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當前體育專業大學生人格問題的論文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推理法等方法對上饒師院體育系(以下簡稱我係)大學生人格特徵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體育系大學生在需要、動機、氣質、性格等人格方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體育系應根據自己專業特點進行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和規劃,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措施,促進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社會適應性體育專業人才。

解析當前體育專業大學生人格問題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體育專業 大學生 健全人格 養成教育

前言

“和諧社會”是在時代的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在激烈的人才競爭環境下,“和諧人才”是當今乃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諧人才”是健全人格與嫺熟專業技能之間的完美結合。大學教育肩負着人才培養的重任,尋找不同途徑培養體育系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塑造“體育和諧人才”,是教育相關部門及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一、人格與健全人格涵義

人格一詞,諸多學家都對其進行過闡釋。結合筆者理解,可定義爲:人格是與先天因素相關聯的相對穩定的動態心理行爲發展模式。它可分爲“本我人格”和“塑我人格”兩大類。“本我人格”是先天具有的,本性的人格,它始終如一,一成不變。“塑我人格”也叫“彈性人格”,它隨着環境的變化、社會的變遷以及教育實踐等而相應發生變化。因此,後天環境教育的改善在保證健全人格的發展方面會起到很大作用。

健全人格是一種理想的人格模式,是培養社會人才的追求標準。所謂健全人格,是指人的心理和行爲的和諧統一。人格健全的人才能較好地適應環境,適當地滿足自己的需要,積極樂觀地去改善環境,意志堅定,獨立自尊,勤奮進取,敢於拼搏,敢於創新,不逃避、不懼怕困難,有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可以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勝不驕,敗不餒,人際關係和諧,能自我悅納,也能悅納他人。

二、體育專業大學生人格分析

隨着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高校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大學生承受的壓力更加強烈和複雜,致使其當前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同時,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卻始終處於滯後狀態,致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要求。大學生人格培養及其身心健康關係到他們未來的發展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價值。如果沒有健全的人格,他們的成才、發展以及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就無從談起。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說:“無論一個國家引入了多少現代的經濟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執行這些制度並使之付諸實施的那些個人,沒有從心理、思想和行爲方式上實現由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變,……那麼,這個國家的現代化知識徒有虛名。”分析體育專業大學生的人格指標特徵及規律,爲實施其健全人格養成教育大有裨益。

1、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需要分析。需要,簡單說就是對某種東西的渴求,體現了一種缺失感,任何一種心理行爲的發生都與需要有着密切的關係。人執著的追求需要的滿足,需要被剝奪將造成人的病態、衰弱或影響發育。需要的滿足可以使人體康復,可以治療由需要被剝奪而造成的疾患。穩定地滿足需要可以防止疾患,而環境則必須使人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滿足,否則,就會出現身心疾患。馬斯洛認爲,“自私”常常與情感上感到不安全有關,“無私”則可能意味着在感情上感到安全,意味着自我實現和心理健康。馬斯洛的另一種解釋認爲,無私是因爲心理富足,自私是因爲心理貧乏。依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我係學生的需要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自我價值實現需要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爲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認知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調查的情況反映了體育轉業大學生把自我價值實現作爲最高需要追求,體現了現代社會人們的普遍追求。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導他們正確恰當地實現自我價值,是教育管理者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尊重的需要,既包含了自我尊重,也包含他人對“我”的尊重。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自己,即在行爲上要處處維護自己的尊嚴,包括道德和能力的提高;交往是一個人可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在生存過程中,必須學會交往,才能真正適應社會,同時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全面把握。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體育系大學生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纔不會變得盲目,生活纔會有規律,追求才會更合理。研究發現,體育專業學生大二階段是自我認知最模糊的時期,應予正確引導。

2、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氣質分析。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典型的、比較穩定的動力特徵。瞭解和掌握學生氣質類型特徵,對於實施教育,培養其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氣質方面的探討有史已久,孔子曾經把人的氣質分爲“狂”、“中行”、“狷”三類。他認爲,狂者一類人對客觀事物持積極進取態度,志大言大,言行激烈,表露於外;狷者行爲拘謹,不敢作爲;中行之人行中庸之道。體育是一種“外顯文化”,要使其得以完美表現,起到良好的影響和效果,需要從事者思想及行爲的高度和諧。孔子的氣質思想對於體育院系培養社會適應型人才有着借鑑意義。

爲了瞭解體育專業學生的氣質類型特點,對他們的血型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0型血人數最多,約佔總人數的47%;b型血人數比例次之,約佔總人數的35%;其次爲a型血,約佔14%;ab型約佔4%。調查表明,體育轉業大學生的血型以o型和b型居多。據日本學者古川竹二的氣質類型學說得知,血型與氣質有一定關係,他認爲屬a型血的人氣質特點爲溫和、老實、穩妥、多疑、怕羞、順從、依賴他人,感情易衝動;屬b型血的人氣質特點爲感覺敏銳、鎮靜、不怕羞、喜社交、好管閒事;屬ab型血的人,其氣質具有a型和b型特點;而屬o型血的人的氣質則以志向堅強、好勝、霸道、不聽指揮、喜歡指揮別人、有膽識,不願吃虧爲特點。有的國家甚至依據不同血型的氣質特點,作爲選拔不同項目運動員的依據。當然,氣質與血型的關係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但掌握此規律,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使不同氣質類型特點學生的長處得以發揮,更有效地培養不同類型的社會體育人才。

