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風味小吃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風味小吃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風味小吃作文

風味小吃作文1

在我風景優雅的家鄉—廉江市,那裏的風味小吃數也數不盡:裹蒸糉、蘿蔔糕、鉢仔糕、簸箕炊、煎堆……但我最喜歡吃的是牛雜串。

牛雜串在廉江也算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小吃了。店主先將煮熟了的牛腸、牛筋、牛腩等做成一小塊,然後用長約20釐米的鐵線串起來,食客把一串串牛雜放進正煮得翻滾的醬汁裏煮來吃,泡泡不停地泡出來,像是突泉一樣泡泡一串串地冒出來,把我的口水饞得直往下流。聞一聞,香噴噴的氣味讓你口水垂涎三尺。吃時別忘了還要蘸上一點辣椒醬,那纔夠爽,纔夠刺激。

牛雜最關鍵的是那煲滾燙濃香的醬汁,裏面除了麪醬之外,八角、茴香、花椒、陳皮等各種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吃下去纔會有一番獨特的美味。如果在牛雜串上蘸一點辣椒醬你就會感覺一股香噴噴、香辣刺激的氣直攻上去,辣得你會邊吃邊喘氣,可好吃了。

記得小時候,我和媽媽去逛街,空氣中瀰漫着牛雜的香氣,它已經把我的心掏空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和我去吃牛雜串。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那滾燙的牛雜“害”得我舌頭打着卷,媽媽嘲笑道:“看看我們家的小饞貓,多狼狽啊。”我狼吞虎嚥,一串接着一串吃,直到嘴脣通紅,涕淚交加爲至,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現在想起小時候,總會覺得有點傻。

家鄉風味小吃真是“一極棒”,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我會請你去飽餐一頓牛雜串,牛雜串就像一位小精靈,蹦蹦跳跳地走進我的美食坊。

風味小吃作文2

“真好吃啊!”我一邊埋頭吃着“臭豆腐”,一邊連聲讚歎道。

我小的時候不愛吃“臭豆腐”,覺得它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臭臭的。所以當我和媽媽一起逛街時,看到其他人插起一塊“臭豆腐”,放進往嘴中,嚼得滿嘴流油的樣子,我就很奇怪?“有那麼好吃嗎?”

等到我長到八九歲的時候,我才下決心,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吃一次。可是,沒曾想,一吃再也舍不掉了。“臭豆腐”纔是典型的聞着臭吃着香的“模範”。

這不,今天從這家“臭豆腐”的攤前走過,聞着那熟悉的“臭味”,我又忍不住買了一盒,看着老闆把八塊切得方方正正、白嫩嫩的豆腐放進熱油中,只見豆腐在油中翻滾着,跳躍着,瞬間,“滋滋啦啦”的聲音就像餐前音樂一樣地響起,三兩分鐘的時間,八塊金燦燦的豆腐就從鍋中蹦跳而出。老闆將豆腐“攔腰截斷”,放入一個一次性的小碗中,然後掀開另一個擦得錚亮的不鏽鋼的鐵桶,舀出一些淡咖啡色的濃濃的湯汁,這時我才明白,將炸好的豆腐剪開是爲了更能入味啊!最後老闆熟練地撒進去一些香菜、榨菜等佐料,那一碗美味的“臭豆腐”就完成了!那豆腐的白白嫩嫩、那香菜的青青翠翠、那湯汁的濃濃郁鬱,嘴裏的口水就像是泉眼一樣地涌進口腔,我閉上眼睛猛地吸了一口香味,毅然決然地剋制着自己想把它們“就地正法”的念頭,就這樣我一邊聞着“臭味”,一邊壓着饞蟲,向家中走去。

回到家裏,我聞着那“臭味”,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豆腐已經被湯汁浸泡得香味十足,嫩得入口即化,鹹鹹的,香香的,還略微有一絲辣辣的味道,我一邊吃一邊讚歎道:“媽呀!太好吃了!”

吃完“臭豆腐”,我還在一直回味着那香中有臭,臭中有香的味道!

“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一吃忘不了;“臭豆腐”真好吃,讓我吃了還想吃;“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不吃忍不住!“哼!”咱不算“千古流芳”,好歹也是個“遺臭萬年”吧!

