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的前提不是“領導”而是“力”

一提到“領導力”這三個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隨便上網站一搜,定會出現成千上萬條關於“領導力”的話題與培訓開發課程。所有做領導的人不管官大官小,整天就在研究什麼是“領導力”,“領導力”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就是有了這樣的需求,那些關於“領導力”培訓與開發的公司自然而然也就體現出他們的價值,因爲他們充當了“領導力”培訓與開發大師。

“領導力”的前提不是“領導”而是“力”

  一、“領導力”的前提:不是“領導”而是“力”

不管是國家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總是不缺乏各式各樣的領導,領導也總是被人尊重與愛戴的,比如每年的公務員趕考,有多少人想進國家單位,有多少人想做國家幹部,即使機率再小,人們還是不怕辛苦,因爲想做一名國家幹部與領導是他們的一個夢想。在企事業單位,又有多少員工想成爲一名管理者、職業經理人、企事業中高層領導,在不斷地努力工作與拼命的學習。

衆多的人們在想做領導的時候卻忘記了什麼叫領導,領導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與特徵。一味的想做領導,管理他人,獲得自己的價值與權威。卻忘記了對自己做一個全面分析,自己是不是具備做領導的潛質。有一句名言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細細分析這句話,成千上萬的士兵中有幾個能夠做到將軍的,還不是在基層一線老老實實地做士兵,難道他們就不是好士兵了嗎?我認爲應該反過來說:當不好士兵的將軍,也不是什麼好將軍。

做領導的前提是:必須具備優秀的工作能力,這個力也就是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與工作基礎能力,有了這個力才能心裏坦蕩、有底氣去競爭領導的機會。領導一詞只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關鍵是領導有沒有力,讓下屬心服、口服的能力、凝聚團隊的力量。

  二、“領導力”的關鍵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價一個領導好與不好,優秀與卓越,關鍵是看解決問題的能力,說的再好不如做的更好。“領導力“的分解就是領導+力,領導是藝術,力也是執行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做領導要有藝術的眼光與風格、有方法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藝術的方法去推卸責任與打太極、做推、拖、脫的高手。

身邊常有發生的事,領導不行,領導不好,領導無能,這樣的評價相信大家一定聽了很多,一研究就是換領導,領導是換了,但還是沒有得到質的改變,原因就是換了領導沒有加力、沒有得力、給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有的。必須經過不同的經歷與解決問題中鍛煉出來,加以總結與感悟,形成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檢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是發現問題,其次是分析問題,最後是解決問題。三者之間是環環相扣的,發現問題是一個領導基本能力,分析問題是檢驗一個領導的思路與深度、全面、宏觀的整體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決定一個領導是否具備決策力、判斷力、敢於承擔責任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態度,願意去解決,還是不願意去解決,是把它噹噹樂趣還是把它當作負擔。思維不同產生的結果一定不同。因爲什麼樣的思維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動,什麼樣的行動就決定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三、“領導力”的核心:“道”與“術”

“領導力”的面與點、宏觀與微觀的有機結合?領導之道在於人的品質、格局、修養,想去做領導是一個好的表現,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但是如果是想通過做上領導的崗位,以公謀私、損人利已,那就失去做領導的意義與本質。有了一個好的品質、修養是做領導的最基本的條件,品質與修養好比原材料,有了一個好的原材料纔能有利於加工出優質的產品。“術”是方法,有了好的品質與修養做基礎,找方法應該容易了很多,可以通過培訓開發、複製成功者的成功做法、跟隨成功者受其感染與薰陶,結合自己的特點總結經驗,並不斷地去實踐與驗證。

“領導力“之道是本質,術只是方法與現象。道爲上,術爲下;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四、“領導、力”的演變過程與角色定位

真正的“領導力”一定是需要一個過程去鍛鍊的,只有從基層慢慢的去發展與進步提升,才能練好“領導力”的基本功,那就是紮實、得力。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層做過,直接去做上層領導,結果對下面的情況一無所知,管理的亂七八糟,下面不滿意,上面也不高興,搞的自己兩頭不是人,進退兩難的局面。

正常的晉升渠道:員工—主管—經理---總監---副總---總經理。也有跨越式的晉升。“領導力”的演變過程就好比學生讀書一樣,國小讀完了讀國中、高中、大學。所以任何事情的發展一定有它的規律,只有掌握了發展規律,才能順其自然。

“領導、力”的角色定位就是一個對上對下的服務者,讓上下都能得到一個合理的滿意程度,如果要讓“領導力”真正給力、開花,那就必須將自己的下屬與上級當作客戶一樣去對待,懂得尊重、呵護,下屬給支持力,那你就得給反饋力,上級給你壓力,那你就得有行動與落實力。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贏,才能體現領導力與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