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作文(通用2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於無聲處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於無聲處作文(通用23篇)

於無聲處作文 篇1

於無聲處”出自於魯迅的詩歌,原句爲“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意思是在社會沉寂無聲的時候,自己浮想聯翩,心繫國家,透過變幻的風雲似乎聽到了驚雷之聲,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說“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在無聲之處體會到了另一種深深的情感。這就告訴我們,“無聲”不等於“無有”,而是蘊涵者無窮無盡的事物、情感,可以觀、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無聲”有時是可以勝過“有聲”的。

既然如此,我們就完全可以“精鶩八極,神遊萬里”,把世間的一切納入到“無聲”之中去,聯想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我們可以在“無聲”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無聲”的事物裏感知真情、體悟哲理,更可以在“無聲”的體味之後,發出有聲的呼喚甚至吶喊。

“於無聲處”,我們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園、花木蟲魚、歷史遺蹟、現代風物……它們可以告訴我們許多許多:“於無聲處”,我們可以思考科學、文化、藝術、生活……它們可以引導我們不斷的探索:“於無聲處”,我們可以感受親情、友情、人間情、思鄉情、民族情、愛國情……它們可以溫暖我們鼓舞我們。例如明月無聲,可以勾起海峽兩岸團圓情,也可以激發探索宇宙奧祕的雄心(嫦蛾一號);又如夕陽下的虎門古炮,可以觸發我們的民族情感,激發我們中華崛起的壯志;再如雷鋒雕像無聲,可以啓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價值;歷史無聲,可以作我們的鏡子,悟透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題材是極其豐富的。

於無聲處情到深處,無言以喻,留下一片無聲的細痕待心編織成一張柔軟細膩的網,將這散於無聲處的星星零零的情感收攏。

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聆聽樂團演奏的《梁祝》,當時我不曾深諳這曲調背後的深意,卻爲其中的無聲之處而動容。只聽得所有樂曲齊鳴時的將英臺爲山伯的殉情推向高潮。而後忽得無聲無息,一種情感流淌散發之時,悠揚又起長笛獨鳴,細膩溫和又纏綿無盡鋪出一幅化蝶得瑰麗和動容,也讓我久久無忘這靈動的“於無聲處”。

於無聲處的情感,大抵是一種無言卻無盡的交融。友人間的執手相看淚眼,無需言喻,因爲一切盡在不言中。似乎這時在道些什麼已無意義。無聲的境界便是情感超越距離任載時空的永恆。聯想起住宿時的一個清晨,朦朧醒來,睡眼望出窗外,遠處的田野竟是紫霞的色彩。我心頭一緊,不禁嘆道:或許這無聲無息的時刻便是我的蒼茫中輿,是我的世界我的境界。此時依微聞得室友甜甜的酣眠聲,於無聲處是那麼美。視線近了,便是母親送我走入會考考場的一刻,她拉着我的手,我以爲她要說什麼,卻半響無語。鼻子一酸,我明白這一刻的無聲是千言萬語道不盡說不明的愛。無需在說什麼,無聲或許真是情到深處的境界。

中國文化也追求無聲。於無聲處並非真是無聲無息,而是思緒的延伸,想象的發散。日落盡,人影獨立斜陽,大多是古來文人追尋的無聲之境。我們時常驚歎詩中詞中一人一景,靜謐往往締造更幽遠深邃的意境,如同中華書法中那黑字白章間獨特的留白,恰若書法中的無聲之處,體現一種心胸的博大,文化的精神。

於無聲處,更是一股道勁,它衝擊心靈的力量,甚至勝過千軍萬馬。你可曾見過藍天下的摯愛中聾啞孩子手執蠟燭的無聲的歌唱,雖然沒有一絲聲響卻穿越一切地震撼心靈。你可曾見過黃山絕壁的石縫中挺拔而出的蒼樹,可曾講過江湖河畔的冬梅一枝,它們的無聲的堅韌在妙筆丹青者筆下便是傲然霜雪,錚骨絕唱的堅貞與豪邁,怎又能說“無聲”是無聲!於無聲處,同樣是意志與精神的絕唱。

當蒼穹被第一縷陽光照射,樹影斑駁撒在前方的路上,到處是無聲無息縈繞着行路的人們,感知這於無聲處,人生的奇妙境界。

於無聲處作文 篇2

教室裏吵吵鬧鬧的,一句話也聽不懂,就像趕集一樣,在和商家講價一樣。突然班主任從外面進來,同學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立馬安靜了下來,就像是一根針一樣落在地上,都能聽清楚針掉落的聲音。老師說:“明天有一場數學考試,希望大家好好發揮”。說完老師就離開了。同學們都唉聲嘆氣的,放學後,老師又來了一次對我們說:“明天如果有同學考試好了,就不用寫作業了,如果考試不好的就要寫”。同學們議論紛紛。

第二天早晨,我自信的走進考場,很快就寫好了試卷,寫完後我就在那裏發呆,連檢查都沒有檢查,就在那裏等着老師準備收考卷,考試結束後。我就對我的好朋友說:“這次的分數我一定比你高”。誰知下午老師就把分給結好了,我拿到試卷後很失望,自己連平均分都沒有達到。晚上老師找了幾個同學談話,裏面沒有我,我心裏想着:老師沒找我是不是因爲老師想讓我反思,想想爲什麼要只考這麼一點點?

週末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在家裏玩耍,而是在家裏好好複習,我分析了自己錯的題目,我盯着試卷看了好久,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原因,然後我又仔細看題,原來這些題目都是我粗心才錯的,我好後悔當時在考場的時候沒有好好檢查。如果我在考場時不發呆,好好檢查的話,我就能考高分了。

幾天後,又來了一場考試。我拿到卷子就仔細的看題目,再也不敢像上次一樣了,寫完後我又仔細的檢查。考卷發下來後,我欣喜若狂,考了比上次多了20分。

人就像是花一樣,默默無聞的在開放,你不知道他有多麼的堅強,經過風吹雨打,它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於無聲處作文 篇3

小區花圃裏原有許多山茶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但最近由於小區地面整改,花花草草都被剷除了,而一直陪伴着我的山茶花也消失了。

失望之餘,我忽然發現一處角落的碎石下一株頑強的生命在蠕動着,它拼命舒展腰身向上攀爬,衝破屏障。這是被遺忘的山茶花,那孤零零的身影,真叫人擔心它的命運。果然第一次寒潮無情的折斷了它的手臂,在寒風中不時傳來陣陣淒厲的哀叫,夾雜着呼呼的風聲,讓人心中涌起無限感傷。

沒有人會在意陰冷潮溼的角落裏奄奄一息的生命。它因傷痕而痛苦的扭曲變了形,在空中搖曳不定,臉色蠟黃,像個面容憔悴的病人。看來枯萎是必然的了,除非奇蹟發生,我想!

熟料,山茶花的命運發生巨大的轉變。小區的一位老人將它從石縫中刨出,小心翼翼地挪到了陽光充足的地方。每當老人路過茶花旁,總會駐足停留,像爲病人查診的醫生,一處不拉地檢查一遍。而山茶花呢?!不言語,還是無精打采地窩在土壤裏。可老人卻不放棄,還不時地爲山茶花澆水施肥。老人的行爲固然讓我感到,但我卻覺得這只是徒勞。有何用呢?我心中的山茶花早已凋零了!