風味小吃作文3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說起我家鄉的美食,那可是數不勝數,但說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薦我們家鄉的脆皮炸蠔了。脆皮炸蠔是茂名市著名的一道風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擋裏,在海鮮城裏,都頻受人們的喜愛。

生蠔是從海里捕撈上來的,又名牡蠣,綠色的凹凸不平的蠔殼裏躺着晶瑩柔嫩的蠔肉。

熟後的炸蠔表面呈金黃色的,讓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電城嘗美食,特地點了脆皮炸蠔。盤裏的蠔粘着一層糊,金黃色裏隱隱約約地閃着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熱夾起一個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氣撲鼻、裏面的蠔軟軟的。“別急,”爸爸說,“看好了!”只見他從旁邊的籃子裏挑了快生青菜葉,再用筷子炸蠔夾起放在菜葉上,接着熟練地把炸蠔包緊,在我眼前搖一搖,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學着樣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這樣一來,吃得再多也不會膩了。

可是,這麼好吃的脆皮炸蠔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我懷着好奇心溜進了飯店廚房,一位師傅正在做這道菜。只見他把生蠔洗淨抹乾水,加鹽、味精、胡椒粉醃幾分鐘。然後把生粉、麪粉加清水調成漿,下入生蠔掛上糊。最後,燒鍋下油,油熱後放入掛上漿的生蠔炸至金黃。

剛撈起滾燙的脆皮炸蠔便讓服務生端走了。

怎麼樣?聽了我們家鄉的脆皮炸蠔,你一定直流口水,那就快來茂名嚐嚐脆皮炸蠔吧。

風味小吃作文4

拌乾絲是我家鄉知名的風味小吃。

泰州人有早上去飯店吃早茶的習慣,而拌乾絲是早茶必點的一道小吃。拌乾絲味道鮮美,看相也好。一盤奶白色的乾絲堆得尖尖的,像一座小山。山頭上,有嫩薑絲兒、牛肉絲兒、辣椒絲兒,紅的、綠的、黃的、白的,像五顏六色的鮮花,而小山的四周是一簇簇翠綠的香菜,像山坡上碧綠的草地。伴隨着一陣陣麻油的香氣,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拌乾絲的做法並不複雜,把特製的豆腐乾刨成絲,它們大約5至6釐米長,呈扁圓形,像鮮嫩的白蘿蔔刨成的絲。先放在開水裏燙一會兒,然後撈出來,漂在溫水中待用。客人來了,隨手抓一把燙好的乾絲放在漏勺裏,用手輕輕按壓,把水擠掉,抓放在盤子裏,推成小山狀,撒上切好的嫩薑絲,辣椒絲等配料,澆上一勺鮮美的醬汁,一盤色、香、味俱佳的拌乾絲就做好了。

拌乾絲的吃法也挺有講究的,先把小山輕輕的扒平,讓乾絲浸在佐料裏,然後把上面的配料分佈均勻,吃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着吃。我先夾了一些嫩薑絲,迫不及待地和着乾絲送到嘴裏,那種清爽、鮮美、勁道、絲滑,真是可口至極!喜歡吃辣的可以就着辣椒絲吃,喜歡吃葷的可以就牛肉絲吃。我和着香菜細細品嚐,真是滿口留香。一盤乾絲能吃出如此多種不同的美味,真是妙極!

我愛家鄉的風味小吃,更愛風味獨特的拌乾絲。朋友,如果您到我家鄉來做客,吃上美味可口的拌乾絲,一定會給您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風味小吃作文5

我們河源有很多風味小吃:香甜可口的艾粄、嚼勁十足的牛筋糕,甜而不膩的酥角……但我最愛吃的還是酸酸甜甜的蘿蔔爽。

“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俗語道出了蘿蔔的功效,在河源,就有一種客家特產名叫“蘿蔔爽”。其美味清香,開胃可口,深受人們喜愛。酒店餐館,街邊小巷,甚至家庭聚餐,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三五成羣地圍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的蘿蔔爽。

