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歷史學結

歷史學科國培學習,已經過一個多月,從最初的不情願、掙扎,到拼命加班加點趕着完成規定任務,再到閒暇之餘悠然的回味,才發現這次學習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給我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品味之下,提筆揮灑,與衆同仁共同分享。

國培歷史學結

一、古語有云“書,非借而不能讀”。

國培緊張的學習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平時的自我進修,往往是手頭收集很多的資料,如書、專業網站、視頻資料等直接屬於自己的“家財”,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細嚼慢嚥、蜻蜓點水似的,淺嘗即止。雖說先進的理論知識、優秀的他人經驗也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深化理解,但往往耗費了較長的時間纔有所突破。而國培就象借來的書,要趕着還人家,只好拼命的快速學習、迅速的強行記憶,努力的完成培訓任務,在一個非常集中的時間段內,在強大的監督制約下,囫圇吞棗的完成了任務。由於受客觀現實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快速、大量的對知識結構進行了更新,就如同遭受到“頭腦風暴”一般,接收到了觀念轟炸。對於那些原先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模糊層面上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認識把握,在國家的遠程培訓之中無形的解決了。儘管不能親自面對面地與專家進行相關的研討,但依然通過網絡遠程培訓領略到了各位專家、學者所帶來的學術前沿理論,以及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闡述。視頻中所展示的經典課例,開拓了學習者的眼界,領略了發達地區教師的風采,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與優勢,對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行在路上,做自己內心想做的,做令自己快樂的,做讓自己精神富足的!

專家在線答疑,視頻中所展示的專家講座、經典課例雖然解決了教師心中不少的困惑。但我感觸更深的是通過本次培訓,我更加堅定了作爲一線的教師與其照貓畫虎學習別人的皮毛,不如積極主動地探索適合本地區、本學校的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教學嘗試,以更好地適應本地區孩子們真實的需要,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立足課堂教學,深入研究學生,努力實踐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技術,不斷反思改進纔是有效提高學生成績,提升教學效能的必由之路。只有堅持不懈努力,才能在教學中實踐中提煉、總結出更多、更好的適應本地區學生的教學方法。雖然我們湖南桃江的條件並不是那麼先進,但這並不能成爲放任教學責任而無所作爲的藉口,相反更應該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主動進行自我改造,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共同體,陪伴孩子們共同學習、成長。

三、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美,這種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一種把生命融入詩意的壯舉。

國培短暫而充實的學習,使我對教師有了全新的解讀。以往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懷揣着“師道尊嚴”嚴格的要求着學生,這是一種神聖。但在新的時代,就如同歌詞中所唱到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一樣,需要作爲教師的我們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自我更新。換個角度看“師道尊嚴”,其真正的含義應解讀爲:師有“道”了,纔有爲“尊”的本錢,學生纔會尊重教師,此時的教師也才能夠真正“嚴”起來,並讓學生自願接受,而不是手捧着標準苛求學生,自己僅僅是一個法官而已。

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所警示的是——學習是爲了成爲人師而做出準備,而教師的行爲、舉止等是世人學習的規範和榜樣。這不就是“師之道”麼,不正是“爲人師表”的真實含義麼!作爲教師,需要通過高尚人格的展現,而非空洞的語言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塑造終身學習、適應社會進步、與時代和諧發展的新公民。

四、經歷無邊的虛無才知道存在有限的意義,讓我們遠離喧囂,脫離浮躁,將生命真正沉潛下來,帶着最初的激情,懷着最初的夢想,感受着最初的體驗,上路吧。

韓愈在《師說》中解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韓愈是將教會“做人”放在首位的。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追求的是快餐式的功利,教育似乎也沾染了些許的功利,失去了她本然的面目。然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卻越來越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重視團隊的力量,重視共贏。因此,現代教育也必然要在經歷無邊的虛無之後才知道存在真正的意義,遠離喧囂,脫離浮躁,迴歸本源,越發重視“做人”的教育。這也就是現在許多學校提出“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教育理念的原因了。

每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一份禮物,都是一份希望,都是一份夢想。教師要做到的是保護好孩子那份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進取心、勤奮感,不斷的激發孩子們內在的潛能,保證他們不斷的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帶着最初的激情,懷着最初的夢想,感受着最初的體驗,信心十足的上路吧。

教師要做好這些就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培訓,學會與他人合作、無私的分享,保持與學生之間和諧、互信的關係,共存、共生、共贏。

回顧這次培訓,雖然在組織方面還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規律、教育教學技能等方面給予了參加培訓的教師們一次難得的、豐厚的體驗,收穫頗豐。只告訴我,我會忘記;展示給我,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正如汪老師說的“快樂是一種心態”,讓我們在快樂中工作吧!

