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檢驗血液標本採集和處理知識

臨牀檢驗的目的是爲臨牀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驗診斷依據。爲了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在檢驗醫學中必須堅持全面質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即指對影響臨牀檢驗結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和全過程質量控制(即指對實驗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全過程質量控制包括實驗前(分析前)、實驗中(分析中)和實驗後(分析後)三個階段的質量控制。在實驗誤差中實驗前誤差佔70%,因而實驗前質量保證對減少實驗誤差顯得尤其重要。下面是yjbys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生化檢驗血液標本採集和處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生化檢驗血液標本採集和處理知識

  一、臨牀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定義

臨牀化學檢驗血液標本是指爲完成某項或多項臨牀化學檢驗項目而採集的一定量的血液,包括抗凝及非抗凝血。

  二、血液標本的採取

  (一) 採取部位

1.靜脈採血:應用最多的採血方式。常用的靜脈爲肘前靜脈、腕背靜脈,小兒和新生兒有時用頸靜脈和前囟靜脈。

2.動脈採血:主要用於血氣分析時。常用的動脈爲股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和臍動脈。

3.毛細血管採血:適用於僅需微量血液的試驗或嬰幼兒。 常用部位爲耳垂、指端,小兒有時爲大趾和足跟。採血針刺入皮膚深度應爲2mm 醫學教.育網蒐集(<2.5mm), 採血局部應無炎症、水腫等。

  (二)標本類型

臨牀化學檢驗血液標本分爲血清、血漿和全血3種。血清和血漿爲臨牀常用, 除前者不含纖維蛋白原外,其餘多數化學成分無差異;全血只有在紅細胞內成分與血漿成分相似時才用; 血氣分析、血紅蛋白電泳等時用全血, 一般臨牀化學分析多不用全血。

  三、全血處理爲血清或血漿

血液標本採取後應儘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漿)從與血細胞接觸的全血中分離出來。一般應於採血後2h內分離出血清或血漿。全血處理爲血清或血漿分爲離心前、離心中和離心後三個階段,對各不同階段均有具體要求。

  (一)離心前階段

即指標本採集到離心處理前的一段時間。

1.血清:標本離心前一般應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剝離凝血塊。通常於室溫(22~25℃)放置30~60 min 血標本可自發完全凝集;冷藏標本凝集緩慢;加促凝劑時凝集加快(標本採集後應輕輕顛倒混合5~10次,以確保促凝劑作用)。

2.血漿:需用血漿標本時,必須使用含抗凝劑的血液標本收集管,而且採血後必須立即輕輕顛倒採血管混合5~10次(以確保抗凝劑發揮作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5~10 min 後即可分離出血漿。

3.冷藏標本:標本冷藏可抑制細胞代謝,穩定某些溫度依賴性成分但全血標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鉀測定標本冷藏不得超過2h. 血液中兒茶酚胺、pH /血氣、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甲狀腺激素等檢測時需用製冷的標本。

標本需要冷藏(2~8℃)時,標本採取後應立即將標本置於冰屑或冰水混合物(不可用大冰塊),並且必須保證標本與製冷物充分接觸,保證製冷物達到標本的高度。

4.代謝抑制劑和防腐劑:某些添加劑加入血液標本中能抑制細胞代謝,可以防止血液標本貯存時分析物濃度的變化。血液葡萄糖測定時,如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鈉,在血細胞未分離的情況下,葡萄糖在22~25℃時可穩定24h,2~8℃ 時可以穩定48h;但在新生兒和兒童標本,由於紅細胞壓積高,用氟化鈉難以控制細胞的糖酵解作用;甲醛-草酸鉀抗凝保存劑不適合血糖測定;氟化鈉-麝香草酚混合劑因能抑制酶活性,不適用於酶學測定。

5.標本採集現場:(1)標本採集後應儘快送往實驗室,尤其當收集區溫度超過22℃時此點更爲重要;(2)血液標本採集後血管必須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減少管中內容物振動,促進凝血完全,防止標本蒸發、污染和外濺等;(3)已收集的血液標本應溫和地處理,要防止標本管振盪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影響測定結果。有嚴重影響(使結果升高)的項目有:乳酸脫氫酶、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鉀和血紅蛋白;引起值得注意的影響的項目有:血清鐵(↑)、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血清甲狀腺素(↓);輕度受影響(增加)的.有: 總蛋白、白蛋白、血清磷、血清鎂、血清鈣和酸性磷酸酶; (4)應避免對光線敏感的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如 VA 、VB6 、β- 胡蘿蔔素、卟啉、膽紅素等測定時,標本管應該用鋁箔或類似物質包裹保護起來。

