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詩文作文合集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爲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文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古詩文作文合集8篇

古詩文作文 篇1

我喜歡古詩文,因爲它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絢麗的瑰寶。各個朝代都有代表性的優秀詩人,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沉。

從咿呀學語起,媽媽就給我讀過很多古詩,那時,我只是懵懂的聽着,並不知道媽媽講的是什麼意思。直到我上了幼兒園中班,三八婦女節班裏舉行古詩比賽,我也參加了,回到家裏媽媽就教我背《遊子吟》。詩中描寫了一位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衣服縫得很密,很整齊,因爲母親擔心孩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誰能說孩子小草般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瞭解古詩的意思,明白母愛的偉大,也是我第一次走進古詩的天地,從此,我開始對古詩感興趣。後來,媽媽又教了我一些簡單的古詩,如《詠鵝》《靜夜思》《憫農》等,這些古詩韻律很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直到後來,我上了國小,老師要求一週背一首古詩,我背的很快,但是詩人的情感卻沒體會到。直到有一次,我背誦的時候突然想到,詩人此刻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我這纔回過頭來,認真的把詩讀了幾遍,再細細品味,終於瞭解了作者的心情,隨着我會背的詩越來越多,我似乎走進了詩的王國。從《古朗月行》那短短的幾句話,體會到了詩人天真的想法;從《梅花》的詩句體會到了梅花的堅強;《所見》字行間流露出了小牧童的天真;《暮江吟》描繪了美麗的夕陽……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品味古詩,來弘揚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讓民族的瑰寶發揚光大!

古詩文作文 篇2

品一杯清茶,閱一手詩卷,剪一段月光,賞一代經典。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詩人,詞人留給了我們一筆的精神財富。在有深度的文字的薰陶下,似與古人,智者一同講論文義在時圓時缺的月光裏感受古詩文帶來的悲愁憂喜或以酣暢淋漓。與古人共賞大好河山,豈不爲人生之快乎。與古人共勉,豈不爲人生之樂乎。

詩文如海,我是一個在茫茫大海里的舟子,我以書卷爲舟,以勤學爲槳,在這寬闊無際的海洋裏盪漾。詩文就像海水,你若熱愛,狂風暴雨也不過是大海對自己的愛。你若厭煩,一絲波瀾都會讓你覺得猶如驚濤駭浪。熱愛詩文讓我每天享受着。

記得小時候,一回老家就往爺爺的書屋裏跑,爺爺每次都會在哪兒講故事給我聽。每次聽得不過癮,就像自己看,有一天,我看到書櫃上有兩本彩色的書,就和爺爺其他的一些深色的書放在一堆,特顯眼。當時小,拿不到,就用棍子去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拿到。聽老師說這兩本書,一本是“弟子規”,一本是“三字經”,於是我每天早晨跑到東大街去問老師,然後回來咿咿呀呀,搖頭晃腦讀上一陣。奶奶見我讀的入迷說“孩子啊,好好讀,長大能成才。”我一下沒回過神來,只得衝着奶奶笑。從此什麼“弟子規,聖人訓,首孝什麼來着”這些伴隨了我的美好的童年歲月,甚至有時睡着了還會念“昔孟母,擇鄰處。”現在大都記不住了。

九歲那年,爺爺去世了,臨終前爺爺說:“孫子,爺爺不能給你講故事了,爺爺困了,想睡會……”我哭着拉着爺爺的手說:“爺爺,別睡,我給你講故事”可爺爺終究沒有聽完。兩年未回家,回到家時已有十一歲,爺爺的書上落滿了灰塵,我一本一本地擦拭着,看到了爺爺臨終前幾天還沒看完的“宋詞三百首”裏面的“暗香”“疏影”是爺爺最喜歡的“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我還記得爺爺常說“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爺爺讓我認識了古詩文,愛上了古詩文。

如今,電子書籍電子書籍替代了紙質閱讀,真正的國家,甚至民族的古詩文越來越被人們遺忘,人類本應該,纔是一個國家真正代表,古人所留下來的精華被丟棄,我感到一絲憤恨和無能爲力。作爲一箇中國人,首先要有一顆中國心。無論是“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木蘭還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呂蒙,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這些古人留下來這些經典是爲了讓更多人去學習,去傳承。我已經在古詩文的海洋裏遨遊了,你呢?

古詩文作文 篇3

大學聯考臨近了,許多教師和考生都在爲考場作文的寫作準備素材,但是又常常感到茫然無措,無從下手。一是方向模糊,一是範圍太大,怎麼辦?不斷有考生留言詢問,我想這裏談一談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對大家有一個交待。

大學聯考作文妙借古詩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底蘊.使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爲你的大學聯考作文增輝添色呢?

