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滿分作文集合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滿分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滿分作文集合10篇

滿分作文 篇1

南太平洋上的小龜縱然聰明,不過,最終還是葬身鷹腹!自然界中鷹享有盛譽,仔細總結,發現其有以下三個特點,稱之爲老鷹哲學。

老鷹哲學之一:看清事實

看清事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小龜們看到偵察兵爬進了大海,便以爲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來,結果呢?只能遭受滅頂之災。而老鷹卻正好相反,它們看清了還有成千上萬隱蔽在沙中的小龜,結果大獲豐收!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看清事實,否則會讓我們遺憾終生!司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遺憾惱怒嗎?我們不也經常因廣告效應而買到一些僞劣產品嗎?所以,我們需要看清事實。看清事實是一種智慧。

老鷹哲學之二:引而不發

老鷹沒有因遊客的出現而放棄狩獵,它在等待機會,遊人走了,它的機會便來了,最終它成功了!

戰爭中的“誘敵深入”不也正是這樣嗎?我們經受住小的誘惑,是爲了垂釣更大的獵物,讓的敵人進入我們的包圍圈,一舉將它們殲滅!現實生活中不也這樣嗎?我們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漲到一個很高的價位時,我們才把手中的股票拋售出去。這不正也是一種智慧嗎?很多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引而不發!

老鷹哲學之三:堅持不懈

老鷹沒有因遊客的出現而放棄了這次捕食,它堅持了下來,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人難道就不是這樣嗎?蘇武牧羊幾十載,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他的堅持不懈;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沒有放棄,與各種不利因素作鬥爭,最終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而成爲殘疾人心目中的'偶像,這是她的堅持不懈;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這些都是他們的堅持不懈;八年抗戰,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這也是堅持不懈……

偉人尚且如此,我們平凡人難道不應該這樣嗎?

堅持不懈是一種智慧!

這便是老鷹的哲學!有了它,老鷹得以捍衛自己的領空,稱霸一方,無人匹敵!

學習老鷹的哲學,我們便能駕馭着老鷹的智慧,長出一雙堅強的翅膀,以一雙銳利的雙眼,自由搏擊於長空!

滿分作文 篇2

屈公:

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糉投魚腹,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爲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您的文韜武略,後世百代有幾人能與您匹敵,何苦爲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

想來老前輩過於執拗了。“道不行,乘桴桴於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後路,您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何必爲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呢?倘若不願漂洋過海,去開洋葷,還是有幾個方案可供選擇的。

一曰:棄官從文。您的《離騷》《天問》《桔頌》,名滿天下,以此作爲招徠,哪個文人墨客敢不趨從?倘若辦個補習班,不要說十幾條幹肉,就是要幾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誰不樂得屁顛顛的`。到時,弟子們再發表發表文章,炒作一下,您豈不名利雙收?樂哉樂哉!您老可曾聽北大方正的王選說過:“近年來,我並沒有什麼成就,但我每年都會多一個頭銜,三料‘院士’”。此爲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隱。若您老不以官位爲念,不妨在政府掛個公職頭銜,領着俸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再弄個三妻四妾,兒孫滿堂。這個一聲“爹”,那個一聲“爺”,爲了兒子、票子、車子、路子,哪有閒心“上下求索”?此爲方案二。

三曰:以“油”潤官。若您矢志不移,決意爲官,那須得加點“油”,有所禁忌。真話、實話、兜底話,切切不可說。若烽煙四起,您得唱“火燒旺運”;若起草文書,您得頌德歌功。對主上的嬪妃,誰個得寵,便要專事奉承。要知道,裙帶風、枕邊風,比那十二級颱風還強。君不見,紅塔集團的諸時健不就是惟夫命而行事嗎?實在不行,得暫收良心,忍痛割愛,將嬋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蕩”。以您爲文之精妙,奏陳之機敏,定能博得賞識,那靳尚、令尹子蘭、司馬子椒之流,何在話下?不過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罷了。此爲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輩可任選其一。如今觀念飛轉,切不可固守一志,況您偉岸身軀,一旦沒於流水,芸芸衆生何其痛惜哉!

