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內勁怎麼練

最明顯的着重點,交代人們必須瞭解向前退後的基本作用,所以拳論切實指出“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就是明確的說明腰腿的穩定是拳術的基本功。

太極拳的內勁怎麼練

太極拳的內勁怎麼練

太極拳其所以能夠有禦侮對抗的能力,不僅僅在於手上的變化技巧,而且主要來源於腰腿,又通遇腰的橋樑作用,反映到手上來而解決問題。所以拳論明白指示:“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說明練功時進退伸縮腰腿功夫的重要,也就是說“中正安舒”穩定基礎必然的要求。

拳友們積累多年純功,而不能領悟運化的作用,也就是隻注意手上運動,沒有認識到貫徹到腰腿手足上下互相有節奏的靈活配合,才能解決穩定不敗的問題,看來八門五步六大要領的理論基礎遠沒有鑽深鑽透,未能融會各種太極勁落實到行動中去,以致遲延歲月,功虧一簣。

中國拳術中,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太極拳,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柔能克剛”,初學的人們,絕不相信它可以用於技擊而抵禦敵人。許多人練了多年的太極拳,仍然不會應用。沒有一點武術氣味,太極拳屬於內功拳術,它的運用技巧,來自八門五步,六大要領的太極勁,簡稱之爲“內勁”。太極拳能夠防身禦敵,全靠運用太極內勁。

什麼叫太極內勁?初學的人是不容易領會的.,這種內勁無形象可見,難以文字傳達,只能從入門引路的人在其口授、手劃中逐漸體會上得來的。就是太極拳教師們雖有深刻體會,也覺得不容易在言談中作爲有系統的傳述。

學習太極拳要做到心靜體鬆,用意念帶動身體四肢,保持周身在一個圓形內,這樣才能慢慢領會到太極拳的意。

嘗讀社會上印行的有許多太極拳著作,對這個問題也很少道及,但在王宗嶽的打手歌中包括了許多太極拳的“內勁”練法的指示,但很少有人深刻去領會,甚於買櫝還珠的可笑!不知打手歌就包括八門五步的太極內勁。

太極拳的內勁,是太極拳以控制軀體和四肢的動力,就是在用意不用力的意識指導下,凡身體上的任何一點,受到對方輕微的阻力,都可以立即轉變爲它的前進方向,有控制地向新的方向進行。

太極拳的打手歌明白指出“棚、捋、擠、按、採、列、肘、靠、沾、連、粘、隨、不丟頂”勁中而產生“沉勁,提勁,聽勁,化勁,拿勁,發勁”,多種多樣的勁,都是“內勁”的表現。

它是依仗腰腿功夫的穩定,才能起到不同的“內勁”作用。例如化勁。其化以“粘”和走爲主要條件。所謂走,在身體某一部位遇到對方重力壓迫時,首先粘牢對方的勁,及時轉移這部分的位置,使對方的重心力量落空,這就是“走”的作用,當這一重大力量改變方向,跟蹤打擊這部分時,這部分在它作用始改變方向時,又及時的轉移位置。

使這一重大力量繼續落空。無論重力的方向如何迅速地轉變,這都要這樣粘住對方的來力而及時走化。這就是太極拳“粘”“走”兩種“內勁”隨時適當地發揮作用。

太極拳的“走”和“粘”實際上是同一過程。《太極拳論》“粘即需走”“走即應粘”正是表明“內勁”的存在。太極拳的“內勁”是剛柔相濟,實際上是“走”“粘”結合,進退結合,攻守結合。太極拳的每一招都是以退爲進,都是醞釀着殺機,既都是防守,也都是進攻。

太極拳的“內勁”是剛柔兼施的勁,兩者是無法區分的。太極拳的“內勁"是一種靈活性,協調性組合成的。和一般拳術仗力發人,是完全不同的。

太極拳以小力勝大力,從而產生技巧的作用,以退爲進,以靜制動,爲引進落空創造機勢。以靜慢柔鬆、輕靈圓活,爲對敵巧妙變化的基本功夫,是中國武術技擊史上一次大躍進。

特別以八門五步爲基點,練成多種多樣的“內勁”採取的技巧,既能保護自身不受外來打擊的損傷,而且能夠表現個人的武德,不摧殘羣衆,盡至可能化敵爲友善保和平共處。

所有這些重要的意義,才能是太極拳高度特點,但是經常缺少椿步功夫的朋友,腰腿穩定不足,雖有“內勁”也無從施其技巧。腰腿不穩定,即便大下苦功。日夜勤練,不過徒具形式。希望朋友們仔細體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名言。

經常熟讀《十三勢歌訣》將“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諾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指導思想加以鑽深鑽透,從實踐中創造出新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