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帶來的新媒體革命

微信公衆平臺在滿足用戶獲取更精緻信息內容的同時,也發掘出自身的商業模式。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手持設備成爲人們獲取輕量資訊的最佳載體。精準而着眼於細分人羣的微信公衆服務,正通過各種方式逐步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它不僅改變了傳播方式,也細分了媒體的生態。

微信帶來的新媒體革命

  (一)傳統媒體向微信遷徙

微信用戶超過3億,傳統媒體要怎樣分一杯羹?首先要說明的是,對於媒體而言,微信令媒體迴歸了“單向傳播”的年代。

1.遷徙之路

微博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媒體得以在新媒體傳播上小試牛刀。在傳統媒體的網站微博上,媒體的一舉一動是所有受衆都可以看見的,且與受衆進行多向互動,同時產生二次開發內容。但在微信上,媒體重新迴歸到“單向傳播”的私密環境

很難說傳統媒體是不是願意迴歸“單向傳播”,但至少在當前微信當道的大環境下,傳統媒體大多願意先開啓一個公衆賬號,使自己多出一個新媒體運營的平臺。

以央視新聞爲例,2013年4月1日開啓了微信公衆賬號,並前所未有地在新聞節目結束時由主持人播報“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賬號”。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歐陽夏丹在首條微信中表示,今後將每天通過微信爲大家帶來新鮮好看的新聞資訊。⑦央視開啓微信公衆賬號,意在使品牌基因得到延展,在用聲音挽起用戶的回憶和聯繫的同時,順利將受衆轉移到移動端。

2.傳統媒體的微信運營之道

傳統媒體如何運營微信公衆賬號,這一問題目前有很多從業人員正在探討。筆者認爲,對傳統媒體而言,微信公衆賬號的最重要價值是拓展訂閱模式,它可以滿足用戶高質量的資訊需求。

首先,傳統媒體多具有權威性和媒體公信力。基於此,許多傳統用戶會轉移到移動端,這些用戶不經主動開拓便可成爲微信公衆賬號的關注者;其次,用戶訂閱傳統媒體的微信公衆賬號,意在第一時間獲取更加權威的第一手信息。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不用去主動查找新聞,而是訂閱,從而被動接受。

這意味着新聞的質量非常重要,質量決定了媒體給用戶的印象,用戶希望在這裏獲得比自己更專業、更全面的視角、觀點。因此,原始事實要經過整合再輸出,爭取將“一對一”的傳播優勢最大化。

  (二)微信催生自媒體

在當前媒體定義廣義化的語境下,精英媒體機構一統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從UGC(用戶創造內容)到自媒體,只要你擁有話語權、擁有信息,你自己就是一個媒體,能吸引到關注你信息的人來關注你,隨之產生影響力。

互聯網時代的BBS、博客,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博、微信,這些產品幫助很多個人成就了各行各業的自媒體。微信作爲一個好的自媒體發佈,將會吸引更多的自媒體入駐。

1.什麼樣的人可以做自媒體

要將自媒體做好並堅持運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而言,資深行業人士、資深產品玩家、資深媒體人士、資深觀察人士比較容易長期運營微信自媒體。因爲他們浸淫行業數年,熟悉細分領域的最新動向及基本背景,有極充分的文章素材,可以保持對自媒體受衆的最新信息輸送。

2.自媒體在微信平臺上的運作路線——精英化

實際上,微信平臺本身的規定和形態,註定了在微信上生存的自媒體必須精英化。

首先,微信公衆平臺規定,每天只能發佈1~3條信息,不像博客和微博,可以無限制發送,因此選題必須“精英化”;其次,用戶在移動設備上沒有太多耐心瀏覽過長的文章,因此要求內容“精英化”;再次,自媒體平臺現在已經聚集了數百個自媒體公衆賬號,對用戶而言,經常瀏覽的約爲3~5個左右,這使得讀者在選擇上也趨向“精英化”。

以韓寒的微信公衆賬號“一個·韓寒”爲例,帳號由原《獨唱團》團隊捉刀,每天只推出一篇文章。“一個”在內容上顯得更純粹,而且文章內容質量更高。

  (三)微信,廣播媒體的機會

對於廣播媒體來說,微信具有天然親近感。因爲微信是以語音和文字傳輸爲主的社交化移動工具,廣播媒體可以將電臺的互動模式轉移到微信上來,以語音信息爲載體,搭建與聽衆溝通的.平臺。

1.廣播和微信有天然親近感

語音信息是微信產品中一個強大且富有新意的信息呈現功能。在微信平臺上,語音信息簡化了短時溝通的方式,更提供了用戶與媒介便捷溝通的橋樑。

目前,已有許多廣播電臺主持人或品牌節目在微信公衆平臺上開通賬號,如上海東方廣播公司將Love Radio的三檔節目《阿彥和他的朋友們》《早安新發現》《最愛K歌》開通了微信公衆平臺賬號,這使得他們與聽衆的距離拉到最近。當用戶感受到手機那端主持人的“私人交流感”,他(她)對主持人以及節目的忠誠度會大幅上升。

2.廣播媒體如何運營微信公衆賬號

當前,用戶關注微信公衆賬號的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各個微信公衆賬號的運營者,以及媒體推薦、朋友推薦等口碑傳播。廣播媒體有着精準的用戶羣體,可以通過傳統節目捆綁式宣傳、自有渠道落地宣傳等方式,不斷推薦跨界內容,覆蓋不斷更新的用戶羣。這種跨界優質內容的傳播是一種雙贏策略,一來用戶可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二來爲廣播媒體和微信的生態帶來積極作用。

目前在騰訊公司內部,以張小龍及微信團隊爲代表的人,本着“不打擾用戶”的原則,希望營造一個更爲沉靜的平臺,所以遲遲未開通微信公衆賬號官方目錄渠道。因此,我們在微博上常常看到的公衆賬號“互推”現象,暫時未在微信公衆平臺上出現。

這一現象對微信用戶而言,保證了使用環境的優質及用戶體驗的良好。但是如此嚴格把關公衆媒體的生態,也讓優質賬號很難被發現,媒體運營時遭遇天然阻力。因此,廣播媒體乃至所有微信公衆平臺賬號運營者,在運營時都需要扮演“把關人”角色,保證用戶體驗的良好,也維護自身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