蘿蔔爽的味道可謂一絕,它集酸、甜、辣於一體,爽脆可口。吃一塊忍不住再來一塊,越吃越爽,即使辣出一頭熱汗來,用手擦一下,口中還繼續吃個不停,那感覺就像廣告詞裏說的“根本停不下來”。

蘿蔔爽美味爽口,但它的做法可不簡單。首先得挑選幾個白白胖胖的蘿蔔,再把蘿蔔洗淨,切成小塊或薄片,然後燒一鍋熱水,把切好的蘿蔔放到熱水裏焯一下,趕緊撈出來放涼。再準備一口密封性較好的大缸,把一片片蘿蔔平放在缸裏,再把白醋、白糖、食鹽等配料均勻地灑在蘿蔔片上。蘿蔔片放一層,配料就澆一層,這樣就會更加入味。做完這些後就要把缸抱起來,均勻地翻滾、搖動,使蘿蔔與配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樣靜置幾個小時後,酸甜爽脆的蘿蔔爽就可以開吃了!

蘿蔔爽不僅美味,還是一種綠色健康食品。它具有提神醒腦、開胃消滯、化解酒毒、刮油減脂等功效,同時還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的最佳選擇。怎麼樣?流口水了吧,那就快來河源嚐嚐吧!

風味小吃作文6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和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看書。一路上,微風輕輕的吹着,我不時地用手相互搓着取暖,突然間聞到一股清香撲鼻的香味,我順着香味往前走,咦!這是在幹什麼呀?圍着這麼多人?我急忙擠進人羣,原來是一家賣頂頂糕的攤位,熱騰騰的蒸氣、香甜的氣味使我垂涎欲滴,我忙問:“阿姨,這頂頂糕怎麼賣呀”?只見賣頂頂糕的阿姨手不停的忙乎着,頭也不擡地大聲回答道:"五角錢兩個,一元錢五個,又甜又香,吃了熱乎乎”。

我忙從荷包裏掏出一元錢遞給阿姨說:"阿姨,我要一元錢的”。

只見阿姨用一把小鐵鏟把一勺磨的極細的米粉裝進一個特製的木模子裏,這邊剛放好,那邊一頂,不一會兒就好了。阿姨用一個白色的小塑料袋裝好遞給我,捧着熱乎乎的頂頂糕,我忙退出人羣,站在一邊囫圇吞棗似的吃了四個,還剩最後一個,我可得慢慢地品嚐,細細的觀察,頂頂糕白白的、圓圓的、甜甜的,我輕輕的咬了一口,這時我才發現它的內涵非常豐富,裏面還夾着有紅糖、芝麻、桂花呢,難怪送進嘴裏綿綿的香中帶甜,讓人回味無窮!

頂頂糕到底是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原理讓它熟的呢?懷着好奇的心理,我直奔二樓生活櫃,找了一本"風味小吃"的書翻閱起來,哦!原來頂頂糕是一種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爲原料的小吃,把這種磨得極細的米粉倒入一種特製的小模子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糖放入滾燙的水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一會兒,一塊小白糕就熟了,然後用木棒頂出糕塊即可,其特點是鬆軟帶糯,味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

小小的頂頂糕看似簡單,其實也還挺有學問的,他聚集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幹。所以,我們只有多學知識,不斷創新,纔會讓人們享受更多的風味小吃。

風味小吃作文7

我喜歡的風味小吃其實在我的家鄉很常見,爸爸媽媽都喜歡吃,也是以爲他們帶我去,所以我才喜歡上這個風味小吃的。

我對羊肉粉的記憶大約在5歲左右,因爲爸爸、媽媽喜歡羊肉粉就經常帶我去吃,當時只是覺得很好吃。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自己對羊肉粉的喜愛,我逐漸對羊肉粉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了一些羊肉粉的製作方法。

製作羊肉粉除需要羊肉、米粉之外,還需要很多的調料,首先把羊肉切成大塊大塊的放在裝有水的鍋裏煮,待肉煮熟後撈起,將鍋裏的肉湯加入調料製成有鹽有味羊肉湯,然後將煮熟的羊肉切成片,將米粉放入羊肉湯中燙熱後盛入碗中,並加入,這樣一碗羊肉粉就製作好了。在吃的過程中每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不同,加入煳辣椒、花辣等調料。

