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代的企業戰略管理

不少中國企業家一提“戰略”二字就覺得浪費時間,就覺得這是企管界、學者編的“騙人的玩意兒”。對於此類誤解,果真“戰略是務虛的”“騙人的玩意兒”嗎?其實,在企業,尤其在營銷領域,沒有比戰略更務實的行爲了。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戰略,就像一盤散沙,不可能有效的組織起來,不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更不可能健康的發展下去。戰略的務實至少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危機時代的企業戰略管理

沒有戰略,就不會有清晰的目標。

沒有戰略,就不會有真正的優勢。

沒有戰略,就不會有高效的執行。

沒有戰略,就不會有正確的創新。

沒有戰略,就不會有可持續發展。

很多人提到戰略管理的時候,也許會感覺到戰略管理是一個虛的東西,讓人摸不到邊際。但是通過筆者的戰略管理實踐,認爲戰略管理是務實的,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的時候要本着可操作性的原則。是務實還是務虛關鍵要看管理者本人是什麼態度,想以戰略管理提高自己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就以一種務實的態度來進行企業的戰略管理,那麼戰略管理也就不再神祕。精彩不斷盡在系統管理網戰略管理頻道

當衆多世界500強的CEO們在強調“現在是戰略致勝的時代”的時候,我們的企業家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向更多的人傳遞自己的戰略設想了,從重量級的柳傳志等紛紛走到前臺,參與各種論壇互動,到衆多中、小企業的廣宣策略中不斷體現自身企業的目標等,不一而足,甚至當你在某個衚衕裏買茶雞蛋時,老婆婆一邊找你零錢,一邊還輕輕的告訴你“因爲這個衚衕賣蛋的不多,又經常有上班族打此經過,所以決定在此設點”等等。似乎戰略及戰略管理已經婦儒皆知了。這當然是件好事,至少表明我們的企業家思想上已經和世界接軌了。

談到戰略管理就不能不提及到兩千多年前,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誕生的偉大軍事家孫子和他留給我們的《孫子兵法》,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而《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舉世公認的軍事思想的名著,同時也是一部中國哲學史上的經典名著。《孫子兵法》所體現的核心卻是它所揭示的具有普遍性的戰爭規律;而成爲後世在各個不同領域規律運用的典範。其哲學化的闡述在於在敵與我、強與弱、利與害、進與退、勝與負等軍事矛盾形式中,把握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

企業戰略管理會考慮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資源/資產,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去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而這種考慮,被稱爲企業戰略管理。比如,中國有句古話叫“事不過三”,言下之意就是好事不會一直光顧你。當你連連順利的時候,你就應該注意了,此時要戒驕戒躁,不要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李嘉誠多年來一直秉持這樣一個觀點:經商必須有正確的經營觀和使命感。他特別指出:企業在經營順利的時候,如果已持續擴張三年,就要對加大投入保持警惕。他說,如果連續出現三年的好光景,很多人會認爲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以爲這種大好局面會像四季輪迴一樣一直持續下去,於是拼命地擴大經營。

此時的狀況就有可能是投資戰線過長,攤子鋪得過大,給後續經營埋下危險的種子。因此,他經常告誡身邊的人,做生意,如果大前年賺錢了,前年賺錢了,去年也賺錢了,假如今年還能繼續賺錢,那就再好不過了。

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但是現實中,我們的許多企業都在幹着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就像德魯克說的,企業除了營銷和創新,其他的都是成本,實際上現在的許多企業就在幹這種不賺錢的事情,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確實是在幹着只增加成本,而不賺錢的大事!重生產輕營銷,幾乎是所有生產加工型企業的慣性思維,他們的腦子裏總是充滿了對產品的精益求精精神,卻沒有用心去了解市場的需求變化,雖然質量是免費的.,但是隻有客戶需要的質量纔是免費的!

比如,客戶如果需要一次性筷子,你卻非要向他推銷耐用的塑料消毒筷子,你就是在做本末倒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政府和民衆覺得一次性筷子不環保,你要做得只是將其換成澱粉原料;過去酒水行業曾經流行過買場的壟斷營銷模式,也有人美其名曰是盤中盤模式,但是,很多白酒企業花了20萬買斷了一個大酒店的專供權,卻只派出一個、兩個促銷員;

在廣告投放上,犯這種低級錯誤的就更多了,有的花了300萬請了個著名影星作爲形象代言人,而沒有預留更多的錢去做廣告宣傳,只是在包裝上用了一下明星臉;有的企業爲了打造品牌準備投放一千萬的戶外廣告,卻只花了3萬元請個業餘設計師做畫面設計。這也就那怪,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大企業被廣告燒死了,沒有效果,肯定是投放廣告越多,成本越高,虧損越大,甚至,很多廣告還起了反效果。

今天,我們一提到巨人,就想起了網遊,一提到阿里巴巴,就想到了爲中小企業服務的戰略平臺,一提到格力就想到空調,一提到麥當勞就想到餐飲,一提到比亞迪就想到節能轎車,一提到聯想就想到電腦,一提到萬科就想到地產,一提到騰訊就想到QQ,一提到華爲就想到通訊設備,一提到波司登就想到羽絨服。等等不一而足的企業符號與其所在的市場形成了緊密的關聯,甚至成爲它所在行業的標誌和代名詞,他們在消費市場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就是企業進行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的結果和例證。筆者認爲,縱觀各種戰略管理理論,無不是從這三者出發來考慮企業的戰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戰略管理,即以資源爲本的戰略管理、以競爭爲本的戰略管理和以顧客爲本的戰略管理。

企業戰略管理會考慮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資源/資產,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下去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實現價值的創造。而這種考慮,被稱爲企業戰略管理。比如,中國有句古話叫“事不過三”,言下之意就是好事不會一直光顧你。當你連連順利的時候,你就應該注意了,此時要戒驕戒躁,不要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總之,多年的諮詢實踐告訴我,一個企業的“大成功”(例如:連續三年業績翻番)往往是戰略管理的成功。戰略有問題,單純靠改善內部運營效率,業績改善的效果有限。企業戰略管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空,從而看得遠——我們只有忽視眼前的浮雲,穿透過去,目空這一切,徹悟“神馬都是浮雲”——才能看到本質,這也就是戰略佈局。平梵老師老師強調:只有解決了戰略問題,企業才談得到生存與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