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工作總結匯總六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教學工作總結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匯總六篇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學期初,我結合本班的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好班級的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中來。還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的愛看的各種圖書,並能主動地介紹給其他同學。引領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以書爲友,努力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並且,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

一、指導學生掌握讀書讀報的方法。

第一:讀書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眼睛離書本一尺,不能躺在牀上看書,要時刻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另外一般讀書半小時後要讓眼睛休息一下,可以看看綠色,眺望遠方,以此來緩解眼睛的疲勞。第二:要愛惜書本。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做讀書筆記,可以對好詞好句圈圈畫畫,寫點感受,如果是別人的書,就不能這樣寫了,要記在筆記本上。

二、交流評論。

可以以交流爲主,也可以以評論爲主;採取故事、朗誦、表演、實驗等方法交流。利用晨讀、班會、課外活動等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好書推薦”交流。

三、進行讀書活動。

不僅讓學生“會讀”,而且使學生“樂讀”、“好讀”。同時建立獎勵制度。在活動過程中,頒發各類獎章,定期評選讀書積極分子,

同時獎勵。紅、黃、藍、綠各色大蘋果,還有一顆顆金燦燦的五星,是孩子們的收穫,也是我的欣慰。

“與好書做伴,與文明同行”。留一點時間給讀書、多一點空閒給思考、獻一份熱忱給學習,我們全體師生將以校園讀書活動爲新的讀書起點,讓讀書成爲我們的一種習慣,使學習成爲我們的一種生活狀態!

四、確保閱讀書籍來源

有書才能閱讀,無書閱讀便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每個人都買一套課外書,則要花費孩子很多錢。將孩子分成多少個組,每組購買一套必讀的課外書,然後交換着閱讀。

五、交流讀書所感所思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出操回來後的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讀的書中的故事,形式不限,可以只講其中的一個精彩人物或一個好玩的情節,也可以背一首新學的古詩或詩歌。讓同學們吐露自己閱讀的所感所思。

有書就有希望,讀書就有幸福。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提升師生的底蘊,讓師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不斷對生活、學習產生新的追求目標,從而從容當書生,瀟灑走人生。這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國小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這就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著名語文教育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顯然,僅靠課內閱讀是無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由此可見,學校加強課外閱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校積極響應縣教育局提出的“每天閱讀一小時”的號召,引導學生走進閱讀的空天闊海,讓他們在書中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厚重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領導到位,全員參與

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一個計劃得以實施的有力保障。爲了確保學生閱讀活動的有力開展和順利進行,我校制定了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計劃,各班級在計劃方案的引領下,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也形成了班級閱讀活動計劃,有效地促進了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互相幫助、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

二、營造氛圍,瀰漫書香

爲引領學生走進書海,品讀書香,使讀書成爲一種樂趣,成爲一種生活需要,讓每一個孩子能時刻浸潤在書香當中,在校園裏享受到美麗的書香人生,我校十分重視書香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力爭讓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都能煥發出文化的韻味。校門口、教學樓走廊設計並佈置了名人讀書格言和中外名著簡介爲內容的展牌、橫幅;每個班級積極創設富有特色的讀書環境,學生作品園地裏,好書推薦、我的讀書故事、每週一詩、讀後感言等時時散發着墨香,關於讀書的“最是書香能致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羣書明真理”等主題豐富、各有千秋的黑板報,讓人耳目一新。學生走進學校,便沉浸在濃郁的讀書氛圍之中。

三、家校互動,保證閱讀

在課外閱讀活動開始前,各班利用家長會,向家長指導家庭讀書活動的方法、內容、形式等,使每個家庭都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家長也成爲學校這一項目活動的支持者、宣傳者和參與者。由於學校宣傳到位,已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轉變觀念,低年級“親子共讀”如火如荼,中高年級家長則能注意採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檢查的方法,使孩子達到一定的閱讀質量,在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書香家庭。

四、課外延伸,激發興趣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首先從課堂延伸做起。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選定的經典篇目,爲課外閱讀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語文教師立足於教材,超越教材,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的語文教育體系。對低中年級學生,推薦一些圖文並茂的童話、故事、科普作品等,對高年級學生廣泛介紹兒童小說、傳記作品、科普作品等,讓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汲取全面的營養。除了結合課文的學習向學生推薦閱讀有關的名著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閱讀的建議”及教研室公佈的推薦書目,每月向學生推薦精品少兒讀物。

五、科學安排,開拓渠道

每週從語文課時中抽出一個課時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看似擠佔了語文課的時間,但老師們積極優化教學過程,精選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分析、講解、作業,每週一課時的時間便節省出來。閱讀課上同學們或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有目的地讀書;或在一起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或互相推薦好書;或師生同讀交流;或聆聽老師娓娓的講述;或靜靜地手捧書卷在書海中徜徉??

