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複習備考重點

在口腔內,以牙列爲分界線,將口腔分爲牙列內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圍的口腔前庭。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複習備考重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口腔執業醫師考試複習備考重點

 基底細胞腺瘤

基底細胞腺瘤由基底細胞樣腫瘤細胞構成,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軟骨樣成分。約75%發生於腮腺,5%發生於下頜下腺,其他發生於小唾液腺,尤其上脣多見。多見於60~70歲。多數腫瘤爲實性,界限清楚,活動,表面呈結節狀,常有局部囊性感。臨牀表現爲生長緩慢的無痛性腫塊。

肉眼觀察,腫瘤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爲1~3cm,鏡下見,腫瘤細胞爲基底樣細胞,細胞呈立方或柱狀,邊界不清楚,胞質較少,嗜伊紅,細胞核較大,圓形或卵圓形。腫瘤細胞排列成實性、樑狀、管狀和膜性結構,在這些腫瘤上皮結構基底部還存在肌上皮細胞。同一腫瘤中可以有一種以上的排列方式,通常以某種爲主。基底細胞腺瘤爲良性腫瘤,區域切除後很少復發。

  舍格倫綜合徵的病理變化

舍格倫綜合徵是一種以慢性唾液腺炎、乾燥性角膜炎和口乾症爲主要臨牀表現、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爲唾液量減少,齲齒增多,並影響咀嚼、吞嚥和語言功能。口腔檢查可見黏膜乾燥,舌表面光滑潮紅呈“鏡面舌”。淚液分泌量減少致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唾液腺腫大以腮腺多見,亦可伴下頜下腺、舌下腺以及小唾液腺腫大,多爲雙側,亦可單側發生。大多數患者同時伴有類風溼關節炎,偶出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周圍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眼觀察,唾液腺腺體瀰漫性腫大或呈結節狀包塊,剖面呈灰白色。瀰漫性者腺小葉境界清楚;結節狀包塊者腺小葉不明顯,但仔細觀察仍可辨認。與周圍病變輕者或正常腺小葉有界限,但兩者之間無被膜間隔。鏡下見病變從小葉中心開始。早期淋巴細胞浸潤於腺泡之間,將腺泡分開,進而使腺泡破壞、消失,密集的淋巴細胞形成濾泡。病變嚴重時,小葉內腺泡全部消失,而爲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所取代,但小葉外形輪廓仍保留。腺小葉內缺乏纖維結締組織修復,此表現可區別於腺體其他慢性炎症。小葉內導管上皮增生,形成實質性上皮團片即上皮肌上皮島,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具有泡狀細胞核。上皮團片內可有嗜伊紅無定形物質。小葉內導管增生擴張,有的形成囊腔,襯裏上皮呈扁平或因變性液化而殘缺不全。

脣腺的病理變化與大唾液腺基本相似,因此多取脣腺組織做病理檢查。

  放射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是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嚴重併發症,其發生率與放射量的大小有關。兒童可能較成人對放射線更爲敏感。

主要臨牀症狀表現爲局部間斷性疼痛,開口受限,牙齦和周圍軟組織發生蜂窩織炎,有瘻管形成,口臭明顯,死骨暴露。

病理變化主要是骨的變性和壞死,可繼發細菌感染。皮質骨在早期表現爲層板骨紋理結構粗糙,部分骨細胞消失,骨陷窩空虛,並可見微裂。後期層板骨結構消失或斷裂,骨細胞大部分消失,形成死骨。鬆質骨小樑萎縮,偶見骨微裂,但骨小樑邊緣仍可見骨的沉積線。骨髓組織有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和炎症細胞浸潤。頜骨照射區內可見小動脈內膜、內彈力層消失,肌層纖維化,外膜增厚,偶見動脈管腔內存在脫落的'內皮細胞團塊,或血栓形成。

 成熟不全型

在成熟不全型,釉基質正常形成並開始礦化,但釉質晶體結構出現成熟障礙。病變牙形態正常,但出現斑塊狀的白、黃、棕色變色不透光區,釉質較正常軟,易磨耗,但不如鈣化不全型者嚴重。釉質易於從牙本質脫落,X線檢查釉質透光度與牙本質相似。