冬天逐漸喪失了它的威力,悄悄退出了舞臺。我站在窗前吮吸着春天的氣息,暖和的陽光沐浴着大地。樓下,一抹耀眼的紅色映入眼簾,那不是我一直喜歡的山茶花嗎?它奇蹟般地活過來啦!煥發着一絲生機,似痊癒的病人,展現着經過痛苦掙扎後纔有的美麗。花兒悄悄地開放,以最美的姿態回報這個世界。

我讚歎山茶花頑強的生命力,更讚美老人傳遞的愛,是愛喚醒了花……

花於無聲處綻放,愛在無聲處蔓延....

於無聲處作文 篇4

記憶中,母親似乎總是板着那張臉,不怒而威的盯着我,催着我去看書,寫作業沒錯,很難讓人起什麼好感。

直到那一天我對她的印象纔開始改變。

記得那時還是七年級,那年寒假的一天,我和媽媽因爲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事後,我爲了緩解煩悶的心情,獨自到樓下去玩,我看到了一隻老鼠,想去抓它。結果左手食指被它狠狠地咬了一口。傷口很深,血流滿了兩張紙巾。

我沒怎麼在意,在一旁忘我地玩起了電腦。兩個小時後,媽媽來叫我吃飯。她一看到我上的傷口,連忙關切的問我怎麼了。我當時尚未消氣,就沒好氣的說:“老鼠咬的,問題不大!”她一聽是老鼠咬的,臉色立馬變了:“老鼠體內的病毒與細菌的量達到了天文數字。”她叫我快點吃飯,吃完飯,就立即開車帶我去一小時車程外的市區大醫院。一路上,她不時的問我感覺怎麼樣,血有沒有止住?

到了醫院後,她叫我先在車上等着,她自己去醫院掛完號再叫我一起去。門診後,醫生給我開了三天針,打在傷口周圍。初看還沒什麼,可這時我突然想起來咬到的地方正好是食指關節處。在關節上打針,那可不是一般的疼痛!

打針時,我用眼角的餘光觀察着母親的表情:眉毛擰成一團,眉目間寫滿擔憂與痛苦。每一針打下去,她就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一下,隨即臉色變得凝重。每一針拔出來,就感覺如釋重負,就好像打針的不是我而是她。

那一天,我們快十二點纔到家,我在車上的後座睡了一個多小時,而她卻要一直開車,得不到休息!

現在回想起來媽媽只是把她對我的愛隱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沒有被我感知罷了。我怎麼能毫不領情,反而與她吵架呢?

於無聲處作文 篇5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如果你的看法和別人恰恰不同,不妨直言——大可不必拘泥於所謂的“不好意思”之中,因爲大多數的真理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你的一言一行的與衆不同,往往可能揭開這個世界的真理。——題記

別人沒有表現出與衆不同,也許別人並不及你聰明,也許別人有很多畏懼,也許別人對自己的理論還不自信,但是,你只要確定了自己的信念,你就要大膽的表達出來,要知道,如果一件事情有兩個不同的觀點相互交融,並不會使這一件事搞砸,相反,在兩種觀點的相互交映下,這件事物會因爲由於雙方觀點的爭執而逐漸走上更優秀的道路。

個體的看法始終是片面的。正如一個人就是站在風口上也不一定能看見時代的走向,這正如長江從高原上發源最終卻注入了東海,“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爲水最終蒸發成水蒸氣,然後再一次發源長江,黃河,多麼的奇妙!這正是大自然的精湛所在,而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將換位思考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爭取用自己的獨到的精闢的觀點,去推翻你所認爲的不正確的理論,堅持實行,不必擔心自己的觀點是否錯誤,只要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決心,那麼這種情況便不可能發生,我們的社會,智慧在各種觀點,百家爭鳴的充斥下,逐漸走向更美好的時代!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於無聲處聽驚雷,做不到秉持發揮觀點的心。究其緣由,不是他們笨,也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過於謹慎。謹慎一點固然是好事,可以少放點錯,可是你們知道嗎?有的時候,發揮自己的特長與潛質,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表達你們的觀點吧,讓我們共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於無聲處作文 篇6

很多時候,一個真誠的擁抱就能給人以安慰;一個信任的眼神就能給人以鼓勵;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給人以快樂。

天天空儘管陰霾,終究還是會蔚藍,雲依然會瀟。曾經那樣清晰的痕跡也可以消失不見。所以,很多的事情,與很多年後的今天,會變得面目全非也是不足爲奇的吧。我們都是別人生活裏的過客,就像兩條相交線,一旦相交之後就會越走越遠,越分越開。但是在相交那一刻,我們可以留下美好,這樣纔不會空虛,遺憾。用最溫暖的擁抱,給人以安慰。

出獄的人都會被人們用懷疑的眼光包裹着。或許這會促成他再一次犯罪。但是假若你學會用包容的態度去對待他,不需要多做些什麼,說些安慰的話還不如於他一個信任的眼神。無聲會比有聲來得更妙些,那是無法比擬的。此時無聲勝有聲。

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中的轉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哀傷的精魂。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的觀望,我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裏,看到無數的人羣從我身邊面無表情的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會成爲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微笑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給人以快樂和歡快。

電影中有“隱形人”的出現,總感覺那樣好似很寂寞般。殊不知他們以樂於助人爲主,看到被人快樂,他們也就快樂。他們不需要爲自己尋求快樂,他們以助人爲樂。也許這就是距離產生美吧。看得見對方有時會發生矛盾也說不定。此時無聲勝有聲。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遇到這種那種,各種不同的人,有些擦身而過,留下一張模糊的臉,存活3秒鐘的記憶。有些人,卻像是塵埃般朝着生命裏聚攏,沙雕般的聚合成一座雕塑,站立在生命的廣場上。此時我們的腦袋裏都放映着一部“無聲”電影。

此時,無聲勝有聲。

於無聲處作文 篇7

嶙峋絕壁之上,一簇簇潔白,立於無聲處。

望着海平線遠方寂靜的小島,耳邊伴隨着船機的轟鳴聲和嘶叫的海風聲,在炎炎烈日下的小船快速靠岸。

汽笛,風帆;燈塔,濁浪……

一切都安靜,無聲。只有樹叢間偶爾傳來的兩三聲鳥鳴,就連一向呼嘯而行的風也低調下來。我登上這座無人島開始漫步,探索。

路,是人走出來的。依照魯迅先生所言,我便開始“伐竹取道”,這無人島上,實在沒有路可以言,遍地爬滿了荊棘,一不小心就會留下一道血色的劃痕。在吃了幾回苦頭之後,我走得很仔細。小島並不大,在沙灘上隨意走走,也就繞了一圈。但是由於這崎嶇的山“路”,我走了半天仍不見有下山的趨勢。

隨着高度不斷上升,我感覺太陽彷彿就在頭頂。都說海邊的陽光最毒,我的脖脛、後背已經烤得通紅。四周仍舊寂靜得聽不見一點兒聲音。林子也漸漸稀疏起來,連鳥也消失了。

我艱難地翻過一塊巨石,就像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在山的另一面是近乎垂直的斷崖!在石壁上生着一片接一片的白色低矮植物。在烈日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我被這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那是多麼純粹的白!在這島上無聲的立着,如同嚴冬的雪一樣靜謐,好像已經恭候我多時。我一路無聲前行,他們也同樣無聲地等待着我,我尋了一處落腳點從懸崖上下來,靜靜地欣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雜音,絲竹悅耳,卻分了心神。做一次無聲之旅是多麼難得。看着眼前的夢幻,我忽然明白了。

