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課改共成長作文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將近十年,如何將課程改革推向縱深發展是我們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中與課改共成長同發展,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經驗:

與課改共成長作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實現教學相長

新課程理念倡導“以人爲本”?我認爲,只有做到以教師爲本,以學生爲本,才能實現真正的“以人爲本”。

第二次國際數學教學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教師的素質是任何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學校的教育改革,所有改革方案都是由具體的執行者——教師來承擔、因此,只有當教師的知覺和態度有了明顯變化,而且得到他們的幫助來發展新的技能時,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成功”因此,我校對教師採取形式多樣的培訓,如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請專家到校做專題報告等,以此來拓寬培訓渠道。同時抓好校本培訓,對教師舉辦解讀課標的講座;組織教師按新理念進行集體備課;就課改中出現的問題組織教師進行研討;對教學案例進行剖析。另外,我們還鼓勵教師不斷充電,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恰當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風采;鼓勵教師寫反思,及時思考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把反思作爲一種習慣,一種修養,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實現進步;鼓勵教師在競爭中合作,精誠團結,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進步。這種以教師爲本的做法有效地促使教師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在課程改革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課改的重點在於弘揚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民族精神的發揚和重塑,關注學生的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綜合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以生爲本”,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我校教師及時更新理念,轉換角色,牢記“平等、尊重、民主”六個字,把“目中無人”的教育變成“和諧融洽”的教育。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把學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潛質達到教育目標,善於發展學生的特長並幫助其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問。教師在課堂上嚴而不厲、寬而不縱,學生在課堂上樂中有思、笑中有悟,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二、搞好課題研究,推進課程改革

課題研究是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做指導,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規範的形式來解決學校發展、課堂教學、教師成長、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和困惑,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認知實踐活動。我們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以課程改革爲突破口,以課題研究引領課程改革,根據我校實際情況,並結合新課改理念,探索總結出“課前預習,決戰課堂”的“六六六”自主學習模式。

課前預習,指學科教師根據所教學科的特點自主設計適合本科的預習卡或預習提綱,課前發到學生手中或教師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學生通過預習,填寫預習卡或完成教師佈置的預習任務。決戰課堂,指教師運用“六六六”自主學習模式,根據學生所填預習卡或預習提綱(七年級、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設計預習卡,其餘學科教師課前佈置預習提綱)反饋的信息,進行鍼對性的講授,做到學生會的教師不再重複,學生不會的進行啓發、引導、點撥,重點解決學生疑難問題,並當堂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主體性、探究性、參與性、開放性、多維性和互動性,教師通過明確目標、指導預習、組織交流、梳理歸納、引導探究、達標反饋六個環節主導教學,學生通過明確目標、課前預習、交流合作、展示反饋、延伸拓展、達標測評六個環節自主學習。“課前預習,決戰課堂”的“六六六”教學模式,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蘊含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每一個教學環節完整而有層次,科學而有梯度,先學後教,學以致用,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體驗和自我感悟。“課前預習,決戰課堂”的“六六六”自主學習模式也獲得了山西省課題研究一等獎。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並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學生自主探究、創造性學習的重要條件,也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有力保證。我校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徹底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實施課程的做法,取得了溼著成效,並編寫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一書。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以基地建設爲依託,豐富實踐活動內容。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有澮史鑄造廠、武池大棚菜、烈士陵園、敬老院等。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爲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依託作用,開展活動時我們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瞭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曰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鄉資源,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通過“發揮地域優勢——欣賞家鄉優美風景、挖掘歷史積澱——瞭解家鄉歷史文化、開發人才資源——學習家鄉名人精神、品嚐風味小吃——感受家鄉飲食文化、走進少數民族——領略回族風情”等一系列活動,把師生的生活和經驗帶進課堂,超越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成爲知識的構建者,在走出課堂、學以致用、開闊眼界、增強能力的同時,更加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家鄉。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引領學生獲得輕鬆參加實踐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並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陽光的價值就在於使一粒粒本無光澤的塵沙放射出屬於自己的光芒。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走路,讓每一片樹葉都沐浴陽光,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我們將繼續播灑陽光,照亮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