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年糕爲題目的作文五篇

  篇一:做年糕

俗話說:“吃年糕,步步高。”自家做的年糕更是好吃。

以做年糕爲題目的作文五篇

奶奶家就做了年糕。先把糯米放到鍋裏蒸,蒸了好一大桶。糯米蒸好後,叔叔把糯米拿到了一個小房子裏,小房子裏有用木頭做的“設備”。爺爺先把手洗乾淨,然後把糯米倒進用石頭做的缸裏。那個設備好似一頭馬正在吃飯。叔叔們站在馬背上,就像玩翹翹板似的,馬頭是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固定在木板上。做年糕行動開始了,叔叔們踩着木板,另一端的木頭上的石頭就捶向那缸裏的糯米。一直捶當然不行,所以還要加放了鹽的溫水,以防米粘在缸上。

屋外的雨下着,屋檐的雨滴着,工具上的石頭敲着。石頭捶下的聲音讓我感到害怕,總有不好的預感。不一會兒,果真出現了問題,爺爺在翻轉糯米時,差點捶到了手。這令更加害怕了,如果捶到了手那豈不是要斷了嗎!做爺爺這行可真危險,所以不是“老師傅”萬不敢攬着活兒!

就在說話間,糯米已經被捶地沒有米粒了。我們也應該回家了。外面下着傾盆大雨,雖然我們沒有帶傘,只能跑回家,但並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反而多了一些有趣

回到家後,叔叔和爺爺把手洗了,又開始了。先弄一些茶油擦到桌子上,然後拿一些糯米糰把它搓成年糕。有三角形的,有長的或短的,多種多樣。

爺爺捏了幾團給我們吃,大家吃得不亦樂乎……

  篇二:做年糕

新千年的第一個星期天,我跟爸爸到年糕店裏去做年糕。

年糕店的設備很簡單。一臺磨粉機,一臺年糕機,一眼大竈。但來做年糕的人卻排起了長隊,米籮從屋裏排到屋外。大竈上的年糕蒸里正冒着熱氣,還不時飄出糕花的香味兒。

終於輪到我們做了。只見師傅把米倒進磨粉機裏,經過兩次滾壓,米變成了很細的粉。然後把粉倒進糕蒸裏去蒸,把粉蒸熟,變成了糕花,再放到年糕機上去擠壓。擠壓出來的年糕是連在一起的,再有機器上的一把剪刀把年糕剪成一段一段的。這就成了平時我們所吃到的年糕。

聽爸爸說,過去做年糕都是手工製作的。把蒸好的年糕放到搗臼裏搗,很費力。因此,往往是十幾家拼起來做,很熱鬧。做年糕,要過年了。小孩子特別開心,都要去看熱鬧,有時還能吃上一塊年糕團,香噴噴的,很好吃。那時,還有誰家年糕做得多,誰家的年成好的說法。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徵。難怪現在的農民要做幾大籮米的年糕。

現在,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年糕,年糕已不再是過年特有的食品。但從年糕店米籮排成的長隊和來做年糕的人們那喜氣洋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農村處處飄溢着“人樂年豐”的祥和氣氛。

  篇三:做年糕

今天,我們去安陽路茶館那裏做年糕。你知道年糕是怎樣做的嗎?不知道了吧!讓我慢慢告訴你吧。

第一步磨細:把米粉塊放在篩子裏搓成粉末。第二步是燒:把粉末放在“木桶”裏,再把“木桶”放在有水的大鍋裏,最後把鍋放在爐子上燒。第三步是搗:把燒好的.粉末團很快倒入一個大石頭盆——他們叫“搗臼”裏,然後一個人拿石頭錘用力地敲打,另一人用手米粉團翻動讓米粉團被敲打得更均勻,米粉團變成米糕團。第四步是捏:把敲好的米糕團放在塗了油的木桌上,用布快速蓋上保暖,然後每人扯了一把米糕團,像捏橡皮泥一樣捏了起來,捏成了自己喜歡的形狀。我捏了一隻兔子、一條蛇、一個年糕還有幾個餃子。