一、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這是大學聯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將引用分爲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在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20xx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爲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脫。可謂“一石雙鳥”。

在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20xx年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在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啓人心智、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20xx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蘊深遠,辯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的底蘊。整段引用的如20xx年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爲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爲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蘊厚實.充滿典雅蘊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全篇引用的。20xx四川省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爲標題.非常恰切地暗釦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着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係的認識,確立主旨:然後緊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20xx年湖南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溼(原詩爲‘江州司馬青衫溼’)”。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爲行文轉換的語言標誌.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三、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的第一關口.大學聯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需要儘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儘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大學聯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xx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xx年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20xx年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

這些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鑑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爲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御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爲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纔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四、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啓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象。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大學聯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鑑賞。20xx年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就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大學聯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20xx年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實際上。以上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而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備考和作文備考結合起來.注重積累並將之內化爲自己的積澱.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寫出一篇“出彩”的大學聯考作文來。

古詩文作文 篇4

對很多同學來說,古詩詞賞析和外選文言文似乎都是考試中的難點。但對我來說,與其說它們是“敵人”,不如說它們是未曾被我們瞭解的朋友,因爲,我願意走進它們,走進那片被歷史封存的“世外桃源”。

曾幾何時,我漸漸愛上了古詩文。在父母的教導下,我能背誦不少古詩詞,但它們似乎一直只是文字而已。記不得從什麼時候起,那些總是雲裏霧裏、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文字似乎向我輕輕敞開了心扉,打開了它們那個世界的大門。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的確窺見了那一頭的美景。我開始以各種方式貪婪地擴大視野,從書籍到電視節目,一切與古詩文有關的,都會引起我的注意。

終於,我跨入了古詩文的美妙世界。在那裏,我認識了懷才不遇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壯志凌雲的辛棄疾、婉約細膩的李清照……他們的每一句詩、每一闕詞,都令我癡迷,漸漸沉醉,不知歸路。在那裏,我領略了崇山峻嶺、大漠孤煙,遊覽了烽火邊關、煙雨江南。漸漸地,我從對古詩文一竅不通變得能理解文意,更能讀懂詩人們的喜怒哀樂。

現在,我已經將古詩文看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閒來無事,走在路上,輕吟幾句詩詞,我的思緒便會飛入另一個世界裏,與古人們談笑風生。考場上,讀幾遍文言文,一個個故事就會像幻燈片一樣映在眼前。讀着要賞析的詩詞,詩人寫作時的畫面便無比清晰,彷彿親身經歷一般。這,是隻有我才能聽到的文字的歌。

古詩文的世界,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願意推開那扇門,它必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美妙體驗。

古詩文作文 篇5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從我認識了《中華經典誦讀》後,就像推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穿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之中,盡情地去領略那些文人墨客們帶給我的種種意境和美景。並被那豐富的文化底蘊所影響想着。

當我激情高昂地讀着《訴衷情》時,彷彿感受到了作者那滿腔的愛國熱情;當我委婉低吟《詠懷詩》時,總被那濃濃的憂鬱和悲傷所包圍着。而《望月懷遠》雖然語言樸素,卻讓我看到了張九齡那寄託深遠的人生慷慨……

你更讓我徜徉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每次朗朗誦讀時,猶如身臨其境般奇妙。看——剛從那“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籬笆旁走過,又來到了秋日傍晚雨後的山林中,來感受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美景。既從“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美麗中感覺到了詩人愉悅的心情;也從“壁破風生屋,樑頹月墜牀”中看到了當時農村破落的淒涼景象……

我從你那裏不但懂得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警言,還知道了“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真理,更從“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也”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你讓我提高了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更讓我體會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韻。你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古詩文作文 篇6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關關睢鳩,在河之洲”這些千古名句,盡是古代前輩所賦。中國詩詞文化頗爲深奧,我每每流連在其間,都會深深被其折服。那曼妙的文字,構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令我永生難忘。但在浩如煙海的詩文中,我卻最喜《愛蓮說》。

《愛蓮說》是北宋詩人周敦頤所做。這首古文表達了周敦頤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我讀這篇古文時,只是在六歲而已,看他以蓮自喻,“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又以牡丹喻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又嘆惜那些像菊花一樣爲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的隱士。我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像菊花難道不好吧?找一個世外桃源,悠哉遊哉地度過一生,逍遙自在,多麼美呀?牡丹更是花中之王,雖有些豔俗,但也可以太平過上一生呀!爲何作者偏要愛蓮呢?我心中有些疑惑,但那時年紀尚小,這點事也不縈於懷,慢慢把這點小小的疑問給忘卻了。

