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

每當我吃到又香又軟的糉子時,我就會想起我第一次學習包糉子的`情景。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買好了棕葉,泡好了糯米,備好了棗子,準備包糉子了。我很好奇,心想:糉子是怎麼包的呢?於是,我就跑到奶奶跟前,說:"奶奶,我要學習包糉子!"奶奶一口就答應了。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一邊做示範,一邊告訴我包糉子的步驟和要領。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拿兩片棕葉,一片放在上,一片放在下,然後從左邊捏一個小角出來,小角不能有縫。可是,我捏了半天才把小角捏得"天衣無縫"。我再放一點糯米,就像一張白沙鋪成的小牀,然後把棗子小姐請上牀,最後在放一點糯米,幫棗子小姐蓋上"被",接着,把右邊的棕葉拉倒頂左邊還捏一個小角,把棕葉對摺,圍着那個出發點轉幾圈,再用絨線繫緊,拿剪刀剪去"雜草"。嘿,大功告成啦!你們猜,我的糉子怎麼了?第一個小角沒捏好,漏了!唉,我笨手笨腳的,還是別包了吧。可是奶奶不停地鼓勵我,我就繼續包……

呀!終於包出來了!雖然沒有奶奶包得那麼好,但第一次能包成這樣,我覺得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我拿着自己包的成果放到了蒸糉子的鍋裏。過了一會兒,糉子熟了!看着它"站"在盤子裏,就像一名軍人似的,我多有成就感啊!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別提心裏多甜了……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包糉子。

奶奶把糯米淘乾淨,從盆裏拿出一片泡好的糉葉子,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桶狀,把雪白的糯米放在裏面,再放些紅棗,上面又放些糯米,然後用糉葉子劈成的細繩把糯米裹起來,紮緊,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裏想,原來包糉子就這麼容易呀!真想再試試。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包一個給我看看。”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捲起糉葉子,再放一些糯米,然後捲起糉葉子,用繩兒一系,誰知糯米都從縫裏漏出來,原來包糉子並不容易。奶奶指點我糉葉子要包緊,米不要放得太多。我按奶奶說的包起來,果真好了一點兒,可米還是漏了出來。我沒泄氣,接着包了一個又一個,終於包出一個合格的糉子。這時,我發現了:包時,圓錐形的桶要卷得小一點,糉葉子兩頭要壓得多一點兒,裹得要緊,扎得要快,這樣就能包出合乎要求的糉子來。我摸到了包糉子的竅門,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

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裏,不到一小時就煮熟了。打開綠色的糉葉,白裏透黃的糯米,紅紅的小棗,真是好看,吃着自已包的糉子,心裏真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