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戲童年作文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戲童年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遊戲童年作文五篇

遊戲童年作文 篇1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總會看到許多一閃一閃的繁星。回顧過去的記憶,也如同夜空中的星星一般。有的如流星,只是在記憶的夜空中劃過一道耀眼的弧線。有的,如火焰,一直燃燒在我的心頭。

記得那一次,我讀六年級,楊老師請來一位朱老師給我們上作文課。一天,她給我們上游戲作文課。遊戲的名字叫——比劃猜詞,遊戲規則是一個人用形體作筆畫,第二個人猜,臺下觀衆不能

提示。

比賽開始啦!只見陳婕妤和葉之源自信滿滿地走上臺去。大屏幕顯示出了“傷不起”,只見葉之源像幽靈一般把手伸地長長的,然後左右搖擺的走起路來,真是“活見鬼”。他那雷人的動作惹得全班鬨堂大笑,陳婕妤疑惑地張着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真是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結果,2分內,他們組沒猜出一個。

接着藏曄宸和王喬益也閃亮登場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雞飛狗跳”。反應敏捷的藏曄宸,立刻來了個“小鷹展翅”,他急忙地扇動着小手,蹲着亂“飛”,這簡直就是一隻瘋鳥啊!接着又四腳着地,一邊“汪汪”的亂叫,又滿地亂跳。看着這麼生動的表演,我都有些讚不絕口了。同學們樂得直拍手笑。但王喬益又“呆”了,他的嘴巴成了“o”形,小腦袋上彷彿充滿了疑惑。

這場比賽,最後的勝利是王楓盛、陳嘉義一組,他們共猜出了2個。獲得了獎品——糖,樂得合不攏嘴。

童年時代,和老師、同學們歡聚一堂的情景,就如這點點繁星一般,成了我心中難以泯滅的回憶。

遊戲童年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小記者團的活動主題是找尋消失的童年遊戲。

老師告訴我們,在他們童年的時候就常常玩這些遊戲,這些遊戲現在隨着時代的變遷孩子們大都不玩了。可是我對這些遊戲卻很感興趣。

我們第一個要扔沙包.它的遊戲規則是兩個人站在前面和後面,一羣人站在中間,誰被前面和後面的兩個人用沙包砸中,就要下場;反之,誰要是最後一個在場上的人他就贏了。

遊戲開始了,前面的人拿了一個沙包向我們中間砸去,好險他差點沒砸中我,後面的人又拿起沙包向我們砸來,我們都敏捷的躲開了。就這樣有一些人在中間下場了,這是後面的那個人快速的拿起沙包向我砸來。由於我反應有些慢,所以被他砸中了。接下來我們中間的人又陸續下場了,這時我看見場上還有三個人。這時我大喊一聲:吳博文接住一個沙包,把我救上來。我話音剛落,就看見吳博文一下子被沙包砸中了。我說了一聲哎。然後吳博文就說:都怪你,要是你不說話,我就不會下場了。我又玩了幾局,不一會我就想看看有沒有別的能玩。

接下來,我看見別人玩推鐵環,於是我就看別人怎麼樣玩。推鐵環就是用一個鐵棍推着鐵環跑起來就行。一開始我看見他們都掌握不了平衡,後來,經過了老師的指導,有些進步。我聽見老師說要掌握住平衡,要利用他的慣性,掌握住平衡、這樣才能學會。然後,我看見他們鐵環往那滾他們就往哪裏走,用像鉤子一樣的東西掌握住平衡,這時我正想學,可是老師說:趕緊回到教室集合我心裏想,哎,又玩不上了,我真倒黴。

我今天雖然只玩了一個遊戲,但我還是很快樂。我希望我們學校也能多舉行這樣的活動。

遊戲童年作文 篇3

滾鐵環、踩高蹺、打陀螺、跳長繩,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玩的遊戲,所以,我們也想體驗一下他們小時候的樂趣,一夥人就來到了展茅幹施嶴玩遊戲。

我們先玩滾鐵環。我先手握鐵桿,然後把鐵環放在“V”型的杆口上,放開手,慢慢向前推,哎呀!我失敗了!不過沒關係,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有反覆試了多次,知道了一個技巧:手握住鐵桿,慢慢向前推,不要快,也不要慢。最好讓鐵環貼着鐵桿,但滾着滾着也還是會歪的這隻能自己掌握了。

然後,我和傅琳豔一起玩了“多人兩足”的遊戲。我和她的配合十分默契,可以稱得上“健步如飛”了。

我們還玩了踩高蹺。翁哲楠玩這個十分拿手,我看他玩的那麼起勁,心想:連他都可以,我一定比他厲害!於是,自己也想玩玩。我拿了一對高蹺,一踩上去就掉了下來,不對!我連踩都沒踩上去就掉了下來,看來我小瞧它了!後來,經過我不斷的練習,終於學會了踩高蹺。

這次活動開展得十分順利,我們不僅體驗了爸爸媽媽小時候玩的遊戲,還增加了彼此的友誼,可以說得上是“兩全其美,一舉兩得”啊!

