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走進生活作文六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進生活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走進生活作文六篇

走進生活作文 篇1

還沒有細細享受七年級八年級和煦的陽光,時間老人已把懵懂的我們帶進了可怕的九年級。如果說七年級我們是小孩,八年級是不知愁味,那麼,九年級就是一首難唱的歌。

九年級是一種沉重的壓力,沒有了以往的歡聲笑語,告別了車馬炮前的苦思亂想,失去了假日的休閒時光,去理會外面稀罕美麗的雪景。課餘,很多同學都一頭扎近書堆,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儘管看不到知識的彼岸,可眼前日益開闊的天空,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與嚮往。作爲將要畢業的學生,父母眼中的希望,幻化成前程與未來;老師的告誡,暗示着九年級的重要和非凡。我深感責任的重大,任務的艱鉅,怕父母的眼神由期待變爲失望的那一刻的到來。面對這一切的一切,我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奮發圖強,來使自己心裏上得到安慰。

九年級是一種永無止境的付出。課餘,我也常常託着下巴幻想着自己美好的未來。我也懂得,如不付出心血與汗水,坐地等花開,那也只能永久的成爲不現實的夢。所以我們必須爲自己的夢想而付出!

九年級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成熟。對自己多了幾分苛刻的要求,對崎嶇的旅程多了幾分跋涉的信心,對驟然襲來的風暴多了幾分承受的勇氣。積極進取,奮力拼搏,這便是九年級給我們人生第一次選擇時最深的教誨,也讓我在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了成長的滋味。

九年級不是分數的奴隸,分數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是上帝,他們都是虔誠的信徒,爲了上帝應當赴湯蹈火。但是我們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上帝!

我們奮鬥在九年級,我們成熟在九年級。我們堅信,走過九年級之後,一定會如老酒一樣香醇,如蜂蜜一樣甘甜。

九年級是辛苦的,但我們必須承受這份辛苦。因爲它們是我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關係到我們人生的前程。父母和老師都期望着我們。我們只有以持之以恆的毅力,積極向上的精神,永不言敗的信心去拼搏,這樣,才能在會考中展示我們的能力。

作文三:走進九年級生活

走進生活作文 篇2

在最好的年華,在最美的季節,整個世界都不要打擾,懷揣夢想,走近你——高中生活。

生活在喜怒哀樂間,走走停停,不知道會遇見什麼,只知道陽光這好別辜負今天,緊張的高中生活,是你一秒都不可流失的,要知道時間是倒在你手掌心的水,無論你攤開還是緊握,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點一滴流走,一滴都變得有意義,高中生活是具有挑戰的,具有未知的相信會是更好的。

如果說非要在高中生活上加一個期限,那麼這段期限的開端就是軍訓生活,如果給他粘上一個標籤的話,那就是苦中作樂,要知道赤裸裸的太陽懸掛空中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應該是都會理解成天氣好吧!顯然天氣是真的很好,好到你一動不動的軍姿站立都能汗流浹背,說道軍訓,在開始前,總想逃避,在結局之後,卻不想錯過,不想錯過你我初來乍到剛剛認識的每一個微笑,不想錯過你我坐在草坪上嬉笑打鬧時的每一個瞬間,不想錯過經歷一天的勞累後,你我熟睡時的鼾聲,坦白說軍訓真的很累,但軍訓之後或喜或悲都停在十天軍訓生活中,只希望在這段彩色回憶不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褪色,不會被淡忘。

與軍訓生活相比,日常的高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單調的生活幾乎每天都在重複,起牀、早操、學習、吃飯、睡覺、沒錯,就只是這樣,每天不重複的大概只有知識了吧!我這樣的描述呈現的該是一副只有黑白色的畫,但是這只是表面,然而當你一不小心的走進一幅黑白畫時,便會覺得豁然開朗,會發現這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你可知知識的根雖然是苦的,但果實終究還是甜的,要知道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其實知識的海洋從來不會嫌棄任何喜愛它的人。

在此之後留有一個問號,以後的高中生活會是怎樣的?或許答案早以顯現出來,又或許答案鮮爲人知,但以後的未知生活,會是最具有挑戰的吧!懷揣夢想就會有期待。

每一個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因爲生活並不是等暴風雨過去,而是在風雨中翩翩起舞,走近高中生活你可以擁抱未知的美好,但不要悔恨過去,即是創傷,也是財富,不要鍾情名利,即是鮮花,也不要埋怨人生,既沒有花開,也沒有花落,花開花落中我們目光堅定地眺望遠方,花開花落後,我們依然喜愛高中生活。