國培歷史學結 [篇2]

通過這次“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我們認識了新課程實施中歷史課程的一些全新理念,瞭解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改革的方向,知道了課程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原則與策略。目前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很多時候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很多時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無策,而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在學習中,我們的老師表現積極,學習踊躍,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整個學習過程中,大家能夠自覺的參加網絡學習,自覺參加評論,自覺上交作業,讓我們看到了學員對知識的渴望,通過學習,明確了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深刻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否則就要被時代淘汰。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通過這次網絡培訓學習,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根本性改變。都能把這次“國培”中學到的新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來,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教師深刻的認識到努力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經之路,認識到教師要勇於探索創新,讓教師職業生命充滿活力,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利用時間,安排時間,也就是學會“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多視角的引領,全時空自主,多行套的互動,學與思,做與學,做與寫,做與研的結合,動態角落與靜態思考相結合的網絡教研活動的方式。

通過培訓,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提高,使我體會深刻。

1、提高教育思想,開闊改革視野。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讓我把埋頭苦幹的頭擡了起來,發現教育需要遠見卓識。每位專家精彩的視頻講座,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高的認識。

2、通過學習理論,不斷應用實踐。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論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今後我要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歷史教學工作。

3、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做專業型教師。

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在實踐過程中敢於迎接挑戰,便也敢於創新。可以說,是培訓激勵了我的意志,啓發了我的心智,讓我更加執着的撲在國中歷史教育教學上。

4、以課例研究爲載體 ,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培訓過程中每一位專家都付出了艱辛個努力,一次次的課例視頻講座,我們都有極大的收穫。一次次的課後交流,我們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結成智慧的結晶。短短兩個月的學習時間,大家共同的'心聲卻產生了共鳴:收穫多多,感悟多多,每一天都與精彩相伴,每一刻都與精彩相約,每一秒都與精彩共舞!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學員們在繁忙的工作後依然勤勉踏實,滿腔熱情的在這個平臺上播撒智慧,。通過這次“國培”遠程學習,使我走上了國中歷史教改路上的又一個起點,我將迎着教改的春風奔向教改的陽光大道。

國培歷史學結 [篇3]

2015年我參加了新思考高中歷史教師國培,在整個培訓學習中,我接觸到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育新理念,學習了不少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感覺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專業技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師的風采。這是參加工作以來第二次接受那麼長時間、那麼系統化的國培。 在這次培訓中,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爲一名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通過培訓,我對教學理念,歷史教師的個人修養,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體現教育“以人爲本”。

現代的教師應成爲學生潛在品質的開發者;成爲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成爲學生的心理諮詢者和健康的引領者;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但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有的信的思路,希望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真的實現因材施教,力求幫助學生實現個性發展。

二、提高專業素養,加強課程改革。

經過這次的培訓,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業務素質。還學習了一些技能,並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每一天 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如,我們的教學觀摩活動,課堂大點評,展示了我們各個學校的新課堂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交流中共同進步。所以,對於這種學習、培訓,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價值的。

三、更新教育理念,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還是以傳統的傳授教學爲主,這在我們農村中學中更爲普遍,中學生採用的仍然是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爲基本特點的歷史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標。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如,在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同行採取同課異構,採用各種課堂模式,完成新課程教學。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每堂課都精心準備,彰顯精彩,印象非常深刻,讓我受益匪淺。

