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活作文合集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注生活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注生活作文合集5篇

關注生活作文 篇1

作文應該寫真實自我 我手寫我心

就大學聯考的目的而言,是爲了選拔優秀人才,就作文訓練而言,也是要幫助學生確立思維、思辨意識,大學聯考作文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所謂作文取勝的“法寶”,不能成爲制約學生思想的瓶頸和束縛學生思維的桎梏,這種做法不是大學聯考的初衷,也絕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作文應該寫出真實的自我,我手寫我心。在文章中彰顯個性,彰顯每個學生對生活的真實看法和情感。教師要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把眼光從書本引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學生的作文既要看出平時的訓練,也要體現學生心智的成熟。這需要教師在平時做長期、紮實的指導。

高中語文課本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去年的大學聯考作文題目《北京的符號》,提示中已經點出中關村、老舍、前門、衚衕等與北京符號有關的8個點,可是還是有很多學生感到無話可說,事先背好的“司馬遷”、“屈原”都套不進去了。範錦榮老師認爲:高中語文課本是學生最好的作文素材,可以歸納出不同種類,比如,關於人生、科學、歷史、文化、自我等。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史鐵生的文章《我與地壇》。範老師在高一年級講這篇課文時,就以“我與××”爲題設計了一個作文訓練,利用北京的人文環境,名勝古蹟,讓學生在自己生活環境中尋找作文源泉;以北京著名景點爲中心,寫作“觀景十思”,結果北海、天壇、元大都遺址、五色土、前門大街等都成爲學生觀察、思考、寫作的對象,而這些基本訓練恰爲去年大學聯考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接寫身邊的風土人情

範老師還引導學生寫自己身邊的風土人情。學生們發現,每天上學、放學經過了多少次卻視而不見的故宮、雍和宮、國子監,其實既有的可寫,又有思考價值,大學聯考作文指導《大學聯考作文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有的學生從國子監寫到中國科舉制度的優劣;有的從雍和宮寫到文化信仰的思考。大學聯考時有的學生直接把“元大都遺址的思考”搬上去,寫成《北京的符號》。還有個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從小生活在四合院,冬天寒冷難耐。總是期盼着早一點離開破舊的大雜院。現在長大了,搬進了新樓,回到當年住過的小平房,卻又覺得那麼親切,因爲這裏記錄着童年的歡樂。這個學生在作文裏說,小平房、四合院都是北京的符號,在建設和發展的新時代,我們又面臨着古都文化遺產保護與改善居住條件的新課題……範老師說,雖然不知道這些學生的大學聯考作文得了多少分,但路子肯定是對的。

關注真實感人的新聞故事

要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首先要勤於積累,勤于思考。在做去年的上海試題《我想握住你的手》時,範老師提醒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真實感人的新聞故事,比如握住李繼東的手。李繼東是西南邊陲一家水泥廠廠長,他幫助了幾百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範老師的素材來自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她向學生提問,爲什麼你們握住的手只有父母、李白、杜甫、司馬遷,就沒有更多的對象嗎?你所接觸的社會生活、感人的事件都可以成爲寫作材料。下一次作文,學生文章中出現了長征英雄,出現了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和自己鍾愛的文學人物……學生髮現,可以寫的東西太多了。

一個作文題目可以變出多種角度

有一個作文題,要求學生就“紙上讀書率下降,網上讀書率上升”談談自己的認識。範老師幫助學生就成年人“沒時間讀書”,分析成年人的閱讀停滯心理問題;就青年人回答“沒處買書”、“書太貴”,分析社會問題:公共閱讀機構少、書價高,重裝幀,少實用;還有高科技帶來的閱讀習慣變化等等,一個作文題目變出了多種角度,多個切入點,每個角度都可以是一篇文章,大大打開了學生認知、分析的渠道,豐富了寫作內容。

範老師認爲,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自己相信的話。當教師打通了學生思考的路徑後,就帶來了鮮明的思想,新鮮的論據和豐富的情感,再加上寫作技巧的訓練,大學聯考作文是能寫好的。

關注生活作文 篇2

食品是我們每一個人延續下去的必需品,食品的合格和不合格關係到人類的健康問題。有一些經銷商真是膽大包天,食品過期了,竟然重標“日子”這些經銷商大肆更換食品外包裝,將已經過期或即將到期的食品進行“現場”“抹去”原生產日期後重新標註虛假生產日期,然後將這些“改裝食品”流入市場進行銷售。

去年也將近八月半的時候,我外婆從超市裏買了幾筒月餅,我外婆吃了後就覺得肚子不太舒服,後來拿來月餅切開一看,原來月餅裏面的餡中已經有一些白色的細毛,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我們家裏人去說,超市的負責人還振振有詞呢!