爸爸捏了很多年糕和一個金元寶。我今天太有收穫了,又學到了一門知識是做年糕。

  篇四:做年糕

在農村,過年還保留着許多習俗。前幾天,我就親身體驗了其中的一個,那就是做年糕。

那是個週末,我們一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剛下車,奶奶就笑着說:“你們來得正好,下午一起去做年糕吧。”

吃過午飯,爺爺把浸泡在大水缸中的粳米倒入竹簍中,裝上三輪車,就騎到糕場去了。隨後,我們也跟了過去。

來到糕場,我發現這是一座破舊的小廟,裏面安放着幾尊佛像。據爸爸說,這座小廟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了,以前這裏是和尚們修身養性的地方,可現在卻成了熙熙攘攘的加工場了。小廟的天井不大,左邊放着一臺做糕機和幾張晾糕的竹排,四五隻蒸籠一字排開,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天井右邊的磨粉機正在飛速地轉動着,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儘管排着長隊,大家還是一邊耐心地等待,一邊湊在一起大聲地談天說地,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輪到我們了。爺爺把粳米倒進磨粉機裏,米粉就象白雪似的“流”了出來。再倒進一個更大的竹簍裏,加入一點水,攪拌均勻,再把結塊的粳米粉搓碎,就倒入蒸籠裏蒸。過了一會兒,只見幾個巨大的果凍似的粉團呈現在眼前,熱氣騰騰的,幾名工作人員拿木鏟把它們鏟碎,再用棍子捅進一個機械小洞裏,一條白色的“長蛇”就蜿蜒而出,工人師傅把“長蛇”捲起來,既像一隻只大蝸牛,又像一個個白輪子。接着,再把“蝸牛”拆成長條形,第二次捅進了機器裏。這時,管子口的師傅操起了鋒利的菜刀,手起刀落,把一條“長蛇”解成了幾十段年糕。

我好奇地問爸爸:“這年糕爲什麼要加工兩次呀?”爸爸回答說:“這年糕呀,第一次做出來的時候雖然可以吃了,可是粉加工得還不完全,吃起來沒有嚼勁,和我們吃的年糕大不相同呢!”

怎麼樣,很有趣吧?有機會的話,你也可以來瞧瞧呀!

  篇五:做年糕

星期天,我們全家去上虞做年糕。

到了那裏,我看到院子裏和屋裏都放着許多圓圓的一個個大袋子,被壓的偏偏的像一塊塊大餅堆積在一起。我問做年糕的老爺爺:“這是什麼東西啊?”老爺爺笑呵呵地說:“這是用米碾成的粉裝在袋子裏用重的東西壓一天一夜,就能用來做年糕了。”“做年糕開始了!”媽媽對我喊着。我一看,果然兩個竈上的圓木桶飄起了熱騰騰的白煙,老爺爺又說這是用來把米粉蒸熟。接着,他把蒸熟的米粉放進另一個正方形的大木桶裏。大木桶下面有二個輪子,還用皮帶連接着一個發動機。

正中間有一個孔,發動機一開,老爺爺把蒸熟的米粉用棍子塞進那個孔裏面。馬上木桶右邊下角一條白色的“大面條”就不斷地出來了。他把這“大面條”拿到桌上,就有很多人分工合作做起年糕來了。只見一位老伯把麪糰揉啊揉,然後搓成一條條再扯成一個個小年糕團扔給下面一位叔叔,那位叔叔又馬上用二隻手把年糕團搓了搓再拉成小長條用手指在上面輕輕地一按,一根香噴噴、熱騰騰的年糕就出爐了。我和媽媽迫不急待地各拿了一個年糕團塞進嘴裏,“好香,好軟,好糯啊!”我們異口同聲地喊道。

回家的路上,我想:這次我不但學到了怎樣做年糕,還嘗試了自己做的年糕,真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