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行程設計

引導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戶外活動的行程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您的閱讀,祝您閱讀愉快。

戶外活動行程設計

行程設計一

有了目標,有了充足的資料,剩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行程設計了。登山不比旅行團或是觀光,只要多帶些錢,大半事情就可以解決掉。而勘察型的登山活動的行程設計,其難度又比其它的登山活動高出許多。雖說一份登山活動的行,其實也不過是在地圖上標出整個活動的路線和各個紮營點及休息點,但是在其中所需考慮的條件和變量,以千頭萬緒來形容是絕不爲過的。有那些東西是我們在安排行程時所必須留意的呢?

1.何時該休息,何地該紮營,有水嗎?是好營地嗎?走的到嗎?

2.什麼是主目標,什麼是副目標,時間夠的話如何,不夠的話又如何?

3.有多少時間可用?又有多少時間可以做緩衝?

4.隊伍的技術能力足夠嗎?裝備合適嗎?

5.錢!預算如何控制?

6.要如何到達路線的起點?搭車、包車、還是自己開車呢?

7.入山區域有沒有管制?有檢查哨嗎?是自然保護區嗎?是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嗎?

8.出狀況了怎麼辦?有撤退路線或預備路線嗎?

9.排出來的行程是否可以激勵隊員的士氣呢?

10.天候會對隊伍造成多大的影響?

種種考慮的變因加起來,常會使行程一改再改,配合實際碰到的情況做適度的修正,領隊在山下安排行程時,即必須預先想好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擬定應變行程,並和隊員溝通研究,事前默契的養成,將有助於山上決策的順暢完善。但切記,隊伍的安全永遠要放在成功之前來考量!

(一)隊伍形態與名稱:

縱走、溯溪、橫斷、越嶺、單攻。

(二)道路之利用:

車道、林道、森林鐵道、索道、產道、礦道、保線路。

(三)踢林道、產道,上坡時速3-4KM,下坡時速4-6KM。

宜向有關單位打聽路況,也許可包車或搭便車。

(四)確定步徑:登山步徑、越嶺路、古道。

1.利用有記錄的步徑繼續深入山區。

2.好走的步行陡坡上登時速有二百五至四百米,視隊伍、負重及路況而定,輕裝更快。

3.百嶽一天上登約2000 公尺亦屬可能。下坡常爲上坡速度之一倍半至三倍!

(五)半確定的步徑:

電塔路、造林路、伐木小徑、木馬路、香菇路、漁路、獵路、吊子路、愛玉路、警備路、隘勇路、部落間道、獸徑、牛路、茶園橘園路.。研究山區之開發史及現有之經濟活動,推斷道路及其狀況。

11.冬天獵況才盛,愛玉亦是秋冬採收。

2.地圖上的概略路線未實地探查,不可盡信。

3.獸徑及牛路要小心跟,易迷路或陷入困境。

4.除登山步徑及測量小徑,其它路多不登頂。

5.不確定的路徑要儘可能排較鬆的行程。極度不確定的步徑,則不妨以無路強攻之情況來排!

  行程設計二

(一)強攻之處理:

沒有道路可利用時,即要以強攻之方式完成目標。此時因所走的方向系自由決定,故應考量林相及地形,期以最安全、最輕鬆、最快速的方式完成目標。一般常採周沿棱和溯溪二種方式。

1.沿棱或沿溪

沿棱走主要之問題在鑽行下層植被,並要背水或取水,但好處是定位簡單且困難地形少,容易掌握速度。沿溪則有不易缺水的好處,且無鑽行植被之慮,但定位稍複雜,且多有深潭、峽谷、瀑布等困難地形,易造成行程之延誤。此外,自溪流上溯至山棱往往要克服一段較差之木林相,亦是一麻煩。一般若無特殊目的,均採沿棱或溯溪轉沿棱之方式。

2.仰攻或俯衝

對此二者之選擇不外心理及安全兩項因素。安全上有關的問題在於任何下降均須考慮回攀之可能。若無困難地形或一定可克服時,剩下的就只有撤退心理的問題。長距離由上往下感覺像不歸路,也許會造成膽怯,但撤退簡單,也許大家都想着拼上去就好了,而沒有後撤之憂,也許士氣全教揹包拖垮了。其好處壞處端看領隊如何運用。但上述系在無困難地形之前提下,若是有斷棱或難惹的溪谷, 切記要採仰攻法。若是要橫切一未知之幼年期溪流,則取撤退路線短者俯衝,撤退路線長者仰攻,如此方不致發生進退兩難之情形。而除非是集水面積小且地形鐵定單純之溪,切莫任意豪賭式地衝下一未知的溪谷!