每個人都在前行,有的半路折退,有的誤入歧途。只有把自己置於無聲中,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才能像這無聲的白,屹立在懸崖之上,風吹、雨、日曬都不倒。

回到家中,我馬上查那抹白色的由來,一番周折,終於查到了。

許久以後的某天,路過喧鬧的街,看見花店裏一個綠色的身影,我忙詢問是否是那個名字,得到肯定後,我不禁感嘆,隨後搖頭離開。

於無聲處作文 篇8

“曉風輕搖樹尖,掉了,早秋的紅豔”。立冬已過,校園裏的枝丫褪去了那朦朧的青黃點點,伸出瘦削而遒勁的枝幹,傲然風中。於無聲處……我想起了史鐵生的荒園。

“地壇,要是有些事我沒說,你別以爲是我忘了,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想,不能說,卻也不能忘。”

從《秋天的懷念》認識你,地壇也與我伴了三年。你不是一個懦弱、任性的人,你說,你總會看到母親躲在門後偷偷地凝望你,在你發完脾氣後,獨自衰坐受怕到天明,你寫得那樣細膩動情,引人潸然,而誰又能發覺你那顆,掩埋在落葉中,壓抑在輪椅下,敏感孤傲而堅強的心呀?是啊,人生中最燦爛的年華就此被定格在輪椅上,那時的決絕痛苦,在每次讀到你幽默的自嘲,我都能感到你手腕處脈搏的跳動,一下一下掙在書頁上,刺痛眼睛。

與你走進地壇,我常常幻想自己是那個能爲你推輪椅的人。然而不需要的,你希望當你自己推轉着輪椅時,生命還是能在自己手中向前流淌的。你喜歡聽,輪子碾過枯葉的“嚓嚓”聲;你喜歡看,當一個人沉浸在荒園中,你能把地壇的四季寫成不同的交響,讓人詩意真切地臨沐在樂聲下;你渴望交談,每日遐想着、記錄着,林子裏與練歌小夥子的奇妙邂逅。雖然,最後一面截止在第一句飽含希望的“你好啊!”,卻使人在忍俊不禁中深深感受到那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和緣分。

地壇只是一處荒園,可在你的筆下搖曳生姿地、鮮活明媚地生長着,成爲我讀書時光裏獨一無二的風景。

於是我把這本書強烈推薦給了老媽。在那第一個晚上,當我無意推門時便看到了她含淚的雙眼,她看得專注,絲毫沒有覺察我的動靜……不說文筆如何優美,只因那一份牽繫在母親與孩子間的真情,觸動了一位母親最柔軟的心底。

回望荒園四季寥落無聲,你細細拾掇,爲我們繪製了一個斑斕的世界。

於無聲處,我彷彿能看到那個身影緩緩轉動着輪子徐行,凝望天空,認真地締造他的文學世界!一個有趣而痛苦的靈魂——史鐵生!

於無聲處作文 篇9

黃昏,我搭上一輛中巴,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來。

我拿出手機,準備打發這近一個小時的百無聊賴的旅程。但不一會兒,我被前排的兩個啞巴吸引住了――他們在用手語熱烈地交談,大幅度的比劃動作伴以豐富的表情,讓我相信我“聽”到的是最有趣的一次聊天。

靠窗的啞男孩20歲左右的樣子,容顏俊秀;穿黃大衣的啞巴好像是他的父親,又好像是他的哥哥,說到盡情處,親熱地攬住男孩的肩膀,拍了又拍。他倆揮舞着手臂比劃的時候,我發現那個男孩的左手僅有拇指和食指兩個手指,手掌也斜斜的只剩下一窄溜兒,像是勞動中受的傷害。穿黃大衣的啞巴的左手只有一個食指,大拇指又彎又小,像是天生的殘疾。

夜色已濃,車內光線昏暗,我擡了擡眼睛,朝前探了探身,想弄清“黃大衣”啞巴的手到底是怎麼了。可能我的眼神過於專注,靠得又太近了,“黃大衣”警覺地回頭看了我一眼。我一驚,馬上報以歉意的眼神與一笑。他見我並無惡意,也衝我開懷地笑了笑,就轉回頭接着剛纔的話題繼續比劃開了。

他倆用僅有的手指急切地、快樂地做着各種手語,沉浸在他們興致勃勃的“談話”中時,我是茫然的,我無法進入他們那個無聲的世界,正如他們不能進入我們這個喧囂的、嘈雜的世界一樣。但是我還是跟着他們的手勢,像幼兒園小朋友一樣苦苦地、認真地領會他們“話”裏的含義。在我看來,那樣的交談真是吃力而又酣暢淋漓,聽者或說者,都需要全身心地

投入。

說起來,再沒有人比車上密度更高的人羣了,摩肩接踵、親密無間,看了讓人感到溫暖,好像一家人似的。但事實往往是誰也不看一眼,交談更是不可能。此時,這對啞巴的交談便是車上唯一的風景。

車到某站時,男孩站起來,笑着用右手和“黃大衣”擊掌而別,然後跳下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原來他倆不是一家人的,也是陌路相逢人。

於無聲處作文 篇10

天空陰沉沉的。看着被母親撕成碎片的畫冊,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淌。我還應該堅持我的夢想嗎?烏雲密佈的天空下,沒有誰回答我。

山重水複疑無路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不要說畫本上,就是牆上、桌上,甚至是家裏的地面上,都留下過我的稚氣圖畫。小時候,家裏的長輩們都十分支持我畫畫。可是今年,父母卻一反既往,沒收了我的畫畫工具,堅決不准我畫畫!我也明白他們的苦心,卻無法接受不能再畫畫的現實。難道我就應該爲了會考成績而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嗎?看着破碎的鉛筆盒和畫冊的碎片,我的心像被人狠狠揪住了一般難受。我該怎麼辦呢?我繼續畫畫的路該怎樣走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厚厚的烏雲把天空裹得嚴嚴實實的,僅留下幾道慘淡的刺眼白光。大雨轟然而至,如瓢潑一般。我趴在窗前,一抹嬌小的身影忽然闖入我的眼簾。那是一朵小野花,它被大雨壓彎了腰——不,它正在努力地挺直腰桿。只見豆大的雨點打在它身上,它努力地將那水珠彈開,它細小的莖竟然又挺直了!猛然間,我對它肅然起敬——一朵卑微的小花尚能如此,我爲何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呢?

