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阿拉伯語的訣竅

學習掌握阿拉伯語曾是多少青年的夢想和追求,無論是在遍佈全國的清真寺,還是爲數不少的阿拉伯語學校,都有很多年輕人在苦背單詞、猛攻語法;還有爲數不少的通過函授或自學的莘莘學子,孜孜不倦,前赴後繼,乃至一部分年輕人自費到北京專業的外語大專院校進修學習,花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爲了能夠說一口流利、地道的阿語,青年們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是學習其它外語者所不能想象的,但大部分人卻最終沒能掌握這一語言,沒能達到掌握一門外語所必須達到的讀、說、聽、寫、譯而抱憾終生。

學好阿拉伯語的訣竅

難道阿語真的如此不好學嗎?什麼原因使衆多的阿語學習者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呢?

學習和掌握任何一門外語的前提無非是兩個,一是具有濃厚的興趣,二是需要正確的方法。衆所周知,阿語對於穆斯林而言是神聖的,因爲它是《古蘭經》的語言,是履行伊斯蘭宗教功課時所使用的語言。因此,宗教感情維繫着學習阿語的興趣和熱情,是他們學習阿語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學阿語的人都說阿語語法很複雜,難掌握。我們知道,語言有兩種形式,書面語及口頭語。學習語法而不求其解,就會在書面表達時錯誤百出,無法閱讀。在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甚至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的課堂上,往往是在清真寺學習過的中國學生給阿拉伯老師講解複雜的阿語語法,因爲本國人不需要精通語法仍可以聽、說、讀、寫。一個學阿語的學生記憶了一大堆動詞變化和語法規則,當需要書面或口語表達時,用語法堆砌詞組,卻病句百出,錯誤不斷。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語法卻導致了失語症。“邯鄲學步”的故事,是人生哲理更是阿語學習上的哲理。一個大男子,爲了學習更優美的走路姿式,最後竟不會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家。

而口頭語的`表述更需要順其自然,5歲的孩子沒學過語法,然而他的語言規範,語句流暢,沒有語法錯誤。在國內清真寺將阿語語法大部頭都啃過的有些阿訇去沙特朝覲,卻不能與當地的阿拉伯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仍然是聾子和啞巴。當然,並非語法不重要,而在於學習語法的目的是什麼,應該是爲了使用而學習,而不能爲了學習而學習,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無論學阿語的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隨心所欲的說,趣味盎然的讀,是最原始也是最完美的方法,千萬不要受語法的約束。

語言不是無本之木,必須依靠大量的“輸入”,才能指望得到可觀的“輸出”。在沒有條件到阿語國家進行實踐時,就要以阿語視聽材料爲“輸入”途徑,通過大量的視聽,增加語言的感性認識,同時領略地道的阿語。

背記阿語單詞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語言這門學問具有很強的記憶性質,而記憶的關鍵在於“溫故知新”。一個人記性的好壞也許和先天遺傳有關,但如果掌握了記憶的規律,就能較容易地背記單詞。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人的記憶有兩個遺忘高峯,一是接觸信息後一分鐘,大部分短期記憶在這個時間內將被遺忘。二是接觸信息後二十四小時。要想保持長期記憶就要在你忘記之前複習記住。例如,在背誦生詞和文章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複習一遍,次日再複習一遍。因爲複習時自己對這些內容並沒有完全忘記,所以這並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看似複習,其實只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事實上在重複鞏固信息的同時,大腦也在將短期記憶轉化爲長期記憶。

此外,增強記憶的另一個辦法是朗讀和背誦。朗讀和背誦是出口成章的第一步。在背誦的過程中,耳朵可以聽,眼睛需要看,口舌要發聲,大腦要記憶。看似只做一件事,實際上卻同時調用了聽、說、讀、記憶四重大功率發動機,對大腦皮層的刺激遠非單一的閱讀所能相比。讀得多、背得多,不僅有利於記憶,同時語感和流利度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上一個臺階。等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就能水到渠成,臨到用時脫口而出,流利的口語自然不在話下。

學阿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很難有成就,要有連續性、持續性。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水。學阿語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複習、加深印象,如此反覆,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如果等到忘記了再來複習,就像又學新知識一樣,那麼,我們就永遠是初學者,雖然在辛辛苦苦地燒開水,卻難以品味到水的甘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