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的認識教學小結

《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認識數位順序表,瞭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能正確讀寫大數,會進行大數的比較,會將大數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在認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在生活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大數的認識教學小結

教材在開篇第一幅主題圖安排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有關省份人數的數據,讓學生感覺這些數很大,“大”,體現在組成這些數的數字多、數位多,教學時學生還有另一種感受,那就是這些數大到自己都不會讀,從而很自然進入到本單元的學習。

設計本單元教學,我力求體現如下幾點:

1、重視數感的培養,但落實不到位。

新課標對數感要求如下,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數感”作爲數學學習的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是較難把握的部分。說實話,在四年級的學生眼裏,一萬就比較大,已經很難找到具體的情景去感受,就算是我們提到體育場觀看比賽的人數,學生也只能與“大”聯繫在一起,也很難與“一萬”聯繫起來,因此,感受億以內的數真的是很難,億以上的數更是難上加難,說實話,作爲數學老師的我在這方面能力就很差,我也無法感受“1億”到底有多大,至於教材中提供給我們的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三圈半,在學生的頭腦中也只是感覺一億好大呀!爲了加強學生對“1億”的理解,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材料:如果1秒鐘數一個數,一晝夜一晝夜不停地數,你可以想象一下,從一數到一億要數多長時間?感受的過程愉快的,但其結果還是感覺“一億”真是大呀!

2、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體會大數與生活緊密聯繫

由於在本單元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一般接觸較少。在學生認識了大數後,在教學中我特意創設了一些具體情境,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素材,如:班級、年級、學校、區以及各大城市的人口數、光的傳播速度等,讓學生獲得了有關大數的豐富感受,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國情滲透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

3、讀數和寫數注重方法的`歸納

第一節課,學生感覺到教材提供的數很大,當我們爲了記憶的方便給數位順序表中的數位分級後(這是學生認爲的,他們給數位分級就是爲了他們容易記憶),讀大數就顯得很容易,原來萬級和億級的讀法跟個級上的數的讀法的完全相同,只是在後面添上一個萬或億字,寫數時,從高級往低級寫,每一級讀什麼,就在那一級寫什麼。

4、數的改寫有訣竅。

讓學生總結如何把一個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他們‘歸納很巧妙,整萬數可以直接改寫用萬做單位的數,就是用數後面的4個0換一個“萬”字,整億數可以直接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就是用數後面8個0換一個“億字,這種方法倒是便於操作。

不是整萬或整億的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做單位的數,我們總結的方法是“兩找”:一找,找尾數;二找,找尾數的最高位,找尾數的最高位的目的是爲了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這一小節的教學,真正體現教的輕鬆,學的愉快,效果當然也是最好的。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於數位和計數單位雖然能理解,但用的時候還是混淆。

第二,比較熟的大小方法不當。雖然學生知道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但在實際比較時,不會將分級和數的大小比較結合起來運用,比較數的大小,先給這些數分級,分級後數位就一目瞭然,該比哪一位上的數也清清楚楚,但實際練習時,很多學生就沒能很好地把分級和數的大小比較有機結合,以至於既費時正確率也低。爲此,我跟孩子們說,數學學習重要的是學習方法。

第三,把一個數改寫成以“萬”或“億”爲單位的數,直接改寫與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方法掌握很好,但符號的運用長出錯,(等號與約等號的運用)

第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還較差,常是顧此失彼。比如這次試卷上這樣一道題填空題:用4、6、0、0、5寫一個只讀一個零且最接近6萬五位數,很多學生只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是隻讀一個零;二是這個數可以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6萬,但就沒考慮到在那些可以改寫成6萬的數中,哪個數是最接近6萬的。這一題只有18人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