今年暑假,我又遇《愛蓮說》,爲了解開當時的不解,我就翻閱古詩集,尋找周敦頤寫這篇文章的背景。終於,我在一本《新編中學生古詩文》中找到這篇文字的倩影,原來在周敦頤做這篇文章時,因當時北宋官場腐敗,貪污的官員比比皆是,許多人爲謀取官位,不惜千金,更有甚者,在上司面前拍馬屁。有些正直,但沒有太高地位的人,沒辦法管理朝廷腐敗之士,便在山邊做了隱士。有些正直之人,性格堅毅,也曾勸過皇帝,但苦於當時就是一個“皇上不急太監急”的局面,皇上也貪圖享樂,不理政務,這些人也只好無奈地退出政治舞臺了。周敦頤就是其中一位。他辭官後,一天與友人共同賞蓮,想到蓮花種種特點,竟與自己的處境大爲相似,心中感慨,大筆一揮,做下《愛蓮說》這首千古絕唱。

瞭解完背景,我再次讀《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讀着讀着,我不禁浮想聯翩,彷彿看到了周敦頤站在蓮花池邊,觀賞一池荷花,看那一朵朵荷花正自怒放,那白的雪白如雪,彷彿一個個白衣仙子,從天而降,在爲人間悄悄增添一細幽香;那紅的猶如雪中梅花,頂酷暑兀自開放……好一個雪白如仙,烈紅如梅!周敦頤見了,心中讚美荷花,便作下了《愛蓮說》這首絕句……

我想得如癡如醉,不察日已偏西,這經典詩文一路伴我行走,對我的文學素養有着潛移默化之功,我會再次邂逅經典詩文,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古詩文作文 篇7

我常常想,中華浩瀚5000年曆史中所創造的最美妙的東西莫過於文字了吧,而文字中最讓人陶醉的大概就是古詩文了吧!從小時候開始,古詩文就是我的摯愛我愛它。

愛它的圖畫美,讀着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總能想起荷花亭亭靜植,荷葉一碧萬頃的湖光山色;讀着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彷彿看到了雪掛滿枝頭,恰如梨花開遍枝頭秀麗景象;讀着杜甫的“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我的眼前就浮現了一簇簇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瓣擠着一瓣的繁盛,讀的讀着我躁動心也變得平靜下來,只留下滿眼的奇麗景色

愛它的意境美,“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是劉禹錫帶給我們永久的回味,秋日萬物蕭條的淒涼,也被這排雲而上的鶴羣沖刷得一乾二淨,《渡津門送別》的“月下飛天鏡雲深結海樓”則向我們描繪了月光皎皎,明月如鏡,雲霧繚繞,海樓奇幻的景象。縱使他們所寫迥乎不同,但這樣意境都是廣袤而深遠的,美的讓人不可尤物,以致我無法制止自己去喜歡它。

更愛它的人情美,一封家書一句問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千金難求,無數遷客騷人只能寄情於詩,像劉禹錫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詞;李白《贈汪倫》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都情深意重,這樣的思念與情意,讓無數人爲之動容。是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與他們在一起,體會在優美韻律下的惆悵……

古詩文的美無窮無盡,花開正好,微風不躁,捧一本書吟一首詩,那是多麼愜意呀!我愛古詩文,愛讀它,愛它的力量。

古詩文作文 篇8

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我,有一天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雖然當時聽不懂詩詞,但我竟然也深深地沉浸其中。尤其是選手們進入到“飛花令”階段,我竟然能緊張到出汗。我最喜歡的選手年僅16歲的武亦姝最終獲得了第二季的冠軍。聽媽媽說她去年以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真是實至名歸的才女啊!

《中國詩詞大會》在我心中播下了古典詩詞美好的種子。隨着上了國小,語文書及《唐詩三百首》中越來越多的古詩詞讓人沉迷其中。我也像武亦姝一樣把李白、蘇軾作爲了自己的偶像。喜歡“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恢宏;也喜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不羈狂傲;喜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句,也喜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氣磅礴;喜歡“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放;更喜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

弔古懷今、自然山水、傷情別離,古典詩詞的美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們,時隔千年,依舊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發的情感,勾起每個人心裏的無限詩意。身處繁華喧囂,父母經常教育我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少一份貪婪,多一份正直,“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詞中蘊含了無數做人的道理,需要細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詞的魅力吧!“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徜徉在古詩詞的海洋中,我要一步一步的積累,期待在某一天我也能吟詩作賦,寫出婉轉悠揚、抑揚頓挫的如歌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