從那以後,白天,我在父母面前認真學習,等他們都睡熟後便悄悄起牀,爲我的畫作精心點綴,繼續追求我的夢想。在那些有星星或月亮的夜晚,我強忍睡意,小心翼翼地繪下我的夢想,並且大膽地參加了書畫競賽。

那天下午,我期盼已久的獲獎證書寄到了家裏。那個晚上,我忐忑不安地拆開快遞,本以爲媽媽看到後一定會狠狠地批評我,甚至會責罵我。誰知,看到獲獎證書的媽媽竟然微笑着摸了摸我的頭,這是對我的努力表示讚許,其中可能也有含蓄的歉意吧。

那一刻,我明白了,挫折也好,險阻也罷,都只是成功前的鋪墊和前奏。戰勝挫折,便能獲得成功。成功之後再回望之前的阻礙,只不過是小磕小絆罷了。

此時此刻,我不由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於無聲處聽驚雷”。是啊,只要靜下心來,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夢想,就可能在無聲處聽到驚雷。

於無聲處作文 篇11

一把吉他一首歌,是在用安靜的樂曲和颱風,給人以感化和撫慰;詩詞大會上小姑娘的一詠一嘆,是在用安靜的詩句和氣質,給人以洗滌與震撼。正是他們的安靜,給了他們想表達的東西以深入人心的力量,彷彿無聲之處的驚雷乍響,使人不得不屏息凝神。

安靜,並非是羞於表達而產生的內向,相反,安靜是一種胸有成竹的沉穩,是大將立於陣前而臨危不亂的風度。武亦姝之所以擁有淡定從容如斯的氣質,是有二千多首詩詞積澱於胸的自信在支撐。同樣的,大家出手,必是安靜從容。沈從文創作,一盞燈一杆筆,用的是最質樸純淨的語言,講的是最平淡溫暖的故事。而這一切,是他沅水邊看盡自然風光,北上之路看盡是世事紛亂後積澱出的安靜。這種安靜帶給人的,是對靈魂深處對原始的美的呼喚,是對人性的讚美與發掘。

安靜,也並非因緊張而產生的惶恐。相反,安靜是冷靜的、娓娓道來的。它的溫和恰是令人信服的力量所在。趙雷的民謠僅用一把吉他,一曲簡單的歌,彷彿在講一個用陽光和微風沉澱多年的故事,這樣的安靜讓觀衆沉下心來,帶着某種虔誠去領會曲詞中的深意。安靜便有這種使人信服、引人深究的力量。恰如中國的傳統藝術,民樂,從不見西方鼓樂齊鳴的宏大,一把簡單的琵琶、二胡或揚琴,演盡人生悲歡離合;潑墨山水畫,滿紙只見黑白二色,然而其中意蘊之深遠,值得人燃香而品;圍棋,落子不語,卻如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上演殺伐決斷。

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工業化信息化時代,安靜變得難能可貴如斯。但正是安靜的難得,給了它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於人聲鼎沸處的一曲清歌,於步履匆匆處的一個從容微笑,莫不展現着令人心曠神怡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更使安靜變得重要。它讓我們深思,或許該在忙亂的生活中靜一靜,想想初心,想想遠方,再繼續上路。

莫因急功近利而失卻一顆安靜的心,須知若要驚雷震耳,必要此處無雜聲。

於無聲處作文 篇12

清晨,生物鐘如約把我叫醒,奇怪的是,今天沒有朝陽照在我的臉上。我從窗戶探出頭去,一滴雨珠正好落下來。打不成籃球的懊惱把我又逼回到牀上。

一個多小時的回籠覺後,外面的水窪已經是一大攤一大攤了。隱隱約約可以聽到外面雨點擊打車庫鐵皮的聲音。“鬼天氣!”我暗罵一聲。

補完課,路上的積水已經很深,但雨未曾減小,也沒有要減小的意思。我下午的一系列計劃也只能泡湯。

無奈的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一本《意林》,不時望望外面,暗暗慶幸這雨不算太大,聲音也挺小,要不然我也只有睡覺的份了。

我面朝外面坐下,欲要放鬆一下。只望見雨滴落在水窪上,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水花;雨點滴在石磚上,一點一點、一寸一寸地打溼它;雨點又打在樹葉上,在一片一片之間歡躍。我內心的苦悶一掃而光,真想加入這雨的盛事。

下雨了,老家的玉米地怎麼樣了?我想。也許,雨珠正悄悄地落在地裏——旱了半年的玉米,此刻,全部、一絲不剩地吸收了充足的水分,玉米的臉色有了好轉,又張開自己的懷抱去迎接每一位“信使”。這是玉米與雨滴的一次邂逅,也是天空與大地的一次邂逅。

漸漸地,雨小了,天空中的雲色也不再如此的沉重,整個世界也都亮堂了起來。最後,雨停了,更加清新的空氣混雜着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即使太陽沒有出來,玉米的腰桿子也挺得直直的。雨滴,從它的頭上,順着身子,一直滑到根部,成爲了大地的一部分,有些則緊緊地吸附在它身上。

也不止是玉米們,連路邊的野草、野花、大樹們也精神抖擻地搖曳生姿,攜着身上的清亮迎風張揚自己;就連小巧的蜻蜓都出來活動了,在一個又一個的水窪上跳着動人的芭蕾,點着一圈又一圈的波紋。這世間的萬物,被雨滋潤過後,都彷彿接受了聖潔的洗禮一樣,用自己煥然一新的面貌,親切地迎接這個世界。

雨,它悄無聲息地、輕輕地撫摸着它愛的、這世間的一切,滋潤它們,賜予它們甘霖,給予它們身體、心理上的撫慰。同時,雨的到來也讓愁了半年的農民笑逐顏開,悄悄地告訴他們今年的收成不算太壞。

“多虧了這場及時雨啊!”大家都這麼說。

這場雨,不似春雨,太過柔嫩,不似夏雨,太過激烈,也不似秋雨,說來就來。它含情脈脈,潤物安恬,於無聲處。

於無聲處作文 篇13

自從上了國中以後,我就覺得跟國小生活完全不一樣,一下子覺得很有壓力,因此自己的情緒漸漸變得有些煩躁易怒,和父母說話也越來越少。漸漸地我似乎感到爸媽也在變化着,好像他們現在總是小心翼翼地,發生什麼事了嗎?我無暇顧及。

週三的晚上,剛結束期會考試的我,因爲語文考得不大好,心裏有點難過。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父母有詢問考試狀況的習慣,心好像變成了一塊沉重的鉛塊,壓抑得我呼吸都困難。唉,該來的總是要面對的。

我拖着緩慢沉重的步伐,打開了家門。媽媽聽到聲音,趕忙迎了出來,看到我怏怏的臉色,她好像皺了皺眉頭。敏感的我一下子眼眶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心裏猶如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媽媽愣了一下,馬上笑着拉住我:“來來來,奶奶今天炒了很多你愛吃的,我去叫爸爸來吃飯。”我長鬆了一口氣,還好媽媽沒問,否則我心裏會更加過不去的。“咔”廚房門打開了,奶奶從裏面端出了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我輕聲問奶奶:“這麼多?”“你不是剛考完試麼?一定挺辛苦的,要好好補補。”奶奶和藹地笑着說。我緊繃的心絃被輕柔地觸了一下,感覺暖暖的。吃飯時,奶奶、爸爸和媽媽輪流給我夾菜。看着碗裏堆成了小山的菜,一種溫暖霎時流遍了我的全身。媽媽給我夾了一筷子菜,似乎想開口說什麼,又有些猶豫,爸爸不露聲色地瞪了她一眼,又給我夾了一筷子菜來緩解尷尬的停頓。“現在他們都不想知道我成績了嗎?”我悶悶不樂地吃着飯。

