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感把握

在各藝術類別中,聲樂藝術無疑是一門充滿情感體驗的藝術門類。聲樂藝術中所飽含的情感,需要演唱者首先調動起自己曾經的情感體驗,情緒到位後,表演者再通過自身的表演,將歌曲中所包含的各種複雜情感傳達給觀衆,並使觀衆們感同身受。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感把握,一起來看一下吧。

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感把握

查理.潘才拉說“歌唱必需觸及靈魂,我們要把整個的生命和愛這雙重的靈感,通過我們的演唱再現。”可見情感表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音樂起源至今,經歷了漫長又複雜的發展過程。歌曲從創作、演唱到欣賞都離不開感情,是詞曲作者動心,演唱者唱心和觀衆感心的藝術加工過程。歌唱藝術的真正魅力在於表現真實的人性、抒發真實的情感。

聲樂情感的運用和表達既要求我們加深對作品的認識,又要求我們用自己個性化的風格去表達自己,感染觀衆並在不斷認識的過程中,反覆的表演和實踐中加深對情感內涵的理解。聲樂藝術又不同於其他的藝術門類,即由於它自身就是一具樂器,所以它能給人以更直接的影響,更易於感人。它的美既是直觀的、也是內在的、深入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挖掘。

  一、聲樂演唱藝術的審美特徵

聲樂演唱是飽含情感的一門藝術,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情感的審美性。聲樂演唱藝術情感的審美是一種精神活動,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這兩大因素所影響。在一首歌曲中,演唱者本身的聲音美固然至關重要,但演唱的情感審美也不可忽視,這兩者互 相補充,相輔相成,緊密協作,共同烘托出了整個演唱藝術的美感。演唱者不僅要充分展現出自己聲音的美感,更要重視歌聲的情感表現方式,聲樂演唱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聲與情的完美結合。

具體地說,聲樂演唱藝術的審美特徵有三大特點:

1、聲樂演唱的情感審美受制於普適的情感審美標準以及情感審美表現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可見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樣,人們對於情感的表達方式更是千差萬別。但是總的來說,任何情感都會受制於歷史因素和社會環境,受制於人類的理性。人類情感審美的標準歸根結底就是對事物對與錯、黑與白的評判。上文已指出,聲樂演唱藝術是生活的一種投射,源於生活,它不可避免地面臨着對於審美態度的選擇,以及對於情感表達的抉擇。越是成功的聲樂演唱,就越能將時代精神、社會追求、大衆理想和歷史潮流融入在歌聲中,用普適的審美觀喚起聽衆的共鳴和感動,同時注入演唱者自身的情感體驗,最終感染到每位聽衆。

2、聲樂演唱藝術審美具有真實性

聲樂歌唱藝術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必須投入真情實感,任何矯揉造作都會影響聲樂演唱藝術整體的`效果。真情實感的流露,需要以實際生活爲基礎,創造感動人心的藝術形象。同時,演唱者要悉心地揣摩歌曲的詞和曲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將本身對於歌曲的演繹,包括感情的性質、強度,與歌曲所含的情感相契合、相融合,將兩者毫無違和感地貫穿爲一體,形成震撼人心的完整藝術作品。

3、聲樂演唱藝術能直擊人的心靈

最近兩年,最受觀衆歡迎的綜藝節目莫過於歌手選秀節目了,而聲樂演唱藝術之所以能這麼廣受歡迎,最關鍵的就在於它具有直入人心的特點,比起其他藝術形式對人心靈的震撼更直接、更快速。短短几分鐘的歌曲,帶給人的是多種多樣的情感體驗,或興奮、或沉靜,或喜悅、或哀傷。而且由於歌曲的簡單易學性,觀衆容易跟着歌曲一起唱,所以聲樂演唱藝術是最貼近羣衆的一門藝術類別。而只有聽衆在精神上獲得了享受,這首歌曲才能帶來真正的審美體驗。從另一個角度說,歌唱者必須諳熟聽衆的審美反映,才能最大程度地打動聽衆,所以,聲樂演唱藝術的演繹着不僅要是一個成功的演唱家,還要具備高超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二、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感把握

聲樂演唱藝術是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的綜合體,而又首先是聽覺的藝術。演唱者在講語言符號和音樂符號轉變成聲音時,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因此可以說是在既有歌曲上的再創作。無論歌曲本身的旋律多麼優美,歌詞多麼雋永,沒有演唱者的演唱,聽衆永遠無法感受到歌曲的情意和內涵。演唱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名副其實的創作者。因此,歌手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不斷提升藝術再創造的能力,保持藝術創作的活力。

