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記事的作文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事的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記事的作文6篇

記事的作文 篇1

有的時候,媽媽會烙餅給我吃。可是餅老是粘住鍋,於是媽媽買了新的烙餅鍋。

星期六早上,太陽早早地就從雲朵做的被子裏鑽了出來,好像也在期待着媽媽的餅呢!媽媽準備好了材料:三個雞蛋、一袋麪粉、一根胡蘿蔔、一塊土豆和一包培根。插上電源,打開鍋,按下開關,開始預熱。我幫忙打了一個雞蛋在碗裏,又倒了半碗麪粉,加了四分之一碗的水,開始攪拌做麪糊了。不一會兒,麪糊好了,我把麪糊倒在一個加熱盤上,攤成圓形,又打了兩個雞蛋在另一個加熱盤上。慢慢地,餅變成了金黃色,猶如一輪明月,還散發着誘人的香味。

我看得垂涎三尺,想到再過一會兒就能表演“天狗吃月”了,心裏美滋滋的……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把餅翻了個面,然後盛了出來,又將雞蛋翻了兩次,也盛了出來。媽媽又把切好的土豆絲,胡蘿蔔絲和培根統統倒進一個加熱盤,把剩下的麪糊倒進另一個加熱盤。這次不太順利,我在翻餅的時候裂開了,餅成了兩半,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我的興致,因爲此時的廚房已經變成了美妙的舞臺,各種食物發出的聲音匯聚成了食物特有的交響樂:餅發出的“啵啵”聲,土豆絲蘿蔔絲髮出的“滋滋”聲,培根發出的“噼啪”聲。不一會兒,所有東西都熟了,我把他們盛出來,端到了房間。

我捲了一個餅嚐了一口,真好吃!我以後要學更多的菜,因爲自己做的更美味。

記事的作文 篇2

歲月荏苒,我現在已經20歲了,當我還在上國小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時,我經歷了我人生當中第一次離別,我的奶奶永遠的離開了我。

我從小就沒有外婆,但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奶奶對我也不好,因爲家裏重男輕女的思想過於嚴重,我基本上沒有得到奶奶的愛和關懷,但我也很慶幸那個時間段的我,對生活沒有任何記憶。

隨着我年齡的不斷增長,文靜可愛的形象深得奶奶的喜愛。開始注意了我,讓我體會到了奶奶的好,但這些好並沒有維持很久。

他會把自己攢下來的幾塊錢給我們買我們喜歡吃的零食,他會給我們做我們喜歡吃的東西,雖然那些東西並不值錢或很廉價。但是那裏有愛的味道,奶奶去世之後,我嫉妒自己蒙在被窩裏哭泣,一直想啊想啊。然後默默的流淚,直到沒有了力氣。

我多麼羨慕那些有奶奶的人,儘管他們有些人和我吐槽他們的奶奶對他們貌似並不好。但是不好,現在也擁有着而我卻不再擁有,永遠失去。

我永遠深深地思念着我的奶奶,對於靈魂的傳說實在太多太多,我曾幻想過每一種說法,我希望其中最起碼有一個是靈驗的。讓我可以和奶奶溝通。就像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願你安好。

記事的作文 篇3

我的爺爺是一名老木匠,他的木工技術在我們村可是數一數二的。我小的時候,便經常跟着爺爺出工。

每次出工,我的心裏都十分高興,因爲我又可以讓爺爺教我搭“房子”、做“寶劍”了。在爺爺的薰陶下,我漸漸地找到了一些做木工的門道,對木匠這個行當也越來越感興趣了。

有一次,戶主要求我們做一扇木門。拿出事先準備的木板後,爺爺拿下架在耳朵上的筆,掏出捲尺,邊量邊做記號,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利落地劃上線條,分毫不差。接下來爺爺從工具箱裏掏出一把鋸子,開始鋸起來。我的眼前滿是爺爺晃來晃去的身影,耳邊滿是“哧哼哧哼”的聲響,一切都是那麼有節奏。我呢,便在一旁幫襯着拿拿工具什麼的。直到木屑完全吸附在身上時,爺爺才站住了,利索地抖一抖。所有的零件都準備停當,天已經黑了,主人要留我們吃點東西填填肚子,爺爺說什麼也沒有停下手裏的活,而我也只好跟他蹲着,一起餓肚子。爺爺一邊安裝一邊教我:“安裝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再細心,一旦有點偏差就前功盡棄了。”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爺爺終於把門給裝好了。另外,他還把剩下的木板做成了一把結實的木椅子送給了主人。結賬時,主人多給了爺爺20元,說:“這是給你的辛苦錢,帶着孩子去吃點東西吧。”爺爺一口回絕了:“不用了,這錢不是俺親手掙來的,不能收。”說着,背上工具箱,拉着我走了。