走進生活作文 篇3

我是一個小吃貨,見到美食就兩眼放光,尤其是油炸食品,我特愛吃。每當看到媽媽手機朋友圈中大家發出的各種美食圖片,我就饞的直流口水。可是呢,作爲吃貨的我,卻有一個不會做菜的“懶媽。”只要爸爸一不在家我的一日三餐,就都成了綠豆湯和稀飯了。

但是,自從智能手機來到我家後,我的吃貨生涯就彷彿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馬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有一次,爸爸有事不在家,把我和媽媽丟在家中,快到中午了,媽媽對我說:“寶貝兒,中午吃綠豆湯吧!”我一聽,立馬反對:“不嘛,不嘛,天天吃綠豆湯,吃得我都成綠豆啦。”“那你要吃什麼?”媽媽無可奈何地問。我瞪大眼睛,說:“我們出去買點兒吃的吧?”“不要,大熱天,出去不被曬死纔怪。”媽媽說,“要不,你自己去買吧。”我嘟起嘴,呆萌地看着媽媽。見我不說話,媽媽笑了笑,說:“小傻瓜,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哦!”說着,她拿出了她的看家法寶——手機。我反問道這手機,有什麼用呀?“媽媽一把摟住我,對我說:”不告訴你,自己看唄!“只見媽媽點開微信,進入微信點餐,一瞬間,琳琅滿目的美食映入我的眼簾,石鍋魚、漢堡、燒烤……各種美食像一個個小精靈似的在我的腦子中晃盪。我以最快的速度遊覽了一遍,最終,我幫自己和媽媽點了兩個雞肉卷、兩對烤翅、兩杯奶茶。我癡情地望着手機屏幕,想像着那每一種美食,那口水,簡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等媽媽付完錢後,漫長的等待開始了。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焦急地等待着,迫不及待地想吃到美食。“哼!餓死寶寶了,怎麼還不來呀!我心裏不耐煩地催着。就在這時,突然“叮鈴”一聲,門鈴響了。準是外賣來了!我飛一般地衝向大門。門開了,一位大姐姐將外賣送進我的手中,微笑着說了一句:“謝謝惠顧!”隨後,便轉身離開了。

我回到客廳,一臉納悶,居然不用自己下樓拿,還給你送貨上門,這服務,真是太周到了!算了,不管那麼多了,還是速速開吃吧! 吃完大餐,我還一直回味無窮! 微信點餐,吃貨的福音啊!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給人們帶來了多大的方便,使人們不用繼續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熱的夏天中買菜做飯了。而這,都是祖國科技、文化發展的一個嶄新的開始!我相信,在幾年之後,我們的祖國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走進生活作文 篇4

我—老鷹,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告別我的老婆孩子後,我慢慢的飛出家門,出去捕食,我在空中瞭望着遼闊的大地,瞅準了那一隻正在慢慢爬行的蚯蚓,猛的一下,往下衝,叼住了那隻蚯蚓,我飛回家,走到孩子面前,慢慢吐出蚯蚓,看着孩子們狼吞虎嚥的樣子,我感到心裏暖暖的,孩子們吃完之後,摸摸嘴,對我說:“爸爸,我還要。”我說:“待會爸爸給你搞個大的。”

隨後我拍拍翅膀飛出去,搜尋着每一寸土地,直到我看見了一隻小小的,年輕的烏龜在岸上爬,我快速衝的下去,叼起那隻烏龜就往高處飛,心想:這下夠我孩子吃了,我得找一塊大石頭把烏龜的殼給砸開,不然孩子們怎麼吃嘛?隨後,我找到了一塊大石頭,我瞅準了那一塊石頭,瞄準!丟!我跟看着烏龜落下去,咚的一聲,沒碎,我又飛下去,叼起來,丟下去,就這樣忙碌了三四次後,龜殼碎了,我飛下去,休息了一陣子,心想:這可累死我了。然後我飛回家,將烏龜分成四份,給它們吃,它們吃完後高興的對我說:“爸爸,我吃飽了,你和媽媽不吃飯嗎?”我說:“傻孩子,我和你媽怎麼能不吃飯呢?爸爸待會就和你媽吃飯奧,你現在好好睡覺,好好長大,以後做一隻優秀的鷹。”

