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執業醫師《診斷學》最新考點

導語:在臨牀執業醫師診斷學的考試中我們是要背誦很多東西的。下面是關於心電圖診斷的相關考試知識點,需要考該科的考生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臨牀執業醫師《診斷學》最新考點

  一、常規導聯

1.標準導聯是雙極肢體導聯,反映兩個肢體之間的電位差,包括I、Ⅱ、III導聯。

(1)I導聯心電圖機正極接左上肢,負極接右上肢。

(2)Ⅱ導聯心電圖機正極接左下肢,負極接右上肢。

(3)III導聯心電圖機正極接左下肢,負極接左上肢。

2.加壓單極肢體導聯

(1)加壓單極右上肢導聯(aVR) 探查電極置於右上肢並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左上、下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並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2)加壓單極左上肢導聯(aVL) 探查電極置於左上肢並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右上肢與左下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並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3)加壓單極左下肢導聯(aVF) 探查電極置於左下肢並與心電圖機正極相連,左、右上肢連接構成無關電極並與心電圖機負極相連。

標準導聯I、Ⅱ、Ⅲ和加壓單極肢體導聯aVR、aVL、aVF,統稱爲肢體導聯。其中aVR導聯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其餘導聯均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

3.胸導聯

(1)V1導聯胸骨右緣第4肋間,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2)V2導聯 胸骨左緣第4肋間,作用同V。。

(3)V3導聯V2與V4連線的中點,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4)V4導聯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相交處

(5)V5導聯左腋前線V4水平處,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

(6)V6導聯 左腋中線V5水平處,作用同V,。

  二、正常心電圖

(一)心電軸測定的臨牀意義

1.正常心電軸一般在00一900之間。

2.心電軸輕度或中度右偏(+900一+1200),不一定是病態,可見於正常嬰兒、垂位心臟肺氣腫和輕度右室肥大。心電軸顯著右偏(+1200一+1800)及重度右偏(+1800一+2700),多爲病態可見於右心室肥大、左束支後分支傳導阻滯。

3.心電軸輕度或中度左偏(一300一一300),不一定是病態,可見於妊娠、肥胖、腹水、橫位心和輕度左心室肥大。心電軸顯著左偏(一300一一900),多爲病態,可見於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傳導阻滯。

(二)心電圖各部分的正常範圍及其變化的主要意義

1.P波

(1)形態 正常P波在多數導聯呈鈍圓形,可有輕微切跡,但雙峯間距<0.04s。

(2)方向 竇性P波在aVR導聯倒置,在I、Ⅱ、aVF和V,一V。導聯直立,其餘導聯可以直立、低平、雙向或倒置。若P波在aVR導聯直立,Ⅱ、Ⅲ、aVF導聯倒置,稱爲逆行P波,表示激動起源於房室交界區。

(3)時間 正常P波時間≤O.1l s。P波時間>0.1l s,且切跡雙峯間距≥O.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內傳導阻滯。

(4)電壓 肢體導聯P波電壓<0.25mY,胸導聯<0.20mY。P波電壓在肢導聯≥O.25mY,胸導聯≥O.20mY。提示右心房肥大。

2.P—R間期 爲0.12—0.20s。P—R間期超過正常最高值,稱爲P—R間期延長,見於I度房室傳導阻滯;P—R間期<0.12s,稱爲P—R間期縮短,見於預激綜合徵或房室交界性心律。

波羣

(1)時間 正常成人QRS波羣時間爲0.06~0.10s,QRS波羣時間延長,見於心室肥大、心室內傳導阻滯及預激綜合徵。

(2)形態與電壓 .

