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

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有孝的家,貧寒也溫暖,無孝的家,富足也缺憾。

父母爲我們傾注了一生的心血,都說母愛是偉大的,而我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她的懷抱中我享受着濃濃的愛意。至今母親生下我已經有十六個春秋了。聽爸爸說,媽媽懷我三個月的時候就不再吃零食了,每天只吃着沒有味道的粥飯,爲的是能讓我生長的更健康。五六個月的時候,媽媽吐的厲害,不能吃飯,每天只能考打吊水來維持營養。媽媽懷我是多麼辛苦啊!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媽媽是剖腹產的,把我生下來後,四天都不能動彈,還不能吃東西。飢餓的難受和手術後的疼痛使媽媽四天四夜未曾閤眼。

聽到這裏,我的淚水悄悄溼潤了臉龐,真沒想到我的誕生給媽媽帶來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

我漸漸長大,很快我上國小了,媽媽每天都早早的起牀爲我做早飯,中午一回到家,我就可以享受着媽媽準備好的美味佳餚,媽媽卻還在吃我早上生下來的稀飯。可那個時候,我太小了,還不懂事,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有時候還鬧事,甚至取笑媽媽,當媽媽傷心的流着眼淚時,我還在一旁幸災樂禍。現在,有時想起那時

的傻事我常常偷偷地流着眼淚,以贖曾對媽媽犯下的錯誤。

記得有一次,媽媽特地爲我做了一盤紅燒魚,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媽媽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說:“慢點兒,別卡到了。”我邊吃邊點頭,但還不忘問媽媽一句:“媽媽,你不吃嗎?”“呵呵,媽不吃,我不喜歡吃魚,你先吃吧!”我當時也沒多想,吃完就匆匆上學去了,但回來拿鑰匙時發現媽媽正在吃我吃剩下的魚湯,並在湯水中尋找着細碎的魚肉,我看這一幕,我的淚水忍不住地流了下來,走在路上,淚水更加肆意的流淌,恨自己爲什麼當時沒想到母親是捨不得吃而特意留給我吃的呢。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了,媽媽累時,我會幫媽媽按摩,幫媽媽做家務,好吃的東西會和媽媽一起吃。爸爸累時,我會給爸爸錘錘腿,他口渴時,我會給他倒水……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白雲裝飾藍天,是因爲懂得報答,小草離不開大地,是因爲它不想讓大地媽媽孤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懂得報答,我們又何嘗不能報答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呢?

真情無限,孝心無價

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2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忙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爲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爲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爲公”。

以孝道爲話題的作文3篇3

相信去年冬天的夢想合唱團總決賽,很多人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除了吳克羣和譚維維所帶合唱團的精彩角逐,便是那段插播其中的關於母親的話題,最能觸動人們心裏柔軟的部分了。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主持人撒貝寧臉上抑制不住的淚水和哽咽的聲音,因爲得了腦瘤的母親很有可能失明,於是在使勁看他主持的節目,不管多晚,不管時間多長,就那樣固執的守在電視機前······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親情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變得愈發厚重和難以回報。怎麼報答我們的父母,怎樣回饋他們的養育之恩,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豪言壯語表決心,而是需要我們用承諾和行動來實踐的時候了。

對於像我們這一代人,離開家到外面打拼已經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壯志雄心也好,無奈也罷,他們都走上了這條漫漫的上下求索之路,承載這父母的期盼和現實殘酷的鞭策。是不是越是揹負很多的人,越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建功立業的心態呢?以爲N年之後的衣錦還鄉是最能慰藉父母的,最能報答和回饋他們的···其實是你自己最覺得揚眉吐氣吧。是,他們是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有所成就,所以打回家的電話少了,通話時間短了,探親次數少了,只一句工作忙就能糊弄過去。將父母擱置在一旁的你有沒有想過,冷冷清清的家裏,孤孤單單的父母,是有多希望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人;越來越老的他們是有多麼包容,把自己對兒女的想念藏着,把家裏的煩心事掖着,生怕你被打擾,影響到你的“宏圖大業”。

由於讀書的緣故,使我終不能陪伴父母左右。不能給眼花的母親穿針,每晚幫她抓癢,不能監督患有腱鞘炎的父親按時吃藥,每頓飯告誡他少喝酒。甚至去年母親去醫院做了個小手術也是春節假期才知道。這才明白,我能給他們小幸福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因爲這些日常的照顧已經不能夠了。

而這些小幸福,纔是越來越年邁的他們最需要和最想要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讓自己有這種遺憾。及時孝順父母,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非得等到什麼時候,不要非得自己混到什麼程度。要知道,父母想念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錢,因爲對於他們精神滿足遠比物質充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