在色素沉着型,釉表面斑塊狀,瓊脂樣棕色,常從牙本質剝脫,釉質質軟,探診時探針能刺入。常見前牙開(牙合)及未萌牙的吸收。釉質嚴重受損時硬度似脫過鈣,牙面上有廣泛的牙石沉積。

在X性連鎖型,男性患者乳牙、恆牙有不同表現,乳牙呈不透光白色,夾雜半透明斑塊區,恆牙爲不透光黃白色,隨年齡增長顏色加深。釉質易脫落,探針易刺入。釉質較正常易喪失,但程度較鈣化不全型輕。白色不透光區局部可變爲棕色,X線檢查示釉質、牙本質的對比度下降。女性患者乳、恆牙表現相似,牙面上正常釉質間出現垂直向不透光條帶,隨機分佈,無對稱性,似乎反映出成釉細胞X染色體中隨機一條功能喪失。X線檢查看不到條帶表現,釉質、牙本質的反差接近正常。

 下頜骨發育

下頜骨發育自第1鰓弓。在胚胎第6周,第1鰓弓軟骨分別爲左右第1鰓弓中的條行軟骨棒。胚胎第6周時,在Meckel軟骨的側方位於切牙神經和頦神經的夾角處,出現結締組織凝聚區。第7周時,細胞凝聚區分化出成骨細胞,出現膜內骨化,形成最初的下頜骨骨化中心。由此骨化向前方中線方向擴展;向後擴展至下頜神經和舌神經分支處。向後方擴展的骨化沿Meckel軟骨的側面形成槽狀,以後成爲下牙槽神經管及下頜骨的內、外骨板。直至下頜骨體基本形成。下頜支的發育是骨化迅速向第一鰓弓後方擴展而成的。此時的升支在成體的下頜小舌處離開下頜軟骨轉向上,第10周時下頜骨發育基本完成。

下頜軟骨對下頜骨發育幾乎無貢獻,只是作爲下頜骨發育的一個支架。其命運是後部形成中耳的砧骨和錘骨、蝶錘韌帶。從蝶骨至下頜神經分支爲下牙槽神經和舌神經這段軟骨完全消失,但其纖維囊形成蝶下頜韌帶。從下頜小舌至下牙槽神經分支爲切牙神經和頦神經的這段軟骨退化消失。自此至中線處的下頜軟骨可能通過軟骨內骨化對下頜骨中縫處的骨發育有一定貢獻。

下頜骨至出生的繼續生長主要受3個繼發性軟骨(也稱生長軟骨)和肌附着發育的影響。髁突軟骨出現在胚胎第12周,迅速形成一個錐形(或胡蘿蔔形)軟骨團,佔據發育中升支的大部分。該軟骨團很快通過軟骨內骨化轉變爲骨組織,至20周時,僅有薄層軟骨覆蓋在髁突頭部。這部分軟骨一直持續至20歲,維持下頜骨的生長。喙突軟骨出現在發育的第4個月,位於喙突的前緣和頂端,是暫時的生長軟骨,在出生前消失。中縫軟骨有兩塊,出現在Meckel軟骨兩端之間的結締組織中,在生後1年消失。不同數量的小的軟骨島也可作爲發育中牙槽突的暫時結構。

口腔白斑病

白斑是指在黏膜表面發生的顯著的白色斑塊,不能擦掉,在臨牀和病理上都不能診斷爲其他疾病者。

上皮疣狀增生見於疣狀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狀或乳頭狀增生,表層有過度角化,粒層明顯,棘層增生。

上皮異常增生是指一片上皮組織發生紊亂,白斑伴有上皮異常增生時,其惡變潛能隨上皮異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有關上皮異常增生的組織學變化見前述“基本病理變化”。上皮異常增生可根據程度分爲輕、中、重三級,而重度上皮異常增生實際上就是原位癌。原位癌是指上皮層內細胞惡變,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結締組織。此外,從組織學上觀察表明,當白斑癌變時,其上皮表層的角化呈現爲過度不全角化層,過度不全角化病損通常較過度正角化病損的上皮要厚。非均質型白斑常與上皮異常增生、原位癌或鱗狀細胞癌相關。