四,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歷史修養。

更新專業知識是時代的要求。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現代社會是學習的社會,隨着新教材走進學生觀念中的“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學生從影視等各種媒體中獲得的正確或錯誤的信息實在太多,若老師死守有限且過時的知識,要想在素質教育的高標準嚴要求下,面對現在的學生羣體,欲自如地爲人師表,實在是勉爲其難的。 新教材要求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智育”的含義,它不僅是指知識,還應該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電腦已可代替人腦來儲存大量信息的時代,歷史教學應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決不是大量史實的記憶,歷史教學不僅只是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認識歷史知識過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用歷史意識考察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能力,用歷史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又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不能認爲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師是權威,神聖不可侵犯,應該認識到學生纔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是考自己的主動性。

培訓只是一個開始,在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努力學習,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必將成爲我們每一個歷史老師的新的使命!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國培歷史學結 [篇4]

全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培訓第二階段工作室專題研修歷史學科於4月20日——5月6日進行,我有幸參加了本次遠程培訓,我選擇的是金溪二中徐建業老師創辦的工作室學習交流,此時此刻,我真的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感謝江西省教育廳創辦這樣一個學習平臺,感謝徐建業等老師的辛勤勞作,是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通過短短的十天的集中培訓,我很榮幸拜讀了徐老師工作室的個人隨筆、成果展示、研修日誌、學習資源、走向幸福、研修交流,315課堂實錄、成功即教育、盤點世界歷史等等,收穫了很多新知識,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並與優秀教師一起討論交流,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收穫不少:

一、提高了自身的計算機水平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培訓計算機水平含量比較高,專家們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教學員們怎麼完成此次研修,很多老師通過這次培訓,提高了自己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能力。

二、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並用之實踐。

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能力,使之爲我的教學工作服務。在培訓中,我把自身對歷史學科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組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循環往復,是因爲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變得更加有心。

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三、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覺得歷史課枯燥乏味,缺少學習興趣。如果在授課中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習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次培訓室我認識到,歷史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裏面的知識豐富多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有必要,讓他們自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培訓馬上結束,學習仍將繼續。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通過本次學習我更明確了今後的方向,堅定了爲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國培歷史學結 [篇5]

在金秋十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教師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個普通的教師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前輩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爲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舞臺。河北師範大學每天爲我們安排了風格不同的名師,每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期間總共聽了十幾場講座,實踐課程聽課體驗。

在國培計劃的開班典禮上,智學博士做了《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的演講,其中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智學博士的演講非常精彩也充滿了激情,同時也用一種靈活通俗的方式解答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說的他的一段自己在中學階段輟學的經歷。我想只所以輟學肯定是厭倦學習同時沒有目標造成的,後來是什麼力量鼓舞着他從一名農村的輟學生成長爲博士呢?他的回答是音樂,在他輟學的那段日子裏,他跟隨着母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間勞動,生活找不到一線的希望,正是他熱愛的音樂慢慢爲他療傷,慢慢的喚起了他的夢想和激情。?a href='' target='_blank'>雨⊙У囊跤爸新叱觶匭倫呦蚩翁茫呦虼笱В呦蠆┦俊K惱舛尉宋液芏嗟鈉羰競退伎肌V茄Р┦刻岬降鬧醒鋇難峋胙岸⊙У木退岬降慕淌Σ耙稻氳∥侍饈且桓鐾奈侍狻?/p>

國培計劃培訓的課程設置非常的科學和合理,我想他背後的設計人員是非常的專業和智慧的。它安排的課程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確實是非常的實用,他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學科教育理論水平,極大的提升了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及創造性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問題的能力,使大家真的成爲具有專業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能力、高尚師德的現代教師和區域教育發展的骨幹。

我們培訓的第一課,破冰訓練就設計的非常合理和專業,他使我們學員從陌生到相識到合作。我想任何一項事業要想成功就需要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破冰訓練恰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破冰不僅教師之間的堅冰,同時也破除了教師與國培計劃之間的堅冰。他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國培計劃的智慧和善良。

