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學習中的假聲演唱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在聲樂教學中,有着一定的科學性和使用價值。尤其是對聲樂基礎薄弱,真、假兩種聲音打架的聲樂學習者,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條有效途徑。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下聲樂學習中的假聲演唱吧。

聲樂學習中的假聲演唱

  一、假聲位置真聲唱法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簡言之就是在欲發假聲的狀態下真聲唱的唱法。“假聲位置”的“假聲”不是指假聲音響,“位置”也不是常見的聲樂書籍中所提的聲音位置的高、低、前、後,而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也就是用欲發假聲時的意念,去引起胸、咽、口、鼻等腔體的反應。“真聲唱”也不是用自然的真聲,而是在欲發假聲的狀態下所發出的真聲色彩感。也就是說在強有力的深呼吸支持下,聲門擋氣並獲得咽管內共鳴後的聲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兒”,是一種有效的擋氣動作和能力使聲帶振動後獲得的金屬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響。“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整體歌唱,使氣息、聲帶和共鳴腔體高度協調,是對人體自身原有發聲器官進行重新調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種訓練方法。

  二、我們先來探索一下“假聲位置”與假聲音響之間的區別。

前面說過“假聲位置”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這個狀態酷似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張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嚥哈欠,尚未嚥下時的“內開”狀態。此時各腔體的狀態是:

(1)鼻腔因欲咽哈欠的感覺,彷彿鼻子上端(眉心處)向軟硬齶交接處拉緊、靠攏而引起的軟齶提起,鼻腔打開。

(2)下巴(下頜關節)因欲咽哈欠像掉下來似的鬆開。

(3)軟齶因欲咽哈欠而繃緊提起。

(4)喉頭因欲咽哈欠而穩定地落下。

(5)咽壁因欲咽哈欠而加強張力,向後擴展,向下繃緊。

(6)胸腔因欲咽哈欠而自然挺起。

(7)腰腹因欲咽哈欠呈前後左右對抗擴張狀。

以上七點就是欲咽哈欠時呼吸和共鳴腔體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假聲位置”的具體感受。

一旦找到“假聲位置”,演唱起來聲音寬廣,上下統一,能夠產生高亢、粗獷的音響效果。

假聲音響是一種純假聲的音響效果,這種假聲雖然能唱上高音,但音色黯淡,聲音擠、虛、喉肌緊,喉位高,不適合人們的聽覺審美。

而這種純假聲的歌唱(也包括純真聲(大本聲)或真、假兩截聲音)恰恰在低年級學生身上較爲明顯。這種情況造成了音域沒有得到理想的擴展,聲音聽起來明顯擠卡、蒼白、虛黯,沒有穿透力,給聲樂教學帶來了極大障礙。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變原始的真聲和假聲,使得真假聲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這不僅要以科學的方法唱出真假聲,還必須把真假聲融爲一體,即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然而要做好真假聲的比例自然轉換,就必須把聲帶的振動形態和共鳴腔體調節好,這種調節又離不開良好的氣息運用。發聲原理告訴我們,真聲發聲主要靠甲杓肌組的作用,聲帶做整體振動,而假聲主要靠環甲肌組的作用,聲帶做邊緣振動,然而學生是無法直接支配它們的作用的。

如果沒有整體歌唱意識,沒有強有力的氣息支撐,沒有聲帶、共鳴的高度協調就不能控制這些肌肉,就無法使真假聲統一獲得良好的聲音共鳴。

“假聲位置真聲唱法”恰好在這方面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它將學生所看不見的構成歌唱樂器的內部構造如呼吸器官的肺、膈肌、呼吸運動、發音器官的喉、聲帶的'變化及各共鳴腔體的調節等在發聲訓練中抽象的、難以捉摸的要求具體而形象化,使學生演唱時通過對某些感覺、意念的體驗,比較容易地做到對自身發聲器官的控制,從而達到發聲訓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