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吹糖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吹糖人作文10篇

吹糖人作文1

北京的廟會總是熱熱鬧鬧的,能見着許多平日看不到的玩意兒或絕活,讓我最是印象深刻的非吹糖人莫屬了。

在廟會裏逛着,便見一個攤位上圍了幾圈人,吵吵嚷嚷的,還有許多孩子叫着:“給我買一個吧!”“能不能吹和小葫蘆?”我不禁好奇上前看看,只見一個小推車,上面插了一排木籤,木簽上各端坐了形態不同的人、物、花、鳥很是精巧好看,還有的就是一口鍋,一把勺,一鍋金燦燦融化的麥芽糖,還有一位手藝人,僅此而已。原來是吹糖人啊!

看那位手藝人四、五十歲,穿了件大紅袍很是喜慶,不經意間,便會被他的手吸引,他的手很是靈巧,不間斷地行雲流水般便吹好了一個糖人。“能不能……要一個大公雞?”一個孩子說到,他點了點頭,便挑了一勺糖輕輕在手中揉弄,我不僅仔細看去,他將那糖幾下揉成了圓形,又拉長一點,一端大拇指向下壓,變得跟個碗似的,他提着碗口那段,向下墜兩墜,就變成鐘擺似的細細的糖條吊着大大的糖塊,我的心竟不禁有些提了起來,生怕那細細的糖不小心斷了,周圍的人也都有些屏氣凝神。手藝人見那糖條夠長夠細了,便拖住了下面的糖塊,糖條放在嘴邊,微微鼓起了腮幫子,竟是要向糖塊裏吹氣!只見糖塊的"肚子"慢慢鼓了起來,同時手藝人的手也動了起來,他輕輕的一手託着糖塊,一手捏在糖塊一端快速一提,糖塊便有了一個角,又在這角下面拉出了兩個小角,有點彎彎的弧度,大概是公雞尾巴。他又在另一端一拉,在尖端稍稍捏了兩下,便有了小小的尖,“原來是嘴啊!”我不禁驚歎他的手藝,三下五除二便有了大公雞的雛形。他手不停,嘴也不停地吹着氣,那大公雞肚子薄得透了亮,我總是感覺是不是大風一吹便會破?

他又捏出了個小雞冠,折斷了糖管,用竹籤沾糖粘在公雞肚子下面,還沒完,又用顏料爲公雞上了點妝。紅色的雞冠雞尾,綠色的翅膀羽毛,配上原來黃橙橙的色兒很是好看。看着藝人靈巧翻飛的手指,彷彿在與那麥芽糖嬉戲着似的,我靜不禁有些入了迷,想起曾瞭解的原來的糖人是用模子吹的,我想這一定比那樣的糖人好上無數倍,又聽身旁的人議論:“這樣嫺熟的手藝怎麼也有着幾年的積累吧!”“可不是嘛!”我不禁有點敬佩,就這樣邊吹,邊提、拉、捏、擺弄着,不過一、兩分鐘,一個小巧的糖人便在靈巧的雙手中誕生了。

臨走時我也買了個同樣的糖人,小巧精緻的樣式,一層薄得透着光的糖,陽光下澄黃澄黃的很是好看,我竟有些捨不得吃了,不禁暗自感嘆手藝人的技藝精湛,真可謂是“絕活”!

吹糖人作文2

四年級的暑假,美食街較爲冷清的小巷子裏,有一個吹糖人的小攤。小攤十分乾淨,一臺棕色桌子,和一口底窄上寬的黑色大鍋,正熬着糖漿。

糖漿熬完了,吹糖人把鍋中的糖漿倒進碗裏,冷卻過後,他那原本無精打采,好像快要睡着的眼中就像有一道金光竄出般,立馬精神起來。我知道,這時他要開始吹糖人了。

只見他一隻手從冷卻的糖漿中揪了一塊下來,先不停的把糖漿搓成圓形,之後再逐漸捏長,凸出來的地方,他慢慢地按壓下去。吹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眼緊緊盯着手中糖漿變換的形狀,唐人終於捏好了,一隻小老虎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他手上,不過他還不是很滿意,因爲還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沒做呢。

