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業醫師《醫學心理學》重點筆記

醫學心理學是一門從醫學的觀點研究、診斷、治療和預防精神障礙和人的身心疾病及其相關問題的一門應用學科。下面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搜索整理的口腔執業醫師《醫學心理學》重點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口腔執業醫師《醫學心理學》重點筆記

心理應激

一、應激的概念:應激是機體對緊張刺激的一種非特異性的適應性反應。

應激是個體對有害刺激的刺激反應,是引起個體產生應激反應的刺激物,

是個體的認知、應對等一系列中介活動的過程

一般適應綜合症三大症狀:1腎上腺肥大

2胸腺,淋巴節萎縮

3胃潰瘍

應激定義中的三要素:1、應激源:客觀環境的變化

2、中介(認知評價)個體覺察的結果

3、應激反應:生理性、心理性、行爲性、綜合性→心理應激

二、應激源 應激性生活事件

潛在應激源只有被個體通過認知性評價覺察到對自身具有威脅或挑戰時才能成爲實際有效的應激源。

應激源的分類:1軀體性應激源(理化,生物,疾病因素)

2心理性應激源(動機衝突、挫折)

3社會性應激源(生活事件、生活瑣事、重大變故、環境因素)

4文化性應激源

Selye認爲,在應激源持續作用下,出現一般性的長期軀體反應稱爲一般反應綜合徵

三、應激的中介機制

影響應激過程的因素:1應激源的強度及作用時間

2應激事件發生的方式

3應激源的可預測性

4應激源的可控性

5應對能力

6社會支持

7人格因素

四、應激反應 生活事件應激最高的是配偶死亡

心理反應:1情緒反應(焦慮、抑鬱、恐懼、憤怒)

2行爲反應(逃避、攻擊、依賴、物質濫用)

3認知反應

4心理防禦反應

五、應激管理

病人心理與醫患關係

  第一節 病人心理

一、病人概念與病人角色

1患有各種軀體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礙、神經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論其求醫與否,均統稱爲病人。

2一種特殊的社會角色。又稱病人身份,是指那些患有疾病並有求醫行爲的社會人羣。

3帕森斯(Parsons)的病人角色要素:

病人可以從常態的社會角色中解脫出來,減輕或免除其原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病人對其陷入疾病狀態是沒有責任的;

病人負有恢復健康的責任:應該努力使自己痊癒,接受治療、努力康復;

病人負有尋求醫療協助的責任:應求得有效的幫助並在治療中與醫務人員積極配合。

√4病人角色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享受醫療服務;被尊重,被瞭解;知情同意權;保守個人祕密;監督個人醫療權利的實現;

免除原有的社會責任

義務:及時就醫,早日康復;尋求有效幫助,遵守醫囑;遵守醫院制度,支付醫療費用;

和醫護人員合作

5病人角色內涵:有生理或心理的異常或出現有醫學意義的陽性體徵;

應得到社會的承認,主要是醫生以有關醫學標準確認其疾病狀態;

處於病人角色的.個體有其特殊的權利和行爲模式。

√6病人角色的轉換與適應1角色行爲衝突

2角色行爲缺如

3角色行爲減退

4角色行爲強化

5~異常

二、病人的求醫行爲

2、分類:可分爲主動求醫行爲、被動求醫和強制性求醫行爲三類。

3、求醫行爲的原因: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有關。

4、影響求醫行爲的因素:

對疾病的主觀感受、認識水平;年齡;心理、社會因素影響:個性、知識水平、經濟條件、文化、環境因素等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1、需要恢復生理、心理的正常

2、需要安全感

3、需要被接納和被關心

4、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對待

5、需要保持社會聯繫和交往

四、病人心理社會問題與特點

√病人的心理特點:1知(認知活動)

2情(情緒特徵)

3意(意志行爲)

4個性(人格)改變

1、認知活動特點

(1)感知覺對自身軀體狀況的感覺異常:對周圍環境中的刺激的感受性產生變化

時間知覺的變化:如度日如年感;出現幻覺和錯覺:如截肢後的“幻肢痛”

(2)記憶器質性腦病致記憶力減退;一些軀體疾病可伴明顯的記憶障礙,

如慢性腎衰、肺結核、糖尿病;受到疾病應激的影響,不同程度的存在記憶力的異常。

2情緒特徵1焦慮與抑鬱反應

2恐懼反應

3憤怒反應

3、意志行爲特點:1被動依賴、行爲退化

2敏感多疑

3情緒多變,自制力下降

4自我爲中心

4、個性改變:受疾病影響重大,導致病人個性改變。多見於慢性遷延性疾病、器官摘除、截癱、毀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