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知識點

成功離你很近,只要再多一點點堅持,你就會嚐到勝利的果實。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中醫執業醫師《診斷學》知識點

 盜汗概述

  概述

盜汗:患者睡時汗出,醒則汗止,兼見潮熱、顴紅等症;陰虛或氣陰兩虛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爲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裏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即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歷史來源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 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爲“寢汗”。“寢”是指睡

盜汗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爲盜汗多爲腎陰虛所致。

  寸口概述

指兩手橈骨頭內側橈動脈的診脈部位。又稱“氣口”或“脈口”。按臟腑 經絡學說的觀點,寸口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動脈,肺主氣而朝百脈,肺的'經 脈起於中焦脾胃,脾胃爲臟腑氣血營養的來源,所以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 情況,可從寸口脈上體現出來

含義:

寸口:脈學名詞。又稱氣口, 脈口。《靈樞·終始》:“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

寸口爲什麼又有氣口、脈口之稱?

王叔和《脈經·卷第一·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說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問·五藏別論》王冰次注所云:“氣口,則寸口也,亦謂脈口。以寸口可候氣之盛衰,故云氣口;可以切脈之動靜,故云脈口;皆同取於手魚際之後同身寸之一寸,是則寸口也。”

張介賓《類經·三卷·藏象類十一》亦注云:“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於此,故曰氣口;肺朝百脈,脈之大會聚於此,故曰脈口;脈出太淵,其長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雖三,其實則一耳。”

  詳細解釋

中醫切脈部位名,兩手掌後一寸橈動脈處,凡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會於此。也叫“氣口”或“脈口”。

《難經·一難》:“寸口者,脈之大會。” 晉 王叔和 《脈經·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名曰寸口。” 雨林 《中醫的脈象》:“中醫看病時,都要叫病人把手放在脈枕上,用三個指頭在兩手前臂的橈動脈上切脈,這個部位叫‘寸口’。”

  白喉診斷

診斷

1.流行病學

秋冬或早春季節,當地有本病流行或散發;或患者於病前l周內有與白喉患者接觸史。

診斷

1.流行病學

秋冬或早春季節,當地有本病流行或散發;或患者於病前l周內有與白喉患者接觸史。

2..咽白喉

(1)侷限型 ①輕、中度發熱,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厭食。②咽痛,流涎,咽部輕至中度充血。扁桃體紅腫。③在扁桃體表面或咽峽部有點狀或片狀灰白色假膜,不易剝離,強行撕下則基底表面滲血。④頜下淋巴結腫大、微痛。

(2)播散型 全身中毒症狀較重,假膜廣泛,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易併發心肌損害。

(3)中毒型 發病較急,全身中毒症狀嚴重,假膜廣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紅色,咽部組織腫脹壞死,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有出血傾向,可發生循環衰竭。

3.鼻白喉

流漿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脣常出現淺潰瘍。

4.喉白喉

有發熱、乾咳、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及喉梗阻等表現。

(1)侷限型 ①輕、中度發熱,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厭食。②咽痛,流涎,咽部輕至中度充血。扁桃體紅腫。③在扁桃體表面或咽峽部有點狀或片狀灰白色假膜,不易剝離,強行撕下則基底表面滲血。④頜下淋巴結腫大、微痛。

(2)播散型 全身中毒症狀較重,假膜廣泛,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易併發心肌損害。

(3)中毒型 發病較急,全身中毒症狀嚴重,假膜廣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紅色,咽部組織腫脹壞死,頸淋巴結腫大及周圍軟組織水腫;有出血傾向,可發生循環衰竭。

3.鼻白喉

流漿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脣常出現淺潰瘍。

4.喉白喉

有發熱、乾咳、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及喉梗阻等表現。

 寸口概述

指兩手橈骨頭內側橈動脈的診脈部位。又稱“氣口”或“脈口”。按臟腑 經絡學說的觀點,寸口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動脈,肺主氣而朝百脈,肺的經 脈起於中焦脾胃,脾胃爲臟腑氣血營養的來源,所以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 情況,可從寸口脈上體現出來

含義:

寸口:脈學名詞。又稱氣口, 脈口。《靈樞·終始》:“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

寸口爲什麼又有氣口、脈口之稱?

王叔和《脈經·卷第一·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說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問·五藏別論》王冰次注所云:“氣口,則寸口也,亦謂脈口。以寸口可候氣之盛衰,故云氣口;可以切脈之動靜,故云脈口;皆同取於手魚際之後同身寸之一寸,是則寸口也。”

張介賓《類經·三卷·藏象類十一》亦注云:“氣口之義,其名有三:手太陰肺經脈也,肺主諸氣,氣之盛衰見於此,故曰氣口;肺朝百脈,脈之大會聚於此,故曰脈口;脈出太淵,其長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雖三,其實則一耳。”

  詳細解釋

中醫切脈部位名,兩手掌後一寸橈動脈處,凡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會於此。也叫“氣口”或“脈口”。

《難經·一難》:“寸口者,脈之大會。” 晉 王叔和 《脈經·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名曰寸口。” 雨林 《中醫的脈象》:“中醫看病時,都要叫病人把手放在脈枕上,用三個指頭在兩手前臂的橈動脈上切脈,這個部位叫‘寸口’。”

 盜汗性質劃分

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 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爲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爲 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爲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