這就是他的另一門絕技——吹糖人。他拿起一根小管子,身體站直,先緩緩吸了口氣,然後把管子放進嘴裏一塊,鼓起腮幫子開始吹了,只見他緩緩的吹一次,再吹一次,終於小老虎變得更加神似、更加生動了。

我和他經過一番交流之後,才得知,他的手藝原來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他的祖輩爲了學這門手藝,遠走他鄉,拜訪名師,經過幾個寒暑的實踐才能掌握技巧,學習的過程很不容易。

我禁不住問他:既然這麼辛苦,您爲什麼還要幹呢?他說道:因爲我喜愛糖人,這是一門傳統技藝,應該要傳承下去的。現在的人太浮躁,不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中華文化,因爲不瞭解,有的人甚至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覺得很多東西外國的要比咱們自己的好,其實,中國有自己的瑰寶。

聽了這番話,我不由得對他心生敬意。他一直捏糖人吹糖人的歲月,也是在一天天的將我們的中華文化傳承了下去。

吹糖人作文3

在以前,我們學校正門旁常坐着一位吹糖人的老人,每當下課,便常有同學來買那些香甜又美觀的小糖人,老人便烤着麥芽糖,擦試着滿頭大汗,在手中塑出一個個藝術呂。

可不久後,老人便因種種原因到了別處叫賣。每憶起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人,雖未品味過他的真正品道,可還是十分懷念。

終於,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展開了“品味傳統文化”的活動。在那一個朗爽的.早晨,在同學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糖人老師傅來到了班級做糖人,在全班的歡呼聲下,在桌子騰開的空位上做起了表演。

同學們靜靜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地盯着。只見老師傅不緊不慢地搗騰着麥芽糖,待麥芽糖軟化後,老人沾一手玉米粉,抓起一團麥芽糖,像一團橡皮泥揉了起來。忽然,像變魔術似的,師傅抓起一處,一拉,拉出一箇中空的“糖吹管”。管子馬上硬了起來,老人便一手託着管子吹子,一手在鼓起的糖團上捏。鼓起的糖像一個快速膨脹的氣球,不一會兒,變成了形象的桃。老人一連做了幾個,分給了全班,大家望着手中的“藝術品”不捨得吃。這時,我才發現師傅已滿頭大汗,烤麥糖的是雄雄的炭火,師傅的手早已蕩得這紅一塊,那紅一塊。

一個看上去精緻的糖人作品常被人愛不釋手,但在高興同時,人們常忘了這背後的辛苦,做一個精美的糖人,往往需練上十幾年,在炭火的烘烤下更是不易。常沒幾人能堅持下來,糖人也漸漸被人遺棄。想到這裏,我不離感到一陣溫暖。

吹糖人作文4

今天,我的院子裏來了一位會吹糖人的老爺爺。

他白髮蒼蒼,但卻有一顆童真的心。他特別厲害,糖稀在他手裏就像有魔法一樣,一會兒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糖人。我還聽說,糖人的祖師爺是明朝宰相劉伯溫。

老爺爺先把糖塊放在小鍋裏融化爲糖稀。小火一直燒着,糖塊變成糖稀後一直保持着軟軟的狀態。然後老爺爺用勺子取出一勺糖稀,放在手裏團成團。接着把它捏成空杯子形狀,慢慢的向上收緊,把杯口捏成細條。有個小孩子說:老爺爺,我想要一隻大公雞。老爺爺點點頭答應了。

只見老爺爺把糖條放在嘴邊,微微鼓起了腮幫子,竟是要向糖塊裏吹氣!糖塊的"肚子"慢慢鼓了起來,同時老爺爺的手也動了起來,他輕輕的一手託着糖塊,一隻手一捏,便捏出一個角,又在這角下面拉出了兩個小角,有點彎彎的弧度,大概是公雞尾巴。不一會,一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做好了。老爺爺折斷了用嘴糖管,用竹籤沾糖粘在公雞肚子下面,完整的糖人就做好了。