吃完晚飯,我回到房間寫作業。不一會,奶奶端着一盤水果敲開了我的房門,看了看我,說:“頭擡高點,小心眼睛。”我擡起頭,無奈地笑了笑:“放那兒吧。”奶奶將水果放好,似乎想說點什麼卻欲言又止。“怎麼啦?”我很好奇。奶奶小聲問道:“這次……考得怎麼樣?”聽了奶奶的話,我心裏的委屈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對不起……這次我沒有發揮好……”奶奶趕忙幫我擦眼淚:“沒關係,就一次考試嘛,下次努力!”又忍不住低聲咕噥:“唉……真應該聽你爸媽的話,不問你了。”我驚詫地擡起頭:“怎麼了?”“你爸媽說你自尊心強,剛上國中還不適應,問多了怕你壓力大。你看看我這是心急了。唉,怪我多話。別哭別哭,學習可以慢慢來的。”奶奶摸着我的頭,溫柔地哄着我。

這時我眼淚又一次奪眶而出,我頓時明白了:原來爸媽他們真的也變了,他們小心翼翼地在無聲中呵護着我成長的心……

於無聲處作文 篇14

大智不羣,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題記

蕭寒的風打散了黃昏搖曳的殘影。堆砌起暮色繚繞的夜。夜色或許是在深海中打撈起的酒水。醉人的氣息湮沒在雲翳裏。我開着一盞燈,月色透過窗,照進我的屋裏……

夢境憑空,在命運喘息裏撲了個空。一不小心,慾望換虛妄就隨處發生。時常相伴,煩惱和宇宙都困擾着我。我們,在茫茫人海里穿行。追求了太多,卻一無所獲。也許想到了放棄,逃避……

桌上有半杯水——這是事實。

桌上只有半杯水了——真可惜。

桌上還有半杯水呢!——我看見了你的微笑。

不易改變的是這個世界,可以改變的是你的心態。面對同一扇門,有人悲觀於門內的黑暗;有人樂觀於門內的寧靜;有人悲觀於門外的風雨;有人樂觀於門外的自由。你要有夢想,回報祖國的大志向!不跟風,不動搖!

徘徊在夢的邊界,我徜徉在月色的詩意,追尋盪漾在夜色中的星河,還有望不穿的詩與遠方……窗外掠過飛鳥的羽,驚覺我的錯處。於是我無顧窗外的喧囂,去感受着月色的純粹和那一盞燈下的,詩與遠方……

在月色之下,一盞燈,一支筆,一個我,於無聲處……

真正的智者大多不會是成羣出現的,真正做善事的人沒有人幫助也一定會做下去的。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我不必害怕孤獨寂寞,也無需在意旁人的閒言碎語,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沿着追求的方向堅定走自己的路,便無悔了——“大智不羣,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漢有關公“玉可碎不可毀其白”;晉有陶淵明高掛衣冠後作《歸去來兮》;一草一木皆有其本心,何須美人來攀折?心之所向,即爲本心。試着向那個關在黑箱裏的自己問一句:你需要什麼?得到的答案或許告訴自己心爲何向。

魯迅先生不落言筌:“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比興起。”晨光熹微,棲息在荒蕪的枝上。霎時,荒蕪與蕭瑟,似乎都消逝在這裏。撞擊我淺薄的靈魂。西風過處,是令人爲之一振的,詩與遠方……

夢想一直都在這裏,或是一棵虯枝盤旋的古樹,或是等待一冬的新芽。寵辱不驚的立於此處。

我到人間走一遭,爲的是不朽的光輝。

我將用我手中之筆,乘一葉扁舟。去那承載了詩與遠方的夢想……

於無聲處……

於無聲處作文 篇15

當我徜徉於早春寒露的草葉時間時,總在心裏想着夏日沁脾的荷香;當我穿梭在金秋的紅葉間時,總在心裏想着降冬時屋檐下可愛的冰柱。我總是這樣貪婪地幻想着,希望把我愛和愛我的東西全部都集結在我身邊,只是除了那道令我魂牽夢繞的家鄉菜,可它又總於無聲處霸佔着我心中的一隅。

閩之小城,依山傍水,自然總少不了些許或粗或細的吃食,外鄉人總是固執的認定那裏只有雷茶、燒賣……卻一點也不知道,那道令我着迷的韭菜包子。

每次回到故鄉,外婆總會爲我好好蒸上一大盤韭菜包子,因爲她知道我愛吃。其實我以前對於它的喜愛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癡狂的地步,只是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功課繁重,回家的機會少了,總是隔上好長一段時間纔可以見到外婆外公,才越發感到它的美味。

韭菜包子樣式簡單,造型可愛,陷是亮晶晶、翠綠翠綠的,總夾着一團團豬肉的紅,它的做法簡單,卻又異常耗時,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外婆坐在圓圓的餐桌旁,一板一眼給我包韭菜包。手指間的一壓一按,那樣的靈巧卻又讓人看了心安而有力。好不容易把做好的韭菜包放上蒸籠,外婆才終於得了空閒,在洋溢着米粉香和韭菜香的廚房中,我看着外婆不住揉捏着痠痛的肩時,我心中難免有些感傷,走過去挽起袖子,用我那還不夠結實的手爲她揉肩,在氤氳的水汽裏,我看見的是她那蒼白的頭髮和日漸佝僂的背影,我的眼在瀰漫的水汽中模糊了,輕聲說:“婆婆下次別做那麼多了,太麻煩人了。”可婆婆總是說:“哎呀,傻丫頭,哪會呀,這道菜是你最喜歡吃的,做起來一點也不累人,別擔心哈!”我幾乎有些固執的說,:“婆婆,別做了,實在不行,下次回來的時候,去外面買點吃就好了。”外婆用她那有些蒼老的手握着我的手,轉個身對我說:“丫頭呀,外面做的哪有家裏做的乾淨,自己孫女吃的不能馬虎。”水汽氤氳,外婆的笑是那樣的溫暖,於無聲處滋潤着我的心,讓人安心而有力。

後來媽媽也在超市買了米粉、韭菜,累得腰痠背痛,卻總做不好,味道遠比不上外婆。是家鄉的水更好嗎?其原因總說不清,我不知道外婆究竟有什麼魔力,可以把平凡的菜做成我心中永恆的記憶,總於無聲處提醒我,對那鄉那人的記憶。

於無聲處作文 篇16

空曠的大殿裏,一切靜謐無聲,在幽幽的香火繚繞中,時光彷彿靜止,金色的佛像,端坐在廟的中後方,以他那慈悲的眼神注視着前來朝拜的衆生。一切都在肅穆的氣氛中定格下來,成爲我心中無法忘記的一段回憶。

我去過很多寺廟。坐落於深山之中,那映襯着青蔥山林的瓦紅色屋頂,及檐頭精美的裝飾,一眼望去,心中的神聖之感油然而生。告別了都市的喧囂,我們一家人開着車在山中奔馳,也不一定要去哪個地方,只想讓自己浮躁的心靈在大自然的寧靜中沉澱下來,但是不知不覺就到了這個地方。

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寺院,硃紅色的大門,金色的雕飾,廣闊的大廣場,還有尊嚴的廟宇,憑依着青山,在湛藍的天空下構成一副和諧而又充滿神祕的'畫卷,這裏確實很安靜。大廣場上,幾個尼姑在小池旁拿着書輕聲的談論着什麼,一個尼姑在不遠處灑掃,僅有輕微的“沙沙聲”。我信步走到寺廟的門口,一個老尼姑雙手合十端坐在門旁,披着紅色的袈裟,她見了我,示意讓我留下,把我的手輕輕擡起,她對着我輕聲說了一段話,具體是什麼我已忘記,但她那平靜淡然的神情,從容的談吐,着實讓我那原本激動不已的心安靜下來了。

