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批評與讚美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批評與讚美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批評與讚美作文3篇

批評與讚美作文1

讚美是推高人的動力,也是使人跌落的壓力,批評是貶低人的言語,也是讓人改進的燃油。一架飛機若不顧一切地向上空衝刺,只會“飛得越高,摔得越重。”若是平穩的飛行,得到的則是安全的落地。讚美與批評不也是同理嗎?

“勇敢的人找機會,謙虛的人等機會,愚笨的人失去機會。”勇敢的人不斷的聽取建言,並適度的改善自己;謙虛的人是“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的人,選擇自己所需的事物,邁向夢想;愚笨的人只聽讚美的聲音,像衝入雲霄的飛機,自食惡果。因爲批評,纔有成功;反之,因爲讚美,方有人走向失敗。

近日,爸爸回國,我隨媽媽到車站迎接。待車到車站時,爸爸白白等了九分鐘之多,也因此,回家的路途上,他倆喋喋不休的爭論着對錯,互相撇清自我。爸爸甚至將“開會提早到”的道理長篇大論的論述了幾次,提醒媽媽做事必須準時些,不要讓別人損失寶貴的時間。

第一次段考,我的政治成績意外的獲得滿分,這令我不由得自滿許多,因爲全年級僅此一位。可是,人生的潮水,有高就有低,還未至下一次段考,我早已吃盡苦頭。之前的題目,老師只要說出該題目的關鍵字,我心中即可有正確答案;但現在,直至老師問出下一道題目時,我卻依然摸不着頭緒,持續處於呆滯中。

由此可知:批評促人反省,使人改進,令人成功;讚美促人自滿,使人狂妄,令人失敗。批評就像是煞車,讓人明瞭做事要適可而止,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而驕矜自滿。

因爲批評,人,改進;因爲讚美,人,跌落。

批評與讚美作文2

表揚。10月份期間,我的數學評價手冊第四單元、期中測試連續得了兩個滿分,心裏很是沾沾自喜。回到家後,我把這一情況告訴了爸爸,爸爸聽後非常高興,破例給我玩了半個小時的電腦遊戲。

我高興極了,也越來越喜歡數學了並且在書人也得了優秀學員。爸爸得知了以後,表揚了我。他開心的對我說:“相信我兒子是最棒的,果不其然嘛,以後若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成爲第一名的!”。也許是被喜悅衝昏了頭腦,我從那以後,便驕傲起來。很快,到了期會考試。考數學時,我一看卷子,挺簡單的。於是我就提筆疾書,結果很多陷阱都沒有躲開,接連中招,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只考了91。5分的'低分。我回家一定會很慘的。

真不應該,數學可一直是我的強項啊!唉,古人說得好,“樂極生悲”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此話一點不假。我一定要吸取教訓啊!

批評。果不其然,我回家就被數落了一頓,“你數學只考91。5分?不會吧?還說數學是強項,連你弟弟都考不過。”“你怎麼考的?就考這一點分啊!丟死人了。”我只好流着眼淚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回自己的總評第12名。於是,我開始向語文發起進攻。你們不是說我語文不好嗎?我偏要考個第一給你們看看!我在心裏給自己暗暗打氣。雖然他們的話深深的傷害了我幼小的心靈,可我相信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可是前兩次期中後的小練習我只分別得了11名和14名。我禁不住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我便在七彩閱讀考試前認認真真地閱讀、仔仔細細地做筆記、認真細緻的答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考了第一名!

批評與讚美作文3

人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而厭惡別人的批評。但是,讚美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正直的批評雖然逆耳,卻有利於行。

讚美是進步的原動力,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的鼓勵,這樣才能使我們滿懷信心,全力以赴,纔不會辜負別人讚美的一片心意。但是,太過分、太虛僞的讚美,反而會造成自滿墜落。宋朝有位天才兒童,名叫方仲永,當他4歲時就會寫詩,而且寫得又快又好,大家都很佩服他,所以常常請他吃飯,而他的父母也毫不考慮地帶他到處應酬。時間久了,就因爲沒有繼續認真練習,所以成年後,跟平常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稀奇的。由此可見,我們所需的是適當的讚美,而不是過分的讚美。批評是進步的明燈,因爲有了批評纔有進步。

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誰能無過?”聖賢都有過錯,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而有了過錯,就得有人來指正,這樣纔會改進。有句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往往我們做錯了事,自己都不知道而需借別人來批評、指正,所以,我們必須有接受別人批評與建議的雅量,這樣纔會有進步。在唐朝的時候,唐太宗的御史魏徵,他是唐太宗的諫臣,他和唐太宗無所不談。每當唐太宗有過錯時,他就直諫,而唐太宗正好也有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所以唐太宗成爲大家所敬愛的好皇帝。過了不久,魏徵死了,唐太宗傷心地說:“以銅爲鏡可以正一冠,以人爲鏡可以正言行,魏徵死了,我就像失去了一面鏡子。”

由此可見,只要是有分寸的批評,別人一定會樂意接受的。當我們接受別人的讚美時,不要太過於驕傲;當別人批評我們時,我們卻要虛心接受,這樣纔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