看完老爺爺吹的糖人,我也躍躍欲試,就跟老爺爺商量:爺爺,我能不能也做一個糖人呀?爺爺笑呵呵的說:行啊。沒想到,我用手剛一碰糖稀,手馬上就被燒紅了。老爺爺效率,過了一會,老爺爺把糖稀揉好之後,一邊讓我吹着,一邊讓我自己吹。在爺爺的幫助下,我吹出了一個小蘑菇。

我趕緊把小蘑菇拿回家讓爸爸媽媽看,可是他們不相信是我做的。我就帶着他們去找吹糖人的老爺爺,後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出一個全家福,有爸爸、媽媽和我。我們謝過老爺爺,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老爺爺還在爲院子裏的孩子們吹各種各樣的糖人

吹糖人作文5

瑞安自古已有千年歷史,因此,小吃文化極多。今天我們就去探訪一下吹糖人。

來到小街,一位阿公正在賣糖人,邊做邊賣,十塊錢一個。整個小攤就是一個櫃子,最上面的架子是用來放完成的作品的;中間的三個櫃子,一個放現金,一個放綠色的紙片,還有一個放黃色的紙片;下面的三格是裝麥芽糖的,有紅、黃、綠三種顏色,新開格子還有煤油燈在燃燒,讓糖變軟,變得更好塑形。此時,架子上正擺着幾支糖人。有公雞的,有黃鼠狼頭葫蘆的,也有孔雀開屏的。各形各色,栩栩如生。

這位阿公已年過半百,但手腳還是那麼利索。他手上佈滿皺紋,一道又一道。從阿公的口中得知,他已經做這個手藝二三十年。當談到吹糖人這個手藝時,阿公長嘆一口氣,目光暗淡地說:“做這個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嘍!”是呀,這些街上小吃開始沒落了,我似乎也有一點失落。

只見阿公用小棒子攪拌黏糊糊的綠色麥芽糖,取出一團,搓成一個圓球,拉出一根,一彈,斷了。他往裏吹,圓球漸漸變大,阿公用木棒往裏捅,把管口給扔掉。又做一隻公雞,公雞有着紅色的身子和黃色的小翅膀,我的糖人,做好了。

糖人不僅是空心的,還有聲音呢!那是一個口哨。阿公拉出一段紅色的麥芽糖,讓它變成空心的,在中間開了一個口子,口哨就做好了。含着它使勁一吹,口哨發出響亮尖利的聲音,實在太棒了!

從公雞的尾部開始吃。從裏面吸進一口甜甜的空氣,心曠神怡。咬一口,甜味在口腔裏舞蹈,盪漾。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美食——吹糖人。它不僅好吃,還耐看呢!

吹糖人作文6

烏傷,風情萬種。那種種風情,縈繞心頭,久久回味……

吹糖人是烏傷的風情。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竄巷,挑着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裏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有一個大勺,中間放滿了糖稀。木架分爲兩層,層層都有很多小插孔,爲的是插糖人。孩子們常常看見吹糖人的,便賴着不肯走了,纏着大人買糖人。要是實在沒錢,也決不離開,眼巴巴地望着糖人。

付了錢,小販便現成做了起來。小販用小鏟取一點熱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後用嘴銜一段,待吹起泡後,迅速放在塗有滑石粉的木模內,用力一吹。稍過一會,打開木模,所有的糖人便吹好了。再用葦杆一頭沾點糖稀貼在糖人上,大功告成!糖人的形狀各式各樣,什麼金魚、小鹿、燈籠等等。我最愛的便是那孫猴子。孫猴完工後,要在猴背後敲一個小洞,再倒些糖稀,然後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讓糖漿慢慢流出,用一個小碗接着,用小勺舀碗裏的糖稀。直至糖稀流完或冷卻凝固時,則連孫猴子及糖稀一塊兒吃了。這玩藝叫作“猴拉稀”,價格稍比其它糖人貴些。

