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通用1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通用12篇)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1

“民以食爲天,食以味爲先”,美食是歷史一種產物,反應了民間的文化習俗,而作爲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北京的美食更是讓我流連忘返。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路邊給我一串冰糖葫蘆。那賣冰糖葫蘆的老者,手法嫺熟,精巧至極,幾分鐘的光景,便能不緊不慢地做出滿滿一排糖葫蘆。每一串糖葫蘆上的山楂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最上面的個兒最大,好像是長兄,依次下來逐漸變小,再加上厚厚的冰糖,十分誘人。那些冰糖晶瑩剔透,像是給山楂穿上了一層薄紗,撩撥着人們的食慾。當我咬下時,甜甜的冰糖在我口中融化,那感覺彷彿可以帶走一切煩惱,這或許就是北京美食的魅力吧!

除此之外,驢打滾也令我印象深刻。第一次聽到“驢打滾”時,我以爲只是一個玩具罷了,但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種小吃!我想:這東西都被驢子滾過了,那還能吃嗎?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比喻。驢打滾的材料十分簡單,只有糯米和黃豆粉。它的做法也十分簡單:將黃豆粉在整個砧板上鋪滿,糯米放在黃豆粉上,把糯米全部“滾”上黃豆粉,再把滾滿了黃豆粉的糯米捲成一個長條,一個美味的驢打滾就做成了。驢打滾的味兒十分香,也十分濃。剛把它放入嘴裏,黃豆粉的香甜味道就首先將你的精神提起來,緊接着,糯米的香味也緊隨其後,如果再加上紅豆餡,三者結合,這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嘗一次,人的腦海裏便會深深的烙下它的味道,這便是北京的美食帶給人的震撼。

我最喜愛的一道菜當屬北京烤鴨了。北京烤鴨是北京馳名中外的京菜代表之一。講到北京烤鴨,那可是膾炙人口,盛名鼎鼎。北京烤鴨味兒好,看相也好。橘黃色的鴨皮裏包着外脆內嫩的鴨肉,令人垂涎三尺。裹上蔥白、沾上甜醬吃更是滿口留香,異常鮮美。相傳,烤鴨最早創始於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宮廷廚將此鴨烹製菜餚,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皇府取名爲“烤鴨”。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並遷都北京,這樣,烤鴨枝術也隨着帶到北京,並逐漸有了北京的特色。北京美食就是這麼源遠流長。

北京的美食還有很多,如豌豆黃、炸醬麪、炒肝等等。這些美食不僅好吃,更是蘊含着豐富的北京文化,流傳至今。無論北京如何發展,這民間的文化是永遠不能丟失的。

我很幸運生活在了北京,我喜愛的美食就在北京!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2

北京的故宮,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其中,故宮博物院,更是涵蓋了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而這些文物在展出之前,有些並不完整,需要修復,做這項工作的,就是我的偶像故宮文物修復師。

小些時候,媽媽就帶我參觀過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未進入其中,雄偉的城牆已足以讓我驚掉下巴。跨過門檻,金碧輝煌的宮殿映入我的眼簾,這更是讓我目瞪口呆。

可當剛我步入展覽館,剛纔的勝景就被我拋擲腦後,眼中只剩下的,只有那些珍貴的文物。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殘破不堪的文物,修復師們竟能把他們修成這般模樣,實在讓人大跌眼界。就這樣我對“偶像”最初的敬意產生了。

今年,學校要求觀看《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想起小些時候看過的文物,我迫不及待想要去觀看了。於是我跑回家就打開電腦,看起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節目上一個個殘破不堪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經我的偶像之手後,變得煥然一新,令人只可驚歎他們的技藝精湛。

我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所以,鐘錶組的王津,王老師,就成了我的重點關注對象。在節目中,他修復了一座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在他修復之前,鍾只能計時,上面其他的裝飾品大部分都動彈不得,而正是這些才能體現出他的尊貴。他經過八個月堅持不懈的修復,這座鐘才終於修好。修完後,他也欣慰的笑着,看着這座鐘的走時表演。他,從七十年代到現在,四十多年過去了,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從不放棄,爲祖國修復了兩三百件鐘表。除了王津,還有木器組的屈峯,陶器組的王五勝、紀東歌他們均是我的偶像。