區區小子,擾耳前輩,不勝惶恐。

即頌

回心轉意

滿分作文 篇3

1、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闢議論,深化主旨。

2、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於動筆,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因爲寫作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呀,把題目理解錯了,或沒領會好命題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寫到一半,又想另起爐竈。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乾着急。建議打草稿,防止’三邊工程’(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考場作文不宜見異思遷,邊寫邊改。要貫徹一種構思。一旦構思已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3、要力避前鬆後緊、虎頭蛇尾。有些同學構思、提綱擬好後,開頭反覆推敲,精雕細琢,後來發現時間不夠,於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謹慎對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於字詞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後劃兩橫。結構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潔美觀,要努力做到改動少而效果好。

4、如果偏題或者離題,作文的主要分數就失去了。爲防止跑題,可從如下幾點做出努力:一是將材料、引語和話題聯繫起來思考,不可單看話題;二是看自己確立的觀點能否用話題所給材料來證明;三是想一想這則材料當初發在媒體上登載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的。萬一跑題了,要考慮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種欲揚先抑的結構形態。

5、一定要完篇。熟話說,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麼會得高分?

6、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臺,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7、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學而思老師建議: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說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爲之一震。

8、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滿分作文 篇4

還記得五年級開學第三個星期一嗎?

那一天,我就沒戴紅領巾。

一進校門,只聽:“站住,紅領巾呢?”“沒戴。”“哪一班的?”“五年級三班。”真慘,被記名了。

一進班級,只見副班長走過來,說:“你今天怎麼沒戴紅領巾,扣一分。”噢,不!這些分數到期末要評“三好學生”的'呀!再說,我現在只有四分,減去一分就變成了三分了。

晨會上,校長宣佈上一週獲得流動紅旗的班級:……五三班、六三班。“Yeah!”我們五三班歡呼起來。“陳佳鑫,你去領流動紅旗吧!” 我轉過身,“噢!你沒戴紅領巾,算了吧!”老師叫誰去領流動紅旗,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我很清楚,老師不像以前那麼信任我了。

轉眼間,一個納悶的上午過去了。我叮囑自己下午要戴紅領巾。

到了下午,糟糕,看我這記性,不到三小時,就忘記了,又沒戴紅領巾。我當時十分後悔,後悔忘記戴紅領巾。

這就是沒戴紅領巾的下場——慘!

滿分作文 篇5

現實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沒,那麼,怎樣才能駕馭住自己的情感呢?

——題記

理智,是一朵花,盛開於智慧的春風申;情感,是一陣雨,常常將這一朵花摧殘。情與理,對立而又共生於現實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這一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賢士的一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衆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李白,面對貴姐研墨,力士脫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莆人",從此寄情山水,便有無數華彩奇章流傳於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說:雨後的青山,像淚水洗過的良心。她告訴我們:惟有真實的情感,纔是一生無悔的追求。倘若將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爲博妃子一笑,令人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終至亡國。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誤國,終遺恨千古。

這些,都是沒有超越感情的結果"理智是一座堤壩,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會造成堤壩的坍塌,行爲的迷茫,以至釀成大禍。

人們常說:三思而後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駕馭感情

感情猶如一匹野馬,需要你去馴服。理智則是它的繕繩。以理智面對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達。

范仲淹遭貶,然而他仍舊胸懷天下,以理智的大腦,平靜的眼光向人們昭示了一個智者的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爲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託,人生才顯智慧,願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滿分作文 篇6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裏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爲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着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遊子,人至中年後,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爲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於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於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着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着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後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着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着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人生三讀

王家衛在《一代宗師》中有言:見天地,見自己,見蒼生。這與一位作家的“人生三書”論不謀而合。讀“有字之書”,即見天地萬物的運行之理,讀“無字之書”,即見芸芸蒼生的社會跡象,讀“心靈之書”,即見自己內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將三者有機的結合,使自己既不讀死書,又不汲汲於世,也不閉鎖內心呢?想必,以知識和社會經驗來豐富內心,剔除紛擾,纔是“讀書”之途。