平時聽爸爸和媽媽在說:“過期食品以往商家都退回給生產企業,而一些不良企業有可能將退回來的產品重新加工利用。”20xx年9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發佈了全國首個《流通領域食品銷售經營行爲規範指引》簡稱《指引》。《指引》是根據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參照國際慣例制定的行爲規範。其中包括“過期不合格食品,要主動銷燬,不退回供貨商,不得新換面重新上市銷售”實施無理由退換貨,在合理期限內,消費者能夠提交購貨發票或消費憑證,並且所退換的商品不影響第二次消費的質量要求的,應予以全額退款或者予以更換,這兩項都是比較新穎的規範。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有自我防護能力和意識,不論在商場和超市購買東西,一定要仔細地看一下食品的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有沒有過期,如果發現外包裝的生產日期變質的食品,一定要向工商局舉報。

最後也請求經銷商的叔叔和阿姨們請您們收收手吧!不要再爲了謀取暴利而不顧我們大家的健康。請還給我們一個“綠色的”食品世界吧!

關注生活作文 篇3

一篇作文佔了語文大學聯考的半壁江山,寫作訓練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奏效,且不知以何爲抓手,大學聯考作文孕育思想,從關注生活開始。

寫作,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孕育和表達。不少考場作文缺的就是思想,儘管語言華美,講究方法和技巧,但內容蒼白。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來呢?這就需要從關注生活做起,因爲思想是生活孕育的,那些引起心靈微顫的日常之事往往是思想生成的緣起。

今年上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的作者黃莎就讀於上大附中,那裏地處城鄉結合部,附近的小菜場有很多外來務工者,有次去買水果,她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趴在賣水果的攤位上,一筆一劃地寫作業,四周的嘈雜混亂,與男孩獨自伏案的小小身影形成的對比,讓她看出些許無奈與堅韌,還有樂觀與希望。這件小事引起她對農民工子女這一羣體的關注和思考,這纔有了日後那篇寫農民工子女的滿分作文。

把來自生活的鮮活體驗和獨到的思想相融合,正是近年來許多優秀大學聯考作文的共同點。那些遠離生活、注重概念的文章難免膚淺雷同,枯燥乏味。

一、小事不小,是因爲它常常寓含哲理。只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加以分析,用整體的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考察,小事就會顯現出價值。一些同學害怕遇到哲理性的作文題,就是因爲平時讓許多含有哲理的小事白白流失了。

被稱爲史上最難的大學聯考作文題“‘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曾經難倒不少考生,但一名考生卻出人意料地從遊山玩水入手,把這個題目演繹得淋漓盡致,大學聯考輔導《大學聯考作文孕育思想 從關注生活開始》。文中寫道:到了杭州,若只是在湖濱一帶走走,是不行的。觀賞西湖,先須 “入乎其內”,——泛舟湖上,探訪小瀛洲,登臨湖心亭,後須“出乎其外”,——攀南高峯遠眺,上寶石山俯瞰。入乎其內,才能領略西湖深處的精緻嫵媚;出乎其外,方知西湖大略。此外,“入乎其內”,就是還要了解西湖的歷史人文底蘊。 “出乎其外”,就是還要跳出來作橫向比較,比如說,西湖雖不比太湖浩渺,卻又比揚州瘦西湖耐看。如此,纔算真正讀懂了西湖。

遊玩之事小矣,在此卻成了絕好的材料。作者從“內”和“外”、“入”和“出”這些既對立又有聯繫的觀點來考察西湖,談得很有真知灼見。這和作者多角度地觀賞西湖的遊歷有關,也和他具有了哲學意識有關。哲理並不神祕,它既隱藏於萬事萬物,又適用於萬事萬物。這大概也是近年來哲理性大學聯考作文題漸見增多的原因,從關注生活、解讀小事中的哲理開始做起,纔是寫好此類作文的治本之策。

二、有些生活現象的背後有着某種規律,不是滿足於對現象的客觀描述,而是加以歸納概括,思想就能更上一層樓。

許多人寫大學聯考作文題“季節”,都只是停留在對四季自然現象的描述上。有篇作文卻這樣寫道:城市人已被季節所拋棄,上班族更是被迫遠離了季節。季節是一種秩序,而現代人卻是秩序的破壞者。季節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我們需要季節,而屬於唐詩宋詞的季節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如秋季般蕭瑟的現代社會。讀了這幾句高度概括的話,也許誰都能心生共鳴。作者說,起初他也想寫寫一年四季,但想到一件事就改變了主意。——鄉下的爺爺到城裏來居住,原以爲他可以好好享受了,可是爺爺總是精神萎靡,便去問他,爺爺說,住在城裏,聽不到蟲兒叫,聞不到花香,看不到燕來雁去,吃不到自家院裏的四時果蔬,心裏鬱悶啊。——這不是說住在城裏找不到一年四季的感覺嗎?由此他想到了城市生活的悲哀一面,再根據自己的'體驗寫了此文。如果說他爺爺的話僅是對現象的表述,而他的話則把爺爺個人的感覺上升爲一種概括,一種思想。一件小事引發了他對季節的重新思考,這和黃莎寫作《他們》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納瑣屑零散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它們的異中之同,就能寫出感性與理性相交融的文章。