42中的田麗霞老師做的《班級管理中的辯證法》的報告也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她提到的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故事說星雲大師在訪問朝元寺時,在往美濃路旁,看到一個橫列的招牌,從左讀去,是“吃小和尚”,看後直嘀咕什麼名字不好取,要取這個?下午從朝元寺回佛光山時,再注意這個招牌,從右讀去:“尚和小吃”。才恍然“尚和”是個地名,人家取尚和小吃並沒有錯呀!只是因不瞭解真-相而誤會罷了。在世間有很多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事,並不見得是真-相,怪不得佛陀常要教誡我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同樣一個問題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眼前就會豁然開朗。另一個說的是獨臂運動員的故事,雖然他是獨臂但他卻是某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唯一能打敗他的方法就是抓住他的那個失去的斷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候我們的劣勢正好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只要你換一種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

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高嵐副局長的《學習是教師解決教育過程問題的唯一途徑》給了我很多思考。其中這三條給了我很深的印象:(1)每天你釘一顆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牆,但往往沒有竭心全力。終於,你吃驚地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裏。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2)臺灣財經和教育界典範人物李模先生在回憶錄《奇緣此生》中,講述了一個改變人生態度的故事。他的名言“拿別人的薪水,學自己的本事”,影響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3)廣大普通教師如何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成長呢?我以爲,做一個有特色的教師或許纔是廣大普通教師的成長之路。作爲教師,同樣需要有一樣拿得出手。拿得出手的那一樣,就是你的特色。

河北師範大學李毅瑋教授的《如何提高教育智慧》報告深入淺出,她通過許多教育實例的闡述,使我們充分領會了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很大啓發。同時李毅瑋教授也非常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她提到:(1)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犧牲眼前的幸福,爲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大部分人是屬於這種爲“忙碌奔波型”的人。“忙碌奔波型”的人,錯誤地認爲成功就是幸福---其實它只是“幸福的假象”,堅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2)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纔是獲得幸福的關鍵。(3)“其實每個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間的中間地帶,沒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應該是一個不斷的、更幸福的過程。同時她又告訴了我們快樂的十七種方法。這些教育智慧和快樂方法真的對教師的幫助很大。

在2015年10月13日的上午,首都師範大學的尹少淳教授做了《對美術課程改革相關問題的思考》的精彩演講,對於他的思想他的演講我的感受真的是高山仰止,愧不能及啊。他對於美術教育的思想的高度猶如在泰山之顛,珠穆朗瑪之頂峯啊。他運用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手段,把美術教育的這篇大文章,按他自己說的庸俗易懂的娓娓道來。三個多小時的課程感覺一晃就過去了,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下是對我影響最深幾點:(1)傑出的藝術家是能夠創造獨特性圖式的人。(2)有些人畢生象河流流過草地一樣毫不費力地遵循着本地社會情況和人們所指示的輪廓線和途徑前進。另外一些人的一生卻像向前衝擊的瀑布那樣,打破各種障礙,並且刻畫出社會歷史山峯的新形勢,只有少數幾個人在重大意義上影響着人類進程。大多數人起着比較細小的作用,他們採納別人已經構成的觀念、發明和生活方式。(3)藝術不能用美來衡量,美是19世紀以前的美術創作的基本追求。

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郭興良、孟慶軍老師爲我們做了連續五場的《美術鑑賞》的課程,兩位老師講課的思路清晰、語言精練、充滿激情,講的非常精彩。他的課程使我們對於中外美術史有了一個更加宏觀的、哲學的認識,同時拓展了思維領域,增強了多元多視角的鑑賞美術作品的能力,真是受益匪淺啊。

還有河北省教科所的齊龍騰老師,石家莊市教科所的張麗霞老師,他們關於美術課堂教學的課程。河北師大教育學院房玉辰的手工課程。28中校長邊志學的《師生關係與教學質量》的課程。河北師大美術學院陳志永老師的《美術課件製作》的課程。這些課程主要針對如何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的課程。也非常的實用和實際的。

另外還有天津教科院副院長劉金明的《學科滲透心育》的課程,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江雪梅的《學生管理中法律問題》的課程。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發展心理研究中心杜俊鵬教授的《網絡癡迷問題行爲預防與矯治》的課程。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鄭金洲的《課堂變革中的理念與行爲》的課程。這些課程涉及到教學中心理學運用的問題,法律運用的問題,對於網絡癡迷學生的教育問題,對於課堂的重要性和變革的問題。這些課程對於我們美術教學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他是美術教學的一個橫向拓展的課程。

