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衛執業醫師考試衛生毒理學複習重點

毒理學是一門研究化學物質對生物體的毒性反應、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毒性作用機制的科學,也是對毒性作用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的科學。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公衛執業醫師考試衛生毒理學複習重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公衛執業醫師考試衛生毒理學複習重點

  化學毒物致突變作用

  一、基本概念

突變是遺傳物質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能夠引起突變的物質稱爲致突變物。

  二、外源化學物致突變的類型

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及染色體數目變化。三類遺傳學損傷的本質是相同的,受損程度不同,是否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區分之。

(一)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指基因核苷酸序列或數目的改變。

1.鹼基置換 鹼基置換指某一鹼基被另一個鹼基取代所致的突變。即錯誤配對。如果是嘌呤換成另一嘌呤,或者是嘧啶換成另一嘧啶,稱爲轉換;如果是嘧啶換成嘌呤,或者嘌呤換成嘧啶,稱爲顛換。

轉換和顛換的結果取決於其導致密碼子改變,成爲同義突變、錯義突變、無義突變或終止密碼突變。

2.移碼突變 移碼突變指發生一對或幾對(3對除外)的鹼基減少或增加,以致從受損點開始閱讀框架完全改變。

(二)染色體畸變

染色體畸變指染色體的結構改變,它是指遺傳物質大的改變,一般可用光學顯微鏡檢查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相染色體(細胞遺傳學檢測)來發現。損傷發生在DNA複製前可誘導染色體型畸變,複製後,則誘導染色單體型畸變。

1.染色體結構異常 染色體結構異常是染色體或染色單體斷裂所致。能引起染色體或染色單體發生斷裂的物質稱爲斷裂劑。當染色體或染色單體斷端不重接或不在原處重接,即出現染色體結構異常。

(1)(斷片)缺失:無着絲粒的部分可與有着絲粒的部分分開,形成斷片,有着線粒的部分稱爲缺失。

(2)倒位:在一條染色體或染色單體上發生兩處斷裂,其中間節段旋轉180°後再重接。如果被顛倒的是有着絲點的節段,稱爲臂間倒位;如被顛倒的僅是長臂或短臂範圍內的一節段,稱爲臂內倒位。

(3)易位:從某個染色體斷下的節段接到另一染色體上。兩條非同源染色體同時發生斷裂,交換染色體片段,稱互相易位。

(4)重複 當插入片段使染色體具有兩段完全相同的節段時,稱爲重複。

(5)其他 微小體、無着絲點環、環狀染色體、雙着絲點染色體、斷裂、裂隙、輻射體

2.染色體數目異常(基因組突變) 體細胞二倍體(2n);生殖細胞單倍體。正常體細胞染色體數目2n爲標準,分整倍性畸變和非整倍性畸變。整倍性畸變指染色體數目的異常是以染色體組爲單位的增減,非整倍性畸變係指比二倍體多或少一條或多條染色體。

 三、外源化學物致突變作用機制

(一)直接以DNA爲靶的突變機制

包括:①共價結合生成加合物 ;②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鏈 ;③鹼基類似物 ;④鹼基的化學結構改變或破壞

(二)不以DNA爲靶的.突變機制

非整倍體可由細胞在第一次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不分離,或在第二次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而形成。

(三)DNA損傷修復與突變

只有DNA損傷不能被修復或在修復中出現了錯誤,一般需經過2次或多次細胞週期DNA損傷纔有可能固定成爲突變(突變固定),並傳遞到後代的細胞或個體。

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和方式:切除修復、錯配修復、光修復,SOS修復,複製後修復。

四、突變的不良後果

(一)體細胞突變後果

體細胞突變後果有腫瘤、衰老、動脈粥樣硬化及致畸等。

(二)生殖細胞突變後果

生殖細胞突變的後果可分爲致死性突變和非致死性突變,又可分爲顯性與隱性。顯性致死突變使精子不能受精、合子及胚胎早死。非致死性突變顯性遺傳將造成下一代遺傳病發生率增加或新遺傳病種出現;隱性遺傳則增加下一代基因庫的遺傳負荷。

 五、化學致突變物的檢測

所觀察的現象並不一定就是三類遺傳學損傷,而可能是致突變過程中發生的其他作用(事件)。

(一)致突變試驗的遺傳學終點和試驗組合的選擇

將致突變試驗觀察到的現象所反映的各種遺傳學事件稱爲遺傳學終點。遺傳學終點分爲4類:①基因突變;②染色體畸變;③不分離;④原發性DNA損傷。

成組試驗組合的原則爲:①多個遺傳學終點;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③體外試驗和體內試驗;④體細胞和生殖細胞。

(二)常用的致突變試驗方法

1.細菌回覆突變試驗-鼠傷寒沙門菌回變試驗(Ames試驗)

原核生物體外試驗、基因突變。

鼠傷寒沙門菌試驗菌株(突變型)不能自行合成組氨酸,在不含組氨酸的最低營養平皿上不能生長。突變型試驗菌株可被各種誘變因素誘導,回覆突變成野生型,即恢復了合成組氨酸的能力,可在此平皿上生長成可見菌落。

鼠傷寒沙門菌野生型(原養型)←→組氨酸營養缺陷型突變株(his+) 回覆突變 (his)

如果受試物處理組回變菌落數顯著超過陰性對照組;並有劑量反應關係,即可判定受試物爲鼠傷寒沙門菌的致突變物。

Ames試驗中使用的標準菌株爲TA97、TA98、TA 100和TA 102。his-突變外,附加突變:①深粗糙型突變(rfa)、②切除修復基因uvrB缺失(△uvrB)和③抗藥因子(R因子即抗氨苄青黴素的PKMl01質粒和抗四環素的PAQ1質粒)。

TA97和TA98主要用於檢測移碼型突變;TA100和TA102可檢測鹼基置換。

有點試驗和摻入試驗兩種。應分別進行不加及加代謝活化系統的試驗,常用爲S9混合液,即用多氯聯苯誘導的大鼠肝勻漿經9000 g離心得到的上清液,再加上NADP及葡萄糖-6-磷酸等輔助因子。

2.微核試驗

體內試驗,遺傳學終點是染色體畸變和不分離。

微核是染色體斷片或因紡錘體受損傷而遲滯的整個染色體,分裂的後期仍留在子細胞的胞質內。檢測斷裂劑和有絲分裂毒物。

常用的是齧齒類動物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在主核排出時微核可留在胞漿中。

3.染色體畸變試驗

細胞遺傳學檢驗,即製備中期相染色體標本,在光鏡下觀察染色體形態結構和數目改變。遺傳學終點爲染色體畸變。

齧齒類動物睾丸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用於檢測對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損傷作用。

4.程序外DNA合成試驗

DNA受損後,發生在正常複製合成期(S期)以外DNA的修復合成,稱爲程序外DNA合成(UDS)或DNA修復合成。

3H-胸苷摻入量,反映DNA修復合成情況。需將受試細胞分裂阻斷同步化於G1期,再用羥基脲抑制殘存的S期半保留DNA複製,放射自顯影法和液閃計數法確定3H-胸苷摻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