑我,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我從船中拿出瓢,盛了滿滿的,用力一潑與那個叔叔大戰了三百回合,最終,我乘那個叔叔揉眼睛的時候逃了,哈哈,真實一個“呂布”有勇無謀,“啊!”只聽我叫了一聲,原來我從一個險坡上滑了下來,原來笑也有錯啊,一路上,我與別人“打打殺殺”經過好多險要的地方,簡直勝過了神仙啊!

這次漂流令人多麼刺激啊!儘管我被別人淋成了一個落湯雞。但是我還是很愜意,很高興。

邢臺九龍峽導遊詞3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九龍峽自然風光遊覽區。我是這裏的導遊員,今天的遊覽路程有我爲大家講解,如果旅遊中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我將會盡我所能爲大家解決,希望九龍峽(龍宮)的一景一色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遊區位於古襄國國都邢臺縣漿水鎮,東距邢臺市區62公里,總規劃面積64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27平方公里,主峯王帽山由海拔1800米,自上而下,龍的蜿蜒,萬泉如涌,深潭清冽,飛瀑跌宕,宛若蛟龍,極峯俯瞰,九峽蜿蜒匯向一珠型山峯“九龍戲珠”渾然天成,“九龍峽”因此而得名。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遊區,山幽景奇,四季如畫,攀棧而上,依次爲上龍宮、上龍宮羣峽、原始次生林,草原、明長城、師傅寨古蹟、大觀光遊覽,上百餘個景點。卓異的高山飛瀑,罕見的幽谷奇峽,豐厚的文化積澱,濃郁的民俗風情,理想的休閒場所是九龍峽自然生態風景區的五特點。兼有《盤古降九龍》、《觀音度九龍》、《佛圖澄與石勒》等古典神話傳說。九龍峽山高峽深,夏無暑氣,山地氣候顯著,年均氣溫10.5℃左右,加之構造特殊,地貌奇特,有九寨之美,黃山之秀,張家界之麗,華山之險,享有“太行自然風光明珠”之美譽,明朝著名的詩人宋儀望這樣描述九龍峽:

無題(明)

邢洲西雲有重關,

亂疊芙蓉萬仞山。

野色遠連蒼藹外,

鐘聲遙入翠微間。

雲歸洞口僧初定,

月上峯頭客到閒。

讀罷黃庭無一事,

恍疑身世隔塵環。

九龍峽已成爲華北別具特色的一處遊覽勝地。歡迎四海賓朋前來盡享最後一片淨土的自然生態妙趣、探尋龍族文化、抒發思古幽情、樂賞高原奇景,登“龍門”,飲“龍泉”,騎“龍馬”,攀龍扶鳳。

九龍峽又名龍宮,下分九條支溝,彎轉起伏,氣勢宏偉,猶如九條巨龍,山伴有清泉涌出,疊疊瀑布下注老龍潭,高百餘米,猶如飛龍,故名“龍宮”。龍宮的名字從上古的夏商周時代叫起,延續至今有好幾千年了。相傳,龍便以上龍宮“龍泉”生出,並生九子,九條巨龍在此居住,九龍在一起經常打鬧,興風作雨,有時幾年洪水滔天,有時幾年乾旱無雨,給當地人們造成嚴重災害,後來觀世音菩薩知道此事,駕祥雲來到龍宮,度化九龍,他們棄惡從善,以後成道昇仙,分往四海,各管一方。龍宮景區九道龍峽便是九龍成道後留下的軀殼。

據《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媧的形象的“蛇身”是龍的原始形,“龍”也因此成爲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的形象集中了許多動物的特點,鹿的角、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牛的頭、馬的耳,口角有須,頜下有蛛,它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呼風喚雨,縱火施術,歷來就是英雄、權威和尊貴的象徵。

龍形態各異,變化萬端,有鱗的爲蛟龍,有翼的爲應龍,有雨的爲虯龍,末昇天的爲蟠龍,好戲水的爲晴龍,喜火的爲火龍,黃色的爲金龍,白色的爲玉龍。龍宮的各個龍峽,便是古人以龍的形態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