建立好書交換站,實現好書換着看。主要在班內學生間、平行班級中舉行,學生用自己的書換取別人手中自己喜歡的書,擴大了閱讀量,以書會友,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另外,還注意鼓勵學生節省零花錢自主購買閱讀材料。

六、讀寫結合,提升水平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寫作是閱讀的拓展和延伸,讀寫結合是促進閱讀,提升閱讀效率的良好措施。學生讀的多了,語言和思維得到同步發展,就會把他們的見聞感受自然地傾訴於筆端。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多讀有益書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寫好日記、作文,以檢驗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況。我校有多名學生在市縣作文競賽中獲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學生從中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加喜愛給他們帶來成功的課外閱讀。

七、開展活動,展示風采

爲展現我校在課外閱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引導廣大教師重視課外閱讀,提高全體學生課外閱讀水平,向廣大家長宣傳,讓好書、讓經典伴隨學生,我校積極承擔了城區國小學生讀書活動動態展示活動。在活動中,我校教師羣策羣力,制定活動方案,引領一年級學生誦讀《三字經》及《中華童謠》、表演課本劇等,活動氣氛活躍,內容豐富,達到了知識相互傳遞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這次活動是我校課外閱讀成果的集中檢閱和展示,它激勵着學生博覽羣書,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在批註式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逐漸地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能夠先學後教,順學而導。現在我和自己班的學生一同總結出一些適用的讀書方法,在指導學生自學的程序與內容上,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重意輕文”現象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案書寫中的學習目標往往千篇一律,一般都是三大塊:認學本課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都直接指向內容的理解,也是導致教師課堂教學“重意輕文”的主要原因。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在指導學生批註文本的過程中,我們師生共同總結出了一些批註方法:質疑法把不理解或難以理解的地方用相關符號劃出,包括課題、文本內容和插圖;聯想法聯繫生活實際和閱讀積累進行批註;解釋法對文中重點詞句通過聯繫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進行解釋;聯繫法聯繫課文題目或前後文、文中人物等寫出所感;補白法順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抓住文本中“空白處”、插圖展開聯想,進行補寫、續寫或擴寫等;對話法設身處地與作者、文中人物進行對話;欣賞法對字的準確生動、詞的靈動形象、句的修辭運用、段的構成方式、篇的巧妙佈局等進行欣賞。這些批註方法中,只有欣賞法指向了“文”,其餘均指向“意”。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幾種,所以在批註理解和彙報交流中,就對作者表達的意思,內心的情感着力過多,而對錶達的方法、技巧卻關注不夠,出現“重意輕文”的現象。

2.關照整體不足

如果說傳統的閱讀教學是“圈養”,那麼批註式閱讀教學就相當於“放養”。讓學生自主、自由地走進文本,去尋找批註點進行閱讀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學生的着眼點會在一詞一句一段上,導致“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批註本來是在“體會那微妙的咀嚼味兒”(朱自清),但這裏容易出現的這個“味兒”卻僅是一草一葉的,缺乏整體的關照,便不深不濃。若教師再不加以引導,彙報交流中出現的就是一些文本的散點,極易導致理解上的肢離破碎。

丁培忠老師生前一直倡導,閱讀一篇文章要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我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的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3.深入細部不夠

學生的自主批註是一種精讀,要求潛心默想,沉入到字裏行間去涵泳。正如清人曾國藩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所云:“涵泳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魚之遊泳,如人之濯足,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稻、如魚、如濯足,庶可得之於意之表”。閱讀必須全身心地沉浸在語境中口誦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但在實踐中,學生往往是邊讀邊批註,對某處有所感悟就開始寫,記錄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對句、段的總體、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對詞語的批註。即便是對詞語進行批註,也只是淺層次的,未經過多思考與深入理解的。如對“端詳”一詞,學生的批註有“看”、“認真地看”、“欣賞地看”,距離“仔細地看、反覆地看”正確理解還存在着差距。要沉入文本,潛入到語言的深處與細部,就必須通過對詞語蘊含的精細寓意的理解來達到。這也是批註式閱讀教學需要加強的。