路上,爺爺粗糙的大手似乎變得更溫暖了,月光下,爺爺的影子似乎也更高大了,他的那句:“不是親手掙的錢俺不收”一直迴盪在我的耳邊……

我想,我也許已經學到了做木工的藝術。

記事的作文 篇4

“啪”的一聲燈亮,強烈的燈光刺得我眼晴都睜不開。“煩死了”,我不滿地嘟噥,趕緊把頭縮進被窩裏。“啪”的,燈滅了。響起輕輕的腳步聲,那是母親。我探出頭,只見暗淡的晨光中,母親熟練地幫父親套上藥圈,點眼藥,然後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廚房裏傳來水籠頭“嘎”的一聲,接着是嘩嘩的水聲。不看也知道母親在燒水,準備父親的午飯。這已是幾年來每早固定的一幕了,我也習以爲常。可今天不知爲什麼再也無法安睡……

我的心難以平靜,封閉已久的情感閘門正在緩緩開啓。不該啊,真的不該啊。每早母親忙得焦頭爛額時,我卻還在夢中,母親不小心吵醒了我還要發脾氣,什麼時候我的心變得如此冷漠?原來那個充滿同情心而又體貼父母的我到哪兒去了?或許因爲打擊、傷害接踵而至,或許因爲看多了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我慢慢學會了僞裝、欺騙,一顆熱情的心也隨之冷卻。我忘記了母親的生日,而母親那天卻做了一桌子菜等我回來。我不知道母親額上密佈的皺紋、鬢邊的白髮和手上硬硬的老繭是何時有的,也沒有察覺母親走路的步子越來越蹣跚,做事越來越費勁,可這些彷彿過眼煙雲,我忽略母親太久了!

記得父親那次要接受腦部手術,成功的機率不到一半,全家人都有些害怕。父親執意不願動手術,害怕萬一失敗留下後遺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負擔。母親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那天,從不發火的母親發火了:“一個大男人這麼怕死,手術不成功又怎麼了,大不了癱了、傻了,還有我呢!”沒想到母親那單薄的身子裏竟蘊藏着如此磅礴的氣勢,我當時聽了竟怔住。

可後來我一天天地長大,心也越來越躁動不安。家彷彿一把枷鎖,鎖得我透不過氣來。我渴望着外面多彩的世界,我整日穿梭於網友見面、郊遊、燒烤……我越來越不耐煩母親的嘮叨,我嘲笑她的老土落伍,連微博都不懂。母親愛唱歌,可每次母親一唱,我就笑個不停,說她是音盲,難聽死了。起先母親還爭辯兩句,後來就很少聽到母親唱歌了。

母親有一次與我談心時,傷感地對我說:“人的一生真是殘酷。你們小的時候忙着撫養你,像母雞護小雞護着你。一眨眼兒功夫你都不小了,都要飛了。以後就只剩下我和你父親,唉……”原來看似堅強的母親也有軟弱的一面,其實,她也需要關懷,安慰,鼓勵啊……

母親,當你腰痠背痛時我會爲你捶背;而在陽光燦爛的時候,我會攙着你去散步;當我爲你梳頭時,我會將那根根白髮藏起來,不讓你看見。母親,我再也不會說你了,你儘管唱吧!你說這樣好嗎?