他們,爲故宮修文物;他們,爲祖國做貢獻;他們,使百姓學國史。他們,從不放棄,永不言敗。他們,技藝精湛,爐火純青。由此,他們便成爲了我的偶像。我需要做的正是努力學習,永不言敗,積累豐厚學識,以爲成人之後爲祖國做貢獻奠定基礎。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3

夏的熱意絲絲襲來,衚衕口的老人大爺扇着大蒲扇。坐在青石街上納涼。我問:“大爺,能向您藉口水嗎?大爺笑呵呵:“您這來的可正好,我這剛好有一大碗茶,解渴!”我捧起碗來,一飲而下。啊,多少年了。身就算無法回到北京,心還停留在這北京的大碗茶上啊。

小時候,最難以擺脫的。就是這大碗茶。最經常是一羣小孩兒。逛了北海。逛了天壇。逛了故宮。撒歡子玩兒好了。就開始要水。可這路邊兒,一瓶飲料兒卻要好幾塊錢。不怕!沒瞅這前門的大碗茶。一毛一大碗。解渴!一次下去一大碗。一天就是好幾碗。但就是喝不煩。

長大了。隨着父母四處奔波,去杭州見過西湖。去過巴黎見過埃菲爾鐵塔。但夢裏。總是那紅牆碧瓦。泰國的大象好像衚衕口的蛐蛐兒。新疆的羊肉串兒吃成了冰糖葫蘆。總覺得香港的九龍湯就是比不過咱北京的大碗茶。兩個字,解渴。一個字,想!

真的是想,小時候喝了滿肚子的大碗兒茶。還是禁不住思念的觸動。想着那不甜不鹹,不濃不淡,還是混着點兒茶香的水滾入喉嚨。清清涼涼還帶着些許回憶的舔一下嘴脣。那思念就直衝我的腦海。大碗茶,帶着這座城,融入了我的骨血。這碗茶,帶着從下鄉回來的年輕人的幹勁,這碗茶,帶着幾千年北京人的智慧。這碗茶,帶着家鄉的思念,一遍遍沖刷着我的夢境。

“小姑娘。你咋哭了?。”衚衕口的老大爺忙換着我。我這才注意到。風吹過臉龐的兩道微涼。“沒事兒,就是有點兒想家。”我回答。老大爺一挑眉?“想家,好事嘛。姑娘聽着,咱北京人,這北京城就是咱的家,咱都是親人。”我破涕爲笑:“對,我這不是到家了嗎!”咕咚,剩下的大碗茶一飲而盡。“叔,再給我一碗,我要好好嚐嚐咱家的味道。”我好爽的叫道。“得嘞”。

夏風悄悄吹過。吹動了槐樹的葉子。石榴樹的枝。那不甜不鹹,不濃不淡,還混着茶香的水滾入喉嚨。清清涼涼還帶着些許回憶的舔了一下嘴脣。這是記憶深處家鄉的味道啊!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4

我的故鄉,古老的帝都京城有着無盡的韻味,從糖葫蘆的酸甜到故宮的壯美,從衚衕的幽靜到那韻味十足的“吃了嗎?”……然而北京於我,卻是秋季最爲美好、深情。因爲,這飽含了獨屬於我的北京秋思。

依稀記得童年時,四角的藍天幕布下,當幾點垂鈴木的落葉開始窸窣飛舞,樹下閒談的老人們便知是秋了。屆時,爺爺便會抱着我嘆到:“天氣涼遼——”那“了”字拖得極長,又慢慢隱去,就宛如入秋後在天空劃過一條弧線,最後又歸於塵土的落葉。這華北方言美得很,而這秋的感嘆更是迴響無窮。後來我再品爺爺的這句話,突然品出一種“天涼好個秋”的欲說還休。老北京人就是如此,有時千般愁緒只化作一句話——的確,入秋了,該收搖扇了,年老的人們自會多愁善感一番。當時年幼的我卻只懂得逐漸消失的酸梅湯與偶爾出現的糖葫蘆。

秋深後北京人往往還有一番活動,以彰顯他們含蓄又多愁的情思。賞秋景便是其一。我仍記得國小時爺爺穿着夾襖領我去北海公園看早已光禿的景緻,在枯葉與藍天下和其他叼着菸捲、推着三輪的人們互相“今兒”“明兒”地搭話,我當時便隱約留下了一個北京複雜的秋思的念想。