現今社會,基礎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書”諳熟於每個人的心中,而網絡的大潮則將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帶到人們面前。可以說,“有字之書”中的知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從世界各地噴薄而出。另一方面,隨着現代一體化和泛娛樂化的興起,各種從所未見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被寫在瞭如今的“無字之書”上。然而,一位哲人曾說“不知情權比知情權更加重要”,它可以讓高尚的心靈不被無用的言論所累。面對“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靈之書”中讀得堅定,讀出信念,讀出亙古不變的普世價值,讀出道德律令和精神準則,才能拒絕動搖,讀到真實的自我與內心。否則,如尼爾·波茲曼所言“我們終將毀於自己所愛的東西。”而知識和社會閱歷同樣可以成爲人的武裝,從書本和社會中剔除糟粕與流俗,才能達到心靈的上升。

同樣,偉大的心靈亦有益於個人對“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理解。抗戰時曾有文人說自己當年讀宋人著作不知國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戰時國家陷於危難,方得與宋人同情。赫爾曼·黑塞在談及讀書時,也說自己閱讀歌德的《親和力》時,由於誤讀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書。由此可見,真正偉大的心靈會以知識和閱歷審視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擁有“讀書”更加聰慧的耳目。

誠然,無論哪一本書,多讀未必有益,精讀卻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這三“讀”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識和社會閱歷豐富內心,昇華的內心又從社會和書本中去除雜質,淘得真金,在不斷循環中臻於完美。從“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所得,重讀“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結晶。

如此一來,人生三讀,豈不快哉?

讀心爲魂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大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這話說得確實精闢,但仍想爲其添上一種層次,以有“有字之書”爲人之底,以“無字之書”爲人之骨,以“心靈之書”爲人之魂。

“有字之書”指世間客觀存在的一切文字內容,也是人們狹義上閱讀之物。杜拉斯曾說過“每一本書都是漫漫長夜”,夜晚用一本書來填滿閒暇的時光,一方面夯實了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開拓了人視野。培根也常強調“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但若僅僅停留在閱讀“有字之書”,便易陷入苦讀成疾的泥潭。

“專讀書也是有弊病的”,魯迅鼓勵人們使所學的知識鼓起來,這便是所謂的“無字之書”。

“無字之書”深深根植於生活這片包羅萬象的土地上,經歷百態人生也是另一種閱讀。向生活尋求知識,學習爲人處事的道理,爲成爲一個大寫的人搭好身骨。這本大書中沒有直接易得的文字總結,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詩,留心生活中的細節,從中擷取成長所需的營養,做到經世致用。

讀着這兩本書,能擁有談笑有鴻儒的展望,但真正貫穿人一生的更關鍵的是“心靈之書”。“心靈之書”似乎更爲玄妙,大家如齊白石也只能說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間”。我將這種微妙理解爲一種自我意識,如果一個人永遠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內在焦點,那他仍是無用的。特別在物慾快速膨脹的當下,潛心讀書的人都已消失殆盡,更不用提回歸本心,發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層自我反思!擁有向內探尋的自我意識,才能回答人何以爲人的終級難題。而且每個人的心靈都脈動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鑑他人確爲一條捷徑,但讀懂自己內心更爲重要。常讀心靈之書,爲自己注入獨立之靈魂。從另一方面來認知,“有字”與“無字”之書都是爲了讀透“心靈之書”服務。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對讀通心靈才爲終極目標的明證。它們是兩條殊途同歸的方式,“心靈之書”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裏。

閱讀從領悟“心靈之書”出發!這保有人鮮明生機的願望,時刻銘記以讀心爲魂。

滿分作文 篇7

孔子有言:學而不思則罔。這正說明了探究的重要性。探究,可以點亮真理之燈;探究,能夠綻放藝術之花;探究,還會給我們的學習及生活帶來收穫。

“質量大的物體下落速度必快於質量小的物體。”作爲全歐洲公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的這句斷言被理所當然地視爲真理。直到一千多年後,青年學子伽利略無意中發現了其中的矛盾之處。他進行了大膽的假設:物體下落速度和質量無關。於是,他步履堅定地走上了比薩斜塔。隨着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同時砸向地面,那一聲響動,不僅推翻了在歐洲大陸統治了一千年的所謂真理,更揭開了歐洲近代物理學的新篇章。