我拖着疲憊的身體,走到洞口望望天空,差不多中午了,我先睡會兒午覺吧!正好也困了。我慢慢的說着說着就睡着了。

隨着一陣陣涼爽的微風,我睜開迷糊的眼睛,望望天空,已經下午了,我摸摸空空的肚子,準備出去找吃的,我剛想飛出去,就聽見我老婆對我說:“你也不帶孩子出去遛遛,整天都在家裏,你還想讓孩子成爲優秀的鷹嗎?”我接着面帶一絲憤怒的說:“你不餓嗎,你想吃飯嗎?你出去帶孩子遛遛就行了,關我屁事啊,我要去吃飯,你吃不吃,不吃拉倒。”老婆又接着說:“我吃,孩子我帶出去,行了吧。”我說:“好,我帶雙人份的。”

我快速的飛出去,想再搞只烏龜吃,結果找來找去,一隻都沒看到,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一隻兔子進入了我的視線,我俯衝下去,叼住兔子,我想先摔死它再吃,不然萬一被它掙脫了怎麼辦?我豈不是沒飯吃了,想着想着,我就看見了一塊大石頭,一甩,咚的一聲,兔子死了,然後我飛下去叼起來,飛回家,到家了,卻不見鷹,我想:肯定是被我老婆拐跑,出去溜達溜達去了。我把兔子放在家裏,出去尋找我的家人。

我慢慢的找,終於看見了它們的身影,它們倒在血泊之中,旁邊幾米的地方有幾個人在那裏,我意識到,我必須得趕快逃,因爲有很大的可能,我也會被瞄準,但是我沒有跑,我含着憤怒的眼淚,衝向那個人的眼睛,30米20米5米10釐米1釐米,終於我啄到了那個人的眼睛,但是,我卻陪着我的家人一起飛向了天堂。或許我可以不管不顧,自己飛走,但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到那麼殘忍。

走進生活作文 篇5

有時候,讀孩子的作文,因 爲假、大、空,因爲沒有兒童的語言,沒有生活的味道,沒有真 切的感受,包餃子、炒飯、洗衣、騎自 行車、學游泳、釣魚、第一次煮 麪條…… 材料雷同,事例相仿,陳舊的材料,年復一年抄、編、套,學生有 習作的興趣嗎? 捉雞、捉老鼠、人蚊大戰、 用假幣、讓座……有幾件事真 正在孩子身上發生了,對寫進習作卻沒有的“事”,爲什麼我 們會熟視無睹? “

讓每個人都自由表達 !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語文: 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提出: “在語文教育中, ‘以人爲本’的 ‘本’,就是言語生命。除此之外 沒有第二個‘本’。”他認爲,言 語生命的屬性就是“言語”。簡單地說, “言語”是每一個生命 個體的本能。只要是“人”,就需 要交流—— —口頭的或書面的。 我的理解是:習作課堂應該順應兒童的“口頭表達”及“生活 表達”的願望而設計,不要過 多、過早地讓條條框框限制了 孩子“說”與“寫”的自由。讓每一個人能“塗鴉”式地自由表 達,最終達到“人人想表達,人 人可表達,人人能表達”的理想 境界。 問題是,爲什麼兒童的習作沒有自由地表達?眼前的生 活總是難以走進兒童的習作? 孩子的表達總是極具成人的味 道?

新建的商場,廣場的雕塑, 影視院的'喧鬧……沒有學生關注;無數次小發明、小製作比 賽, “又見炊煙起”的“六一”兒 童節,沒在習作中定格;新課堂,學生自由交流,合作表演,那些細節,那些猶豫,那些驚 喜,學生沒有寫進習作…… 無數個回眸的眼神,我們 不曾覺察,稍縱即逝的生活就這樣靜悄悄地在孩子的筆下滑 過,是老師沒有引領,還是學生 難以發覺?對生活的熟視無睹, 是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問題,教材的問題,考試的問題,還是語 文教育觀念問題?對此,我們無暇 顧及,只想往前走一小步—— — 尋找“生活”走向“習作”的策略,改變可以改變且一定要改 變的現實。 我想成爲一名“兒童” 成了一名“兒童”,我就會 用兒童的視覺觀察“我”的生活,關注兒童周圍的一切。只有 這樣,才能用兒童的語言將自 己的真切感受轉述出來。 對生活熟視無睹,就找不 到要表達的生活點。下雨了,颳風了,如何讓孩子自由地表達? 我一次次觀察,又一次次揣摩 開放的命題,於是,有了這樣的 表述: 你經歷過真正的狂風暴雨,那是暴雨中的車燈閃爍,是 狂風中的樹枝搖擺,是車上落 滿的殘枝敗葉,是雨傘吹翻的 無奈瞬間……寫出你的親身經歷,寫出你的親眼所見,寫出你 的真切感受。這不就是“我”開車遇到大 雨後所看到的真實景象嗎?這 不正是孩子眼中的精彩畫面嗎?這不就是值得記錄的大自 然奇觀嗎?更重要的是,這就是 孩子細心觀察的見證,是他們 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重大 改變呀!我想成爲生活細節的發現者 優秀的兒童習作,不僅僅 是材料的新穎,結構的圓潤,語 言的巧妙,更重要的是細節的描寫。我認爲,細節,就是生活 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是最 能觸動人的不經意的動作。兒 童習作教學必須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細節,讓那些微不足 道的生活細節成爲點燃習作激 情的導火線。

