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作文素材

許多同學一談起寫作就會皺眉頭,總感到作文難。事實上,作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善於積累寫作素材。“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試想,肚裏沒貨,何來出口成章、下筆千言呢?所以,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前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

學習作文素材

一、從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說過:“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觀察是認識世界的必由之路,學會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首要條件和基礎,是寫作最重要的基本功。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決不僅僅侷限於“用眼看”。觀察單憑眼看是不行的,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纔會更加細膩深刻。比如觀察自己喜歡的水果,我們可以觀其物,辨其色,聞其氣,嘗其味,再把觀察到的用筆描述下來,作文就會具體、生動。

2.觀察要抓住特點。比如,我們觀察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觀察,還要從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能體現性格特點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去觀察。再如我們觀察活動場面,不僅要注意觀察活動場面的氣氛,還要注意最能體現這種氣氛的人物動作、語言、表情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纔有血有肉,有聲有色。

3.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一般說來,觀察一個事物,可以先整體後局部,從上至下從前至後,從外到內,從遠到近,由靜及動。同時,還應注意形態、數量、質地、色彩等。只有這樣,纔可能把握觀察對象的形象與實質。

二、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我們要學會從生活中採集作文的`原始材料,走出課堂,步入五彩的生活,尋找豐富的源頭活水,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用如同美術中的素描和速寫的手法,及時記錄下來,將生活實踐中發現的新事物、新問題寫成心得,這是一種對生活的記錄,也是積累習作素材的方法。

積累生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人手:

1.學校生活。學校生活豐富多彩,如故事會、辯論會、主題班會、運動會、演講比賽、文藝晚會等,我們要親身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體會集體的溫暖,這樣在寫作中就有話可說。

2.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一個重要的生活天地,所以也要有針對性地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然後真實地記錄下來。

3.社會生活。我們要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爲一個大課堂,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可以去旅行,觀看大自然的風雪雷電、日出日落;可以走進生活的世界,瞭解超級市場,觀賞名勝古蹟,欣賞大自然的壯麗山河和探索家鄉變化等。

三、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與是否重視課外閱讀有很大關係。要想提高作文水下,僅僅靠課堂和課本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廣泛地進行閱讀。

廣泛閱讀也要講究方法:

1.要有選擇地看。根據年齡段,選擇思想健康、知識性強、適合自己的書。

2.閱讀面要廣。從著名的童話、神話、民間傳奇故事到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以及一些報刊等都蘊含着豐富的閱讀資源,都可以拿來讀一讀,以汲取多方面的營養,提高作文能力。

3.要堅持不懈。讀書不能僅憑興趣,知識在於積累,能力在於長期訓練,讀書貴在堅持,鍥而不捨。

4.閱讀還要輔以摘抄。

5.要堅持背誦。占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每天讓學生背誦一首古詩,一句格言,常年累月,從不間斷。我國的古詩文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堅持背誦,不僅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素材採集,而且那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神奇優美的意境、振奮人心的故事、沁人心脾的思想感情,能夠潛移默化地浸透靈魂,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養。

四、在隨感隨記中積累寫作素材。

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體驗到的、閱讀到的材料付之東流,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將偶爾躍入頭腦中的靈感隨手記下來,整理成素材庫,久而久之,零散的點滴能成爲文章中精粹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