遊戲童年作文 篇4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就像一架小搖車,它搖着歲月,搖着晨霧;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童年的遊戲雖然是短暫的,卻是快樂的。假日裏,四個夥伴圍着一張小方桌,一場有趣的“雙扣“開始了。

雙扣的玩法很簡單:4個人玩,兩個人一組。將牌分成兩疊,其中一疊最上方的那張翻出來,摸到那張牌的人優先出。4個人按逆時針摸牌,直到牌摸完爲止,假如第一個人出了一張“3”,後面的人就要出比“3”大的數。

我記得最深刻的是和我一起玩雙扣的同學,他們一個個都十分幽默。摸撲克時,就數李宗洋最幽默,他拿起手中的`牌說:“3,3,3,我是山道中人。”大家聽了都開懷大笑,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李宗洋又邊哼曲兒邊摸牌,說:“兩隻鴨子,兩隻鴨子,跑得快,跑得快……”因爲除“司令”以外,小“2”是撲克裏面最大的牌,所以人人都想讓它飛進自己的手中。接着,李宗洋又問潘陸濤:“小潘,你的牌好不好啊?有木有司令啊?”“不好,不好,一點都不好,最小才2”。這時,李宗洋就會說:“爲什麼天這麼黑,因爲牛在天上飛,爲什麼牛在天上飛,因爲潘陸濤在地下吹。”我們聽了捧腹大笑。毛雄壕的牌每次都很好,每次第一個出完,當他出“炸彈”時,都很神氣,總是將牌“譁”的一聲扔在桌上。我們組又被雙扣了,但依然很開心。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嬉鬧的浪娃娃;童年是純真甜美的,它記錄下了人一生最美的時光。

遊戲童年作文 篇5

童年的遊戲,總是那麼有趣,好像怎麼玩也玩不夠。記憶中最深的是“趴貓”、“過家家”、“拍泥碗”和“玻璃翠”。

“趴貓”就是捉迷藏,一個或幾個人藏起來,另外一個或幾個人找。趴起貓來,總是那麼趣味盎然,百玩不厭。找一個草垛,或一個角落,人鑽進去,外面通常用草僞裝好,兩隻眼睛在草的縫隙間閃閃發亮,觀察外面的風吹草動。“趴好了嗎?”——外頭找的人,喊上幾嗓子,沒啥動靜了,便開始搜查尋找。

好像總在我們玩得起勁的時候,爸爸媽媽喊我們回家。有一次,我藏在一個草垛裏,聽到媽媽喊我的聲音就在外頭,我躲在裏頭,大氣兒都不敢喘,生怕給媽媽發現了,被小夥伴捉到。直到媽媽的聲音遠了,我才從草垛裏鑽出來,偷偷地溜回家。心裏頭,有怕被媽媽識破自己的惴惴不安,也有成功躲過媽媽贏得遊戲的歡喜。

也有的小夥伴,大人一聲喊,立刻應一聲,暴露了藏身處,一下子就被捉住了。有時候,實在找不着了,我們也會扯着嗓子,喊小夥伴的名字,說家裏人找他。有的小夥伴就會鑽出來,讓我們抓個正着。還有一次,一個小夥伴,趴在草垛裏睡着了,家人四處找他,他卻在草垛裏睡得正香,後來,被家人找着,免不了被打一頓屁股。

這次被大人打了,下次照玩不誤,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兩次皮肉之苦,遠遠抵不過“趴貓”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

“過家家”,就是兩個小朋友,組成一個家庭,一個當爸爸,一個做媽媽,模仿大人的樣子,燒火做飯,過日子。爸爸負責搭竈臺,媽媽負責做飯。記得那時候的我,最熱衷的就是做媽媽了。找一塊平平的小木塊,做菜板,找一塊邊緣尖尖的薄石塊,做菜刀。找來各種各樣的樹葉,用薄石塊在木塊上切,切得細細碎碎的。找來幾枚野果子,當做主食。撿一塊破碎的瓷碗,當做鍋。在同樣是石頭壘起的竈臺上,把菜下到鍋裏,竈臺的底下,也撿了枯枝草葉,填進去,卻不敢真的點火。假裝燒了一會兒,說是鍋裏冒氣了,便開始盛菜吃飯了。還是那些細碎的樹葉,被分成若干小份,有爺爺奶奶的,有父母的,有孩子的,遵照輩分年齡,依次分下去。