儘管夏天吃得滿頭大汗,冬天吃得溫暖舒服,但一年四季中吃羊肉粉的感覺永遠是那麼的爽口,令人長久回味,所以我愛羊肉粉,我更喜歡吃羊肉粉談起自己家鄉的風味小吃,大家都會說不盡,道不絕,像北京的脆皮烤鴨,陝西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聞名全國,數不勝數。我家鄉的風味小吃雖然沒這些小吃這麼享有盛譽,但是我還是十分喜歡它的,它就是清湯粉。

可能大家聽起來名字沒有什麼韻味,但是他中間的的內涵可深了,清湯粉的做發很簡單,首先先抓一把洗淨的米粉放入鍋中,經過沸騰的開水一燙一會兒,基本就熟了,它的配法很多,有牛肉粉,鹹肉粉,豬皮粉。再將豆芽從熱水中一撈,放在碗麪上最後要放入祕製蔥花和精心配製的高湯,一碗色香味具全的美味小吃就完成了,根據個人喜好也可以放入一些辣椒醬,蒜茸等等反正一切都是現成的,看上去好像一幅色彩斑斕的藝術畫。

你是不是聽着就要流口水了?我光想想就覺得很想馬上來一份了!如果你也喜歡,那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嚐嚐吧!

風味小吃作文8

在我的印象裏,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就數家鄉的山藥魚了。每次想起它那令人難忘的味道,我都會垂涎三尺。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工夫花不開。”山藥魚也是如此,做這道佳餚,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但是,有時爲了一飽口福,還是要不惜代價。

今天一大清早,媽媽便起牀忙碌了,好奇的我不由得問:“媽媽,你起這麼早幹什麼呀?”誰知,媽媽還賣了個關子:“保密!”

只見媽媽把兩隻衣袖往上一搭,便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先將土豆蒸熟打成泥,與筱面和在一起,再放人一個結實的袋子裏。這要幹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接着,媽媽開始用撰麪杖反覆敲打袋子。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分鐘,媽媽將弄好的麪糰倒出來,一一捏成類似小魚的形狀。噢!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是在做我最喜歡吃的山藥魚呀!

做完一個個“小魚”,媽媽又將大塊的豬肉切成小丁,放人各種調味料:酸菜、醬油、鹽、蔥、姜等,與山藥魚一起下鍋蒸。與此同時,媽媽還熬出一鍋骨頭湯,這是爲了與出鍋後的作料相調拌,使山藥魚風味更濃。

對饞嘴的我來說,蒸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我不時地問媽媽:“熟了沒有?快了嗎?還剩幾分鐘了?”媽媽不斷地說:“別急,還早着呢!”

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轉眼間已是正午了,媽媽這才揭開山藥魚的“神祕面紗”——一個個山藥魚並排躺在蒸屜裏,熱氣騰騰的,晶瑩、透亮。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山藥魚夾到碗中,就着骨頭湯和豬肉丁吃起來。一口咬下去,令人回味無窮:山藥魚的筋道,豬肉丁的嫩滑,骨頭湯的香濃……美味至極,無與倫比。

我的筷子不斷向碗裏夾着,最後吃得我肚皮圓溜溜的。我的一聲長長的飽嗝,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雖然已經這副模樣了,但是我還意猶未盡,“此餚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呀!

山藥魚——堪稱民間一絕。

風味小吃作文9

洛陽小吃漿麪條是風味獨特,遠近聞名的。

記得有一次,住在洛陽的表姨和表姐遠道而來,表姨也一併帶來了一道美食---漿麪條。表姨說她要給我們做一個洛陽的小吃,表姐興沖沖地跟我介紹洛陽小吃,說這次表姨要做的是漿麪條。她說洛陽人很喜歡吃漿麪條,漿麪條也是洛陽人的家常飯食,洛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小吃攤,但賣漿麪條的小攤上是最多人的,座無虛席,那裏經常有外地人、外國人來這兒吃小吃,贊漿麪條的人最多。

聽說,很多人都是因漿麪條而來的,表姐可是吃着表姨做的漿麪條長大的,只要是覺得身體過度疲勞,身心不順暢,吃上一碗漿麪條,你會突然覺得清涼利口,可防暑降溫,是一種很有效的治療方法,聽着表姐的介紹,我迫不及待的想嘗一嘗漿麪條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神奇的“功能”。