我跪坐在墊子上,面前是莊嚴的佛祖像,我恭敬的、深深的俯下身來,雙手合十,拜了一拜。低下頭的那一瞬間,心中浮現出小時候外婆帶我去拜菩薩的情景,我一直不解,外婆爲什麼執意要我安靜,她總是肅穆地拜了幾拜,求佛祖保佑。從前,我還嘲笑她封建迷信,可現在我知道了,在這神聖的氣氛之下,浮躁、焦慮、激動的種種情緒會一掃而空。有的只是一顆衝去了污質、十分澄清乾淨的心靈。鳥雀也似乎被氣氛感染,竟也一聲不發,此時此刻,唯有佛祖與在我面對面地交談。

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不知給我們的心靈染上了多少躁動、不平,在對金錢、功名的竭力追趕之中,我們是否忘記了於深山之中有莊嚴的佛廟,於無聲中有神聖的信仰。我明白了爲何尼姑們和尚們的神情十分淡然平靜,這是因爲純純的信仰已濾去了他們的雜念。我們是否也應在無聲中,好好靜心想一想呢?

於無聲處作文 篇17

不會說話的事物,或許更加具有魅力。它們會在無聲中喚醒人的思維活動,發覺一些被藏在角落裏易被忽視的奧祕。

“看看你,又考成這樣!”看着試卷上連成一片的鮮紅的叉,震耳欲聾的咆哮聲向我卷席而來。接二連三的失敗,就快要擊垮我對成功的渴望。我開始進入低谷期,開始迷茫而無所適從,我的付出爲何總也沒有回報?

暑假,我同父母重返久別的故鄉,路上是一聲又一聲的“諄諄教誨”:不夠努力、不夠細心、太浮躁……我試圖調整好心態,拋棄當前的困擾,尋找心靈的那個“荷塘世界”。這算是逃避,還是自我釋放?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嘈雜,漫步在田野的小路上。我徒步登上一座小山丘,想飽覽這自然帶來的風光。

山路崎嶇而又充滿趣味,路邊綠草如茵,野花正在星星點點地開放。山頂是一個老池塘,旁邊立着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依稀記得兒時常到這裏玩耍,爬上樹摘板栗吃;偶爾遇到正在蛻皮的蛇,心中小有緊張卻又習以爲常。

只見一位老人,安靜地坐於池塘邊,手裏拿着垂釣的杆,正在靜候魚的上鉤時機。周圍微風輕拂,陽光和煦,空氣中流動着靜謐與閒適。我想起了徐志摩寫的《翡冷翠山居閒話》,是那樣的自由……

我緩緩地走近他,他察覺到了我。端詳已久,發現他是我幼時住老屋子旁的鄰居。他笑着朝我揮了揮手,示意我坐下。我看着魚竿和旁邊的水桶,心中充滿着好奇與期待。他把魚竿遞給了我,“學學釣魚吧,是需要安靜和耐心的。”我接過魚竿,學着他的樣子默默地等待着。池塘裏的水格外清澈,沒有一絲波瀾。我們被羣山包圍着,大樹被微風吹拂着,大自然的輕微動響被寧謐籠罩着。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我細細欣賞周遭的風景,盡力保持着耐心與沉默。曾幾何時,我擁有了這靜下心來欣賞的山間風光?我不知道。但當我的第一條魚上鉤,歡躍地跳出水面濺起朵朵水花時,我明白了:一切,皆從這裏開始。

山間寧靜,大自然不會對人言語,卻能給我啓迪。風,一如既往地輕拂着;花,一如既往地盛開着;故鄉那熟悉親切的風光,卻令我心如止水,忘卻生活的壓力與苦悶。

有多次,也許會因爲沒有收穫,沒有進步,而覺得無辜的時光都變得面目可憎。但一切都不白費,付出終有收穫,或早或晚,且等它來。

於無聲處,我學會了耐心處事;於無聲處,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於無聲處,我不再如往常那樣煩惱……

於無聲處作文 篇18

一架飛機緩緩降落在機場,等候的我們不禁激動起來。

很快,一個略微禿頂有一點發福的五十歲上下的男子快步走來。雖說是走,但那急促的步伐已經透出了喜悅。我父親走上前很開心的喊:“大哥!”我的大伯很早就外出打拼了,據說最終在西安落腳,我對大伯毫無印象,畢竟他已經近十年未歸,而上一次他回來的時候我並不在場,他也僅是待了數小時便離開。

父親和大伯擁抱許久,我看到他的身體略微顫動,分開後大伯又分別與我和母親問候,然後他感慨的說:“大家都說家鄉怎樣怎樣,只有親自來感受一下才能體會到它的美呀。”大伯回來,我們自然要回奶奶家慶祝,路上大伯也不說話,就是把臉靠在窗邊,熱切的看着公路與建築,看着青山與河流。車裏一片寂靜,卻掩蓋不了大伯渾身的熱情。

敲開奶奶家的門,老兩口一同站在門口迎接,大家又是擁抱又是吶喊,姑姑甚至激動的抹着眼睛,爺爺沒怎麼說話,但嘴都咧到耳朵根了。奶奶他們早已備下美味的飯菜,好傢伙,完全是春節家宴的待遇。大家紛紛舉杯慶祝,好不歡樂融洽。

第二天早上,我們發現大伯不見蹤影,大家四處尋找,發現大伯靜靜地坐在公園的涼亭中,目光有些呆滯,我們走近了他也沒反應過來,大家就坐在他身旁,沉默無言。

很快,大伯起身,慢慢地向公園門口走去,我們也跟着緩緩前行,大伯的目光掃過新修整的草坪,剛裝修的學校,老舊的體育館樓,擁擠的馬路,又仔細端詳着還未拆遷而顯得破敗的小屋……我們知道這份沉默是大伯的回憶,也滿載了他的感情。這裏有他熟悉的親人和鄰居,這裏是他的故鄉。

大伯還有工作,只是停留幾天要離開,臨行前他做了一件在我看來十分老套的事:捧着一杯社區裏的土,看了許久,然後輕輕放下。我對這些電視劇中用爛的橋段嗤之以鼻,但當我看到大伯做這個動作時,我卻真切的感受到了他的不捨,十年前的兩小時根本不能算回家,而現在的三天也不足以撫慰他的思鄉情。

他在故鄉的這幾天顯得的沉默,但這份無聲的鄉情,卻是厚重而真切。

於無聲處作文 篇19

特別欣賞魯迅先生的一首小詩:

萬家墨面沒蒿萊,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

於無聲處聽驚雷。

很欣喜地發現魯迅先生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在特別的時勢裏,有一種特別的思想,有一種特別的造型。

他不肯在沉沉的夜中,與芸芸俗衆一同酣睡。他放開視聽,他讓自己的心事成爲動地的歌吟!以數點菸火,穿透沉沉黑夜暗灰的沉寂,他放聲吶喊,讓鐵屋子爆響起驚雷般的共振!

都說沉默是金,至愛無言。千古之下,不盡江河嗚咽而去,幾多滄桑紛然而來。

透過歷史雲煙,我看到了空寂的冰天雪地中,孤舟獨釣寒江的老者。那彷彿雕像般的造型,讓我讀懂了他的心志:一種不願攪入俗世喧囂,惟願伴取這空靜死寂般的山水自然,讓疲憊的靈魂在此棲息。即便只是片刻的閒暇,似也可以消磨掉幾多憂傷。

這種沉默,不也就是一種夠坦然的表達?