課堂的精彩,就是生活的精彩,就是作文 的精彩,就是細節的精彩。天天 上課,重複的情景,卻有不一樣 的感受,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那些稍縱即逝的課堂鏡頭在兒童 的筆下定格。學生是孩子,他們可以圍繞一個詞,一道題,一幅 畫,一段音樂,一次表演做文章,他們只需要寫出課堂中的 細節,用細節反映自己的發現、 變化、驚喜與快樂。 我要成爲兒童習作亮點的 擦拭人 發現兒童習作的亮點,可以讓“生活”更好地進入習作。 例如,我們可以從兒童習作中 的真實感受出發,找到他們表 達的意願,從而淡化立意,淡化 “中心”。讓“語言”富有“情味”,讓 學生回到真實的生活狀態,回 到生活的畫面,回到對事物的 真實情感。有了真情實感,習作不一定優秀;沒有真情實感,再“優 秀”的習作也是無病呻吟。關於 這一點,潘新和教授的感慨更 深刻: “多少孩子的習作天賦和才情,對寫作的熱愛和喜好,從 心靈深處流暢出的珍貴的童真 和童趣,就是被哪些不喑習作 教學規律的老師‘負責任’地葬 送了。” 單有生活的材料不一定能 寫出好的習作,我們需要關注 兒童表達的語言,去發現習作 的亮點:或是材料選取的角度,或是習作中的細節描寫,或是 打動讀者的重點描寫,或是感 人的生活情節,當然,還有個性 化的語言及變化的篇章結構。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習作 的四平八穩,爲的是考試得高 分;我們追求習作的“三段式” 結構,卻全然不顧表達的內容與情感。殊不知,真實的生活, 鮮活的語言纔是習作制勝的法 寶。習作的課堂應 該是“生活交流”(內容)與“書面表達”(形式)的交替運行,是 教師與學生生命共同體的自然 融合。也就是說,沒有教師參與 的習作內容交流或沒有學生參與的習作形式修改,都談不上 習作教學效率的提高。 兒童的習作離不開技法的 指導,例如,分段表達,體現思 維的條理;細膩描寫,刻畫人物的形象;詳略得當,凸顯習作的 重點……我要強調的是,丟掉了孩子鮮活的世界,習作技巧 的指導就成了架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淡忘了孩子純真的情 感,同齡人的優秀習作就成了 他們照抄照搬的樣本。習作教 學一旦走進了一味模仿和借鑑的衚衕,其結果,不僅僅是孩子 不會習作,連教師也缺失了生 活的精彩。

國內外對“生活作文”的研究,主要着眼於生活對習作的 促進作用和蒐集生活素材的方法,對如何在課堂上將生活素 材與習作進行有效轉換的模式 及詳細方法研究還相對偏少。 從生活到寫作,是具有普適性的觀點,是基本的習作規律,成 人寫作如此,高中生寫作如此, 國小生習作也如此。不管哪個 階段的作文教學,一定離不開 “生活”。問題是,這樣的觀點究 竟如何落實到國小生的每一次 具體的習作過程中,滲透在具 體的習作指導過程中,這是一直困擾國小語文老師的現實問 題。可以說,習作的課堂不缺 “生活”的觀點,缺的是“生活” 向“習作”轉換的課堂教學模式 或課堂教學策略。習作的課堂,如何從統一、 規範,走向兒童的天性、自由、 差異和生命,有很多策略需要 探索。既要讓兒童的“生活”順利地走進習作,又要讓兒童習 作教學不停留在“無序”狀態, 我認爲,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 第一是鼓勵學生大膽寫。這樣,一批有“言語天才”的學生可以 嶄露頭角,兒童的靈性、個性、 “野性”得到尊重,保護了孩子 的表達欲,營造了自由表達的氛圍;第二是大膽改。兒童生活 習作的修改與評講要講究“文 從字順”,爲的是“達意”。一個 很淺顯的道理是,不能“達意”,便無法與人有言語的溝通—— — 口頭表達如此,書面表達也如 此。沒有溝通, “言語天才”的表 達也好,反映“野性”的習作也好,都是自說自話。