①胸導聯:正常胸導聯QRS波羣形態較恆定。V1、V2導聯多呈rS型,R/Sl,Rv5<2.5mV,超過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②肢體導聯:aVR導聯的QRS波羣主波向下,可呈Qr、rs、rSr’或QS型,其R<0.5mV,超過此值常提示右心室肥大。aVL和aVF導聯QRS波羣形態多變,可呈qR、qRs或Rs型,也可呈rS型,aVL的R<1.2mV,aVF的R<2.0mV,如超過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4.Q波 正常人除aVR導聯可呈Qr外,其他導聯Q波的振幅不得超過同導聯R波的1/4,時間不得超過O.04s,而且無切跡。正常時,V1、V2導聯不應有q波,但可呈QS型,v,導聯極少有q波,V5、V4導聯常可見正常範圍內的q波。超過正常範圍的Q波稱爲異常Q波,常見於心肌梗死。

5.S—T段正常§一T段多爲一等電位線,有時可有輕度偏移。但在任何導聯s—T段下移不應超過0.05mV。S—T段上擡在V.一V,導聯不超過O.3mV,其他導聯均不超過0.1mV。S—T段下移超過正常範圍是心肌損害的徵象,也可見於低血鉀、洋地黃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內傳導阻滯等。S—T段上擡超過正常範圍且弓背向上,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若爲弓背向下則見於急性心包炎。S—T段上擡亦可見於變異型心絞痛、室壁膨脹瘤。

6.T波

(1)形態 正常的T波是一個不對稱的寬大而光滑的波,其前支較長,後支較短。

(2)方向 正常情況下,T波的方向與QnS波羣的主波方向一致,即aVR導聯倒置,Ⅱ導聯直立,其餘導聯的T波可直立、雙向或倒置。

(3)電壓在以R波爲主的導聯中,T波不應低於同導聯R波的1/10 ,在以R波爲主的導聯中,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常見於心肌缺血、心肌損害、低血鉀或洋地黃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傳導阻滯等。T波輕度增高無臨牀重要性,若顯著增高則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與高血鉀。

7.Q—T間期Q—T間期代表心室除極與復極所需要的總時間。Q—T間期的長短與心率的快慢有密切關係。心率越快,Q—T間期越短,反之則越長。Q—T間期延長有較重要的意義,常見於心肌缺血、心肌損害、心室肥大、心室內傳導阻滯、低血鈣、低血鉀及胺碘酮、奎尼丁等藥物影響。

8.U波 是T波後O.02—0.04s時出現的一個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與T波方向一致,電壓低於同導聯的T波。明顯u波升高見於血鉀過低,也可見於服用奎尼丁、洋地黃、腎上腺索等藥物之後。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P波高尖,電壓≥0.25mV

(二)左心房肥大 P波增寬,>O.11 s,常呈前低後高的雙峯型,雙峯間距≥O.04s

(三)雙房肥大 可見到既異常高大,又明顯增寬呈雙峯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RV5>2.5mV

(二)右心室肥大

波羣電壓改變:Rv1>1.0Mv、 心電軸右偏。

  五、心肌梗死與心肌缺血

(一)心肌梗死基本圖形

1.缺血型T波改變 一般稱爲“冠狀T波”,兩支對稱的尖深倒置T波。

2.損傷型s—T段移位 主要表現爲面向損傷心肌的導聯S—T段擡高,明顯擡高時呈弓背向上甚至可形成單向曲線。

3.壞死型Q波改變壞死型的圖形改變主要表現爲面對梗死區的導聯上Q波異常加深增寬(寬度≥O.04s,深度≥R/4),R波振幅降低,甚至R波消失而呈QS型。

(二)心肌缺血

1.心絞痛

(1)典型心絞痛發作時可出現暫時性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現:面對缺血區的導聯上出現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O.1mV,T波倒置、低平或雙向。

(2)變異型心絞痛心電圖特點爲:S—T段擡高,常伴T波高聳,對應導聯則表現爲S—T段壓低。

2.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

(1)s—T段壓低除aVR導聯外,其他導聯的S—T段壓低。

(2)T波改變主要表現爲低平、雙向或倒置。心內膜部分心肌缺血可出現高大T波;心外膜部分心肌缺血時出現對稱性倒置T波,呈現“冠狀T波”特點時診斷較有把握。

  六、心律失常

(一)過早搏動

1.室性過早搏動 ①提早出現的QRS—T波羣,其前無提早出現的異位P’波。②QRS波羣形態寬大畸形,QRS波羣時間≥0.12s。③T波方向與QRS波羣主波方向相反。④有完全性代償間歇。即室性早搏前、後的兩個竇性P波的時距等於竇性P—P間距的兩倍。