我似乎看到採菊東籬的陶潛,面對不期而遇的南山怡然一笑,這彷彿掩藏着禪佛玄機的拈花之笑,可是遭遇過宦海浮沉,門閥士族爭鬥傾軋之餘的智慧的表達。“實迷途之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詩人的時仕時隱,如同這山間嵐靄,朝朝暮暮,時隱時現,神祕莫測。此中真意,欲辯忘言,就由聰明的你們去推考吧!

洛陽城東,建春門外馬市刑場。我仰首長空,感受這秋風蕭瑟,有雁羣飛過鉛灰般濃雲密佈的天空,也許是在爲這最後的撤離者襯托悲涼的底板吧?我欲哭無淚,欲喊無聲!我看到劊子手冰涼涼的、閃着寒光的大刀,馬上就將斬斷我的喉管。咳,給老子擺琴!不然,《廣陵散》從此絕矣!

這,就是嵇康!決不與司馬昭集團合作的嵇康!被押赴刑場行刑的最後關頭,他“顧日影而彈琴”,餘韻依依。他風神飄逸,狠狠地將魏晉風度,瀟灑了一把!

夜深沉。在濃得化不開的黑暗世道,曾經有過多少冤魂屈鬼,他們有悲,有恨,有怒,而今悠悠,盡付諸蒼煙落照,濁浪飛沙,但是,文人自有文人的傲骨,就是他們,一代代撐持起民族文化的基石,撐持起文化人格的巍巍高山。他們或許是沉默的,他們以沉默醞釀心泉的醇漿;他們又是善於表現,善於張揚的,他們以不屈的文化人格,尋求着最精彩的表達:煌煌《史記》,是司馬遷沉默之餘不屈尊嚴的表達!浩浩《水滸》,是施耐庵沉默之餘滿腔激憤的表達!灼灼《聊齋》,是蒲松齡沉默之餘不遇和孤憤的表達!熠熠《紅樓》,是曹雪芹沉默之餘困窘辛酸的表達!

貧窮困窘,壓抑迫害,殘害屠戮,可能讓文化人沉默一時,但倘若一息尚存,他們就都會閃現出生命的靈光!“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歷朝歷代都少不了有硬骨頭精神的文人!

而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撐起骨頭的是精神,是思想!

他在無聲的黑暗裏,用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思想,用他驚雷般的吶喊,喚醒了一個民族,刷新了一個時代!

於無聲處作文 篇20

心理學家羅伯特在地鐵車站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一動不動地躺在臺階中央,路過的衆人熟視無睹地來來往往,甚至從男子身上跨過繼續行路。羅伯特停在男子身邊,不一會兒,更多的人圍了過來。

如潮的人羣真的沒有看到男子嗎?我看未必。而只是因爲大家都沒有過分關注男子纔會導致男子被視而不見,簡言之,無需思考的從衆總比多管閒事來的自在。羅伯特的關注又正是穿透這一蒙迷住人們的霧障的強光,讓被忽略的問題暴露了出來。敢於在混沌中衝破枷鎖,敢於在無聲處亮劍,才能擊碎定式的桎梏,讓更多的人認識不同的方面,追隨正確的方向,讓個體的頻動在世界引起漣漪,讓世界爲之改變。

但這並不容易,在盲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像在烈火中尋找真理。古人云:不失其本心者爲君子,不淫不移不屈爲君子。由此已可見堅守本心之困難與珍貴了。讓本心的實現引導天下,引導人心更爲困難與寶貴。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當屈原於汨羅江邊誦出初心不移時,他早已看厭了楚國妖佞橫行的朝堂。屈原的精神也銘刻在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圖騰裏,讓無數代中國人也把握着這股力量。“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子生逢亂世,時乖遠蹇,但他不管窮通否泰,都守道彌堅,追求越篤。儘管顛沛流離,而志不稍貶,學不暫停。正是因爲孔子在亂世洪流中仍敢逆世而行,才被後人尊爲萬古聖人。蘇武十九年中漢節終在手,兩千載後青史顯高風。這些敢逆污濁而自清,敢於在無聲處亮劍的先賢,不正是因爲用自己的精神而成爲改變人之行爲、改變世界的力量的嗎?

再看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五四運動也是改變的力量。一個人在吶喊,十個人在吶喊,千百個人在吶喊,四萬萬個中華兒女在吶喊。這股煥新的力量,正是在反動軍閥統治下白色的黑夜中的火把和星光,指引越來越多更有生命力更有改變力的星星,讓中華的穹頂破曉,讓當時中國羸弱的身軀震撼,讓世界的格局在看得見的將來改變。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就讓我們在大流中仍保持形狀,於無聲處亮劍,於寂然中發聲。請永遠相信,我們自己就是改變的力量。

於無聲處作文 篇21

祖孫間隔了層網,祖母想看清孫女在幹什麼,卻永遠看不清,於是那份愛便只得無聲。

春雨滴答,默潤大地,大地受給,方纔回春,得以蘊氣。想必此時,兩千裏外,臨沂沂南,鄉下小院,亦乎此景,思緒翩躚,忽憶祖母,與我之愛,雖是無聲,卻盛滿情。

一個久在城市中喧囂環境籠罩下長起來的孩子——我,怎與那些鄉下娃兒們相處?甚不易:做遊戲,我不如他們身手敏捷;嬉自然,我不如他們膽子大。久了,沒人願意與我一組。我受到如此冷遇,不覺黯然,怏怏歸家。推開門,便覺一股溫馨撲面。一個背弓着,發有些花白,額上書着時間的印記的慈眉善目的老人衝着我笑着,她便是我奶奶。她拉起我,目光又射出幾分焦急,欲問我那綿水心事,又知我不能言,便是無言。我正凝眸無語,一杯清茶遞在了我眼前,遞茶的手是奶奶的,是奶奶那雙瘦削而又蒼老的手,那雙爬滿了皺紋,縱橫起幾條又輕又暗的血管的手。手飽經風霜,可那目光卻矍鑠閃亮,分明給了我無限的關懷與力量。這便是愛,於無聲處閃光!

翌日,奶奶並未睡好,只是一個勁兒地催我與小夥伴玩。我硬着頭皮,挪出家門,未曾料想那些小夥伴兒竟主動喚我玩。漸漸地,我融入了這個集體。奶奶見了,只是拉起我笑笑,未吐一字,我更微惑了。

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夥伴兒不小心說漏了嘴,我才知道我交到朋友,多虧了奶奶。其實自我不快那天起,奶奶就日夜冥想着我傷心的原因,費盡了心思打聽,才知道原來我被小夥伴排擠。於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走街穿巷,幾乎過了半個村莊;一位因爲以前摔傷過而腰腳不好的老人,拐着步子訪着人們,聊事——讓他們家的孩子別排擠我;一位膽子不大,卻戴月歸家的老人一夜未曾酣眠……皆是因我,而我卻渾然不知這一切……因爲奶奶不知我傷些什麼,便絞盡腦汁,無聲傳愛……一位只是單純地想讓我快樂的老人,儘管方法使父母不認同,卻無聲奉獻……一位死要面子的老人,竟爲了我低下了頭——對鄰里說我狀況讓他們再與那些小孩子說,不在意別人的指指點點……這些我何時察覺過?只因那無聲的愛把我裹得嚴嚴實實,我纔會如此遲鈍嗎?我什麼時候少過愛,無聲非是無情,是因爲那張網呀!那張我長大後由心織出的網,可撕不掉了……

想到這兒,我心一顫,紅了眼框,透過窗子,我望見奶奶又在勞作了,她閒不下來。院子裏,幾棵高大的石榴樹爲地下的小苗遮風擋雨。苗自未覺,樹漸老,而苗漸成。我的祖母呀!我的親人呀!除了你們,誰是我這棵幼苗的廕庇?這些待在鄉下的日子裏,我早已習慣了每個早上的一碗雞蛋水,每日的三餐,一次次愛撫等等,卻何時注意過這處於無聲處的愛?