走進生活作文 篇6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它是一種綜合性最強,難度最大的作業。因此學生怕寫作文是一種普遍現象,也始終困擾着教師。如何激發學生作文的慾望,鍛鍊學生作文的勇氣,將學生這種害怕作文,討厭作文的心理轉變爲喜歡作文,寫好作文呢?我從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有了這樣的體會。

一、 觀察生活,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

教育學告訴我們:國小生的好奇心勝過一切。正因爲好奇,他們在上學和回家的途中,往往會觀察到各種各樣的事物。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田園風光;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場面;有令人難忘的鄉土人情……我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每週的作文課時進行一次新聞發佈。久而久之,學生們由依事論事,見物說物,進而能講清一個道理,說明一些問題,抒發自己的一種情感。最終能生動、鮮明地表達某種意境。這樣訓練隨意性大,學生無拘無束,任憑情思奔涌,想象升騰。例如:入春後的一場大霧,同學們驚奇,感慨萬千。於是我讓同學們描述一下大霧中的景色,大家競相表述:啊!朦朦朧朧的,模糊一片,那村莊,那樹林,那樓房,不知躲到哪裏去了?當濃霧漸退到像一面輕紗的時候,先前的樹木爭先恐後地探出頭來,村莊開始晃動她那美麗的身軀,樓房展開了含羞的臉龐。霧散盡後,大自然恢復了它本來面目,公路上汽車在疾馳,田野裏又有農民歡歌了……同學們七嘴八舌,有滿肚子的話要講。於是,我馬上在黑板寫一個作文題《霧》,同學們信手拈來,基本上能抓住霧中的特有景色來寫,達到寫作要求,有的學生寫得十分生動。這樣長此以往對學生訓練,學生由抽象到具體,由貧乏到生動,其作文能力便會與日俱增。

二、 體驗生活,使學生作文言之有味。

我讓學生從對生活的體驗中去增加作文的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具有學習興趣的人,會把學習看作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老題目,老教法,怎麼能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興趣是入門的嚮導,新穎的題目,別開生面的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走作文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條件。

體驗生活,讓學生有爲而作。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與完小結對子,同學們紛紛和他們交流思想和感情,還相互贈送紀念品,結成互幫互助對子。學生們興致很高,有的一連幾天電話不斷,這使我們感到: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寫作目的,就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慾望,發揮內在潛能,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去。

多舉行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例如:帶領學生春遊,在食堂包餃子,讓他們自己動手。好多學生第一次包餃子,心裏十分高興,看着學生的高興勁兒,我真感動。吃餃子時,同學們胃口大開,就連平時在家吃飯像“小貓”一樣的李麗,也吃了一碗又一碗,把肚子吃得都不能動了。後來,我便以《包餃子》爲題,指導學生寫作文,學生把自己在包餃子和吃餃子的過程中的所作所爲寫得淋漓盡致,非常有感情。

三、 感受生活,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作文教學僅僅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有話想寫,還是比較容易的。而要使學生真正達到喜歡寫作文是不容易的,這就要在注重平時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多練筆,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不斷獲得寫作成功的情緒體驗。爲了讓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我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把他們的日記看成是師生促膝談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閱,加以指導。在批閱日記的過程中,我和他們共享成功的喜悅,分擔困惑的憂愁,熱情地撫慰幼小的心靈,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每個月,我向校刊和報社推薦學生的優秀日記。學生日記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寫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中學會了什麼;有的寫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有的寫自己在玩耍過程中的新發明;還有的把家庭中的煩惱訴說給老師聽。久而久之,學生似乎領悟到了日記的奧祕,越寫越有趣,好日記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爲了使學生喜歡寫作文,我特別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先讓學生互批和輪批,然後再由教師批改。儘量以鼓勵爲主,對學生寫作中取得的進步和成功之處,熱情加以鼓勵,也誠懇地指出不足和改進的地方,使他們從批閱同學作文中受到啓發,從教師的點撥中得到提高。對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特別去發現他們的進步,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當衆表揚,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從而喜歡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