4.缺少質疑環節

缺少質疑,其實是閱讀教學長期來的一個基本現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掌握着課堂的提問權,學生習慣了答疑。在批註式閱讀教學中,儘管將“質疑法”作爲一種批註方法總結出來,但在實踐中,學生的質疑批註從量上和質上都不理想。這說明學生還不具備質疑的能力,而質疑又是通向深度閱讀、獨立思考的主要途徑。

5.忽略個體差異

批註式閱讀教學的基本程序,第一環節是基礎,第二環節是保障,第三環節則是拓展。在這幾個環節中,學生的自主批註是第一位的,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裏,學生的語感、閱讀能力有強有弱,直接導致批註質量的差異。交流中如果能力低的學生再不主動彙報,教師就無法發現批註的無效爲批註而批註,僅將文本內容換個說法寫在空白處,未經思考,所謂批註只是一種簡單的內容搬家;批註的無用有的學生批得過於膚淺,進入一種模式,經常用簡單的“太美了”“太好了”等毫無意義的感嘆詞來批;批註的錯誤沒有關照全文,錯誤地解讀文本。如學生對介紹人種來歷的傳說故事這樣批註:我終於知道了人種的來歷。這裏,就將傳說當作了真事。對這些能力較低的同學如何在自讀批註和交流環節予以關照,達到閱讀批註的深刻性和創造性,也是一個難點。

6.主導作用不力

主要體現在第二環節,即學生交流批註,教師順學而導上。這幾種現象可以說一直存在着:一是被學生牽着走,導致對課文理解的零亂無序和肢離破碎;二是學生間就批註進行平行交流,對重難點的理解各抒已見,沒有交叉深化。

這些問題的反覆出現,仍源於教師對教材、尤其是剛剛拿到手的課外閱讀材料的理解與把握能力不強,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如果對重難點批註不到位,又不能夠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便很難達成批註式閱讀教學目標。因此,我深刻地明白一點,要想使用好批註式閱讀教學,首先要自己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達成批註式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古今中外,學者一致認爲:多讀書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聖陶先生曾說:“學語文,豈能僅僅讀《語文》,必須在國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書,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崔巒先生也講過:“如果學生在國小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裏裝着上百篇文章,80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一定會提高。”閱讀心理學認爲:閱讀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從事生產勞動,以及各項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師和家長不可能永遠陪伴着孩子,而好書卻可以成爲他們終生的良師益友。爲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小階段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每年學生不少於5萬字。隨着學生識字量的不斷增多,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針對學生特點,以及學生讀書的層次不齊,我主要從培養孩子的讀書方法和讀書興趣來抓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一步一步地走進課外閱讀的多彩世界。 下面我就談談平時在這方面是如何做的。

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麼如何激

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醜小鴨》的故事,當我講到醜小鴨由於長得難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負離開了家後——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後,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話》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裏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我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爲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二、鼓勵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使學生會讀。

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不是說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衆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建議他們讀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學性,如《十萬個爲什麼》、《海底兩萬裏》等書。

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多讀。

1、保證書目。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要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我儘可能地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我經常鼓勵孩子多買課外書,班裏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幾本課外書,孩子們把自己的書都放在教室裏的圖書角里。班上圖書角的建立爲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讀書空間。找班上讀書優秀的幾位同學,負責班上同學的借書還書。資源共享,大家輪流着看,讀書的範圍更廣了。

2、保證時間。我每天擠出時間來,讓他們讀。天天讀,才能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每天到校,只要走進教室,就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中午的時間,也是讀書的時間。另外,減少重複、無效、無意義的課外作業,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使孩子們讀書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3、注意積累。在進行閱讀時,要教育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爲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閱讀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畫一朵小花,或描一隻小蟲,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規定每晚的讀書內容,每讀一篇,讓父母檢查簽名。讀讀背背較短的詩歌,每完成5篇,獎一顆星,一篇較長的文章,3篇獎一顆。由班上的小組長和老師作爲考查人員。如果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恰當地用上去,我們就獎給她一枚表達章。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於

“學海”“書山”之間,從而穩定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填記錄表。爲了及時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那些愛讀書、讀書認真的孩子,我細緻的做了份閱讀記錄表,由學生每週填寫一張,內容包括閱讀篇目、字數、認識的新字,裏面的人物。從閱讀記錄表裏,我詳細掌握了孩子們的效果、收穫。知道了他們每天都堅持讀書,每個月最少的也會讀六千字,最多的能讀一萬字以上。