這就是探究的力量,它揭示了曾經的權威也有侷限性,提醒世人真理是如何默不作聲地站在我們身旁,以一種與淺薄對峙的姿勢,讓我們對世間的認知更多一分篤定。

探究,更是一種裹挾着理性的美麗,讓藝術綻放得更加絢爛。月華如瀉,夜涼風清,詩人的疑惑在這片寂靜中尤顯突兀。“僧推?不對。僧敲?推……敲……?”只爲一“推”一“敲”的差別,賈島沉思至深夜,最後在韓愈的啓發下,他終於選出了更爲傳神的“敲”字。賈島的這一番探究,不僅樂在自身,更流傳出一段佳話,爲後人所稱道。

往事越千年,探究的'魅力並沒有消失,它依舊在當今的時代中煥發着新彩。還記得學習《長恨歌》時,我和好友的一番爭論:白居易爲何長恨?同學說,這就是對唐玄宗重色誤國的嘲諷,“恨”在於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而我卻認爲,能爲琵琶歌女發幽思而淚溼青衫的白居易,若僅爲嘲諷,又怎麼會在《長恨歌》中投入如此多纏綿的情感?那一滴滴梧桐秋雨,一聲聲夜半私語,又何嘗不是對楊李愛情悲劇的感嘆?這份探究,不僅讓我對二人的故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使我和同學在辯論中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從而加深了我們的友誼。

人生之中孰能無惑?正是探究,讓我們含英咀華,讓智慧之光燭照更爲深邃的心靈世界。讓我們揚起探究的風帆,乘風破浪!

滿分作文 篇8

在明清之際,有“西學中源”的說法,這說法有些道理,從唐朝傳出的造紙術、南宋傳出的印刷術,到寫滿“文藝復興”的書籍;從南宋傳出的指南針,到來自新大陸的吶喊,從元朝傳出的火藥,再到遙遠地平線炸開的炮響……西方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滲透這中國人的智慧。

但話又說回來,或許要從明清倒流一二百年,學者“西學中源”纔算趾高氣揚,那時的中國纔算是世界強國,雖然也稱羅馬帝國爲大秦,以顯示其與古時秦朝一般強盛,但宋元時的中國還是令其他國家側目而視,而這時的中國善於外國貿易往來,商品經濟極爲繁榮;市民生活方面,南戲興起,宋詞傳頌,是中華文化大豐富時代,在那幾百年裏,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深深扎進世界的土壤。

就這樣鶯啼鳥轉了一二百年,“農場主”認爲自家的“農場”已好的不能再好,於是一聲吆喝,關閉了“農場的大門”在四周建起了高高的柵欄,只留下一個小窗,剛好能從窗外看到農場的那些古樹,好讓外頭的人羨慕農場內的風景。自此,天子獨賞園中月,臣下獨戀牆中花。漸漸地,火藥演變成威力巨大的火炮,指南針更加精確……西方社會迅猛發展,我們的“農場主”還在悠然的鋤地,畫着墨色山水畫,哼唱着京劇,武搶弄棍、彈瑟誦經、學儒修道,仍把自己當成富有、傳統的世界至尊,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已經很久沒有呼吸新鮮空氣了“農場主”太過珍重它,所以把土壤踩實,踩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安逸的日子結束了。火炮對準了“農場大門”,一聲令下“大門”被炸的'粉碎,那一炮嚇醒了在“農場”最高處熟睡的“農夫”,震鬆了古樹根部的泥土,在田地裏掀起層層麥浪。“農場主”指着闖入者的鼻子罵他們是野蠻人,是怪物,而闖入者並不理會年老的“農場主”一邊計算着地價,一邊令人將那礙事的老樹砍了去,“農場主”急忙抱住古樹,生怕它倒下,因爲那是他僅存的尊嚴,沒有了古樹,夏天哪有陰涼?誰來仰望他的高?闖入者掘着根,他支撐着樹幹。到那時,“農場主”才發現,闖入者用的東西自己也用,手裏的搶自己曾用過打獵,只不過他們的更準;手裏拿的書自己用作占卜,只不過他們在埋頭研究……