上了國中,我曾出國遊學。在西邊大陸一待就是“個把月”。入秋後,天氣轉涼,外國人們卻絲毫不爲所動。對他們而言,一個季節並沒有它特定的深厚文化含義,只是一個時間罷了。望着地球另一端的白雲藍天,我才突然明白了北京的秋思。那“天氣涼遼——”的感嘆是爺爺對繁華夏日的不捨,亦是他對韶華遠逝的嘆息。那沒景可賞的賞景,是對悠閒日子的消遣,亦是對已經遠去的溫暖時日的挽留。老北京人正是如此,將“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演繹的那麼多情、深沉,它因此也纔是最美好的。此時在異鄉的我對故鄉北京又是無限思念,我思念那風霜高潔的藍天,我思念那綿長的感嘆,我思念那情緒飽滿、鄉味十足的北京方言……此時,我也有了自己的北京秋思。

如今,每逢秋日,當老人又開始感嘆時,我便也微笑地搭上幾句,是啊,又是一個秋,雖然秋秋如是,但只有這故鄉之秋,纔是讓我最動情的所在!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5

我的家在北京。我的家是個快樂和諧、充滿關愛、熱愛學習的家。我的家有三代四口人爸爸、媽媽、奶奶和一個小小的我。

奶奶退休在家,成了家庭裏的全職保姆,每天早上奶奶總是第一個起牀,每當我睜開朦曨的睡眼時,奶奶早已晨練回來,把我最喜愛的早點——小籠包端上了餐桌,等我洗刷完畢,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也端到了我的面前,在奶奶的精心“餵養”下,我的身體特別棒。媽媽在縣重點中學的圖書館工作,是我家的“警察”,管我的學習,管奶奶的身體,管爸爸的壞習慣,管全家人穿的衣服,把我們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媽媽的“管教”和指導下,我讀了很多書,成了個小書迷,還考了鋼琴8級呢。爸爸呢,是我們家最有學問的一個,他在供電所工作,是個工程師,也是家裏的外交官。

最近我們家不知怎麼啦,都忙了起來。爸爸每天一回家就鑽進書房,用鼠標在電腦上圈圈點點,塗塗改改。我走進房間媽媽:“你在電腦上塗塗畫畫幹什麼呀?”爸爸說:“我在學CAD電腦製圖,在在電腦上製圖方便、精確,還便於修改。”雖然我不懂爸的製圖,但看爸爸那認真的樣,就知道這對爸爸很重要。

媽媽呢,則學起了普通話,聽說要考級的。每天吃過晚飯媽媽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賣弄她的“口才”了。不過媽媽的口才”有時把“寶庫”說成“寶客”,把“蛾子”讀成“兒子”,惹得我和爸爸常常捧腹大笑。爲了學好普通話,媽媽的警察臉也不得不變成了學生臉向我請教呢。

說起奶奶學烹調就更有趣了,我們都認爲奶奶燒的菜很好吃,可她偏偏還要去老年大學學烹調。每個星期四,奶奶總是風雨無阻去學習,在那裏燒了好多菜而且燒得特別好吃,不過她帶不回來,全讓那裏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一掃而光了。回到家,她就把學到的東西像獻寶一樣獻出來,還學着電視裏的大廚師戴上了一頂高高的廚師帽,一邊端菜一邊報菜名,什麼珍珠八寶魚、翡翠銀耳羹、香酥沙湖骨,就連“古詩”也端上了桌,什麼兩個黃鸝鳴翠柳、風吹草低見牛羊啦,真是有趣極了。惹得媽媽直喊要買減肥藥。

北京就是我的家,我的家是一個充滿歡樂、充滿關愛、充滿濃濃學習氣氛:的家,我愛你——我的家!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6

“同學們,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大家利用假期到衚衕遊學,逛北京胡同、吃北京小吃、聽京腔京味,領略了京味文化和風土人情……”在彙報的臺上的我侃侃而談,介紹着同學的遊學收穫,分享着自己的心得。臺下的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住點頭,老師也一臉讚賞。