每次臨別,必是殤,坐在車上的我,不捨地回頭看去:立在巷口的親人一刻未離,癡癡凝望着,奶奶早已淚眼婆娑。瑟瑟微風中,奶奶的身影是如此的瘦小單薄,她何時求過我的回報呢?我的陪伴早已使她歡心。可今日,我擔負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課業的繁重使我們只得兩三年一相聚。奶奶多次至我家,卻因水土不服而回。說來也怪,不變的是那份無聲的愛。

漸漸地,我意識到了自己曾經的愚蠢,便屢次撥開那張網,終於觸到了那於無聲處的愛。未來的路再遠,我也不怕,因爲我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許多人,朋友、老師、親人……在無聲處,默默地愛着我。

久浸之而易忽之,久品愛而易忘之,故螢火之光再弱亦應報皓月之澤,莫獨食愛,應傳出愛,人間大愛,盡皆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

時光慢慢流,我願陪您走,回以無聲愛,只期細水流,芳華不負……

於無聲處作文 篇22

我們倆一直話很少。

從小住在爺爺奶奶家裏的我,很是“獨性”。父母很少回家,尤其是母親,除非過年,否則很少能見到她的身影。她不苟言笑,在我的記憶中,她只會因自己又獲得了公司業績第一而笑笑,她彷彿生來就是爲了工作。終年不化的雪山把母子二人阻隔,我甚至一度認爲,她不愛我。

上了國中,她帶我來到城裏,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噩耗,我失去了童年的快樂時光。還記得屋前那棵丁香樹,可曾再度綻放?還記得房後花園,我的小蜜蜂、小蝴蝶、花兒草兒,它們都哪去了?我爬過的大榆樹,當年還是爺爺把兩股顫顫的我從樹上抱下來的。村口的小夥伴呢?巷子裏青苔都成了我思念的對象。當時只道是尋常,往事不可追,終於體會到迅哥兒上書塾時,不得已離開百草園的感受。心中不免同情的同時,對於奪走我快樂的她,也是充滿了怨恨。

初四到來,沉重的課業負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因爲一件瑣事,我和她又吵架了,被同事稱作“女強人”的她說話天生帶着一種命令感,與她的多年冷戰終於爆發,扔下一句“你天天就知道工作,你有愛過我嗎?”就砰地一聲關上房門,一扇門,分割兩個世界。

一夜無話。

與往常一樣,一個人收拾文具,一個人背上書包,卻遇見平日總是早出晚歸的她,顯然昨夜她也沒有睡好。她對我說把工作辭了,我用冷漠掩飾住內心的驚愕,她不會在騙我吧?

她像變了一個人,開始笨拙地學習做菜,笨拙地我爲削蘋果,那個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女強人不見了,現在的她,只是一個笨笨的媽媽。

唯一不變的可能是沉默。就在這樣的沉默中,不知不覺,我開始習慣她做的菜,習慣她遞來的牛奶,習慣她那笨笨的愛。

父親偷偷告訴我,母親因辭掉工作,曾哭泣很久,母親有多麼多麼不容易,那道我最愛吃的菜,她學了多久,所有失敗品都被她一人嚥下……

或許全天下的母親都不會炫耀與自我標榜,她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站在孩子背後,付出而不求回報。她們瞭解我們一切的習慣,無論是好是壞,或大或小。我猜,那就是血濃於水的最好詮釋,那就是:無聲的愛。

愛,於無色處看繁花;於無聲處聽驚雷。

於無聲處作文 篇23

風,吹綠了初春的些許生意,吹紅了淺秋的淡淡溫紅,捲走了盛夏的層層熱氣,又卷散了嚴冬的漫漫白雪。我感受着每個季節的風,也都能莞爾一笑。因爲我知道,在心中的那座避風港中,有你溫暖的微笑,在通往漫漫未來的人生路上,我始終能感受到從我掌心傳來的暖意。它也彷彿是風,卻無聲又輕柔,溫暖而不沉悶,幫我融化心中的堅冰,給我吹來一樹繁華。

憶兒時,你的守護與溫柔。

那時的風也曾寒冷和帶有冰霜,可我稚嫩的眼中也似含着春天的童話。在佈滿白花的樹下,總有一個挺拔的身影,雖一語不發卻笑意吟吟地向這邊張望,當你發現人羣中瘦小的我時,眼中的溫暖直傳到我的心間,也驅走了這嚴冬的寒冷。你無聲卻輕柔地牽起我的手,將沉沉的書包扛到肩上,面不改色的笑意也早已如螢光映雪般照在了我的心上。你雖不常與我言語,卻仍能提前準備好氤氳着我喜愛溫度的熱水。也曾驚詫於你的神通廣大,卻總是無心留意你的喜怒哀樂。我竟沒有發覺,那時我對你說的話也如刺骨入身的寒風,刮過你的心,使我們的關係逐漸不再如從前。

念如今,我的倔強與輕狂。

又一次摔門而出,拋下門後母親的哭泣與你眼中的失望,我又踏入了無邊的夜色中。獨自漫步在佈滿星輝的夜空下,心中一片迷茫與灰暗,殘存下的只有對自己的厭惡與自責,卻也討厭你們的嘮叨與指責。不知不覺中公園中的光亮無情的熄了,夜晚也露出了它原本的樣子,本就怕黑的我心中全是害怕與慌亂,月色蒼白無力的顯出我的孤獨與恐慌,不免回想起那間溫暖的屋子,和父母溫暖的微笑,眼中溢出淚水,砸在了地上,漫到了心裏。身後忽然響起了一陣忙亂的腳步聲,我驚恐地回頭,卻透過淚水模糊地看到了你。那一瞬間雖是在夜色中,不知怎的,我仍能清楚地望見你頭上的汗珠,蒼白的臉色,以及未穿外套而裸露在外的手臂。秋天的風吹來了蕭瑟與涼意,也拂幹了我臉上的淚痕。當我回到家時,只察覺到了手上的餘溫,目中也只能望見你眼中的血絲與疲憊。淚又一次涌出,只因我才意識到,你已經老了,卻仍能做你女兒那個勇敢的守護者。

盼未來,你仍能同我一起。

終會是一年微風過,吹來春天的清新,漫入你的眼間,未來的我能用我的守護來伴隨你,你也能微笑拍拍曾叛逆的我,我能同你走在人生的路上,你也能沉默無聲的陪我泛舟在河上,搖起船楫,相視一笑,用寧靜的心在親情的河上穿梭。

愛,在清風內,在心底間,在無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