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戰略

企業和社會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企業完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不現實的,企業應該在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和利益相關者建立合作、和諧、共贏的發展關係,才能保證企業和社會共同穩定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戰略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起源及定義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個概念起源於歐洲,在1924年由美國學者奧利佛・謝爾頓首先提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因日益受到“賺取工人血汗錢”的指責,CSR問題開始在各國被提起,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CSR運動,跨國公司紛紛開始要求其供應商接受有關勞工標準和CSR的審查。

目前國際上沒有普遍認同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世界銀行把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爲:企業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相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爲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與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分析,本文認爲,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從企業和公衆的長遠利益出發,改善和增進利益相關者(股東、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當地社區、政府等)的利益、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和承諾。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必然的戰略選擇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球迅速影響開來,對我國也不例外。2006年1月1日修訂後的公司法特別強調公司要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來自各種國際組織、供應商、消費者、員工等的需求表明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爲了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以保持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發展,企業也應履行社會責任,並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整體戰略中。同時以改善我國企業勞工和安全生產現狀,節約資源,促進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增強國家競爭力,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將履行社會責任視爲產品、價格、人力資源等一樣的新型戰略。企業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經營理念貫穿在企業採購、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市場服務等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創造優良的內外部環境,從而打造企業的社會責任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謀求長遠、持續的戰略利益,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內在競爭力

(1)防止貿易摩擦,突破貿易壁壘,提高國際競爭力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與各國的貿易並沒有如原先期望的那樣暢通無阻。很多進口國家利用社會責任標準設置了新的貿易壁壘和市場障礙。比如維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壁壘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社會責任標準。據美國相關商會組織調查,目前有50%以上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表示,隨着SA8000實施,將重新與我國企業簽定採購合同,這意味着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傢俱、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產品都已經或必將遭遇SA8000標準審覈。企業履行環保、勞工標準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不僅能讓我們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巧妙突破種種貿易壁壘和市場壁壘,而且能快速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給顧客差異化的感受,有利於進入和拓寬國際市場。

(2)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積極性,提高效率,爭奪優秀的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所帶來的資源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持久生存的核心競爭力。首先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給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合理的薪酬制度、培訓和發展的機會,以人爲本的管理讓員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企業社會活動帶來的良好的社會形象,能提升員工的自豪感。以此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滿意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隨着企業形象和影響力提升,企業更能吸引招聘人才,激勵和保留優秀的人才。

(3)促進企業創新

企業在履行對環境的責任時,要求企業儘可能的杜絕廢棄物和浪費,使用可再生能源,迫於短期內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企業會重新設計工藝,通過技術改造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行無害排放。這將有利於提高研究開發能力,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員工的創新意識也會提升,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對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主動承擔了一定的義務後,就會擁有良好的社會網絡關係,通過共享技術信息,進行合作開發等手段縮短創新時間、分擔技術創新風險,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