另外還有這些實踐課程,如分別到石家莊市20中、6中、12中實地考察並聽取了學校老師精彩的七節觀摩課。還有培訓中心安排的錄像觀摩課。學員們自己分組精心準備的同課異構課程。這些課程既提升了學員的實踐能力又開闊了視野。

所以我說國培計劃課程的設置非常的科學和合理。通過這些關於美術學科的橫向的、縱向的、聯合的知識體系和教育尖端理念,極大地豐富了、提升了我們的知識結構、教育思想和對外拓展能力。

無論是這些報告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特級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教學風範,令人高山仰止。他們“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讓反思成爲一種習慣”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們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在腦海裏回映還是特級教師上課是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令人如沐春風。我想這些充分體現了他們平日教學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纔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我們必須是着眼於未來,採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

總之,在課改的浪潮中,如果一個教師能夠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昇華自我,就能夠很快地成長起來,成爲學生心目中的最受歡迎的好老師!

這些就是我對於國培計劃和課程學習後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國培歷史學結 [篇6]

參加此次“國培計劃”是我走上工作崗位後參加的歷時最長、形勢最正規的脫產培訓學習,說它歷時長是因爲它將有4個月的培訓學時時間,說它正規是因爲它有正規的教學課程,有組織、有領導,學習的內容涉及面廣。授課的有各大名校的教授、學術權威等。可見“石大”對此次國培計劃的重視。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學習、吸納、借鑑的過程中,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拓展自己,,使自己在不斷地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思考並解決問題。當然有些學習是在你的工作中無意識地學習並掌握到的,而有些學習是我們有意識的主動地去理解、接受的。我認爲後者的效果、速度、程度會遠遠高於、快於前者。所以每當有學習的機會時,我都願意積極主動的要求參加。我希望抓住每一個提速自己教學能力,提升自己思想理論高度,提高自己看待問題,闡述問題,拓寬自己素養內涵能力的機會。

本次培訓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有拓展我們視野的:“西方歷史視野下的個人主義”、有帶有學術研究提升我們理論高度的“西方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實際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對我們現有的歷史知識面延伸的“世界近代史專題”、“中國近現代史專題”、“中國歷史教學設計”、“中國歷史學業評價與考試命題”、“明清史專題”、“隋唐宋元史專題”;有對世界歷史發展研究的“中國歷史學理論與方法”、“20世紀中國史”、“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親臨實景感受歷史變遷的“博物館學知識與實踐(烏市情景教學)”、“考古知識與文物解讀(烏市情景教學)”;有對我國現階段和今後長期教育發展展望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中國歷史學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評析”;有提高教師素質的“教師職業素養培養”等等。真的可以再提升和拓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授課的教授有來自蘭大歷史文化研究院院長王希隆,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生,有北大教授賀衛方等等,能與這些大家、專家、教授面對面,能親耳聆聽他們闡述自己對中外歷史發展中具有代表性事件獨到的見解,是我們每個學員難得的機會和榮幸。讓我們這些生活與我國偏遠落後地區且植根於我國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真正在思想上、理念上、思維方式上、教學方法上都能提升一個高度,能與我國教育理念發展接軌,能瞭解我國教育發展動態,同事把我國教育發展植根於世界教育發展的大環境大背景中去,從中找出我國教育與世界教育發展的差距與不足,積極汲取世界教育發展的優點及可取之處,改革我國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這樣的高度;也有從基礎出發,講授名家怎樣從普通教師一步步鍛鍊成長起來成爲教學能手,教研專家的點滴事實。農七師教研室唐長根主任的《做一個名師》就是這樣的。他的講解植根於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的實施、發展、實踐、挫折、失敗、經驗、成果等方面出發闡述了基礎教育改革的目的,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及作爲名師應具備的素養。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敗的個案,讓我們感覺到這些個案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好像就發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唐老師講的有些學校爲了防止教師有舊教案所採取的不同措施:有上交舊教案的做法、有把舊教案剪去一角的做法、有讓教務處批註日期的做法等等,總而言之這一系列的做法就是爲了杜絕教師再用舊教案。而有些學校則是鼓勵教師用批註日期備課法來備課,調動了許多教師的備課積極性,遊得教師甚至在一課的教案上出現了三四個日期。這樣從基本功做起,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何愁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不高呢?因爲這已不是在簡單的備課了,而是透視出你對教師這個職業認知態度,是你對自身素養培養的嚴格要求,是你做事的嚴謹態度,同時也是你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對自身知識素養、品格素養、人格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這樣的做事態度,這樣的教學態度能不讓我們每一位學員感動嗎?課可見,基本功是在平時的點滴中積累起來的,同時我也相信在我們的學員中也不乏這樣的教師。