表姨從廚房走了過來,說她要開始做漿麪條了,我和表姐急着跑出去看,只見表姨打開了一個盒子,我奇怪的問表姨:“這是什麼?”表姨笑着回答:“這是綠豆酸漿。”聽到“漿”字,我想:“這一定是綠豆酸漿加上面條做成的,有什麼好吃的。”可接着這一看,表姨做漿麪條時動作很快,一看就知道表姨熟能生巧。

她把酸漿倒在鍋裏煮,漿水的表層泛起一層白沫,表姨用勺子輕輕打漿,漿沫消失後,漿體就變得細膩光滑,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調料。漿水煮沸時,把麪條下鍋,再放入花生、芝麻、芹菜、辣椒等調料,這樣,漿麪條就做成了。我嚐了一口,果然名不虛傳呀!味道清爽可口,鹹、酸、辣都聚集在裏面,碗中飄着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芹菜,色色俱全,漿麪條與普通麪條的味道截然不同,它香氣四溢,誘得人們駐足不前,我想就是這樣給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吃完後,立時會覺得餘香滿口,回味無窮。

我喜歡洛陽的漿麪條,表姨不僅給我帶來了可口美味的漿麪條,還給我帶來了始料不及的感受和洛陽濃重的地方氣息。

風味小吃作文10

我的家鄉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陽。“山水安陽、文化安陽、歷史安陽”俗稱“三陽開泰”。安陽不僅歷史悠久,它的特色小吃也堪稱一絕呀!中外遊客來到安陽,必定會嚐嚐安陽的特色小吃。所以,今天我要介紹一下安陽的特色小吃。

我先來介紹一下人們最喜愛吃的扁粉菜。別看扁粉菜是大鍋菜,可是它的味道的所有大鍋菜無法達到的境界。盛上一碗,再加上辣椒,配上油餅,吃上一口,扁粉條的滑順和勁道讓人回味無窮。扁粉菜色香味俱全,而且便宜實惠。

介紹完扁粉菜,我再說說被譽爲安陽“三大寶”之一的血糕吧。它酥香可口,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抹上蒜泥,香辣可口。血糕始於清乾隆年間,用芥麥面、豬血加調味料製成。因爲他風味獨特,所以被譽爲安陽“三大寶”(血糕、皮渣、粉漿飯)之一。

皮渣也是安陽一大名吃。它是用粉條配以海米、蔥花、薑末、豬油,加水攪拌蒸制而成,而且可煎可燴,炸菜做湯,味美可口,別有一番風味。皮渣好吃可口,多吃不厭,它有多種吃法。你們知道皮渣的由來嗎?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在以前,人們吃完粉條後總是會留下許許多多的粉渣,做菜的話難以夾食,於是便將這些碎粉條收集起來,加上其它的配料蒸成碗狀,再切開方便食用。後來人們很喜歡這種味道,便用完整的粉條批量製成皮渣。

怎麼樣?聽了我介紹的安陽特色小吃,是不是垂涎欲滴了?享受安陽的特色小吃的同時,我也對我們安陽人民的智慧的高超廚藝表示讚歎!

風味小吃作文11

說起家鄉的風味小吃,我的家鄉可是很多着嘞,比如烤冷麪,炸雞排,章魚小丸子,酸辣粉等等,都是生意火熱的著名小吃,現在我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我最喜愛吃的——烤冷麪。

說起烤冷麪的做法,可是有的一比:拿一個麪皮放在燒烤臺上,等火候剛好後,下一個環節可是一個技術活,砸一顆雞蛋放在麪皮上,然後用道具掀起麪皮,就在那一瞬間,把有雞蛋的那一面甩在底下附着在麪皮上,在往麪皮的另一面塗上一層祕製醬料,再往上面放上香腸、生菜。最後捲起來,用刀子切成小段即可。我喜歡這個美食不是因爲它有多好吃,是因爲它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就是那一回,由於天下中雪,我和我的朋友感興趣,公園打雪仗,我們的歡聲充滿了整個公園。該回家了,朋友們都相互告別離開,我也高高興興往家走,卻不幸摔在了一個雪坑中,與大地來了一個親密接觸,這讓我苦不堪言,寒冷飢餓慢慢襲來,我也只好咬着牙,不經意漂了一下四周,發現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位阿姨在賣烤冷麪。

