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未來我會成爲誰

記得去年,當我把風景如畫的攝影傳至網絡空間時,一個高中校友給以這樣的評價:“哇塞,還有山呢!”我回複道:“這裏不僅靠山,還近海呢。”他又問我學校怎麼樣,我說:“海闊憑魚躍,山高任鳥飛。”

作文未來我會成爲誰

每一個新的環境都會給人帶來或多或少的驚奇和感動,山科大也不例外。第一次踏臨青島,在學長的指引下,抵達我的大學。有老鄉陪同我逛着校園,教學區、宿舍樓、圖書館、大活、餐廳、后街……浮光掠影般在我的腦海裏招搖着,雖然疲倦,倒也快活,覺得山科大真的好大,也不知它的邊緣在哪裏。或許因爲高中時代有過住校的經歷吧,幾天下來,也沒覺得不怎麼不適應,就是入鄉隨俗吧。隨着與同學的共處的深入,我發現,這“俗”還真是不好隨——許多人、許多事、幾般無奈、幾般悵惘……牽引着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靈。

而今,一年多過去了,現在的我和當時的我確實有了些許不同。壞境總是會影響人的,但那骨子裏的氣息是難以抹殺的。家境的殘破、求學的艱辛、一路上風雨同行,讓我更深的感觸到當下的世情冷暖。雷鋒,走了;叢飛,也走了:然而幾十年的間隔竟然判若兩個迥異的時代!聽說非典期間,比爾?蓋茨在中國流淚了,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中國人的自私冷漠、爲富不仁!貧富差距拉大了,“先富帶動後富”猶如歷史的遺響。這樣的話,社會主義該怎麼建設,小康和諧應怎麼落實,醜陋的中國人啊,柏楊先生批判的還少嗎?我不好說些什麼,但作爲未來祖國建設的接班人,我們心裏能不警醒嗎?

曾子教導我們要“日三省吾身”,學習也是奮鬥人生的一條洪流。我的領域裏,一直貫穿着那種氣魄——“寧爲冬梅燃傲蕊,不向柳絮屈春風”(《自題》)。人活着,即便再苦再累,也必須堅持其自然本色!是的,如果你讓我列舉一下我的`美好回憶,那真是少得可憐,有的也就是那一張張承載榮譽的獎狀和那一雙雙愛心援助的手。既然愛之鏈傳到我這兒,我就應當把此鏈傳遞開來,而不使之在我這兒中斷。因爲愛,從來都不是自私的——愛,是感恩的詮釋;愛,是回饋的體現!

《自題》只是我衆多詩作中的一首,詩歌,不知何時,成爲我放飛夢想的國度。翻開我的詩卷,往日的情景歷歷在目。

“餓死詩人”的社會現狀我知道,採礦工程的就業前景我也瞭解,可我一個學採礦專業的學生,何必執着於和自己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詩詞創作呢?不少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說:因爲她的美感在召喚着我,她的精魂在鞭策着我,她的歷程宛若我的人生日誌,沒有她的青春年華,我會覺得寂寥空虛,所以,我不能不與她同行,那是熱愛的內涵。

熱愛詩歌,會讓一個人理想、純真、敏感、多情,也同樣會讓一個人寧靜、沉思、傲岸、獨行。晚自習後,我常常一個人漫步在昏黃的燈光下,島風簌簌的拂過面頰,皎然的銀輝灑落一地。這時,詩人會從遠古中走來,便成了我。

我可以博襟峨冠,衣袂飄飄,高歌一曲,也可以策馬佩劍,英姿颯爽,沙場點兵;可以駕一葉扁舟,任由斜風細雨;也可以把一盞清酒,不管江晚離亭……那些塵封的記憶啊,總在是人的夢裏,化作七十二清泉,流淌着悽婉的淚水。翻開名家的詩冊,品味詩意的情境,彷彿我成了千百年詩情的附體,不由得迸出一句:“詩人啊,你起來吧!”

詩壇,是寂寞了;詩人,都哪去了?因爲環境真的變了,變成高速、實惠的追求,變作物質和利慾的側重——許多人感慨“物慾橫流、人心不古”,許多人也在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未來,我會成了誰?

荷爾德林說:“勞苦功烈,然而人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相信每一份私下的努力必定在未來獲得百倍的豐收吧,珍惜生活,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