2.房性過早搏動 ①提早出現的房性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②P’一R間期≥O.12s。③房性P彼後有正常形態的QRS波羣。④房性早搏後的代償間歇不完全。即房早前後的兩個竇性P波的時距小於竇性P—P間距的兩倍。

3.交界性過早搏動①提早出現的QRS波羣,形態基本正常j②提早出現的QRS波羣之前或之後可有逆行P’波,也可見不到逆行P’波。若逆行P’波在QRS波羣之前,P’一R間期<0.12s;若逆行P’波在QRS波羣之後,R—P’間期

(二)異位性心動過速

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①相當於一系列連續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早搏(連續3次以上),其頻率大多數爲150。250次/分鐘,節律二般絕對規則。②QRS波羣形態基本正常,其時間<0.10s。③sT—T可無變化,但發作時S—T段下移和T波倒置者亦不少見。④如能確定房性P’波存在,且P’一R間期≥0.12s,則可稱爲房性心動過速;如爲逆行P’波,P’一R間期<0.12s或R—P’間期<0.20s,則可稱爲交界性心動過速;如不能明確區分,則統稱爲室上性心動過速。

2.室性心動過速①相當於一系列連續很快的`室性早搏(連續3次或3次以上),頻率多在150—200次/分鐘,R—R大致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齊。②QRS波羣畸形、增寬,時間≥O.12s,T波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③如能發現竇性P波,可見竇性P波的頻率比QRS波羣的頻率明顯緩慢,P波與QRS波羣之間無固定關係。

(三)心房顫動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各異的心房顫動波(f波),其頻率爲350—600次/分鐘。2.R—R間距絕對不勻齊,即心室率完全不規則。波羣形態一般與正常竇性者相同。

(四)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

1.心室撲動 常爲一過性,如未能及時恢復正常,便會迅速轉爲心室顫動。心電圖表現爲QRS—T波羣消失,代之以連續、快速而相對規則的大振幅的心室撲動波,頻率爲180—250次/分鐘。

2.心室頗動心電圖表現爲:QRS—T波羣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極不規則的心室顫動波,頻率爲250—500次/分鐘。最初的顫動波常較粗大,以後逐漸變小,如搶救無效最終將變爲等電位線,示心臟電活動停止。

(五)房室傳導阻滯

1-I度房室傳導阻滯

(1)竇性P波之後均伴隨有QRS波羣。(2)P—R間期≥O.21 s(老年人>0.22s)。

2.Ⅱ度房室傳導阻滯

(1)Ⅱ度I型 又稱莫氏l型或文氏型。心電圖表現爲:①P波規律地出現;②P—R間期呈進行性延長(而R—R間距則進行性縮短),直至出現一次心室漏搏,其後P—R間期又恢復爲最短,再逐漸延長,直至又出現心室漏搏。這種周而復始的現象,稱爲房室傳導的文氏現象。房室傳導比例常爲3:2、4:3、5:4等。

(2)Ⅱ度Ⅱ型 又稱莫氏Ⅱ型。心電圖表現爲:P波有規律地出現,發生心室漏搏之前和之後的所有下傳搏動的P—R間期都恆定(正常範圍或延長),QRS波羣成比例地脫漏,形態一般正常或增寬畸形。房室傳導比例常爲2:l、3:2、4:3等。

3.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1)P波與QRS波羣無固定關係,P—P與R—R間距各有其固定的規律性。

(2)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頻率高於QRS波羣頻率。

(3)QRS波羣形態正常或寬大畸形。

  七、心電圖的臨牀應用價值

1.分析與鑑別各種心律失常。

2.確診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3.協助診斷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炎。

4.判定有無心房、心室肥大,從而協助某些心臟病的病因學診斷。例如風溼性、肺源性、高血壓性和先天性心臟病等。

5.觀察某些藥物對心肌的影響,包括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如洋地黃、抗心律失常藥物)及可能對心肌有損害的藥物。

6.對某些電解質紊亂(如血鉀、血鈣的過高或過低),心電圖不僅有助於診斷,還對指導治療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