“過家家”——小小的人兒,做起大人來,有板有眼,像模像樣。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最開心的,便是我也可以像媽媽一樣做事的成就感。那份成就感,讓小小的心裏,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拍泥碗”,就是用水,像和麪一樣,和泥巴。記得那時玩的泥巴,像面一樣,很有彈性,放在手裏,揉來揉去,把泥巴揉得光滑圓潤,捏成一個碗的形狀,碗底的中央留出一個圓窟窿,然後用力地往一塊石頭上摔,看誰的泥碗拍的最響。可別小看了這個圓窟窿,窟窿留小了,泥碗裏的空氣透不出來,發出的聲音悶悶的,沒勁兒。窟窿留大了,空氣又透的多了,泥碗還是不響。窟窿的大小,還要跟碗的大小、厚薄相匹配。只有留的大小適中,拍的又恰到好處,聲音纔會很響。有時,響聲就像過年放的爆竹一樣,驚天動地。心裏頭,就會升起一股別樣的豪邁感。

好像總在我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媽媽們出現了,看我們滿身滿臉的泥巴,不由分說把我們拉回家,一頓數落或責打。但我們是屬雞的,記玩不記打,下次再玩,我們依然玩得不亦樂乎,捱揍的事,早忘到了腦袋後。“玻璃翠”是女孩子的專利。小的時候,包糖果的紙,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在女孩子的眼裏,漂亮得不得了。尤其是那種半透明的嘩嘩響的糖紙,備受女孩的寵愛。把這些好看的糖紙收集起來,小心地一張張捋平,夾到書裏面,壓得平展展的。找來一塊玻璃,按照玻璃的大小形狀,把顏色各異的糖紙搭配拼湊起來,平鋪在玻璃下。再拿把剪刀,把伸出玻璃外的邊邊角角剪掉,一個 “玻璃翠”就做成了。

做好的“玻璃翠”,還要深埋到地下,方能顯出其金碧輝煌卓爾不羣的氣質。

通常,我們會找來一根木棍,或者乾脆用雙手,在自己相中的某個牆角下,挖一個洞,洞最好挖得深一點。一來可以防雨,倘若挖的淺了,雨水會把精心製作的“玻璃翠”化爲泡影;二來可以防人,一些搗蛋的男孩子,有時會把我們的“玻璃翠”偷樑換柱,讓我們美好的期待化爲烏有;三呢,可以增加我們的神祕感,當我們深深地埋好“玻璃翠”後,下次再來觀賞,挖掘的過程,就是一個尋寶的過程。

挖好了洞,洞底部放些鬆軟的泥土,將“玻璃翠”小心地放上去,輕輕地把泥土壓平,撿來一些樹葉,輕輕地蓋到“玻璃翠”上,然後,再灑一些泥土,土上再覆蓋一層衰草,草上再灑一些泥土,小心地用腳跺平,再灑些乾土,儘量把藏寶的牆角僞裝得跟原來一樣,不留蛛絲馬跡。

寶埋好了,要等個十天八天的,纔會拉着要好的小夥伴,一起欣賞。好像唯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珍藏,“玻璃翠”纔會流光溢彩,絢爛輝煌。欣賞“玻璃翠”的過程,是滿懷了憧憬、期待的過程。一雙小手在地上,清除一道道屏障,幾顆小腦袋湊在一起,屏住聲息,期待着一睹寶物的芳容。當最後一道屏障被清除,輕輕地吹去玻璃上細小的碎土,深宮裏的“玻璃翠”,綻放了美麗的芳華,在陽光的映射下,散發出奇異的色彩,璀璨奪目,攝人心神。幾顆小腦袋,看得如癡如醉,興奮不已。

當然,也有失意的時候。有時,挖到最後,空空如也,或者挖到一個大石頭,就知道寶物被搗蛋的男孩子給破壞了,心裏就會揣摩是誰幹的,找他去理論;還有的時候,天公不作美,“玻璃翠”不幸淋了雨,變成了泡湯紙。可是,不管遇到啥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對 “玻璃翠”的滿腔熱情。爲了蒐集好看的糖紙,我們會想盡方法跟大人討要零花錢,買糖果,製作新的“玻璃翠”,延續我們美好的憧憬和嚮往。打紙牌、彈溜溜、踢毽子、跳皮筋、丟手絹、抽陀螺、滾圈、打棒、老鷹捉小雞等等,都是童年常玩的遊戲。像製作“玻璃翠”一樣,多數遊戲的道具,都是我們自己動手製作的。孩子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好像我們總有辦法,讓我們的遊戲玩出花樣,玩出名堂,玩得投入,玩得盡興。

重溫一遍兒時的遊戲,心也變得異常柔軟,異常喜悅,在童年的遊戲裏,從來感覺不到光陰的流逝,感覺不到成長的煩惱。因爲,在遊戲的童年,我們擁有一顆純粹無憂的莊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