我美滋滋地吃着糖人,看着小販麻利的手腳,在快速地上下飛舞,不禁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烏傷曾以“雞毛換糖”而名滿天下,可如今我卻更喜愛這活潑生動的糖人,它總是對我微笑,像是在向我訴說烏傷的歷史。在它那晶瑩剔透的身體中,似乎反射出烏傷的風情,烏傷的美麗……

烏傷因風情萬種名滿天下,人們都慕名前來一探烏傷的風情萬種。烏傷風情,似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兒童。烏傷人民憑藉着自己的努力,使烏傷又向世界邁向一大步。烏傷風情,風情烏傷……

吹糖人作文7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而其中,最令我着迷的便是“吹糖人”了。

有一次,在一個景點的後門,我看見一位老爺爺用勺子裝滿了糖,一勺一勺地往熱乎乎的鍋裏倒着。眼看着一顆顆糖粒慢慢地融化成了糖漿,我好奇極了。這時,媽媽走過來看到了,便對我說:“這是吹糖人。”我更加好奇了,就問老爺爺:“爺爺,能讓我也試試嗎?”老爺爺朝我慈祥地點點頭:“那我們就來吹牛吧。”

什麼?吹牛?我想我一定是聽錯了吧!我是來認真跟他學吹糖人的,可不是來學吹牛的!

這時,老爺爺一邊用勺子舀了一點熱氣騰騰的糖漿出來,一邊告訴我這叫“糖稀”。只見他把熱糖稀往他自己沾了滑石粉的手上一倒,立刻揉搓起來,不一會兒就把它搓成了一個糖團。緊接着,他快速地把這個糖團吹出了一個小氣泡。然後他就把這個糖泡泡遞給了我,示意我放進嘴裏,用力吹氣。

我鉚足了勁,猛吸了一口氣,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往裏吹氣,可是糖人卻只吹大了一點點而已。這時,老爺爺在一旁不停地指點着我:“要一鼓作氣直通通地吹進去。”媽媽也在我身旁不停地加油……

終於,老爺爺用他粗糙的雙手接住糖人,讓我停了下來。我鬆開口一看:好肥的一頭牛啊!簡直跟豬一樣胖!老爺爺讚賞地看着我說:“這是今天吹的最大最壯的一頭牛了!”我恍然大悟,難怪他一開始叫我“吹牛”呢!看着這頭肥牛,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我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希望“吹糖人”這樣的民間手工藝能夠永遠流傳下去!

吹糖人作文8

今天,媽媽帶我去了河坊街,那裏是杭州著名的旅遊一條街,有很多有趣的傳統民俗藝人。我看到了捏泥人,蒸定勝糕、炒龍井茶,剪紙……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吹糖人。

吹糖人的叔叔是一箇中年男人,小平頭,頭髮已經有點白了。他穿着一件深藍色的棉襖,外面套着一個圍裙,端坐在攤位前面。

他一手拿着細細的小竹棍,另一手用竹棍挑起了奶白色的糖漿。他把糖漿用兩根棍子拉直,使它軟軟的,像一條毛巾。然後,他抽出挑起糖漿的棍子,用手把挑起的糖漿搓圓,就像一個大泡泡,看上去很好玩。

接着,叔叔用右手拿住圓球,左手大拇指往圓球裏面掏出一個洞來,再把洞口用糖漿封住,這樣就形成了一箇中空的圓球。他又在圓球中間用兩個手指頭稍微用力,使這個圓球變成一個八字的葫蘆形狀。我以爲這樣就做完了,沒想到神奇的在後面呢!

叔叔從圓球封頂拉出一根細長的糖漿管作爲葫蘆蒂,還把葫蘆蒂作爲吸管對着口子吹氣,邊吹邊握着這個造型,漸漸的,葫蘆的兩個圓球就漸漸鼓了出來,好像裏面都裝滿了空氣。我看了覺得很奇怪,這麼細的蒂,怎麼能吹進這麼多的氣?我也好想回家用超輕粘土替代糖漿試一試。

最後,叔叔用一根長長的竹籤串進了葫蘆洞裏,這樣一個吹好的葫蘆就完成了。

我覺得吹糖人真神奇,真有趣!