3.林相

穩定成熟原始林之參考高度, 注意地形、坡度、巖質、氣侯等亦會影響林相。

闊葉林帶:2000 公尺以下;

檜木林帶:1800~2700 公尺;

鐵杉林帶:2500~3000 公尺;

冷杉林帶:2800~3600 公尺。

航照圖與表面林相:

航照圖上常標有之林相,如:針葉林、闊葉林、混淆林、草生地、針葉樹造林地、柳杉造林地、稚樹發生地、伐木跡地、無立木地、散生林地、崩坍地、崩土、露巖等。從航照圖無法完全確定樹種,故常無法猜測其底層植被。但仍可據以得知,那裏有最可怕的次生林相!航照圖的顏色主要有下列因素影響:

日照:同一張地圖可能有不同時間拍攝之區域,故偶有一塊黑一塊自之情形。如非日正當中時所攝,則往往可看到棱脈的陰影。

雲霧:地圖上出現不規則形狀且深淺有層次的淡色區時,可能是拍攝時的雲霧所造成。

地表植被:大塊的植被區域都會有文字標示,但標示不一定正確。次生植被區如茅草或高密箭竹海,以及箭竹草坡、崩壁,其顏色較森林爲淺。我們想知道的是最後一項,故要有足夠的經驗來分辨之。

底層植被:

次生林相(茅草與各式刺藤或雜木林):伐木、開墾、向陽處、陡坡;

高密箭竹:鐵杉林、冷杉等部分針葉林、避風的.按部、近溪處;

溼性植物(咬人貓除外)、蕨類、小喬木、細疏箭竹等:中程山原始林典型的底層植被。

行進速度:

一般之原始林相強登可分三級:第一級全隊可直接走,幾不必出刀,登陡坡時速可超過200 米以上;第三可能輕裝輪流砍,登陡坡時速低於百米以下。以上爲重裝登陡坡之地形如系輕裝,則可更快。如以中等之林相做預估,則一日排砍陡坡500 至1000 米方可,緩起伏之棱線可排三格,但實戰中,我們往往排得更保守些,以增大成功之可能。遇有次生林相時,更要誇張地保守!強攻時上下坡差距不大,唯有底層植被極好走或原路來回時,速度會較上坡快很多。

4.溯溪

平坦寬大的河牀速度甚至可比上坡踢林道,而常要爬大石頭的溪谷時速則約半格,因溪流困難地形多,再加上過溪的問題,速度極難估計,除非專程溯溪,一般都希望一天能走超過二格以上,但技術溯溪甚至可有一天半格的行程!

5.地形

坡度問題:

當1/25000 地圖上有斷線,就要視植被之配合與否才能上去。

斷棱、崩崖:

棱線縱走時會遇到的困難地形,通常比溪谷的困難地形容易克服。

過溪、瀑布、深潭、峽谷:

水大時過溪不易,瀑布峽谷等常須高繞,但兩岸又陡。此外夏天有些溪進不去,且溪水易漲,要小心。

困難地形耗用大量時間,易延誤行程,且較爲危險,能繞就繞!

一般多可由地圖上先看出來,但有時卻有意外的遭遇!

行程設計三

(一)營地生活

1.營地:

夏日行走時間莫超過12 小時,冬日莫過10 小時,一則以體力負荷, 一則以紮營所需,遇惡劣天候更要及早紮營!營地要考量水、柴、平坦避風等要素,一般除固定營地外,均以平緩之棱線或鞍部、溪谷之寬河牀或雙溪口爲預定營地。實際狀況則常視時間而隨便找,但有時爲營地故,我們寧可改變行程去配合,比如有工寮可住時,大家寧可輕裝砍路,而不要背水上棱線..。

2.水:

行動水一天1 升即足夠,但菜單及一般用水均要適度管制(注意人性和太陽三大問題):取水要下多少是一門學問,地圖上的水線是不可靠的(有一說水線是畫到不到溪牀石頭時停),根據經驗,土壤深厚的中程山集水面積四分之一格就一定有水,而在高山則常要視巖質而定,形成伏流時就要下很深才取得到。取水路線要考慮高差及是否有危險地形,一般都從鞍部沿溪溝下, 而避免從山腰切。如果可能,儘量背水而不要賭取水。

3.觀賞調查:

隊伍若有特殊目的,則要排較寬鬆之行程。

(二)實戰原則

1.流傳久遠的習慣--整體行程之確定部分應達一半以上,且儘可能將不確定部分排在前半。

2.先評估隊伍實力和狀況,分析確定部分需要的時程。

3.找到一切可蒐集到的資料,研判山區可能有的獵路等不確定小徑的位置,仔細研究其可能性,然後再考慮一條強攻路線,傾向保守地綜合二者,排出未知部分的行程。

4.報備原則(多寫少做):可多排一些單攻或遊山頭的行程,若不確定部分進行的不順利,則可多有一些時間做緩衝,若一切順利,去不去隨意。

5.夏季多臺風,宜多排預備天以防萬一。

6.注意行程對士氣之影響,長程隊伍可排休息天以調節體力。

7.行程中有極不確定之部分,可排一天休息緩衝,注意預備天除非不得已,不要亂用,否則隊伍遇到突發狀況,將無緩衝時間可用。

8.如想成功,行程要儘可能保守,但注意負重和開隊可用時間限制等問題,求取一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