這是一個月前老師給我們佈置的一項作業——“遊北京胡同,品京味文化”。

作爲北京長大的我,說起衚衕,既熟悉又陌生。聽爸爸說,我家從前就住在東城區的一條衚衕裏,因爲老城改造,衚衕拆遷,我們就搬離了原來的衚衕,住進了樓房,但我對衚衕生活一直滿懷憧憬。

這次遊學作業,真是一個重溫衚衕風情文化的絕好機會。爸爸自願爲我當嚮導,遊學簡直就是一次尋根之旅了。我們行走在衚衕裏,爸爸給我學着老北京賣東西的吆喝聲,“賣豆汁兒咧,麻豆腐……”、“磨剪子咧,戧菜刀……”、“冰糖葫蘆兒”,京腔京韻在衚衕迴盪,我置身其中,親身感受着北京胡同的安靜和諧和恬淡的生活氣息。

“看這兒,這個是老北京門墩,那個是磚雕,雕刻的是馬上封侯和四季平安,哎!這樣的老物件兒現在已經不多了”爸爸的語氣略顯沉重。這是他小時候常走的衚衕,衚衕裏記錄着他的童年趣事和他的回憶,聽着爸爸娓娓道來,我彷彿也回到了那個講究門當戶對、對未來美好期盼都要刻在建築上的年代。

離我家衚衕不遠的玉河源頭,東不壓橋下湖水清澈,幾隻頑皮的鴨子在聚會覓食,層層漣漪劃破了靜靜的湖水,我咔嚓咔嚓拍着照片,紅橋、碧水、歡快的鴨子,記錄着北京胡同的光與影。

遊覽的過程中,我對北京胡同感覺越來越親切、對衚衕文化理解越來越深,一種自豪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

回來後,一直內向的我自告奮勇收集同學的照片,製作記錄同學們的遊學經歷的視頻短片,努力在彙報課上盡情展現衚衕文化和北京歷史。

北京的衚衕,就是我的根,她滋養了我的精神,鼓舞了我的勇氣。我感覺,自己彷彿是一棵小樹,在北京胡同文化的沃土上開始生根發芽了。

我要汲取多方面的營養,自信、自強,爲將來展現北京的風采而奮鬥,做北京城的未來的創業者和守護者。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7

我的家,書盈四壁,竹樹環合,重要的是還有我的親人,充滿家的意味,刻滿了時間的變遷。

我們家,門框上掛着一對春聯,爲進門的我們洗去一天的塵土與疲倦。邁入門檻,向左走,是廚房。簡單的桌子擺放着簡單的食材香腸,紅彤彤的,饅頭白胖胖的,牆頭還插着幾把打磨過多次的薄刀。冰箱上貼着我畫的`年畫,想起每年的12月,焦急的查找素材,勾勒出生肖的模樣。向右幾步,是大廳,豁然開朗。書架儼然立在兩旁。低頭一看,書櫃底下好像還有祕密。舉行紙箱裏盛滿童年時的畫書,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即逝間,曾經輝煌的它們已沒落地躺在塵埃之中。前方是一張寫字檯,桌上一臺電腦,最不能讓我忘記的是裏面一張張照片。從出生時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照片和視頻,那些咿咿呀呀的發音,那些天真爛漫的臉龐,哪天爲何事哭鬧全都記錄在其中。從模糊的身影到現在清晰的照片把一切,都寫得那樣明白,永不會忘記。

這也許就是家的意味吧,時間的記錄者,不光記錄着我的成長,更記錄着父母對我的一份份用心,一份份愛。

家的最深處,是我家的祕密花園。陽臺中央,擺着一個魚缸。五六條拇指大小的熱帶花紋魚,往來翕乎。往後是兩棵挺拔的柚子樹,站立兩旁,好像兩個守門人,身上長着又尖又硬的刺,警告陌生人,想進去,不可能。它們在母親幾年間的的精心呵護下,它們才長得青樹翠蔓。它身邊放着一個,飽經風霜的澆水盆,裏面,水尤清冽。如果你個自夠高,沒看頭頂,很可能會撞到一個掉盆。擡頭一看,是吃蟲達人“豬籠草”。紫紅色蓋子卷着綠色網狀的邊兒,暗紅色的籠子非常的怪異,巨大的籠口卻有一個特細的腰身,壁厚如革。最裏面還有一顆小楓樹,來這裏的年份可不少,可是就不長高。這裏春天秋天是最美麗的。春日花開落英繽紛,秋日紅葉夜落臺階。正是“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也許這就是家的風采吧,充滿了生靈氣息。