6.標本運送:全血標本應儘快從採血現場運送至實驗室,如果運送距離較遠,特別是因分析物穩定性有影響,必要時可於採血現場分離出血清或血漿後,再送往實驗室;標本運送過程中要注意標本的包裝、溫度要求、處理方法等,要確保分析成分的穩定性;標本管在運送過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閉、向上垂直放置。

7. 實驗室接受標本及離心標本準備:(1)要有標本收取記錄(應認真核對檢驗中清單,對有關情況要認真記錄,標本接收及處理應簽字登記); (2)對接受的標本要予以分類準備離心;(3)實驗室接受標本後應仍保持標本管於密閉封口、 管口向上,垂直位放置。管塞移去後血中CO2丟失,會造成pH增加,離子鈣和酸性磷酸酶減少, 尤其pH變化會影響某些檢測結果的準確性;(4)標本凝集時間要充分 ;加抗凝劑的血液標本可以立即離心;加促凝劑的標本可於採血後5~15 min 儘早離心;抗凝的全血標本(鋅、鋰、原卟啉等測定時)可以不離心;(5)冷藏(2~8℃)標本應保持這個溫度直到準備離心。推薦用溫度控制離心機; (6)離心標本前不主張用小木棒或類似器材去剝離附着於試管壁和管塞上的凝塊,人爲剝離會誘導溶血。如果必須露出試管壁或取下管塞時,一定要十分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

  (二)離心階段

即指標本處於離心機裏的一段時間。

1. 離心時間和相對離心力(RCF):臨牀化學分析血液標本離心時,RCF(1000~1200)× g,離心時間爲5~10 min.

2. 溫度控制離心: 離心時產熱不利於分析物穩定,臨牀化學分析血液標本離心時必須採用溫度控制離心機。 一些溫度依賴性分析物 (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環腺苷酸、 兒茶酚胺等)應在4℃分離; 無特殊溫度要求的分析物,離心溫度應設定在20℃ ~22℃;溫度低於15℃可以人爲地使血鉀測定值增高;冷藏運送的標本必須在要求的溫度下離心。

3.關於再離心:標本離心最好一次完成,若需再次離心,應距上次離心相隔時間很短;對於含有分離物質的血標本絕不可以再離心。

  (三)離心後階段

指標本離心後和用於檢測的血清或血漿被取出一定量之前的一段時間。

1. 血清或血漿與接觸的血細胞和凝塊的分離應在採血後儘快(2h內)完成。

2. 分離的血清或血漿的貯存:實驗室的室溫和血清或血漿的貯存溫度、時間,是分析物穩定性和測定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參數。(1)於22℃~25℃血清或血漿的保存不超過8h;醫.學教育網整理(2)實驗於8h內不能完成時,血清或血漿應置2℃~8℃保存;(3)48h內不能完成的實驗項目,或分離的血清或血漿需貯存48h以上時,應於-20℃保存; (4)標本不可反覆凍融(只能凍融一次), 且不可貯存於無霜冰箱(可造成樣品溫度變化);(5)離心後分離凝膠(凝膠屏障)上面的血清可保存2~5天(亦有報道4℃可貯存24h) ,但必須保證凝膠的完整性;但應用非凝膠分離物質時,離心後必須立即將血清或血漿移出。(6)血清或血漿必須保存於密閉的試管中。

  四、血清或血漿分離物質

是指將血清或血漿從全血中分離出來的物質,包括凝膠物質與非凝膠物質。

  (一)凝膠物質

爲一類具有特定粘度和特殊比重(介於血清或血漿與凝塊之間的比重)的惰性凝膠物質,用(1000~1100)× g RCF離心10 min, 能在血清或血漿與凝塊之間形成不可穿透的凝膠屏障,從而將血清或血漿與其接觸的血細胞、凝塊分開。

  (二)非凝膠物質

是由惰性物質(玻璃、塑料、纖維、毛氈等)構成的小珠、盤、濾器、纖維塞等組成。具有介於血清或血漿與凝塊之間的比重,將其輕輕加入血管中,用(1000~ 1100)× g RCF 離心10 min時, 可透過血液移動至血清或血漿與血細胞、凝塊之間,形成一個界面,使血清或血漿被分離出來。

  (三)完整的凝膠管系統

該系統是由一個真空採血管(硅化塑料管)、內含惰性凝膠物質、促凝劑或抗凝劑組成。使用時要注意該產品必須具有相應性能證書和有效期,並且必須在其有效期內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