記事的作文 篇5

當我置身於漯河市源匯區那條河上街的時候,心中頓然涌出一種享受的感覺:享受風情,享受文化,享受各類風味小吃的色香味,享受來來往往人羣臉上豐富的表情,當然包括妙齡女子粲然的笑。這裏所說的河上街是個概稱,其中包括神州鳥園、淘寶街、布衣巷等。正是這些街市和場所,形成了以文商旅遊和購物娛樂爲特色的商業區,給人們獲得享受提供了條件。

這些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格局都在發生變化,或東擴西進,或南伸北延,框架的拉大,把原本嵌在都市裏的村莊,甚至城市周邊的一些村莊,都囊括進去,使它們成了城市不可分割的版塊。例如我所在的省城鄭州,由村子而變成市區的,我知道名字的就有20多個,不知道名字的就更多了。它們融入城市後,樓宇和各類建築拔地而起,寬闊的道路縱橫交錯,店鋪、客棧、食坊,還有林木、草坪、花卉、人工湖泊等,相繼佈局規劃,一派嶄新氣象。漯河市源匯區的開源文化產業園就屬這種情形。據悉,那裏原是城市近郊的'一個鄉村,依習慣性推測,既爲鄉村,難免躬耕,傳統的耕作方式,即便風調雨順,村民的生活估計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充其量不過溫飽而已。

農村而爲城市,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轉換,行爲方式和管理模式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這取決於領軍人物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理想的春光是明媚的,但內心的冀望在沒有變爲現實之前只能是夢。有夢就好,追夢是過程,圓夢是結果,精心謀劃,辛勤耕耘,一路花開花落,春天的花,必然結出秋天的果。春華秋實,此之謂也。

今天,我們無法尋覓昔日城郊那個或許有點破陋的鄉村蹤跡,看到的則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源文化產業園。在這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城郊小村,嬗變成蓬勃發展的開源新城,土生土長的村民,不經意間變成了漯河這座新興城市的市民,而且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閒有所樂。他們是快樂的、幸福的,想來也是心滿意足的。如此,折射出一個道理,就是政策、機遇恰逢其時,還有經營團隊的策略、謀劃、智慧、心血和汗水。蛋糕既已成型,就會發出誘人的力量。而今,面對開源文化產業的輝煌,我們有理由讚歎,他們在順勢和造勢的深沉共鳴中前行,創新的邏輯思維和堅毅篤行的鏗鏘足音,讓我們領略了時代人物的風雲際會。

我來到了神州鳥園。不知受了哪位女士華麗服飾的刺激,幾隻孔雀競相開屏。我以前見到的多爲花孔雀,一旦開屏,扇形的羽翼五彩斑斕,而這次見到的是白孔雀,白色的羽翼純潔如雪,耀人眼目。它們把最美麗的羽翼奉獻出來,讓遊人開心地享受一番。

賦以主題的鳥園,決定了那裏是鳥的天堂。各種各樣的鳥,大鳥小鳥,羽毛不同的鳥,或活蹦亂跳,或展翅飛翔。它們在唱,音色音質各不相同,有的嘹亮,有的深沉,有的還拖着花腔。唱的什麼?那是鳥語,一時還不能破譯,但可以肯定,鳥們唱的都是迎賓曲,都是歡樂頌。我看到很多小朋友,由家長領着,看鳥的表演,聽鳥的鳴唱。孩子們一個個睜大眼睛,認識鳥、辨別鳥,鳥讓他們癡迷,似乎也引發他們對大自然的憧憬,對鳥類朋友的熱愛,當然也包含對鳥們的豐富想象。

我很欣賞以休閒、觀光、購物、遊玩爲一體的河上街,那是一處頗具風情的所在,構思與定位洋溢着古風雅韻,徜徉在那裏,會獲得一個好心情,不管購物與否,輕鬆與愜意都如影隨形。

布衣巷,好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民風鄉俗,躍然紙上。一個賣傘的商鋪將我吸引,各種各樣的傘,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門側一副楹聯:宜雨宜晴,借得醍醐能灌頂;任舒任卷,憑將骨架可撐天。形象、逼真、切題,而且合轍押韻,對仗整齊,即便沒看到店鋪裏的傘,見了那楹聯,就知道那裏是賣傘的。其他店鋪的楹聯,可圈可點的頗多,引人欣賞與玩味,經營者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一斑可見全豹。

在淘寶街,在婚博街,在中華名吃街,從歷史的長廊裏穿越到今天,既展示了歷史的厚重,又現今日生活的五彩繽紛,帶給人們的享受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同時又極具鮮明的時代特色。

最令我感慨不已的是在開源集團團部參觀所獲得的感悟。這個集團在爲其發展定位時,突出了創社區養老、教育服務的品牌,這其實是爲老年人享受晚年創造條件。我獲得了這樣一個數字:在這個集團社區內,凡年滿60歲的男性、55歲的女性,每月可領取1800元到20xx元的養老金,其中不包括醫保,那是另一種老有所醫待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賢至理名言,在那裏擲地有聲。