5、開展活動

(1)班裏經常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每天下午,都會分小組交流前一天的個人讀書情況。每週都會舉行一次讀書活動。比如:我在班裏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衆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琅琅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鑑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我每週讓學生至少背誦一首古詩,爲了便於檢查,內容我統一指導,程度好的學生可再選出自己喜歡的來背。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5

**工作室於20xx年7月正式展開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基於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研究實際從20xx年3月已經開始,現將我課題組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一、進行理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爲開展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組主要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同時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如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等。

體現形式: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等。

2、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學習了韓禮德的主述論、胡壯麟等語言學家的語篇分析論的系統理論、top-down理論等,尤其是重點學習了由葛炳芳主編的《中學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研究叢書》。另外,課題組組織成員認真研讀了國中和高中的《英語課程標準》。

體現形式:學習研討會議記錄與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論文與音頻視頻資料。

3、參加培訓研討。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英語教學教研的培訓與研討,如縣、市、省上培訓活動,參加名師大講堂等。

體現形式:學習筆記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調研,找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確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堂調研活動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間進行,調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觀察閱讀課教學課堂、觀看閱讀課課堂實錄以及課堂教學案例。

1、課題組成員共進入課堂觀察閱讀課教學共60多節,主要以課題組成員內部聽課爲主,同時也聽評子長縣中學及秀延中學其他英語教師的閱讀課,課後與授課教師進行口頭交談,瞭解具體的教學目的與意圖,以及從聽課人與授課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達成程度。

體現方式:聽課筆記及心得體會。

2、觀看名優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和課題組成員錄像課。觀看名優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主要以自學爲主,然後交流心得體會。課題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長縣中學進行了高中組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教學交流活動,共進行了5節課並錄製了視頻,活動後,各位老師又不斷研讀錄像評析優缺點,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行爲。

體現方式:視頻及學習筆記。

3、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處於一種淺層閱讀狀態,即:“梳理文章信息——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

(2)、分離式語言技能訓練即對聽說讀寫技能進行分別訓練,缺乏把語言技能看成整體而進行系統訓練的整體教學思路。

(3)、忽略語境的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占主導地位。

4、確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與實施辦法。

通過前期大量調研,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在語篇分析論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行動改進研究,研究的對象爲課題組的八位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爲。

具體研究思路是:

閱讀教學應是以篇章爲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立足於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分析理解篇章結構,如題材特點、體裁等,然後分析句子間、段落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體並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時將聽說讀寫滲透和貫穿在其中,更加註重語言的語用性。

  三、實施進展情況

從20xx年5月至今,本課題組一直按計劃實施研究活動。現就前階段的主要活動及成果作一總結匯報:

1、20xx年6月在子長縣秀延初級中學進行了5節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活動。我們在開課前,先用語篇分析論對教材進行了集體解讀,然後在課前與課後對學生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測試。

體現形式:教案、會議記錄、問卷調查、課堂視頻。

2、課題組成員把語篇分析論應用於日常教學活動中,並就此開展主題交流活動。我們先後進行了5次主題交流活動,如代詞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主述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等。

體現形式:交流材料、會議記錄、微課

3、開發了完整的基於語篇分析論的現階段八年級與高中必修一與必修三的閱讀課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課件、論文、反思、微課等。

4、課題組成員教學能力迅速成長。課題組王文靜、閆凱、白娟老師已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縣、市的賽教。張小梅老師已成爲子長中學骨幹教師,選拔成爲影子工程的培養對象。

體現形式:榮譽證書、培訓通知等。

5、課題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網站,博客與網站更新及時,均爲原創作品。

體現形式:網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課程資源系統性不夠。在教學資源開發中,如教案、課件、習題集未編成系統序列,有較大的隨意性。

2、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爲的系統研究,跟蹤性改進不夠及時和系統。

  五、今後工作方向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並將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主題研討交流活動。

2、加強課題組成員閱讀課互聽互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的業務成長。

3、繼續堅持教學資源開發,併力爭做到連續和系統性。

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6

隨着暑假的臨近,我們經典閱讀第二期的教學工作,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經典閱讀第二期教學工作總結。回顧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我們經典閱讀主要完成了以下教學任務。