我的家,像一個甜蜜,溫暖,的心靈港灣,是充滿歲月的紀念館,是充滿生氣的樂園,它就在北京。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8

北京,一個繁華的城市。這座城市有無限種可能,因此讓人們看到了種種希望。我,幸運地生在北京,我的夢想就紮根在北京。

綠色的夢想

我住的小區並不大,樓下有一家小菜店。每當我經過小菜店的時候,總是可以看到老闆認真地擺放蔬菜。他很年輕,二十幾歲的樣子。他的蔬菜店很簡陋:屋頂和牆壁黑乎乎的,貨架鏽跡斑斑。可是,他把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蔬菜碼放得整整齊齊,菜葉上噴着清水,嫩生生的,綠得扎人的眼。

老闆衣着並不講究,總是一身深綠色迷彩服。他每天早起去批發蔬菜,每次看見他時他的眼睛總是亮亮的。每到顧客少的時候,他總愛坐在店門口,仰頭看一座座高樓,一扇扇窗戶……我猜,他一定有一個夢想——在北京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不屈的音符

那天去坐地鐵,在地鐵口我看見了一個年輕人。他坐在地鐵入口內側,席地而坐,挺直脊背,彈着吉他,唱着歌。這裏人流如織,他坐的角落狹小幽暗,沒有人停下來仔細聆聽他的歌聲。可他雙手抱着吉他,手指輕撥,搖頭晃腦,唱得十分陶醉:“北京……北京……”

他的歌聲裏帶着憧憬,帶着心酸,也帶着不甘。他在北京一定吃過很多苦,遇到過很多白眼,可他們對北京並沒有灰心。我聽說過,絕大部分的搖滾歌手都在街頭演唱過,更何況是在偌大的北京呢!

心向未名湖

在我家西面隔一條街就是我國的最高等學府之一——北京大學。

清晨,走進北大校園,我就看見一個個匆匆的身影:他們有的揹着書包奔向圖書館,有的三兩個人坐在長椅上拿着書討論着問題,有的獨自在晨曦中跑步鍛鍊……

未名湖的湖水非常清澈,隱隱還能看到幾條小魚在遊動。未名湖畔,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這裏不僅書香氣息濃厚,還是一個美如畫的公園。啊,美麗的北京大學,我要發憤圖強,以最大的努力,投進你的懷抱!

郭小川說:“有夢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很榮幸,我有夢想,我的夢想在北京!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9

對於北京人來說,每年全家齊聚,一起去逛廟會,這是個約定俗成的習慣。“西城五月城隍廟,濫賤紗羅滿地堆。鄉里婆娘多中暑,爲穿新買估衣回。”這是清嘉慶年間文人得碩亭的《京都竹枝詞》中描寫城隍廟會情形,可見廟會對於北京人來說,歷史悠久,繁華熱鬧。對於我來說,逛廟會不僅僅是去湊個熱鬧,圖個喜慶,每年的廟會,就像是時間老人手中的一支畫筆,描繪了我的成長軌跡。

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去逛廟會,廟會上不僅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還有熱鬧的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等不一而足。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據說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災、延年益壽,於是競相觸摸;窩風橋下的橋洞裏吊着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鐘,上書“鐘響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鐘,就能心想事成,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也是我最喜歡玩的活動。所以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去逛廟會,每次逛完,父親會在廟會門口給我拍張照片,給每年的春節廟會畫上個結尾。

長大後,我就不大愛去逛廟會了,遊戲總是那些樣子,玩了十幾年都沒有變化。爸爸卻認爲逛廟會很重要,是春節的必備節目,也是全家的一次聚會,可我每次去廟會都十分敷衍。我常拿着手機,靠在白雲觀的照壁上,一邊刷着微信,一邊等着爸媽出來,眼角間全是不耐。趙孟頫所書“萬古長春”在寒風中跟我相互作伴,這是我長大後關於廟會的記憶。

前年的春節剛過,我們全家出國玩,春節後沒幾天就登上了飛機。旅途很開心,我卻總感覺自己忘記了些什麼。等我聽到父親唸叨:“哎!今年廟會去不成了!”此時,我才忽然記起,自己忘記的是每年必去的廟會。我心裏並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反而有些失落。