於是他們邊喊“西學中源”邊給自己鼓勁。不久古樹倒了,“農場主”也被壓死在樹下。“根”躺在泥土上,重新沐浴了陽光、接受了雨露,但泛着一鼓腐朽的味道,或許是因爲那沉重的樹幹、結實的土壤。許多根系散落在地上,有的又被埋進土裏,有的被路過的飛鳥銜去築巢,有的直接被扔到火堆裏,剩下的和現在所看到的只是那龐大根系的一小部份。

後來,闖入者不捨的離開,“農場主”的兒子們扶起古樹,將父親埋葬在遠處的南山,他們知道這老樹很難再長出新芽,也知道,其實他們什麼都沒有,於是拆掉了柵欄,讓整個農場又重新沐浴在新空氣中,放下了“西學東源”的自認高貴,只有平等開放的謙卑。

現在的“農場”不同往日,那“老樹”又現新綠,他更大,更豐富。京劇是國粹,漢字是載體,成語是內涵,航天是力量,素質是原則,發展是第一……我們的根深深扎進了世界的土壤裏,因爲我們的存在,世界不至於被時間那麼快的沖刷殆盡。

哪裏有什麼“西學中源”,我們的永遠都是我們的。

滿分作文 篇9

中國古今各大聖賢先哲大都強調一種格物致知的精神,認爲做學問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徹,不能淺嘗輒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韋編三絕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時,商業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往往手足無措,我們確實失去了什麼,也許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淺閱讀”同樣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我們也許根本就無法空出時間來一次真正的閱讀,更不用說研習經典了。但反思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們不一定快樂,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難道生活本身就這樣嗎?

古代與現代的價值觀念體系截然不同。古人專心做學問,對於貧困飢餓當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而今人則更多追求商業利益,一切以錢爲主,這就引發一系列的商業炒作以及學術醜聞,爭論與批評過後,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撐,一個民族很難立足於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中國外其它三國的.沒落與衰亡,它們的衰亡歸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沒落。相反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建國歷史卻成爲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樣得益於那民主自由的先進文化。當中華文明經歷了數千載的傳承後,能否在當代發揚光大,確實還有懸念。

環顧我們周圍的讀物,十之八九便是雜誌,很少有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鑽研一本名著。其實知識本身就需一個長期的理解與領悟後方可掌握,而鑽研名著正是這樣的過程,雖然艱澀難懂,但細細咀嚼後卻別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經典名著不應該是圖書館書架上的陳列品,我們只是恭敬虔誠地仰望,它們應該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

學海無涯,學習本身就無法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閱讀厚重的書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會變得厚重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越是有學問,你纔會越有氣質。

文化這種快餐我們只能作爲一種嘗試,一種體驗,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遺落的厚重,沉潛寧靜,到知識的海洋中開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遺落的厚重,讓民族有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們會迎來真正的崛起與復興。

滿分作文 篇10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爸爸親手用鵝卵石鋪成,在月下泛着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着那河邊的小屋,連着我的爸爸。爸爸呵,你是否依然執着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兒子的歸來?

爸爸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爸爸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似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着我的童心在爸爸愛的港灣裏晃悠。爸爸非常疼我這個惟一的兒子,老愛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還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爸爸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爸爸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吃草,自己便從背後的草簍裏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就靠在爸爸腿上,看着天邊的夕陽將爸爸的頭髮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爸爸,爸爸的笛聲最美。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爸爸,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爸爸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幾次後,爸爸不再打着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嘮叨着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不務正業的標誌。

我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捨。路似是月光在地上劃過的痕,也劃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裏,我未回過一次家。媽媽在電話裏告訴我,我走後,爸爸整日似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媽媽的請求回到了家。到家裏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着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爸爸。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爸爸。我請求爸爸給我吹笛,爸爸答應了。哽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爸爸眷眷的愛子之情,感到愧對爸爸的笛聲,爸爸愛我,愛着自己的兒子。他爲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路非常美,非常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爸爸的笛聲是我的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