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作文

兒時家鄉的水塘,多生長密密麻麻的蘆葦。它們成片密集的在水中岸邊隨風起舞,逐水而生。秋天,大人們會用鐮刀把蘆葦長長的枝幹割起,用麻繩連接做成葦箔,建房子的時候蓋在屋頂上。蘆葦枝幹硬且少汁,馬、牛、羊等家畜不喜歡吃,因此得以不受打擾的在水岸上自由的生長。可天下沒有白生的動植物,細細長長的蘆葦,竟然登堂入室,成了農村建房子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

要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作文

很小的時候,讀一些書籍,總會有蘆葦被寫進故事裏。蘆葦蕩處,成就了不少文人墨客的佳作,隨風搖曳的蘆葦叢,古往今來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聽老人說,明朝時候燕王朱棣募兵攻打朝廷,就曾經屯兵滄州渤海邊的大窪中,依靠大窪茂密的蘆葦叢,掩藏練兵備戰,最後當上了皇帝。

深夏和早秋,蘆葦花就開了,毛茸茸的蘆葦花在風中搖擺着,給人一種蒼茫而深邃的感覺。隻身行走在蘆葦蕩裏,隱在沙沙作響的蘆葦叢中,曲徑通幽處,偶爾會驚飛小鳥、驚起兔、獾等小動物,別有一番探險的情趣。水塘的淺灘處,蘆葦叢茂密而又青翠,枝幹也愈發的粗硬,小時候,溜進這翠碧的蘆葦叢中,去捉一種小青魚,大大的腦袋,圓滾滾的身子,一動不動藏在蘆葦的根部水中,用手一抓一個準。捉魚捉累了,就與小夥伴們找又直又粗的蘆葦,去掉葉子,用葦杆編駁殼槍,然後分好人和壞人,互相隱藏在蘆葦蕩中玩打仗的遊戲。

蘆葦最早有文字記載是在西周初期《詩經》中,《 蒹葭》一詩就是描寫的蘆葦。“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讀來情、景、韻好極。可見蘆葦的文學性,自古就是有的。文人們對於蘆葦的`情感,也是情深深、意切切的。詩經一首《 蒹葭》,不但寫出了蘆葦的景、情、性,也彰顯了文學作品恆久的生命力,那種讀來心意相通的情感,在文字工具的承載下,滋養薰陶了幾千年後的人們。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蘆葦是沒有思想的,可人會思想。因爲人的思想,蘆葦也就被人賦予了靈動的生命。人生在世,奮力前行中,很多時候就像隨風漂泊的蘆葦花,聚散因緣,漂泊無定。但唯一的區別在於,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或者會盡力把控前進的方向。

蘆葦又綠河岸,春風吹遍天涯。我要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就算漂泊也有自己的方向;我要深扎於水岸,綠遍河溝淺塘;我要隨風飄蕩,自由自在尋找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