爸爸給我看這些年逛廟會後在白雲觀的三洞門前拍的照片,這一張張的照片,從我在父母懷中嗷嗷待哺的嬰兒,到牙牙學語的孩童,逐漸成長爲生龍活虎的少年,直到最近,滿臉不耐煩的近照。我好像第一次明白了逛廟會的意義,那是我人生的記錄。年華流過似無痕跡,但是仔細追憶,在這靜默的歲月畫紙上,廟會的記憶組成了我成長經歷的一部分,描繪了我的人生軌跡,當我翻閱這多彩的記錄,我開始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10

隆冬時節,京城的天氣越來越寒冷。夏日時在天空中閃耀的驕陽,如今像老去的老人,散發出毫無威力的光。天空是白色的,像一塊巨大的布帛。書桌上,那本向日葵封面的畢業紀念冊上面已經落滿了灰塵。它就像冬日的陽光那般,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溫暖。

就在幾個月前,我們還是國小生。臨近畢業前的時光是那麼快樂,也那麼短暫。

忘不了畢業考試後,我們一起歡呼着,把沒收走的試卷拋向天空。大家開心地笑着,跑着。老師雖然無奈地笑着,也沒有阻止我們瘋狂的行爲。那時,我又一次感到了暌違了六年的輕鬆與快樂。是啊,年華逝去,願我們童心不變。

忘不了最後一節英語課,老師用前所未有的溫和口吻上課,講着講着,就開始播放電影。精彩有趣的情節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老師也笑了,但我清楚地記得她笑聲中有幾分悲傷,也有幾分離別的苦澀。

忘不了畢業遊時的歡笑,每個人都輕鬆而快樂。那是真正的玩耍,也是我最開心的一次出遊。在成都那座灑滿陽光的城市裏,我們的友誼進階、昇華,最終冷卻,成爲我記憶中最璀璨的一顆鑽石。

忘不了教室最後的模樣,每當想起,我就會感到一陣揪心——桌椅比以前整齊多了,黑板乾乾淨淨,絲毫沒有板書的痕跡。教室中多了幾分安靜,少了幾分喧囂。地板上,我們打翻泥水留下的痕跡淺淺地印在地板上。門上面還有向日葵中隊的班徽,只是黯淡了許多,那或許會成爲證明我們來過的唯一痕跡。

忘不了畢業典禮,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戰勝了恐懼,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閃耀的燈光,廣闊的舞臺,震耳欲聾的喝彩聲和掌聲……我的心是雀躍的,儘管面上波瀾不驚。最後的最後,我們齊聲喊出“我們畢業了”時,我已經說不出話來,因爲一說話我就會哭。現在想起,我才明白——這是依戀,是不捨,也是無奈和痛苦,更是一種哀悼,哀悼我逝去的童年。

思緒回到現在,我輕輕拂去紀念冊上的灰塵,擡眼,陽光依舊。是啊,開學時我以國中生的身份回到學校,感到的只是陌生。可是冬天終會過去,到那時,將會是又一個美好的春。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11

北京是一座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城市,這裏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民俗文化,也有鱗次櫛比的宮廷建築,更有多個人才輩出的高等學府。最重要的是,這裏有北京的衚衕,更有我魂牽夢繞的記憶。我記憶最深處的就是那古老綿長的衚衕。

回到一磚一瓦的小巷間,看到餘暉斜照進小巷裏。我靜靜地觀察着周圍熟悉而陌生的一切,古舊的巷子年久失修,壁上時常煙熏火燎,脫漆掉皮,有些粗魯了,然而依舊充滿了煙火世俗的氣息。嵌在高牆之中的,是一座座四合院。灰白色的牆體,黑金色的牌匾,淺色的琉璃瓦,一切都與柳絮浮動的光交相輝映,變幻出一份別樣的生動。陽光普照,這老胡同好似褪去昔日的厚沉與世俗,呈現出亮麗和嶄新,我於是站定腳步,體味着,似乎世俗的喧囂嘈雜離我遠去,恍若隔世。