吹糖人作文9

任融融的風酥軟了筋骨,任悠哉的踢踏聲敲擊心房,流連於小橋流水、紅花碧草之間,在窄巷間兜兜轉轉,突然就被前方密集的人羣吸引了。

走上前去。呀,是捏糖人!見到這快要失傳的手藝,我格外欣喜。找了個好位置,踮起腳尖,好奇地張望着。表演者是個中年大漢,膚色黝黑,戴一副黑邊框眼鏡,穿大紅衣,顯得滑稽又可笑。只見他靈巧的右手攪動盆中粘稠的糖漿,待其稍幹,右手立即一抓,動作快、準、狠,拉出長長一串的糖黏。那糖黏越拉越細,變成了細絲,細得真叫人擔心,怕會因一縷風的經過而折斷,我在一旁真爲之擔心。輕柔的拉伸真是巧妙至極。待糖絲比小指的三分之一還細時,大漢咬去多餘的一段,把剩下的一大段的一端含在嘴裏,而將勺子背向身後,開捏起來。

長尾巴的老鼠,滾圓的身軀,尖尖的嘴巴,機靈的眼睛,活靈活現,妙!人羣鼓掌喝彩,大漢也爲自己的作品得意。他提出了互動的要求,若誰先舉手,就白送糖人!這時,人羣卻沒有絲毫反應,漸漸散去了。我聽得到的是雜亂的腳步,其中混雜着吹糖人沉重的嘆息。

風帶我回到童年,似乎看到了孩童們圍着糖人你爭我搶,叮咚的小鼓和着歡聲笑語響徹了多少個白天黑夜,而現在這民間藝術已走向末途。

沉重的嘆息將拉我回到現實,我看見了一種正在消亡的美,而我想要儘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她。於是我走上前,“我要那隻老鼠。”一種笑,一種希望似灰燼中的火星閃亮起來,我輕吮甜甜的糖汁。力所能及的綿薄之力,也是一種珍惜。

重新踏在青石板路上,悠悠的古鎮如果沒有了經濟效益,是否也會走上末途?想到這兒,便更珍惜與它共處的時光,連落在板上的腳步也輕起來了。

吹糖人作文10

吹糖是一種技藝,需要傳承。它承載了許多孩子童年的快樂。在無錫拈花灣小鎮裏,就有一位吹糖人守着這門技藝。我也很想體驗吹糖,便來到了這家糖鋪。

門口,栩栩如生的千里馬,可愛的寶葫蘆,靈巧的小老鼠……個個都那麼的奪人眼球。輪到我了,我要吹一隻雞。這位阿姨戴上手套,揉搓着一個乒乓球大小的麥芽糖團。接着從裏面拉出一根管子,讓我對着上面吹了幾口氣,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吹糖啦!

我輕輕捏着那管子,對裏面大口大口地吹氣,可怎麼也吹不進去,眼見着糖就要乾了,阿姨一個彈指,把最細的那段彈掉了。我繼續吹,吹得面紅耳赤,腮幫子鼓得大大的,也不見得這糖膨脹得多快。顯然,阿姨也有些着急,又幫我彈掉了一段糖管。這下好吹多了,阿姨也喊道:“用力吹,用力吹!”我看到另一端也有點眉目了,心裏一陣竊喜。阿姨又拉起一個小球和一根竹籤,叫我緩緩地吹。一眨眼的工夫,一根竹籤便入了雞肚,一陣“公雞下蛋嘍”的聲音過後,糖就吹好了。

因爲吹的時候根本看不清糖的模樣,我趕緊接過糖,細細端詳起來:半圓的雞冠,一派威武。可愛的小嘴,怎麼看都好看。傲驕的小尾巴,翹在屁股上,最重要的是兩腳邊那晶瑩剔透的雞蛋,圓滾滾的,真惹人喜愛。遠看一下,還真像一隻威風凜凜,高高在上的“下蛋公雞”呢!你可別說,這位阿姨還真有兩下子哩!

也許,我看到的只是成果,卻沒有看到阿姨學藝時的辛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相應的回報。我希望吹糖這樣的手藝能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傳承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