真是天助我也,有美食啦,挪步來到跟前,給我來一份……

正當我付錢之時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有帶錢,可是那位阿姨已經做好了烤冷麪,在慌忙之際,我哭了,淚水出賣了我內心的懦弱,那位阿姨好像知道了什麼,笑着跟我說:“小朋友,沒事,這份烤冷麪是我這一天第一個做的,就當小試身手,免費送給你吧!”當我聽到這句話,心裏頓時溫暖了好多,這份烤冷麪不是把冷麪烤好,而是把我冰冷的心“烤”熱了,頓時心情愉悅。

對我而言,這份烤冷麪價值非凡,它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雪中送炭,人世間充滿了善良。

每一份美食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但就是這特別的地方爲世間披上了一層美麗的服裝——人間的美好,給人與人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仁!

風味小吃作文12

誰家宰了豬,剩下脖頸周圍和豬頭上的肉,肥不肥,精不精的,不好新鮮加工來吃,於是把它製成麩子肉。

先把這些肉洗淨切成二指寬、一寸厚的肉片,摻上適量的食鹽,再用米粉一拌——可以先將米炒熟炒香再磨粉,這樣做出的麩子肉更誘人些。拌好後把肉放進一個陶罈裏,套上陶蓋,蓋周圍有一圈沿子,可以倒上清水,把陶蓋與陶罈的接口處密封好,這樣醃上一二個月,打開蓋子,裏面的麩子肉不溼不燥的,可以食用了。麩子肉有兩種吃法:清蒸或火煎。以前沒有高壓鍋,煮飯時煮到水開,揭開鍋蓋倒出些水後,把事先用碗盛好的麩子肉放進飯鍋裏,隨着小火慢慢蒸,直到碗底有了淺淺的一層油,於是把碗拿出來,這時飯早就蒸熟了,盛了飯,就着麩子肉吃,很是省時;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菜鍋燒熱燒紅,把麩子肉一塊一塊的貼到鍋裏煎,直煎得粉變黃,肉冒油,兩面都煎好後,直接就夾到碗裏拌飯吃。麩子肉主要是爲了長時間保存,不過經這樣一加工,肉裏就有了一股特有的醃製的酸香,吃起來別有風味。另一個優點就是,不管是清蒸還是火煎,肥肉吃起來都是油而不膩。麩子肉巴掌大一塊,擺在碗裏很是顯眼,如果你端了有麩子肉的飯碗到人多的地方去轉悠,會引來很多羨慕的目光,引來很多人咽口水,背後會有人咒你好"顯勢".有麩子肉吃該是很幸運的,有一句遊春人贊你的話爲證:春遊獅子扭幾扭,餐餐吃的麩子肉。

風味小吃作文13

“吃”文化在我國也可排得上是國粹,正所謂"民以食爲天”嘛。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小吃,而我個人認爲,家鄉的風味小吃中最獨特的就是——扁肉。

扁肉不僅吃起來香,而且看到它的色相,也不得不讓人垂涎三尺。翠綠的蔥花點綴在米白的湯麪上,而晶瑩剔透的扁肉則搖曳在湯中,彷彿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蔥花是堤岸環繞的樹木,湯就是明淨的湖,扁肉則是那一隻只正在湖中央快樂嬉戲的鴛鴦。那麼,這一碗扁肉看上去怎能不吸引人呢!

