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熱點:特定穴

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並有特定稱號的腧穴,稱爲特定穴。是鍼灸臨牀上最常用的經穴。

2017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鍼灸學》熱點:特定穴

1、特定穴的類別(10類)

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爲主)—五輸穴、原穴、絡穴、下合穴、郄穴、八脈交會穴;

軀幹—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

周身—八會穴、交會穴。

2、特定穴的數量

特定穴共有149個(未計算交會穴),除去重複的20個,共有129個,佔整個經穴的1/3多。

(一)五輸穴 60個

十二經脈分佈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5個特定腧穴,簡稱“五輸”。與五行相配,又稱“五行輸”。

五輸穴分佈:

比喻

脈氣狀況

腧穴位置

所出爲井

水之初流

經氣所出,脈氣淺小

手、足之端

所溜爲滎

水之微流

經氣流動,脈氣稍大

本節之前

所注爲輸

水流較大

經氣漸盛,脈氣較大

本節之後

所行爲經

水之暢流

經氣通暢,脈氣較盛

腕踝關節以上

所入爲合

百川入海

經氣盛大,脈氣充盛,匯合臟腑

肘膝關節附近

五輸穴的特點:a只存在十二經脈之上,每經都有一組。

b每類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經氣運行的狀態。

c呈向心性分佈。從井穴到合穴依次從末梢向心排列。

d每個穴位都有五行配屬。

五輸穴的五行配屬:“陰井木”,“陽井金”

“病在髒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近代臨牀應用:井穴開竅醒神,治療神志病症;滎穴清熱瀉火,祛本臟腑經脈火熱之邪。

  A、按五輸穴主病特點選用

井主心下滿:主治肝之疾患,肝氣不舒心窩部痞滿,鬱悶。

滎主身熱:主治心之疾患,熱傷神明的心煩、心悸、失眠神昏譫語、狂躁不寧及熱傷津液口燥舌乾等。

輸主體重節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肢體浮腫,體倦懶言,大便溏稀等。

經主喘咳寒熱:主治肺之疾患。如咽乾咽癢,聲音嘶啞,鼻塞不通,氣喘少氣,小便不利,大便失調等。

合主逆氣而泄:主治腎之疾患,泄:二陰病變,如遺精、遺尿、大便失調等腎氣失充的疾患。

  B、按五行生剋關係選用-補母瀉子法(選——舉例)

原則: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臨牀運用:⑴本經子母補瀉

⑵他經子母補瀉

(二)原穴、絡穴

原穴: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又稱 “十二原”。

多分佈腕踝關節附近。

“陰經以輸爲原”,“陰經之輸並於原”。

原穴的特點: a與臟腑之原氣關係密切。

b分佈在腕踝關節附近。

c陰經輸原合一。

臨牀應用:

① 協助診斷相關臟腑的疾病。② 用於治療相關臟腑的疾病。

絡穴: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爲絡穴,又稱“十五絡穴”。

分佈:十二經脈各有一絡穴,均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於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部。

特點:“一絡通兩經”;“一絡治兩經”。 “絡脈正在兩經之間,若刺絡穴,表裏皆治。”

臨牀應用: ① 治療本經病證。

② 治療其表裏經的病證。

③ 治療其絡脈的病證。

④ 原絡配穴法。

原絡配穴法:臨牀上常把先病經脈的原穴和後病的相表裏的經脈絡穴相配合,稱爲原絡配穴法或主客原絡配穴法。

先病、病重者爲主,取原穴;後病、病輕者爲客,取絡穴。

大接經:久病則由原穴到絡穴,新病則由絡穴到原穴。

軀幹部絡穴:任脈之絡—鳩尾治療胸腹部病症。督脈之絡—長強治療腰背和頭部疾患。脾之大絡散佈於胸脅,網羅周身氣血—大包治療全身疼痛。

(三)郄穴

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陰蹺、陽蹺、陰維、陽維脈之經氣深聚的部位,郄穴共16個。

分佈:除胃經的樑丘之外,都分佈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郄穴的特點:生理上:臟腑經絡氣血深聚之處。

病理上:臟腑經脈病變的反應點。

治療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脈、本臟腑的急性、發作性、疼痛性病症。

“氣血多” “位置深” “能救急”

臨牀應用:① 有助於診斷相應經脈及臟腑疾患。

② 是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和相應臟腑嚴重或頑固性疾病,尤其是急症有獨特的療效。陰經郄穴常用來治血證;陽經郄穴常治氣形兩傷病證(痛證)

(四)背俞穴、募穴

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是臟腑氣機活動最活躍的部位。又稱爲 “俞穴”。背俞穴共12個。 以相應臟腑命名。