我們歷史國培班一共有30人,可惜有3名學員不知什麼原因放棄了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們來自兵團各個師、團場。在學習中大家相識、相知。在學了近一個月後,大家彼此已經能叫上名姓了。能相識是我們的緣分,能相處是我們的情分。在學習中大家彼此交流增進了友誼。

受益最深的感悟是:一個人就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納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不斷的充實自己、更新自己、更新自己、超越自己。因爲通過聆聽各位教授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解剖析國內外歷史的發展、演變的優劣,使我們的思想境界突然變得開闊了許多,對許多歷史事件也有了更深層次和更高空間的理解。比如馬建川教授講的《如何理解政府管理》中,對國內外政府管理的歷史發展規律;政府機構存在的許多問題做了比較客觀系統全面的闡述,從中我們逐漸理解和明白了國家管理制度也是在逐漸完善的過程。暫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當出現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就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完善過程。

王俊峯教授的《e世代學生心裏健康教育》講座,給我們分析講解了噹噹學生的心理狀況、價值觀取向、人生態度、生活理念等,以及當今現實社會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而我們應該逐漸的去理解並融入他們之中,因爲我們也只是人類歷史長河發展中的一個過客。對於上輩,我們也曾經叛逆過、對抗過。時過境遷,現在我們也成了他們的上輩,成了實施教育的宣判者,他們又成了反叛我們的一代,我們不去理解融入又能怎樣呢?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其實改變自己就是讓自己去理解融入這個變化太快的新e世代,想想真是受益匪淺。烏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孫梅老師首先從我國大學聯考入手,談到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指揮着中國的基礎教育。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乎類似胎教這樣的早期教育便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開始了。當孩子一出生就無意識的踏上了各種學習的戰車,投入到各種學習的“戰鬥”中,父母也因爲社會上和周圍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評選、海選,打着“愛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把孩子推上了這列永無歸期的戰車。於是孩子就開始了不斷的學、學、學,父母還在不斷的推、推、推。孩子的天真、活潑、好動、愛突發奇想、奇斯妙問的天性被扼殺了。早早的被各種特長學習、晉級比賽所禁錮。孩子的“特長”有了而天性沒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國目前教育的這種現狀。

聽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日生的《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精神》專題講座後,對中西方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差異又有了新方面的透視,即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精神。

我認爲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通過實踐的、積累、發展、改進、創新、演變、變革,纔到了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也纔有了中西方文化的個性差異。透過目前的中西方文化來評論孰優孰劣,我認爲過於籠統,過於偏激也過於教條。因爲,中西文化能發展到現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空間和推進它發展的推手。只是在它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不斷地吸納,不斷地摒棄,去其糟粕,吸納不同文明的精華,才使中西文化蘊含着這樣博大的內涵和豐富的精髓。即使這樣,也不是說中西文化都是完美無缺的。因爲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習俗習慣的不同,使中西文化存在着許多不同的差異。比如:中西文化對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都有許多差異。但隨着科技的發展,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各國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密切,中西方文化的聯繫也越來越頻繁、密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越來越凸顯。西方文化的一些觀念也逐漸滲透到中國文化中,中國人也開始慢慢地從觀望、靠近、理解、接納、受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能接納說明中西文化中有共性、有空隙、有需要填補、補充、完善地部分。那麼,西方針對中國文化是不是也像中國人接納西方文化那樣大度呢?西方文化爲什麼能很容易的滲透到中國文化呢?是它的強勢?是它的先進?還是它的優越性呢?很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