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市會考招生政策權威解讀

南京市教育局中學教育處處長周鵬、南京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耿華萍、南京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錢漢平三位嘉賓做客直播室,爲會考考生和家長們權威解讀2017年會考政策。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南京市會考招生政策權威解讀的知識,歡迎閱讀。

2017年南京市會考招生政策權威解讀

  南京市會考招生政策權威解讀

今年會考考生總數約爲4.8萬。依舊採取見分填志願、"分批次錄取"的方式。而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南京十三中和二十九中將首次面向全市招生。此外,"見義勇爲"也被首次增加到南京會考加分項目中,可加5分。

今年南京市會考的總分依舊爲700分,其中語數外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學80分,思想品德歷史各60分,體育40分。生物、地理採取合格、不合格等第記錄。

  【全市有24所高中招收指標生】

指標生是四星級普通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統招計劃,定向分配給國中學校。普通高中指標生比例均不低於本校統招生計劃的50%。指標生計劃在第一批次優先錄取。

由南京市教育局確定收指標生的普通高中爲: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金陵中學、第一中學、中華中學、第十三中學、第二十九中學、南航附屬高級中學、第五高級中學、寧海中學、雨花臺高級中學、第二十七高級中學、第十二中學、建鄴高級中學、田家炳高級中學、燕子磯中學、大廠高級中學、江浦高級中學、江寧高級中學、秦淮中學、天印高級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揚子中學、六合高級中學、溧水高級中學、高淳高級中學。

指標生分配原則:以國中學校具備指標生報考資格的學生數爲基數,向所有國中學校(含民辦國中學校)分配。另外,招辦提醒考生,指標生不僅僅是看本人在本國中報考學生中的排名情況,同時也需要達到一定的分數線。普通高中指標生錄取控制線,按全市會考成績排名前30%考生的最低分劃定,即:如果學生的成績低於南京市排名前30%的成績,那麼即使該學生在該校指標生報名學生中排第一,也沒有資格被指標生高中錄取,這就是每年都有指標生名額作廢的原因,因爲有些較弱的國中學校,即使有指標生名額,可是由於學生都達不到會考成績排名前30%,則收回指標生名額納入統招計劃。

  【新增兩所面向全市招生的四星級高中】

在往年南京5所市屬普通高中統招生面向全市招生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了南京十三中和二十九中面向全市招生。南京市原有5所"面向全市招生"市屬普通高中:南京外國語學校(部分計劃)、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金陵中學、南京一中、中華中學加上十三中和二十九中這7所高中,會考生可以"跨區報考"。而其他區域內的普通高中,繼續面向本區招生。

  【首次增加“見義勇爲”加分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南京市會考"加分項目"中,首次新增了"受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級以上部門獎勵的見義勇爲人員或者其子女,可加5分"這一條款。 南京市招辦表示,相關加分考生名單,屆時會向社會公示。

2017年具體的'照顧加分政策爲:

* 烈士的子女可加30分;

* 因公犧牲警察的子女,可加20分;

* 榮立個人二等功以上警察的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警察的子女,可加10分;

* 臺籍青年、歸僑青年、華僑子女、歸僑子女、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的子女、* * 南京市“紫金人才計劃”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的子女、南京市“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的子女,可加10分;

* 受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級以上部門獎勵的見義勇爲人員或者其子女,可加5分;

* 少數民族考生可加5分。

* 軍人子女按照南京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的有關規定予以照顧。

  【高中"零擇校" 招辦提醒志願填報量力而爲】

南京市招辦也再次強調,今年各公辦高中在招生時,必須遵守"零擇校"原則。各批次學校不得與考生提前簽約。關於提前簽約,不能相信這個承諾。招辦方面提醒,家長學生在填報志願、選擇高中時,還需"量力而行",以防出現往年有過的"大幅滑檔"現象。至於早前流傳的"音樂、藝術納入會考總分"的消息,南京市招辦表示,目前暫無計劃。

  【考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多渠道選擇志願填報】

在提前批次錄取的是科技、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學校。

在第一批次錄取的除了普通高中外,還有各種不同專業的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專業班可供選擇:即在中等職業院校學習3年,再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4年。所有轉段學生必須參加全省統一考試,考試成績達到相應的分數纔可轉入後續階段的學習。

在第二批次錄取的是中高等職業教育“3+3”分段培養專業班、綜合高中班、五年制高職專業班、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技師班和高級技工班。

在第三批次錄取的是中等專業學校中職專業班、技工學校高級技工班和中級技工班等。

以及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國際課程班也面向全市招生。南京目前有15所高中,20個不同的國際課程項目。例如南師附中、南京外國語學校的中美班、中加班、田家炳中學的中日班、南大附中的中加班、仙林南外的中德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