3、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動機分析。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活動的動力,是個性傾向性的的表現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動機,對於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人格有較大的作用。通過對體育專業學生動機的調查研究表明:他們的學習動機以間接動機爲主。在幾項動機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努力是爲了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其次是爲了成績達標,而因熱愛體育事業投入學習僅排動機調查項目的第五位。馬卡連柯說:“一個人的行爲如果是由最近的前途決定的,那麼這種人是軟弱無力的,如果他只滿足個人的前途,只要這種前途是遠大的,那麼他可以算是強有力的人,但他卻不能使我們感到人格的美以及人格的真正的價值。”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必要的。只有把學生的私我目標和公我目標有機結合,提高熱愛體育事業的動機,真正轉化爲對體育事業本身的興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複合型人才。正如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的那樣:只有有了強烈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瞭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才能在這種興趣的推動下,數十年如一日,堅韌不拔地去鑽研此類科學問題,並取得偉大成就。

4、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性格分析。性格可以用恩格斯的一句話來詮釋: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在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也就是說,人對現實的態度如何,就會在他的行爲方式中明顯地表現出來。如一個對事業熱愛的人,在行爲舉止上就表現得積極,勤勞;反之,就表現得消極,懶惰。一個對人熱情的人,在行爲舉止上就表現得慷慨;反之,就表現爲吝嗇,等等。

瞭解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性格特徵,對於因材施教、培養健全人格很有必要。調查研究得知,他們中偏外向型性格的人最多,約佔總人數的33%;其餘依次爲中間型26%、外向型23%、偏內向型12%,內向型最少,約佔總人數的6%。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教師上課的方式,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新穎性、實用性,學校學風的管理,等等,對學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對開展教育具有參考意義。

三、體育專業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措施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運用遷移規律,使學生在原有動機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學習需要。布魯納曾把“原理與態度的遷移”看成是“教育過程中的核心問題”,這一論述在今天對於培養體育轉業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亦有重要意義。

2、課程設置不能太死板,應在教學大綱框架範圍內靈活設置。從“哥倫布立蛋”可得到啓示:打破常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於某些問題的解決更有益。

3、教師應努力轉變角色,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努力探討有利於提高學生積極性的途徑,研究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點”而不是從“面”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儘量改革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單一、呆板的方式,把課堂教學、fi常教育引導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認知社會、服務社會。教育實踐環節應打破傳統的大四實習的模式,可建立大一、大二在校學理論知識——大三上半年參與社會實踐——大三下半年及大四在校探討學習模式,形成學用結合的路子,最終爲“用”服務,從而培養體育轉業大學生成爲追求崇高精神和遠大生活目標的人。

5、引導學生正確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切勿“投機取巧”、“守株待兔”、“異想天開”。要意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上不可能掉餡餅”,“人生在世,生一日應盡一日之勤”。

6、體育系課程設置應突出專業基礎上的多樣性,滿足不同人格特徵學生的心理需要,滿足他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其對人生的激情,提高其人格健全的水準。

7、可開展兄弟院校之間的學科及專業交流,可互派學生交叉學習。這樣,既能擴大學生的學習面,又能增進他們的交際和適應能力。

8、建立體育專業本科學生專業學習“導師制”,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和熟練性,從而提高他們就業時的自信心。

9、體育院系應結合“陽光體育工程”,開設“大學生休閒體育廣場”,把“快樂體育”、“體驗體育”引入到體育專業中來,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真正培養出具備健全人格的一專多能型體育人才。

10、在開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學時,應在着重講解各民族文化特點的同時,融合整個中華民族的特點,探討民族傳統體育的心理效應,在此基礎上領悟技術特點。這樣,既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又能增強他們的愛國情節與民族自豪感。

四、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實現體育教育可持續發展

隨着社會的進步,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來越多地取決於人類自身的人格健康狀況。當今大學校園中,大學生的人格健康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調整和改善教育目標,以使青年一代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如全美教育協會早在1977年就提出,學校不限於培養學生成爲生存於社會中的人,而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獲得了自我實現的、具備能夠締造美好社會的能動作用的人,培養出一個個真正的、具有自我革新的、自律的人。

21世紀要求當代大學生更具有競爭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素質,所有這些都是與健全人格息息相關的。因此,加強體育轉業大學生的人格健康教育,並培養他們進行自我人格教育,是時代的呼喚。 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體育專業課程體系,則是體育轉業大學生健全人格養成的源頭、

體育專業大學生活潑、“好動”、直率、豪爽、熱情、聰明、機靈、反應敏捷、有朝氣、精力充沛、講義氣、善惡分明、善於交往、適應能力強,但有時比較衝動、魯莽、做事往往虎頭蛇尾。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把握他們的這些人格特點,因材善教,正確引導,去缺取優,使其成爲健康發展的複合型優秀人才。在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術能力的同時,更應加強其健全人格的培養和教育,體育專業大學生人格完備與專業技術能力的和諧是當今亦是今後體育教育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