漸漸幻化出兒時的風景,記憶被拉回那條又窄又長的小巷子,年邁的老爺爺挑着一個顫巍巍的擔子,擔子前面裝着有顏色的糖稀那就是兒時的味道,如糖稀一般甜蜜。記憶中老爺爺那佝僂的背影和樸實的微笑,使我感受到了那份堅守與執着。記憶裏的北京人活出的永遠都是濃厚北京味兒:衚衕裏的叫賣之聲,爺爺們如癡如醉的京劇戲腔之聲,孩子們的玩耍喧鬧之聲;院落裏高高的棗樹,以及低矮屋檐之上飛翔的鴿羣這一切構成了老北京人生活的全部。無論當代城市建設如何日新月異,衚衕還在,門墩還在,北京人愛北京,愛它四季的花草和倒垂的翠柳,愛它白玉的橋樑與合抱的古柏,愛它用歷代的智慧興建成的湖山宮殿,更愛它每一天普通的晨陽和每一個平凡的夕下的衚衕。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遠處傳來了京劇聲,是哪位老藝術家又陶醉在京劇中了吧?那京劇獨有的聲調,結合漢調與徽劇的精髓,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宛轉悠揚,時而雄渾端厚,時而清脆高昂。衚衕裏的這位藝術家,唱出了京劇的魂魄。他,代表了那些默默堅守國粹的人,又一次在我心頭泛起了漣漪,我腦海裏只留下三個詞語:傳授、傳頌、傳承!

記得《施公案》裏曾說人不辭路,虎不辭山,我們心中永遠存在着無法割捨的記憶,這份記憶帶我們回到最初的地方,那裏有陪伴歡樂,更有無法代替的昔日時光。

北京,這裏有我的記憶。

北京這裏有我的什麼作文700字 篇12

夏戲什剎海,聞畫眉八哥共啼;秋賞頤和園,觀金葦碧水相映;冬遊紫禁城,見朱牆白雪互照。北京,這裏有我的回憶。

——題記

小時候我去什剎海遊玩。穿過熙熙攘攘的菸袋斜街,踏過著名的銀澱橋,剛一步入後海的街道,一種悠閒自在的氣息便撲面而來。我不禁放慢腳步,細細觀賞起風景:右邊是波光粼粼的後海,後海旁是一株株婀娜多姿的翠柳,柳蔭下是一張張石桌石凳,坐着幾位笑眯眯的老人。他們或聚在一起有板有眼地談天說地,或不期而遇乘興坐下拉拉家常。如果是密密麻麻一圈人,那準是到了棋局的生死關頭……我正想着,忽聽得幾聲婉轉的鳥鳴。我用目光搜索,瞧見了數籠各種各樣的鳥兒:褐羽白眉的畫眉鳥,漆黑的八哥,靛藍、墨綠的虎皮鸚鵡,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鳥。老人們的鳥歡聚一堂,齊聲歌唱。美麗的鳥兒,可愛的老人。北京,這裏有我的回憶。

大一點時我去頤和園賞秋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昆明湖邊,碧藍的水波打着鼓點,金黃的蘆葦隨風舞動;萬壽山頂,翠綠的松林彎腰俯身,黛青的石板擡頭仰望。終於登上山頂,來到佛香閣下。俯瞰山下,鬆綠葉黃,回想“畫論”,真真“明淨如妝”;回頭細看,佛像端莊,肆意想象,不禁輕笑出聲。佛龕中形態各異的小佛像都好似在遙望山下,欣賞秋景:有的迫不及待,伸長脖子要望穿這層林盡染;有的不急不躁,端坐着遠眺落霞孤鶩;還有的早已把美景看膩,無聊地倚牆小憩……颯爽的秋色,有趣的佛像。北京,這裏有我的回憶。

年初去故宮觀雪景。漫步於朱牆之間,腳下白雪吱吱作響。雕欄玉砌又在,王朝幾代更迭。唏噓間,忽見白茫茫的假山上有一小小的身影跳動,格外顯眼。我心中疑惑,急忙悄悄快走過去,擡眼一看,綠色的瞳孔,橘色的毛上粘了雪,是一隻貓!我正自驚歎,它卻一轉身,向山後躍去。畢竟是第一次在故宮裏看見貓,我有些不捨,跑去追它。但它像一隻靈活的精靈,眨眼間就不見了。詩意的冬景,靈活的橘貓。北京,這裏有我的回憶。

北京,這個四季如畫、歷史悠久的城市,藏着我許許多多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