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講堂-康熙家訓

康熙家訓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平天下都十分認真,可謂耗盡心血和精力。康熙平時在宮中經常給皇子皇孫以教誨,雍正即位後對康熙的家訓加以追述,並整理彙編成《庭訓格言》,凡一卷,246則。今日我們讀《庭訓格言》,依然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教誨。

國學大講堂-康熙家訓

  1心欲小而膽欲大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感悟:人無事的時候,要像有事的時候那樣謹小慎微,這樣自然安詳無事;有事的時候,要像無事的時候那樣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膽欲大,心小和膽大是相輔相承的。只是小心,就會畏首畏尾,難成大事。只是大膽又難免錯誤百出,身陷險境。

  2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訓曰: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都統畢立克圖漢仗好,且極其誠實人也。

感悟:康熙作爲皇帝都能有這樣的.覺悟,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就更不應該看輕別人。沒人認都有自己的長處和見識,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3大凡能自任過者 大人居多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爲過。朕則不然。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爲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感悟:一個人,如果能夠看清自己的錯誤,坦誠承認,並且積極改正,這個人在道德修養和做事業方面一定會有所成就。可惜現實中我們經常是諱疾忌醫、自欺欺人,煩了錯誤不肯承認,更不會堅決地改正。這是一個很大的陋習。

  4審之又審,方無遺慮

訓曰:凡人於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誠至言也!

感悟:慎之又慎、審之又審,這是我們在處理棘手問題,或者面對重要選擇的時候最應該採取的態度。很多人推崇果斷,決斷,殊不知那些做事果斷的人不是不謹慎,不是沒有審之又審,而是早已經將這些功夫修煉地爐火純青,所以才能在很短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果敢、果斷與慎之又慎、審之又審的態度是不矛盾的,後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所謂的果斷、決斷,就必然帶來不好的結果。

  5敬以直內,謹終如始

訓曰: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必謹終如始,慎修思永,習而安焉,自無廢事。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人所謂敬以直內也。

感悟:康熙的比喻非常貼切,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敬以存心”,身心都會湛然澄澈。就好像一位精明的主人,能夠將自己家中管理整飭得井井有條。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個家沒有了主人,各種混亂就會隨着而來。敬就是謹慎的狀態度、敬就是不懈怠的狀態,人只有保持這種狀態,才能不斷進取,似有天助。

  6慎獨是爲聖第一要節

訓曰:《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爲訓,是爲聖第一要節。後人廣其說,曰:“不欺暗室。”所謂暗室有二義焉:一在私居獨處之時,一在心曲隱微之地。夫私居獨處,則人不及見;心曲隱微,則人不及知。惟君子謂此時,指視必嚴也,戰戰慄慄,兢兢業業,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斯誠不愧於屋漏,而爲正人也夫。

感悟:康熙認爲,慎獨是稱爲聖賢的第一要節。他把慎獨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修慎獨。另一個方面是說在我們內心的隱微之處,要修慎獨。這兩個地方都是隻有我們自己能察覺而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戰戰慄慄,兢兢業業,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7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爲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爲而凶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感悟:歡喜和善念,在我們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我們自己應該也有這個感受,“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爲而吉神已隨之”。人有了善念,身心都會輕快歡喜,得到吉神保佑。相反,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爲而凶神已隨之。

  8節飲食,慎起居

訓曰: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

感悟:人身上大多數的病痛,可以說都從不良的習慣中來。節飲食,慎起居,雖然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是我們遠離病痛的良方。否則,等着病痛已經上身,就只能依靠藥物了。

  9養生之道,全在經書

訓曰:凡人養生之道,無過於聖人所留之經書。故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所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於習各種雜學乎?

感悟:四書五經中的性理之學,是我們存心、安心,養性立命的根本之道。而最上等的養生,其實就是養心性,這種養生方法遠遠高於那些偏方運動之類的養生方法。所以我們看到近代很多大儒,其實都長壽的。像馬一孚先生、梁漱溟先生。

  10聖人以勞爲福,以逸爲禍

訓曰: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爲福,以逸爲禍矣。

感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無論是古代的經書還是史書,都強調這一點。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矛盾,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追求安樂,卻不知安樂只能讓我們退化。而憂患,憂勞,雖然令人痛苦,卻是砥礪我們堅強品質的磨刀石。所以,《周易》上說“君子自強不息”,人只要活着,就應該學會從憂勞困苦中磨練自己,而不應該沉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