你們可別看扁肉的製作過程容易,可要是自己親手做起來,恐怕感受又會大大不同:先是把薄面皮攤在手上,然後用做好的祕製肉餡,用筷子夾一些放在麪皮的中間,再把它用手包起來,口要封緊。這樣,一個扁肉就做好了。待到顧客來的時候,只要先把調料放在碗裏,再把包好的扁肉放進燒開水的鍋中,蓋上鍋蓋,煮上一兩分鐘後打開鍋蓋,用漏勺把煮好的扁肉撈起,再放入碗中,最後澆上湯水,撒上蔥花,一碗香噴噴的扁肉就製作好了。倘若不怕酸,可以把醋倒進湯中,用勺子攪拌,香氣撲鼻,味道也更好。

每一次吃扁肉時,我幾乎整個人沉浸其中,品嚐每一個扁肉帶給我的無窮美味。而且每一次吃,頭腦中都會有不同的回憶,不一樣的滋味,真是百吃不厭。

記得有一次,太饞嘴了,狼吞虎嚥吃起來,誰知一不小心嗆到了氣管,沒把我憋過氣去,現在想想都後怕。

家鄉的風味小吃——扁肉,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即使曾遠在他鄉。每次回到故鄉,我就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回。

風味小吃作文14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故鄉。

我的家鄉盛產小麥,麪食豐富便成爲我們家鄉最獨特的風景。刀削麪,掛麪,拉麪……每一種都美味無窮。

家鄉的風味小吃有許多也離不開面,其中,褲帶面就是其中的一種。聽它名字,你也會基本瞭解它的特點吧。

褲帶面有如一條褲帶,一根麪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一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其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先把面和水和在一起,反覆搓揉,其中加些鹽,保持筋道。再用擀麪杖把面擀薄,用刀切成條,用手分別拉住兩端,用適當的力向外拉扯,最後煮進鍋裏,待煮熟後撈出。

褲帶面的特色還有它的蘸計。蘸汁的口味有許多,一般有肉沫汁,酸湯汁,麻辣汁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可以滿足各種人的需求。

吃褲帶面,更有一種不成文的傳統。一般吃東西靜止發出聲音,但是吃褲帶面時,人們總喜歡發出“呲溜”的聲音,這樣也許感覺會更香,更美味。

小時候,在我的家鄉常常會看到“褲帶面”的招牌,父母總是牽着我的手,一起跨入門檻。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到店裏異常溫暖。人們說說笑笑,吃着麪條,不時喝一口湯,發出欣慰的感嘆。老闆娘在那裏一邊工作,一邊看着我們,她臉上的笑容像花一樣,美麗動人。

如今長大了,當我偶然和父親回到家鄉時,街上依舊熱鬧。賣糖葫蘆的老爺爺,嘻笑打鬧的小孩子,一切的一切,都和我記憶中的樣子重疊着,可是那些“褲帶面”的招牌,不知什麼時候換了樣,店裏依舊有許多人,可也不再是當初的味道了。

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我們整裝、啓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裏,哪裏就會燃起竈火,讓記憶深處的味道跟着我們一起升騰!

風味小吃作文15

說到“吃”,我可是個大行家,其中最令我垂涎欲滴的還是媽媽做的糖醋魚。

第一次吃糖醋魚是在一個除夕夜。那天,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坐在椅子上準備開飯。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像蒼蠅一樣纏着媽媽,吵着鬧着要和她一起下廚。

媽媽先拿起一條魚,殺好洗淨後,放在盤子裏,再灑上點鹽就不用問了。然後,她又舀兩勺紅糖和兩勺油備用,最後把鍋燒開,接下來放入兩勺油,只聽“滋啦——滋啦——”幾聲,再放入紅糖。大約三分鐘後,紅糖融化了,仔細一看,糖稀像一段紅紅的絲綢,輕輕飄動。再倒入一些陳醋。只見媽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鍋放在一邊,立即拿起另一個鍋放在電磁爐上,再倒入適量的油,開大火,燒熱後,把殺好的魚放進去,炸幾分鐘後,魚完全酥了,仔細一瞧,那個笨拙的大鯉魚居然變了個模樣,金光閃閃的,簡直像高等的雕刻師用純金精心雕刻而成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媽媽嫺熟地拿起盤子,把炸好的魚放入盤中,然後切一些蒜和山楂片,在把糖稀、蒜、山楂片一起澆在魚的身上,給它穿上一層厚厚的金裝。

“哇噻!”香味先鑽進鼻孔,然後又鑽進了心房。輕輕地嘗上一口,讓人回味無窮,就連刺和骨頭都是酥的,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

我特愛吃這道美味佳餚——糖醋魚。朋友,你也來我家嚐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