分佈:足太陽膀胱經第1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

臨牀應用:

① 反映臟腑病候,協助診斷

特點:更側重反映五臟疾病。(背俞穴臨牀上最能反映五臟六腑的虛實盛衰。當背俞穴局部出現各種異常反應,如結節、陷下、條索狀物、壓痛、過敏、出血點、丘疹及溫度或電阻變化時,往往反映相關臟腑的功能異常。)

② 治療相應的臟腑病,特別是五臟病症的重要用穴。

③ 治療與五臟相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五官五體)等病症。 “陰病治陽”

  常用配穴方法:

俞原配穴:治療五臟疾病。

俞募配穴:是臟腑發病時,使用本臟腑的背俞穴和募穴相配的方法,用於治療臟腑疾病。

募穴: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又稱爲“腹募穴”。募穴共12個。

分佈:募穴多爲臟腑在體表的投影區,故分佈上大體與對應臟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募穴分佈有集中趨勢,其中有6個分佈於任脈上,爲單穴,有6個在循行於胸腹部的經脈上(肺、肝、膽、胃),爲雙穴。)

4.臨牀應用:

① 協助診斷疾病 特點是:側重反映六腑的疾病。

② 治療相關臟腑病 特點是:偏重治療六腑的疾病

③ 俞募配穴治療相關臟腑病

六腑有病(陽)——反映於胸腹部(陰)的募穴

五臟有病(陰)——反映於背腰部(陽)的俞穴

“陽病行陰”“陽病治陰”;“陰病行陽”“陰病治陽”

募穴與背俞穴互補,形成了古代配穴的經典理論。應用時,一般 “先陽後陰”

④ 募合配穴治療六腑病證。

(五)下合穴

合,匯合。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氣下合於下肢足三陽經的腧穴,下合穴共有6個。

分佈:

① 均位於下肢;

② 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於本經,即是本經五腧穴的合穴;

③ 大腸、小腸、三焦除五輸穴的合穴,在下肢又另有下合穴。

臨牀應用:

① 協助診斷六腑疾病。

② 主要用於治療六腑疾病。

③ 募合配穴。

(六)八會穴

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聚會的8個腧穴,稱爲八會穴。

分佈:分散在軀幹和四肢。髒、腑、氣、血、骨之會穴位於軀幹部;筋、脈、髓之會穴位於四肢部。

①髒會—章門:

章門,爲肝經穴,又爲脾之募穴。古有“五臟皆秉氣於脾”之說,故令髒會於章門。

具有疏肝健脾的作用。

②腑會—中脘

中脘,爲任脈穴,又爲胃之募穴,“六腑皆秉承於胃”,胃爲“太倉”,故令腑會於中脘。具有通腑理氣,調和腸胃的功效

③氣會—膻中

膻中,爲任脈穴,又爲心包之募穴,位於胸中,爲宗氣所聚之處。內應於肺,肺主一身之氣,故令氣會於膻中。具有調暢氣機、寬胸降逆、益氣補氣之功效。

④血會—膈俞

膈俞,歸屬膀胱經,位於心俞、肝俞之間,心主血,肝藏血,故令血會於膈俞。

具有止血、養血之功效。治療與血相關的各種病症。

⑤筋會—陽陵泉

陽陵泉,位於膝下,膝爲筋之府,故令筋會於陽陵泉。

具有濡養筋脈的作用,治療由於筋脈失於濡養所致的筋脈攣急、筋脈遲緩等病症。

⑥脈會—太淵

太淵,爲肺經原穴,位於寸口處,爲脈之大會,故令脈會於太淵。

具有理氣、通脈等作用,治療與心肺兩髒相關的病症。如無脈症、高血壓等病證。

⑦骨會—大杼

杼骨,即椎骨,穴近第一胸椎骨,故名大杼,是柱骨之根,故令骨會於大杼。

具有強健骨骼的作用,治療骨骼和骨關節的病症。如項背痛等病症

⑧髓會—絕骨

絕骨,爲膽經穴, “膽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令髓會於絕骨。少陽行頭身之側,多骨節,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諸節皆痛”。如中風後期下肢的痿症、癱瘓等均可應用絕骨穴治療。

  臨牀應用:

① 主治與其所會八種臟器組織有關的病證。

如:中脘、章門配合治療臟腑病。陽陵、大杼、絕骨配合治筋、骨、髓病。

② 治某些熱病。《難經·四十五難》“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穴也” 。

③ 郄會配穴。孔最配膈俞,樑丘配中脘。

(七)八脈交會穴

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8個腧穴,又稱“交經八穴” “流注八穴”和“八脈八穴”。

分佈:腕踝部上下(肘膝關節以下)

(八)交會穴

兩經或數經相交會的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