1、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作品的內涵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內在含義。面對一首歌曲,歌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歌曲的內涵,這是表演歌曲的最基礎的工作。對於作品內涵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歌詞大意,將歌曲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分析清楚。這其中包括歌曲的情感基調和情感風格,比如作品的悲喜,是哀怨還是激昂,是奔放還是婉約等等。此外還包括歌曲特定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緣由。記得一位聲樂理論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歌者獻出足夠的時間和思想來分析他的歌曲,並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他將對其結果感到愉快、驚奇,如果他堅持下去,他將及時發展出一種敏銳的機能,

從而他將能夠進入與作家創作某特定作品時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狀態。”所以,不管唱什麼歌曲,都應該仔細認真分析作品,做到深刻理解作品,儘可能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具體環境中,這樣會在表現上更加切實,也給觀衆身臨其境的感覺。認真地分析作品的詞和曲,這是演唱好任何音樂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對演唱好歌曲向而言,我們還要對作行全面的瞭解和研究。

2、對作品情感基調的把握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於各民歌受到不同地區的語言音調,生活特點,地理環境等的影響,使得民歌具有獨特的民歌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區的民歌大多婉轉流暢,山區的民歌比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產生的民歌則是音調悠長,氣息寬廣的長歌,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激越這與西北地區人民生活在貧瘠的黃土高原。性格粗獷豪放聲調高亢有關。

必須先對作品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瞭解作品創作時代背景,分析作者在歌中爲我們演唱所帶來的意圖,正確的把握作品的基本思想,然後運用各種表現手法處理歌唱。千萬要注意設身處地的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準確表達歌唱的內容。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我們首先要知道由於四川特殊的地理環境,崇山峻嶺,造就山裏人豪爽粗狂的性格。唱歌時要真摯熾熱,歡快熱情。演唱時音調高亢明亮。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優美柔和的旋律,親切含蓄的語言生動描繪了在朦朧,恬靜的山村夜晚。阿哥阿妹相知,相戀不相見。通過內心獨白式的歌唱來傳達心生的婉約情境。呈現出清新柔美的夜曲風格。

3、對作品意境的想象

我們發現,很多歌手在演唱時經常會閉着眼睛,彷彿在摸索什麼,揣摩什麼,可以說,這個時候,歌手便進入了對於歌曲意境的想象中。任何優秀的聲樂演唱藝術家在演繹一首歌曲時,都會想象自己身臨其境地處在歌曲所描繪的場景中,發揮音樂對於想象力的啓迪作用,根據歌曲的內容,在腦海中虛構出各種場面,這就是演唱者對於作品意境的想象。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最大程度地闡釋出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歌手將歌曲本身的意境建設得非常具象和細緻,那麼在演繹時就會生動和真實,對於歌曲意境的想象能夠幫助歌手儘快地完成對歌曲所含藝術形象的塑造,形象完成後,整個歌曲的主旨也就豁然開朗了。對於作品意境的想象與建立,需要歌唱者以實際生活爲藍本,多聽、多看、多思,不斷累積對於生活、社會、人生的感悟,增強自身的藝術領悟力和靈性,以便能更深刻地闡釋聲樂作品。

4、對作品風格的掌握

風格是指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不同於情感基調與意境,風格更側重於作品本身的文化元素和社會背景,一種風格的形成受到時代、社會、民族、階級等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因此在一個作品的風格中我們最容易發現這個作品中交織的地域與時代特徵,以及文化的底蘊。例如由臺灣藝人陳昇創作的歌曲《北京一夜》,原本是一首搖滾歌曲,但特別之處在於因爲裏面加了京劇的唱腔,再加上。地安門、老情人、繡花鞋、古鏽鐵衣、征戰男兒,使得這首歌曲蘊含了一種古典的中國風。

視覺藝術由於具有直觀性的特點,風格往往比音樂更容易把握。而同爲線性藝術的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音樂風格的把握。提升歌唱者的文學修養對於把握和理解作品的風格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成熟的歌唱家能把作品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能讓聽衆感受到音樂背後的聲音。

