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範讀對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作用作文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始終把朗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每個學段,關於朗讀都有具體的要求。

淺談範讀對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作用作文

第一學段提:“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學段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學段提:“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粗略地看,這三個表述幾乎是一樣的,但仔細地看,還是存在細微差別,不同學段朗讀上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一學段是學習用,要求降低,它強調的是在老師的指導、示範下去用普通話朗讀,它強調了學習的過程。

第二學段是“用”,強調的是使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實踐的過程,並要求形成用普通話朗讀的習慣,

第三學段“能用”,它強調的是能力上的達成度,具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水平。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的'朗讀現狀不容樂觀。相當數量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不懂得標點停頓的時間長短,或拖着長調唱讀,或聲音僵直無語調變化,或聲音過低…..這樣的情況,需要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並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生學會朗讀。

在低年級段,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因爲低年級如果不打好朗讀的基礎,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到了高年級學生會很難改掉。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我認爲,教師和同伴的示範朗讀不失爲一個有效的途徑。

以昨天我對《司馬光》一課的朗讀指導爲例,來具體談談示範朗讀的作用。

導入課題之後,先讓學生自己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圈出來,根據課文注音自學,掃除朗讀障礙。第二遍讓學生再次自讀,提高要求,要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添字,不掉字。第三遍,仍舊讓學生自讀,繼續提高要求,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流利。學生經過三次自讀後,大多數能夠做到讀正確、流利了。但是,仍舊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在上文提到的唱讀之類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就特別重要。

“現在來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讀的好嗎?”

“好……”

“請孩子們的眼睛明明亮亮地看着老師,小耳朵認真地聽,看老師哪裏讀得不夠好,哪裏讀得很棒。等老師讀完了,要請聽得最認真的孩子來評一評哦。”

學生們經過這樣的要求後,一般都能夠做到傾聽,因爲會有機會評價老師呢。我提高聲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老師讀的逗號和句號之間停的時間長短不一樣,逗號短一點,句號停的時間長一點。”

“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連這樣細微的差別都能發現。”

“老師你讀的一個字都沒有錯。”

“謝謝你誇獎我哦,我一個字都沒有讀錯,真高興呀!只要你們細心,相信全班孩子都能夠和老師一樣,一個字也不錯。”趁機提出要求,同時給學生成就感——可以和老師讀得一樣好。

“老師你讀的聲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老師哪裏讀的聲音高一些,哪裏低一些呢?”

“你讀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聲音高,還快,很着急的樣子。”

“呀!你好棒哦!連老師很着急的聲音都感覺到了。當我們很急的時候,就要讀得怎樣呢?”

“快一點,高一點。”

“你真是個會聽也會說的孩子,總結的真好!”

“老師,當小朋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時候,我感覺到你很高興的樣子。”

“老師是用什麼樣的聲音表現高興的呢?”

“嗯——反正就是很高興,你那時候還微笑了呢……”

我笑了,孩子不知道用什麼詞形容人高興的語調,高興就是高興。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讀到高興的地方了,語調自然就高了舒緩了。

“那我們現在可以再讀一讀課文嗎?就像剛纔老師那樣,要有停頓,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讀出着急和高興的樣子來。待會兒我們比一比,看哪個孩子讀的最有感情了。誰讀的好,老師要請他當小老師來領讀呢。”

這個時候不僅要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還要提出要求,讓學生知道如何讀纔是有感情的。

經過幾次自讀,老師和同伴範讀,領讀,指名讀,比賽讀,一節課學生能夠把課文讀上十遍左右,不僅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記憶力好的孩子,已經可以大概背誦下來了。

只要教師能夠正確利用範讀,利用在低年級段孩子善於模仿的本領,正確引導,經過紮實而有效的長期訓練,孩子們的朗讀水平是能夠真正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