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愁清明雨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憂愁清明雨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憂愁清明雨作文

憂愁清明雨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春天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已逝親人的深切懷念之情。“瀟瀟灑灑清明風,紛紛揚揚親人情!”

此時,望着窗外飄灑的雨絲,令我不經想起了清明節的由來: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途中又累又餓,隨臣許久也找不到一點吃的,在大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令他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不禁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成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他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地到綿山隱居。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經到了綿山隱居起來。那兒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想要找人談何容易,有位大臣獻計,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山林,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張用血寫成的書信,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他,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後來,劉邦在清明節祭掃自己已故多年的父母,纔有了清明掃墓的習俗。

早晨,天空剛露出魚肚白,我和爸爸就準備出發去青口老家爲死去的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我們乘車順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沿途只見這座小山霧氣朦朧,彷彿披上了一層透明的薄紗。身旁是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梯田,它和鮮豔的花叢、清澈的山泉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也令我們暫時淡忘了心中的哀傷。下車後,我和爸爸在泥濘的草叢間尋找着,終於在山坡上找到了太爺爺的墓。墓碑上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了,但依稀還是可以看見太爺爺的名字。這是歷經歲月的沖刷而留下的痕跡。墓碑周邊雜草叢生,正如白居易的詩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於是,我和爸爸便拿起鋤頭,開始清除掃起來。沒過多久就將這兒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我和爸爸將準備好的紙錢灑在太爺爺的墓旁,又在他的墳前燒了許多,雖然那種氣味十分沖鼻,但卻寄託着我們對已逝親人的深深眷戀之情。最後爸爸將採來的野花和供品擺在墳前,又拿起三炷香對着墓碑莊重地鞠了一個九十度躬,我們才懷着沉重的心情下了山。路上,我看到山間有許多松柏,彷彿看到了這座山的勃勃生機。同時,還體會到了松柏傲風挺立的頑強精神!

回到家裏,雨還一直在下。我似乎在雨裏嗅到了瀰漫在空氣中的憂愁。子女的淚水默默溶進雨簾裏,這是懷念的淚水,是愛的淚水,更是禱告的淚水,我們祈禱那些與世長辭的的親人在天國依然能快樂,幸福。

憂愁清明雨作文2

一雨點醒上帝淚,行人匆匆淚潸潸。孤獨一人望灰天,心裏怎能不憂愁?心溢慢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

——題記

夜,寂靜,寂靜於無一絲喧譁。夜,喧譁,喧譁於雨的聲響。夜,灰濛濛的,猶若披上輕柔的薄紗,模糊不清,但此時我不能辨別,那模糊是因爲下雨,還是因爲自己的眼淚。清明。在不知覺中,竟已到了。故鄉的思念涌上心頭,悶熱地令人難以喘息,即使清明前後都下着小雨,亦是清涼。被雨聲驚醒,從睡夢中醒來,便已不能再睡卻。

雨,下地很大。雨滴滴落在窗戶上,發出刺耳的“啪啪”聲。自然界的雨,是十分平常的事,只因雲撐不住那沉澱的水蒸氣,於是墜下雨滴。卻有人說,清明的雨,是上帝的淚,是上帝在哀悼那些死去的人,是上帝也在思念那些離去的人。這在科學原理上完全可以稱得上“可笑”二字,但是人們卻固然地認爲確乎所以,因爲清明,沒有人能夠大聲地笑,因爲清明,是在哀悼那些死去的親人,因爲清明,是溢慢思念的節日。

雨依舊下着,依然下地很大。我已經兩年沒有回故鄉了,鼻子想嗅那裏的草和空氣,眼睛想看那裏天然的植物和景觀,雙手想要觸摸那裏純淨的一切,嘴巴想嘗那裏的特產美味點心,更是嚮往那裏,嚮往那裏的純淨、那裏的天然、那裏的一切。昔日的歡笑,昔日的清新,昔日的`一切,只源於故鄉的記憶,只是,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去看那記憶的故鄉。淚。不禁墜落在牀邊。碎成無數的淚花。綻放着。那樣悽美。

雨依舊下着,卻逐漸變小。夜依舊是灰色的,夜依舊發出低沉的吼聲,夜依舊那樣喧譁、寂靜。雨是貪婪的,焦慮地飄灑在各處,害怕遺漏任何一處,害怕萬物沒有發現自己的到來。我輕笑兩聲,抹掉了眼角的眼淚,夜裏很冷,我不禁縮了縮身子。望向窗外,依稀看到一個打着傘的人焦急地跑着、跑着,大概是加班很晚的人吧,忽然那個人跌倒了,傘被風吹到了那個人的不遠處,雨盡情地講那個人納入自己的懷抱。那個人張着嘴巴說了什麼,擡着頭望着雨,苦笑溢滿了那個人的嘴,雖然離地很遠,依然能夠感覺到那個人的悲傷。那個人就這樣靜靜地站在雨中,傘被雨擊打地東倒西歪,風講傘刮地面目全非,那個人並沒有管。那個人把那把傘抓在了自己手裏,離開了這裏,離開了雨的懷抱。

雨停了,絲縷光束自遠方放射出來,儘管渺小。灰濛的天終於“笑”了,夜逐漸被亮光吞噬,夜淒冷的笑漸漸黯淡。不再冷了。絲絲暖流涌入心頭。太陽的光與雨一樣貪婪,一樣照射着各處,害怕遺漏任何一處,害怕萬物沒有發現自己的到來。雨的痕跡依舊留着,清新的涼感依舊有着,只是變得很淡很淡。這幅雨與光、這幅夜與明、這幅溫暖與淒涼的畫,就這樣在清明繪成了。也許每個清明,這畫都是這樣色彩分明。

憂愁清明啊,竟這樣深刻地刻入我的心中。就若那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不同尋常的節日。一雨點醒上帝淚,行人匆匆淚潸潸。孤獨一人望灰天,心裏怎能不憂愁?心溢慢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

淡笑,溢慢嘴脣,今天,應該會是個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