5、把握作品的藝術對比

所謂歌曲的藝術對比,就是指一首歌的強與弱,輕與重,敘述性和歌唱性,而藝術對比最重要的就是一首歌曲中高潮點與低潮點的對比。處理歌曲的通常做法是強化高潮,弱化低潮,並在高潮和低潮之間進行合理和恰到好處的過渡,設置一定的轉折,通過比對,增強藝術的多變性。一味地高亢或者低沉都是不成功的藝術表現。加強高潮部分的方法常常是加重一部分字詞或語句,重點突出的部分要逐字逐句地揣摩,既不能強度不足、火候不夠,也不能過於浮誇,過猶不及。這個過程需要歌手仔細揣摩,反覆尋味,最終找到最恰當的表現方法。歌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某些難關,但必須遵循最初的設計,不斷克服難關,直到所有情感都內化在歌聲中表達出來。歌曲的總體設計應該包括歌曲的整個感情基調、快慢、強弱、音色、音調大小,以及歌曲的伴奏音樂等。這些設計都要根據歌曲的結構、旋律以及情感發展來構建,確保歌曲的藝術表現能夠指引歌手的情感基調,並能完整表現出歌曲的高低潮和內在層次。

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全曲5各樂句一氣呵成。第一句“月亮出來亮汪汪”與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是一種平穩的情緒。第三句“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情緒上要稍微有漸強的變化。第四句“哥啊哥啊”連續三聲對阿哥的深情呼喚。情緒高漲形成了全曲的高潮阿妹對阿哥的濃烈情感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演唱這一句的三個阿哥要有力度的對比處理突出阿妹微妙豐富的心理描繪。

  三、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情感表達

聲樂作爲一門學科,如其他學科一樣,由多個技術性的層面構成,這些技術在實踐中得以完善和提升。而情感的表達是技術層面中最爲特殊的部分,甚至它本身已經超越了技術的層面。在聲樂演唱中,傳神的情感表達將使這種藝術形式更臻完美,這將帶來聽衆與演唱者之間心靈上的共鳴,也正是由於這方面的原因,使得聲樂成爲不僅僅停留在技術的層面,而成爲一門藝術。

什麼纔是良好的情感表達?人們形容演唱常常會說聲情並茂,即演唱的音色、唱腔與情感都非常動人。“聲”側重於我們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聲樂技巧,“情”即是指情感。二者並茂即意味着聲音與情感得到完美的融合。聲與情並非是孤立的兩個部分,聲音是演唱藝術的載體,聲音即是內容的載體,同時也是演唱情感的載體。情發自於聲,情感的表達是通過聲音傳遞到聽衆的耳中,完美的表達即是形式、內容、情感的高度統一。

情感的表達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也並非不可把握,通過體悟、訓練和實踐可以提升情感表達的能力。而這也正是歌唱家探索和實踐的重中之重。

1、情感想象與場景想象的重要性

在熟讀樂譜的過程中,要反覆體悟音樂的感情特徵,領略歌曲音樂的旋律,理解歌曲音樂的意境。歌唱者就是要從歌曲的文學(歌詞)語言造型和音樂旋律起伏中,發掘出這些豐富的情感閃素,掌握歌曲的風格基調,引發我們心中的想象,發展自己的音樂思維,激起內心的歌唱熱情,使自己的歌聲充分抒發內心的情思,從而藝術的表現出完整的音樂形象。

場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場景,並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場景,設身處地的感受。如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演唱者可“移情”於這樣‘種場景:在開滿槐花的山上一位羞澀的少女對情郎的思念和嚮往。

2、再創作的重要性

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即再創作,對一部聲樂作品來說至關重要。歌曲是語言符號、音樂符號和聲音等多方面的結合, 作曲家、作詞家、歌手,共同完成了一部歌曲,任何歌曲,都要經過歌手的演繹,才能成爲一部真正的聲樂作品。 這種再創作,是歌曲演唱表達情感的基礎。縱觀樂壇,演唱家們之所以受聽衆喜愛,除了他們與生俱來的絕美嗓音、超凡的演唱藝術,還在於他們的歌聲包含着深情,不僅毫無遺漏地將歌曲中蘊含的感情表達了出來,更將原本的感情進行了演繹和昇華,使聽衆和歌曲產生了共鳴。

增強聲樂演唱藝術的表現力,就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不僅要充分調動聽覺,還要在內心積澱不同的音樂形象,爲演唱藝術積累起足夠的情感儲備。演唱家的再創作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的再創作,由於歌曲的獨特性質,歌曲具有語義和非語義的共同特點,正是這種非語義性,爲歌曲家提供了無限的創作可能,也爲歌曲的情感表達提供了足夠的表現空間。在表現作品的方法中,聯想和想象是最佳方式,這兩種方法是表達歌曲情感的前提,也是激發歌手感情的源頭。準確而豐富的想象能夠使歌手更深入地進行作品剖析和延展,也會使作品更有感情,使作品感染力更強。

聲樂的藝術魅力取決於聲樂的情感表現。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聲音貴在以情動人,歌唱者應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優美的音色和真摯的情感將作品的思想內涵表現出來,把聽衆帶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聽衆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