一、認真備好每週要上的閱讀教材。

閱讀經典,是我們經典閱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因此,在開學之初,我就精心到書店爲學生們挑選了《閱讀王》,裏面的教材都是專家們精挑細選的,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並且教材的難易也相當適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也呈現出樂學的狀態,這讓整個閱讀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爲了上好課,我在每次課前總是認真備課,期望課堂的預設和生成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踏踏實實,讓每堂閱讀課出彩。

每篇教材,我們都能認真對待,特別是對優美句段的欣賞和感悟,學生們做得很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悉心地體會和感悟,很多關鍵的段落,我還會要求他們進行仿寫,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書中一篇關於描寫春天的美景的文章,給學生很大的寫作衝動,我緊緊地抓住學生想寫作的契機,利用課堂最後的20分鐘,帶學生到校園裏去尋找春天,感受春天,通過近距離的觀察,把真正的校園春色描摹在眼中,牢記在心中,這樣學生對春天實物的描寫就能做到言之有物,生動準確,真實可信。

閱讀經典,並不是單純的要求學生在讀後完成課文後面的練習,而是在經典的藍本下,讓學生能學有所得。很多感悟性的文章,我總是自己給學生設計題目,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昇華文章的情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在讀的過程中思,在思的過程中得,在得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工作總結《經典閱讀第二期教學工作總結》。

在已經上完的38篇教材中,《告訴媽媽,我愛她》一文,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因爲課前的預設,我問學生:"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你們,如果你的媽媽很嘮叨,請你舉起手,並說說爲什麼事情嘮叨。"

問題剛問完,結果40名同學當中,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舉起了手--這是讓我始料未及的!我要他們講述媽媽嘮叨的原因,一位男同學居然說,他媽媽每天逼他吃很多飯,還不准他上網玩遊戲,每天出門的時候,都要重複一句話,放學後早點回來…聽了幾個同學的發言後,我鄭重其事地對他們說:"你們之所以這麼煩自己的媽媽,是因爲你們還小,等到將來你們長大了,離開了父母,你們才能體會到母親的嘮叨是多麼珍貴的人間至真至純的愛,因爲她是你的親人,因爲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她纔會那麼在乎你,捧在手裏拍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老師非常理解你們厭煩母親嘮叨,因爲我小時候,也和你們是一樣的,我甚至還因爲母親打過我,躲在門角落裏罵過自己的母親。你們看到過汶川地震嗎,多少孩子從此再也沒有母親了,再也沒有那個知冷知熱的關懷,甚至滿腹的嘮叨了。如果可以,我想汶川的孩子們、玉樹的孩子們,他們寧可老天還回他們的媽媽,哪怕天天嘮叨貫耳…"

在接下來的《告訴媽媽,我愛她》一文中,同學們都入情入理地走進了文本,有的同學甚至眼眶裏閃着淚花。我想這篇課文過後,他們一定會從另外一個視角去重新審視自己的媽媽,去回報更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真正內涵。很欣慰,我認爲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人的靈魂,淨化同學們的心靈世界。考試只是檢測學習的一種手段,在美文中進行人文教育,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纔是經典閱讀教學最具魅力的所在。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的經典閱讀教學是成功的。

三、開心遊戲,樂中學,學中樂。

因爲課堂連堂的原因,他們幾乎無法做到在90分鐘裏精心學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爲了緩解他們長時間思考和學習的疲勞,我在每堂課後,都留了15-20分鐘的智力遊戲環節。這雖然是遊戲環節,可是在這個環節中,很多學生對遊戲的擔心甚至超過了閱讀教學。我們的遊戲採用"擊鼓傳花"的形式,花傳到哪位同學,他(她)就得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題目考全班同學,這個時候,他(她)儼然就成了一個小老師,因爲全班同學都在聆聽他(她)的出題,並進行思考。他們的題目也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有腦筋急轉彎,猜謎語,對對聯,講故事等。說實話,做腦筋急轉彎的題目,我不如同學們。如果他們沒有事先準備題目,也有"懲罰"他們的辦法--那就唱支歌或者朗誦一首古詩。因爲每次上課都有遊戲環節,所以很多同學課後就會積極尋找智力題目,他們很想考倒老師和同學。這樣一來,又促進了同學的課外閱讀,取得了異曲同工的效果。

通過這個趣味盎然的教學環節,讓同學們獲得很多鍛鍊的機會,起初很多同學羞怯怯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很多同學都能落落大方地配合課堂,展示自己,提升能力。

緊張而愉悅的90分鐘,我們通常就是這樣完成的。寫文於此,是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