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糉子的作文600字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糉子的作文6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糉子的作文600字3篇

糉子的作文600字 篇1

上週日上午,陳老師讓我們去作文班包糉子。

我到作文班,老師她們都已經開始包了。我順手拿起一片糉葉,把糉葉做成了一個圓錐體,放了一點米,把它包起來。但是,我不會把多餘的糉葉折過來。老師當時還請了幾位家長,有一位家長幫我折起來的。然後,把我的糉子繫好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糉子完成了,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接下來老師就開始講端午節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爲上書楚懷王聯齊抗秦,被當朝權貴子蘭等陷害,後被流放。在流放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離騷》、《天問》、《九歌》等,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五月初五那天,當屈原聽說楚國節節敗退時跳汨羅江自殺。當地老百姓沒有打撈到他的屍體,就把煮好的飯糰,雞蛋,鴨蛋以及雄黃酒倒入江中。他們認爲魚龍蝦蟹吃了那些東西或喝了雄黃酒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屍體。後來,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以包糉子形式祭奠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

關於雄黃酒,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以前有個人叫許仙,他有一個娘子非常漂亮。有一天,他去買東西,遇到了一個人,叫法海。法海對許仙說:“你的娘子是一條大白蛇”。許仙說:“怎麼可能,我的娘子那麼漂亮,肯定不是白蛇!”法海又說:“你要是不信的話,你可以買一瓶雄黃酒,到五月初五那天,把雄黃酒給你的娘子喝”。許仙說:“喝就喝”。五月初五那天,許仙倒了一碗雄黃酒給娘子喝,他的娘子喝了過後,頭非常暈,許仙把娘子扶進屋裏休息。過一會,許仙不放心,進屋看娘子,但他只看到一條大蟒蛇。原來古時候由於醫學科技不發達,人們誤認爲雄黃酒可以避邪。

另外,我還知道了關於端午的一句諺語:“未食五月棕,寒衣不敢送。”說明了過了五月初五,天氣才轉熱,纔可以把厚衣服放起來。

這次包糉子活動,我獲得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同時也明白了糉子雖好吃,但是包起來真是非常難;才明白,原來媽媽的一日三餐餐餐都很辛苦。

糉子的作文600字 篇2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這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糉子。姥姥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姥姥的樣貌,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之後,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貌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十分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構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明白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糉子的作文600字 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決定今天包糉子。媽媽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和糉子葉。首先,先提前把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於煮蒸。再把糉子葉放在水裏泡。媽媽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媽媽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糉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把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裏,然後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糉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得這樣嫺熟,我好生羨慕,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吧!”媽媽笑着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跟着媽媽學了起來:我也先把糉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把大米等東西裝到裏面,當我用糉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糉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裏面填滿東西,最後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糉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後用繩子把糉子繫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媽媽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媽媽說:“你係得太鬆了,一定要把繩子繫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糉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糉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繫結實。一個完美的糉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爲止。

最後,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情格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