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口技》原文及譯文

引導語:《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下面是yjbys小編爲你帶來的《聊齋志異之口技》原文及譯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聊齋志異之口技》原文及譯文

原文: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藥囊,售其醫[1]。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爲方,俟暮夜問諸神。晚潔斗室[2],閉置其中。衆繞門窗[3],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敢咳。內外動息俱冥[4]。至半更許[5],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雲:“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耶?”似一婢答雲:“未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6]。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曰:“拗哥子[7]!嗚之不睡[8],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貓子聲[9],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響,滿室俱譁,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里且溢[10],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11],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12]。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爲宜得參[13],六姑以爲宜得芪[14],四姑以爲宜得術[15]。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摺紙戢戢然[16],拔筆擲帽丁丁然[17],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筆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

然[18]。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19],六姑之聲緩以蒼[20],四姑之聲嬌以婉[21],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羣訝以爲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22]:在都偶過市廛[23],聞絃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一少年曼聲度曲[24]。並無樂器,惟以一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絃索無異[25]。亦口技之苗裔也[26]。

註釋:

[1]售:猶行。 《文選》張衡《西京賦》:“挾邪作蠱,於是不售。”

[2]斗室:猶小室。

[3]衆繞門窗:此據二十四抄本,“門”原作“問”。

[4]俱冥: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此二字。

[5]至半更許: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至夜許”。

[6]刺刺不休:話語不斷。刺刺,多言的樣子。韓愈 《送殷員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7]拗:倔。

[8]嗚之: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作“鳴鳴”。嗚之,撫拍之。《世說新語·惑溺》:“兒見(賈)充喜踊,充就乳母懷中嗚之。”[9]貓子聲: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增補,原無此三字。

[10]千里且溢:即一千里還多。溢,超出

[11]各各道溫涼:猶言彼此問寒問暖。

[12]食頃:一頓飯的功夫。

[13]宜得參:應該用人蔘治療。

[14]芪(qí其):黃芪,又名黃耆,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花,黃色,根可入藥。

[15]術 (zhú 竹):草名。根莖可入藥。有白朮、蒼朮數種。[16]戢戢 (jíjí及及)然:摺紙的聲音。

[17]丁丁(zhēng ēngzh爭爭)然:擲落毛筆銅帽的聲音。[18]蘇蘇:通“”,物摩擦聲。

[19]清以越:清脆而高昂。以,而。

[20]緩以蒼:緩慢而粗老。蒼,蒼老。

[21]嬌以婉:嬌細而婉轉。[22]王心逸:名德昌,字歷長。清長山 (今山東鄒平一帶)人。順治進士。生平詳《長山縣誌》。

[23]市廛 (chán嬋):集市。

[24]曼聲度曲:以舒緩的聲調唱着歌。曼聲,舒緩的氏聲。度曲,製作新曲,或指依譜歌唱,此指後者。

[25]絃索:樂器上的弦。此指絃樂器。

[26]苗裔:遠末子孫;指餘緒、支派。

譯文:

有一天,村子裏來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只見她隨身攜帶着一隻藥箱,在村中賣藥治病。村裏的人聽說後,便出來請她診治。但這位青年女子說是自己不能開藥方,要等到天黑以後向神靈請教。人們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臨。到了傍晚,她把一間小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將自己關在裏面。村裏的人圍繞在門窗外面,側耳傾聽。這時候,人們自覺地停止了喧鬧,只有個別人在竊竊私語。過了一會兒,小房子裏外都聽不到響動聲息。當夜來臨的時候,人們忽然聽見小房子裏有掀簾子的聲音。青年女子在裏邊問:"九姑來了嗎?"只聽另一個女子回答說:"來了!"又問:"臘梅跟九姑一起來的嗎?"一個身份像女僕的說:"來了。"然後,這三個女人嘰嘰喳喳,說個沒完。一會兒,外面的人又聽見小房子裏有簾鉤子聲響,青年女子說了聲:"六姑來了。"她旁邊的人說:"春梅也抱着小公子來了哎。"一個女子說:"犟脾氣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來。他的身體像有千把斤重,揹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聽到青年女子道謝聲,九姑問候聲,六姑的客套話,兩個女僕彼此慰勞聲,小孩的嬉笑聲,衆口紛壇,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帶着笑聲說:"小公子也太喜歡玩了,這麼遠還抱着貓來。"這時,裏面的聲音慢慢變小了,簾子又響動起來,小房子裏又是一片喧譁。有人問:"四姑怎麼來得這麼晚?"有一個少女細聲細語地說:"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兩人走了好長時間,阿姑走得太慢。"於是,又是一番問候寒暄聲,移動座位聲,叫添凳椅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滿屋喧鬧,過了好一陣子才安定下來。直到這時,小房子外面的人才聽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請教治病的藥方。九姑認爲應該用人蔘,六姑認爲應該用黃芪,四姑說是該用白朮,她們思考了片刻。然後,聽見九姑叫拿筆墨來,不一會,紙折得吱吱響,拔筆,筆頭套丟到桌上叮叮作響,磨墨之聲十分清晰。寫好藥方之後,九姑把筆扔到桌子上,抓藥包裝,發出蘇蘇聲。不一會兒,青年女子掀開簾子,叫村裏的病人拿藥和藥方,隨即轉身回到房裏,接着,就聽到三姑告別,三個女僕告別,小孩咿咿呀呀聲,小貓喵喵叫喊聲,一時並起。九姑的聲音清脆響亮,六姑的聲音緩慢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柔婉轉,那三個女僕的聲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村子裏的人聽了這場"神仙會",以爲她們真的都是神仙,驚訝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從"神仙"那裏討教的藥方和草藥,趕緊煎熬飲用,但藥吃完了,病卻未見好轉。後來村子裏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實並沒有什麼神仙。她只不過是藉助口技來推銷自己的草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