行文至此,我想起一樁往事:約十年前,因參與編寫一本書,我曾去一個縣的一個鎮採訪,那裏的傳統產業是鑄造閥門,最大的閥門和最小的閥門,而且暢銷全國。鎮領導先領我看了幾個廠,座談時介紹了全鎮的經濟狀況,然後告訴我,鎮裏幾個富裕的村子統一標準,男滿60歲,女滿55歲,每人每月10斤大米、10斤白麪、5斤油、5斤雞蛋、3斤肉,另發50元零花錢。我很震驚。我國是以農民爲主體的國度,假若有百分之一的農村老年人能享受此等待遇,該是怎樣的歡天喜地啊!十年過去了,不知今天那裏的情況如何,如果那些老年人的待遇得以持續,因爲發的是實物,儘管十年間物價飆升,不會受太大影響。開元集團對老年人的待遇起點高,即便物價上漲,同那個鎮的農民所享受的物質待遇相較,優勢仍然顯而易見。想到此,我心中不禁涌出一股暖流,這是實實在在的老有所養,隨之而來的當然還有老有所樂,如發揮餘熱,說不定還有老有所爲。

我之所以把本文題目擬爲《一種別樣的享受》,涉獵面較廣。享受的前提,經濟是後盾,拋開經濟談享受,那是畫餅充飢,自欺欺人。

發展經濟是硬道理,開源集團的發展軌跡,可謂一個成功範例。漯河市從原來的破陋凋零,變成今天的現代化城市,當然包含諸多因素,開源集團理應是其中一個亮點。迎着這個亮點,那裏的人們有理由也有條件去享受,物質上的享受、精神上的享受,這些享受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屬別樣的享受。當然,回過頭來看,作爲城市近郊的一個農村,在城市框架擴展過程中,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土地資源的不斷升值,領導團隊的經營策略,商業流通中獲得的豐厚回報,使得他們富裕起來。有了財富,幸福自然接踵而至。這是辯證法。別的廣大農村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幸福開源真的很幸福,也很享受。故此,我曾這樣想,幸福開源走到今天,誇張地說,凝聚的心血和汗水車載斗量。同時我又想,風物長宜放眼量,市場經濟風雲詭譎,存在許多變數,在今後前進的路上,相信他們會高瞻遠矚,開闊視野,邁出雄壯的步伐,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這話或許是多餘的,卻是真誠的。

從漯河回來後,漯河市的市容市貌,源匯區的蓬勃發展,開元集團的異軍突起,河上街如織的遊人等,一直在我腦際盤桓。那是一個綜合現象,說明經濟是一切社會活動的根基。正是因爲這樣,那裏的人們開始有了享受,而且享受的內容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如是,不亦樂乎?

記事的作文 篇6

翻開影集,映入眼簾的第一張照片就是我在閘北公園的著名景點——百壺塔前拍的。

照片上,我穿着一件寶藍色的襯衫,一條雪白的褲子,一雙淡灰色的旅遊鞋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瞧,我的眼睛笑的像兩片橘子。一對月牙似的眉毛,塌塌的鼻子,一雙招風耳朵,一張櫻桃小嘴微微張開,露出滿嘴雪白的牙齒,笑得甜甜的,多麼可愛呀!

我的左手成V字形放在胸前,右手叉腰,兩隻腳自然分開,笑容滿面地站在百壺塔前。照片中的我,有多帥、多神氣啊!

我的背後是一座著名的建築物——百壺塔。它高約八十幾米,整座塔由幾萬個銅鉑茶壺組成,巍然屹立在公園中央。這可是中國第一座用茶壺搭起來的寶塔啊!

你別看每個茶壺都有點破,可都是老古董噢!茶壺千姿百態,有的金碧輝煌,有的古樸典雅,有的美觀大方,還有的熠熠生輝據說最小的茶壺只有幾十克,最大的那個有幾十公斤重呢!

寶塔四周,盛開着美麗的鮮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朵朵像羞紅了臉的女孩兒,可美啦!

在所有的照片裏,我最喜歡這張照片了,因爲它能展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漂亮的古建築,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作爲一位炎黃子孫,使我引以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