三、有些事雖小,卻值得細究;有些事雖司空見慣,卻有着鮮爲人知的一面。所謂思想,就是抵達了事物深處的認識。

有位考生寫“細微深處”這篇大學聯考作文時,就抓住了一件被人忽視的小事,——寫錯別字,如不少人會把“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中的“幽”寫成了“憂”,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的“生”寫成“升”。他對此先作了點分析:第一句中,“幽愁”和“暗恨”構成了對應關係,而“憂愁”和“暗恨”則不能。 “幽愁”的內涵比“憂愁”要豐富,有深廣而又難以訴述之意。第二句中,“海上生明月”中的“生”字氣象闊大,有出神入化之妙,誤爲“升”字則是直接描摩,失了意境,且了無意趣。由此他得出結論:寫別字的原因決不僅是“粗心”二字能解釋得了的,它的深處是未能理解詩的內容,不會鑑賞它的美,同時寫別字這件小事還反映出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學習態度馬虎等問題。

“細微深處”這道作文題出得好。我們的寫作,如果既能敏銳地捕捉到細微之處,又能對它的深處作一番探究,何愁寫不出佳作。

關注生活作文 篇4

我們關注的事情有許多,但我們也要關注“白色污染”。你們知道嗎?“白色污染”已經侵染到我們的身邊,許多生命的都離開了我們,之所以我們要消滅“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傷害,倒是我們也會滅絕,它污染了空氣,污染了河水。

如果魚兒喝了被污染的水,水裏的魚將會被污染,然後我們再抓被污染的魚吃,我們會被傳染,我們還怎麼活下去!還有一次慘痛的教訓:1955年,在日本富山市曾經出現過一種怪病。患者周身劇烈疼痛,甚至連呼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後來才發現,這原因是由於人們長期食用被鎘污染的大米造成的,其根源是用末經處理的工業污水灌溉稻田。等等還有許多例子。關注“白色污染”,創做美好家園。

關注生活作文 篇5

十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結束了,十二月接踵而至。翻看前幾周的隨筆,感覺並沒有開始寫隨筆時那麼有熱情,我好像有那麼一點偏離了自己的初心了。也許是學業繁忙,壓力大,我都沒有更多時間,更多心思去關注生活中的小美好。

帶着一點點的遺憾和不甘心,這一週我刻意讓自己多去留意那些讓我覺得美好的事物,即使我無法將這份美好用文字表達好,但,把它寫下來終歸是有趣的。

美好一

週四下午,放學後我沒有立即回宿舍,而是選擇留在教室繼續學習,班上也有那麼一些同學是和我一樣的。

學習一天了,應該去放鬆放鬆。我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看着天空的顏色慢慢變化着,感受着一陣一陣的冷風,突然有點喜歡冬天的樣子了。只是,這冬天還算低調,不夠凜冽。

不一會兒,月亮出來了,很快有一奇觀出現了!三顆新星與那掛在天空彎彎的月亮連成一線,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十分有幸。我不爲沒有用手機記錄而感到遺憾,因爲眼睛就是最好的相機,哈哈,你看多美好呀。

美好二

週五下午最後一節課,是地理課。雖然我地理不怎麼樣,但我還是很喜歡上愛國老師的課。因爲五點多了,太陽似乎也要回家吃飯了,它透過教室窗戶偷偷溜進來,或許它也想上課吧。

陽光照在白板上,那金燦燦的顏色好看極了。有時老師會不小心被斜光照射到,那金燦燦的顏色又打在老師臉上,於是,老師發光了!

我在講臺下坐着,看着老師講課的模樣,聽着他滔滔不絕地講解,就覺得自己現在很幸福,還可以坐在這裏愜意地上課,以後上了大學就沒機會了吧。

當下的陽光和人都是明亮的,這也很美好呢。

美好三

今天早上,我來到教室,又到飲水機打開水,擡頭就看見眼前那塊小白板上寫着勇哥(班主任)一貫提倡的英漢對照的勵志格言:“成功就是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後,依舊不改熱情。”

這格言還真管用,瞬間激勵了本週測試都不怎麼樣的我。這也是一個小美好吧。

11月,再見。12月,你好。

唐某人曰:

學業繁忙壓力大,自感遺憾失初心;關注生活小美好,熱情不減多樂觀。你刻意留意那些美好的事物,並把它寫下來,這不僅是有趣的,更是一種自我釋然。學累了,心煩了,走出教室,站走廊,“看着天空的顏色慢慢變化着,感受着一陣一陣的冷風,突然有點喜歡冬天的樣子了。”這一喜歡,生命就鮮活了。

地理課上,陽光透過玻璃映在老師臉上,於是,老師發光了,這景象真的很美好。至於你到飲水機打開水,擡頭看見小白板上寫着的勵志格言,瞬間就被激勵了,這是你上進的小美好,值得寫一寫。

人生有低落,熱情依舊在;深情說再見,你好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