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正是有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纔有了後續計算機的發展,也爲我們的工作解決了許許多多的煩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過程

世界上最早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於1946年的2月14日,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所記載的最早的計算機的誕生!而這臺計算機誕生的地點是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這臺計算機的研發人員是莫奇來博士以及他的學生艾克特,經過多年的研發以及無數次的實驗之後終於製造出了這臺巨型的電子計算機。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形狀

值得一提的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電子計算機的形態上有着巨大的差異,今天大部分電子計算機都在追求超薄超輕。而早期的這一臺電子計算機的重量高達三十噸,單從重量上就可以判斷出該臺計算機是非常笨重的,用龐然大物來形容這臺電子計算機也不爲過。而且這臺電子計算機的零件以及構造都是非常複雜的,內部僅 電子管 就使用了18000個,這臺電子計算機的 佔地面積 高達170平方米,當時該計算機的計算水平每秒可高達5000次以上,可能以今天計算機的計算速度來看,當時這個速度算不上什麼,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時期,這個計算速度已經是非常驚人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特點

雖然在今天我們看來世界上的第一臺計算機是比較笨拙的,而且其耗電量也是非常驚人的,由於其電子計算機裏面超多的真空管,一開機之後所消耗的`電量是巨大的,同時這些真空管的消耗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在其運算的過程中有可能十幾分鍾就會燒燬一隻真空管。但是維修人員必須要花費兩倍以上的時間纔可以找出燒燬的真空管的位置,所以說當時在運行這臺計算機的時候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來源發展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個龐然大物:重30餘噸,佔地約170平方米,肚子裏裝有18000只電子管。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敵對雙方都使用了飛機和火炮,猛烈轟炸對方軍事目標。要想打得準,必須精確計算並繪製出"射擊圖表"。經查表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一個數都要做幾千次的四則運算才能得出來,十幾個人用手搖機械計算機算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份"圖表"。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研究把電子管作爲"電子開關"來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許多科學家都參加了實驗和研究,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起名爲"埃尼阿克"。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爲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臺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簡稱ENIAC)。這臺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5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只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只電阻,10000只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臺計算機的問世,標誌着電腦時代的開始。

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布萊士·帕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公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誇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 cardboard 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爲一連串的指令,也就是程序。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爲"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 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爲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爲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爲"電腦"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莫奇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與當下常用的計算機體積相差很多。

當時的電腦運用真空管構成的集成電路實現計算,而存儲器的存儲介質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羣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爲現代計算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